书城心理心理学与心理自助
12954900000007

第7章 异常心理调适(3)

活在恐慌之中的小常感到很难受,总是忍不住产生危机感,一点不顺眼的地方都会引起其情绪躁动。好几次回家和妻子拌了嘴,他就控制不住自己动起手来,妻子被打以后伤心痛哭,他知道自己不该这样,但他就是控制不住。

心理医生听完小常的陈述,考虑小常是患上了焦虑症,主要表现为恐慌、紧张不安、烦躁,控制不住自己,时时都有危机感。而小常自小生活的家庭环境和婚姻状况都是引发小常焦虑症的潜在因素,比如哥哥姐姐和父母的过分爱护,妻子的优越和自身感到的自卑、不足等。在部队整编时发生的出乎他预料的事则是一条直接的导火索,最终导致焦虑症发作。

后来,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经过多次心理疏导之后,小常慢慢恢复了心理健康。

二、焦虑症及其诊断

焦虑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情绪,人人都有过焦虑的经历。比如在即将上台前,马上要面临重要考验之前等,焦虑感促使人感到紧张和不安,使人觉得不快,进而努力去避开那些容易引起焦虑的事物。在一定程度上,焦虑其实是具有保护性的;当这种焦虑情绪严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转变为惊恐,当事人甚至还会预感到将来要发生不好的事情,这是一种病态行为。

引起这一症状的诱因往往是一些突发事件,比如詹女士多年之前在商场经历的一次电梯事故。心理学家认为,当个人感到自己无法对客观情势做出能力范围之内的应对时,焦虑感就会迅速产生,形成条件反射。此外,个体的焦虑素质也是产生焦虑的基础,一些焦虑型人格的人从童年时期就比其他人更加容易紧张、胆怯、自信心匮乏,这是焦虑倾向显着的表现;当焦虑过度时,这类人就会对事件的意义产生扭曲的理解,导致戒备心过强。

焦虑症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比如低血糖症、甲亢、神经衰弱、癔症、抑郁症等,因为这些心理障碍同样会伴随有焦虑症状。因此,判断是否患有焦虑症还需要明确该病症的相关表现特征,根据焦虑症的诊断标准加以确诊。

首先,焦虑症的表现特征有:当事人出现紧张、不安、忧虑的心情,同时伴随有一系列心理症状,比如记忆力减退、难以集中注意力、对声音敏感并且容易被激怒;在躯体症状方面,焦虑症使人的交感神经系统亢进,导致当事人血液内肾上腺素浓度增加,进而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加速、胸闷、吸气困难、头痛、口干、颤抖、双手湿冷等症状;此外,也伴有副交感性症状,比如多尿、腹泻,甚至是大小便失禁等。

其次,焦虑症有两种临床表现形式,一种是惊恐障碍,一种是广泛性焦虑症。

惊恐障碍主要表现为惊恐发作,也叫做急性焦虑发作,如案例一中的詹女士,过度焦虑导致惊恐发作,加上对自身的身体状况和环境有强烈的恐惧感,因此詹女士出现了一系列焦虑症的躯体症状,比如手脚发麻、浑身颤抖不止,同时还伴随有胸闷、气短、心慌等症状。患者在惊恐发作的同时不仅身体出现不适,而且心理与精神状况也出现问题,譬如有濒死感、类似发疯了或者是完全失去自控能力的情况,发作时间大约十几分钟,病症发作既没有明显原因,也与外界环境没有联系。

广泛性焦虑症通常没有明确的客观对象或导致恐惧不安的具体内容,患者会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同时还伴随有明显的神经症状,譬如心悸、胸闷、口干、头晕、肌肉紧张、运动性不安等。患者的焦虑症状是原发性的,不是实际的环境因素造成,并且这种紧张和惊恐的程度也与现实的处境不相称,患者为此而感到痛苦。如案例二中的小常,他怀疑有人暗中给自己穿小鞋,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他因为不自信而在婚姻中感到自卑,担心妻子被抢走,而事实也不是这样的;此外,处于痛苦之中的小常还一反常态,出现暴力行为,并且事后感到后悔,这是明显的失控行为。

最后,焦虑症其实和抑郁症、强迫症一样,都属于神经症。因此,首先要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那么,判断是否患有焦虑症需要适用哪些诊断标准呢?这里也分两种情况:

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

1.患者在病症发作的间歇阶段内,有明显的恐惧心理,害怕再次发作,并且除此之外并无其他表现;

2.发作时没有明显诱因和相关的环境因素,这种发作是不可预测的;

3.当患者发作时有强烈的恐惧、焦虑感,产生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以及现实人格解体、濒临死亡的恐惧感,甚至是失控感等。患者感到难以忍受,但又无法摆脱而痛苦万分;

4.任何时候发作都毫无预兆,并迅速达到高峰,当事人意识清醒,事后依旧能够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和心境;

5.患者在一个月之内至少有3次发作经历,或者是在首次发作后因害怕再次发作而感到焦虑,这种焦虑持续一个月以上;

6.排除其他精神障碍,譬如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或者是躯体障碍等继发的惊恐发作;

7.排除躯体疾病的可能,譬如心脏病发作、癫痫、甲亢等继发的惊恐发作。

广泛性焦虑症的诊断标准:

1.常常或持续出现没有明确内容和固定对象的恐惧和担忧;

2.同时出现自主神经症状、运动性不安;

3.严重时出现社会功能受损,患者感到难以忍受并异常痛苦;

4.符合前两项症状,至少在半年以上;

5.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焦虑,如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6.排除由强迫症、抑郁症、恐惧症、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兴奋药物服用过量等引发的焦虑。

三、焦虑症患者的心理自助

治疗焦虑症的方法,专家建议采用系统脱敏疗法,其他比较有效的治疗方式还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法、运动疗法、认知与行为疗法、综合治疗法。

1.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疗法也叫交互抑制法,需要诱导患者逐渐暴露引发自身焦虑的某些情境,借助心理放松的状态来应对焦虑情绪。这种治疗方法的原理是,人的肌肉放松的状态和情绪紧张的状态是一种相互对抗的过程,当一种状态出现时,另外一种状态必然会受到抑制。比如说,在全身肌肉放松的前提下,呼吸、心率、血压等各种生理生化反应的指标都会出现变化,和焦虑状态下完全相反。

此外,能够与焦虑状态产生相互抑制作用的还有进食活动。因此,在这种原理的基础上,专家建议应该从引发个体较低程度的焦虑症状或恐惧反应的刺激源开始加以治疗。当某种刺激源不再对患者产生作用时,施治方便可将处在放松状态下的患者置于另外一个比前一个刺激源更加强烈的情境之中;假如一种刺激源所引发的焦虑症状或恐惧程度在患者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并在反复呈现之后,该刺激源的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是消失了,那么,系统脱敏法的治疗效果就达到了。

具体步骤如下:

(1)患者协助施治者建立焦虑的程度等级。患者可以根据以往经历列出令自己感到焦虑的事件,并分析每个事件所引发的焦虑程度,按照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的特定顺序排列出来。

(2)做好放松练习,患者要进入完全放松的状态。该类练习需要进行至少六次,甚至是十次,可根据患者自身进入放松状态的效果而定,每次要坚持至少半个小时,每天做两次训练,直到全身肌肉都能够处在彻底放松的状态之中。

(3)开始做分级脱敏练习。该步骤要建立在前两项工作的基础上,患者要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进入练习,通常该过程要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①放松。放松疗法中一般包括以下四种放松的方式,一是肌肉放松,二是有氧运动放松,三是自我暗示放松,四是意念放松。

在做肌肉放松练习时,患者可以穿上宽松的衣服,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单人沙发上,双臂、双手平放在沙发的靠背上,双腿向前伸展,头部与上身微微向后,然后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让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有机会得到放松。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先让某一部位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保持大概十秒钟,再慢慢放松下来,尝试着感受紧张和放松的差别,尤其是放松之后的感觉。

有氧运动放松法需要患者做一些日常有氧运动,比如跑步、游泳、骑单车、爬山、做健身操、滑冰等。研究发现,这类有氧运动是最利于调节紧张情绪和完善人格的方式。

自我暗示的放松方式是通过患者对自身进行放松暗示的形式,达到心理和生理放松的目的。比如患者在暗中对自己说:“我很好,我不紧张,这一切都很正常。”这些正面的心理暗示会对患者产生积极的作用。

意念放松法需要患者静下心来,闭上眼睛,并排除外界的一切杂念,全身心地回归到自身,将全部注意力都转移到丹田,想象着在丹田里有一股气,采用腹式呼吸法缓慢呼气、吸气。在吸气时,丹田部位中的气是从腹部逐渐上升的,直到抵达胸部,再上升至脑部、头顶;在呼气时,这股气是从头顶的“百会”处开始逐渐下降的,经过脖子、胸部、脊柱降至腹部,循环回到丹田。

②想象适应。施治者可以进行口头描述,患者在清楚地想象此事时伸出一根手指做暗示,并让该想象情境维持30秒钟。在这个过程中,环境要安静,患者在想象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形象逼真,不能做出回避行为,通常时间应在1个小时左右,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假如患者真的难以忍受而出现焦虑情绪时,可立即采用上一步中的放松疗法加以对抗,将焦虑控制并压制下去。每次做这个训练时,保持在两到三个等级即可,不要超过四个等级。患者在训练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极为强烈的情绪反应时,要降一级重新训练,直到达到适应状态为止。

③实地适应。同想象适应训练相同的是,也是从最低一级的刺激源开始,逐级练习,直到达到心理适应的目的。每一级的训练需要重复练习,直到完全消除焦虑反应。也就是说,患者在想象适应训练完成之后,慢慢向现实靠近,回归到现实之中,尝试接触真实的刺激源,而不再是大脑中想象出来的情境或物体。这样的练习每个星期进行一次到两次,每次的时间应保持在半个小时以上。

2.支持性心理治疗。这种治疗方法需要施治者给予患者比较充分的感情支持,要耐心地向患者介绍焦虑症的性质等相关知识,减轻患者心理上的负担,劝导其配合医师的治疗方案。

3.运动疗法。这种运动疗法其实与系统脱敏法中的放松疗法相类似,都是需要患者做一定的有氧运动来帮助其恢复一定程度的自主感。这也是药物治疗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但实际上,治愈的速度会比药物治疗慢一点。施治者可以为患者制定一份有规律的运动计划,患者也要积极配合,按照计划做循序渐进的运动。

4.认知与行为疗法。这是一种比较直接的纠正方式,即纠正患者的一些不当的想法或行为,达到减少和惊恐发作相关的恐惧与回避的目的。比较有效的方式是:施治者对患者进行认知观念的调整,结合逐个症状的暴露,同时加上患者的积极配合,焦虑症状有望得以缓解。

5.综合治疗法。这是将药物治疗和认识与行为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式,主要针对惊恐障碍的治疗。在实施治疗之前,需要有一份比较周密的计划,药物主要用于惊恐发作的治疗,而认识与行为疗法则是针对患者的回避型恐惧。当患者的认知结构得以调整,配合系统脱敏,改变了患者的认知,便可逐渐减少药物或者是停药了。

第四节 战胜神经衰弱的良方

一、案例

帆帆是一个正在读高三的学生,平时比较安静,有点多愁善感。这段时间,她总是感到学习力不从心,想背诵和记忆的东西,越想记下来就越难背,而且思维也变得迟钝。在高二下学期即将升高三的时候,帆帆的父母就给她制定了一个规划,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考上一所好大学,没有任何借口和退路。

父母原本是想给孩子一些压力,让她在思想上有个准备,希望她明白考大学的意义重大。但没想到的是,帆帆从那之后就感到压力巨大,常常在做不好题目时流眼泪,上课时生怕错过老师讲的任何有用的信息,经常是绷着神经听完一堂课。升高三的那个暑假,帆帆更是把高三课本仔细翻阅了一遍,在父母的督促下,她还报名参加了暑假补习班。

上高三之后,帆帆感到周围的同学也都在努力学习,激烈的竞争环境和考试的压力让帆帆的压力更大了。她想多学和多背一些东西,但有时竟然前脚背诵,后脚就忘记了。当天记忆的内容到了第二天,一点儿印象也没有了。多次之后,帆帆变得很着急。

于是,她开始熬夜看书,经常到凌晨一两点才睡觉,躺在床上又不能马上入眠,常常辗转反侧,睡着还做一些噩梦。所以,第二天上课她也提不起精神。当她意识到这种情况后,想早点睡觉时,依旧是辗转反侧,夜里做噩梦。后来,帆帆连上课都难以专心听讲了,与同学和室友的关系也变差了,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和对方起争执。在宿舍待着时,她开始害怕某些声音和亮光了。

伴随着这种情况同时出现的,还有帆帆的学习成绩下降,望女成凤的父母得知后很着急,带她看了很多医生,后来被确诊为神经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