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心理自助
12954900000005

第5章 异常心理调适(1)

人们总是很容易被心理问题困扰,当出现异常心理时,很多人无法及时发现,于是被长期困在死角里。你知道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出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吗?比较常见的异常心理有哪些?分别有什么样的症状和表现?心理自助者需要为自己做什么样的心理调适,才能摆脱异常心理的困扰?本章在解读案例的基础上,告诉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第一节 找到抑郁症的出路

一、案例

下面是两位抑郁症患者的自述:

小风:刚开始时,我就是感到很疲惫,身体和精神都不好,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好,我以为是工作太累的缘故,加上前段时间男友刚与我分手,这才造成我这段时间的压抑,也许休息几天就会好了。于是,我向单位请了几天假,每天都在家里休息,但假期结束后,我还是感觉浑身无力,更加不想去上班了,也不愿出门,无聊时上网看电影,但经常盯着电脑看完一部电影之后,却不知道自己刚才都看了什么。

一个星期之后,我硬是撑着疲惫的身体去上班了,我开始发现自己对上班失去了原有的兴趣,仿佛一切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负担,想摆脱但无能为力。有一次和客户洽谈合约,我稀里糊涂地就把合约给签了,回来之后才知道,我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为此我被扣了工资,还差点被开除。

那次以后,我才发现自己脑子像被灌了水,昏昏沉沉的,双腿也仿佛被灌了沉重的铅,走起路来缓慢无力,觉得很累,想躺在床上睡觉。每天上班就像服役、坐牢一样难受,而好不容易回家可以休息了,我又翻来覆去睡不着了。和家人通电话也开始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大吼大叫,我开始多愁善感起来,想快乐却快乐不起来。大约一个月之后,我才知道自己得了抑郁症,不知所措,我想快点结束这种痛苦,但又不甘心,我还是应该去看看心理医生。

安心:也许是习惯了繁忙的工作的原因,我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异常,直到有一回,同事们都说我最近总是皱着眉头,唉声叹气的,整个人都不像以前那样有活力了。他们这么一说,我还真发现自己不同以往了,不知道有什么值得开心的事,逼着自己开心的结果总是适得其反。

我现在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婚姻美满,孩子读小学,成绩也不错,我不知道自己最近究竟怎么了,老是无缘无故地发脾气,丈夫觉得我对他不满,但我真的没有,就是感到心里空空的,开心不起来,似乎有一张网把我紧紧网住,我就像是一条笨重的鱼,动弹不得。环境没有任何变化,而我却感到空前的无助和难过,我就像是一个废人,做什么都觉得没有意义,真想死了算了,一了百了,但想到我的女儿,我又犹豫了。

小风后来果真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了,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加上短期服用了小剂量的抗抑郁药物,她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情绪目前一直都很平稳;而安心却迟迟没有就诊,也不知道自己患上了抑郁症,所以情况越来越不好。直到后来丈夫和她提出了离婚并斥责她有心理问题时,她才想到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住院治疗了几个月后有所好转,后期治疗持续了差不多两年时间。

二、抑郁症患者该何去何从

小风和安心身上有很多相似点,我们从这些相似点中也可以归纳出抑郁症的表现。抑郁症初期,患者基本上无察觉,以为只要好好休息,过段时间就可以恢复了,却不知情况越来越糟,不仅每天睡不着觉,而且整个人也一直处在疲劳状态之中,提不起精神和兴趣做任何事情;感觉脑袋里似乎被灌水了,昏昏的,思维不清晰,甚至说话时连嘴唇都不听话了,没有力气举手投足,就连拿个水杯都变得艰难无比,有时候明明在看书或看电影,却不记得里面的内容;睡不好,有时候实在累得不行,觉得已经沉沉睡去时,却突然一个心悸,又惊醒了,然后就难以入眠了;很多时候都有自杀的念头,但关键时刻总是理智将其扼制住。

心理学家认为,患上抑郁症的人都会出现周期性情绪低落,并且会反复发作,在一天之中会有情绪高潮期,也有低潮期。比如午后到晚上睡觉之前这段时间,患者的情绪会有所好转;而深夜至清晨这段时间是最为难熬的一个阶段,因为夜晚难以入睡,早晨又是早早就醒来,有的人甚至是彻夜不眠,所以,起床后会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也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些什么,有什么意义等。

那我们要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患上了抑郁症呢?心理医生给出了以下几项标准:

第一,在连续两周的时间里,大部分时间都处在情绪压抑、悲伤、空虚、无助等消极状态之中,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致,经常暗自流泪,感到空虚和无助;失眠或者睡眠过多;精神运动亢进或者减退,包括患者自知的和旁人觉察到的;生理极度疲劳,没有活力;失去自我价值感、思维迟钝,注意力和判断力下降,做决定时犹豫不决;经常会想到死亡,包括对死亡的恐惧;存在自杀的念头,但还没有具体的实施计划,或者开始有自杀计划,甚至存在自杀行为等。

第二,排除其他病因。

第三,以上症状已经对当事人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第四,以上症状并非因为药物作用引起,排除躯体疾病。

第五,以上症状不能完全由其他原因来解释,比如丧失亲人,假如中间伴有丧失亲人的事件发生,那这些症状必须要在事件发生后的两个月之后依旧存在。同时,还伴随有明显的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功能缺损、精神运动迟滞、自责自咎、有自杀观念等。

了解了抑郁症的症状和表现之后,我们也可以为自己诊断。很多患上抑郁症的人都试图与之抗争,仅存的一点求生欲望使他们坚持与病魔斗争。以小风和安心为例,心理学家建议,患者应该及早发现并积极就医,不要觉得难以启齿,只有端正心态,积极接受治疗,改变认知,才能早日走出抑郁的阴影,而不是选择结束生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抑郁症患者究竟如何才能找到心灵的光明出口。

三、抑郁症患者的心理自助

抑郁症患者很有必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除此之外,自己也要学会调整情绪,改变认知。

认知训练:

1.改变思维的训练。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改变思维,就可以改变情绪。所以,当你抑郁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在你的大脑中都有什么想法存在或闪过。因为被拒绝了,所以你认为这都是你的错,于是你就抑郁了;因为一件小事,你忽而就认定了你是没用的;或者是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你就感到难过和悲伤……其实,最容易令人陷入抑郁的想法有以下六种:

(1)我恨他们,我害怕其他的人,我甚至妒忌;

(2)不管我表现得如何好,内心都是坏的,并且一无是处;

(3)我不该生气,我要压制自己的愤怒;

(4)我不能原谅任何人,特别是自己;

(5)我一直很倒霉,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6)生活太可怕了,死亡更是令人恐惧。

英国心理医生特萝茜·罗尔认为,以上六大想法是将人推进抑郁深渊的元凶。所以,要改变和驱除以上观念,换一种思维方式看待一切。

2.扭曲的信念模式。心理学家认为,让人变得抑郁的核心信念与自发思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扭曲。当人的思维逻辑出现了毛病,他们就会做出扭曲的理解,比如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的定论。如果我们把诱发事件用A代替,把最终产生的情感用C代替,那么,由A到C其实是需要经历一个思维模式的,我们暂且把这种思维模式用B代替,如果在B阶段出现了扭曲,那C就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结果。譬如,诱发事件A是“单位聚餐”,如果思维模式B是“糟糕,我说错话了,人家肯定都在笑话我”,那么当事人产生的情感C就是“焦虑或忧郁”。所以,B很关键,直接决定了C。

3.找到引发抑郁的核心信念,努力矫正。如果引发你抑郁的核心信念是“我很没用,什么事都做不好”,那就尝试与它进行对抗。心理学家建议,可以采用辩论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辩论”。你可以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证据证明我就是没用的?可靠吗?”“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我其实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只是我的自我感觉不佳而已?”“假如我真的是没用的,那我有什么办法能够让自己舒服一点呢?难道我这辈子就一直这样了吗?情况真的有这么糟糕吗?”提出这些质疑之后,要努力从日常生活,包括家人、朋友处了解自己,寻找“我不是没用的,我也很不错”的证据。

4.正确归因。不要把一切过错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要知道很多事情并不如你看上去那样糟糕,也并不是你的错,或者你根本就没有错,没有人在责备你;并且有些事情的发生,原因很多,不要把你自己看到这件事情的起因视为最主要的核心因素,别一厢情愿。

情绪训练:

1.设想未来,做压力预防接种。回忆一下,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都会发生些什么,有没有可能出现意外事件,比如失恋、下岗、破产等;然后想象一下这些事件真的发生了,设想一下细节,想象越逼真,效果越佳;再观察自己在这些事件面前都有什么样的情绪出现,当发现你的核心信念被激活时,就立即与之展开辩论;最后再想想你要怎样去应对或缓解这些情绪。当然,在想象这些意外事件时,最好写下来,或者用录音机录下来,从中觉察自己的情绪变化。

2.给情绪找个出口。心理学认为,抑郁症患者在接受心理治疗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的就是表达。表达自己的内心,表达不满,表达愤怒,表达悲伤等,而这种表达并不仅仅局限于口头上的表达,还包括一些行为,比如愤怒的人可以暴打枕头以泄愤,悲伤的人可以放声痛哭以释放内心的痛苦等。然后,就要去寻找快乐,只要用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快乐其实是无处不在的,你可以去关注你的亲人,多与他们亲近,也可以去做一些你喜欢的事情,还可以去帮助他人,等等。总之,你要懂得给自己的情绪寻找一个出口,然后走出去寻找快乐。

3.正确对待愤怒。心理学家认为,抑郁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当事人内心的愤怒。所以,正确对待愤怒很关键。先扪心自问:我究竟是怎么了?我希望对方为我做什么而对方为什么没有做到?我愤怒的目的是什么?是否真的是为了把对方痛骂一顿?会不会是自己的原因,我其实并不是因为对方而生气?

其实,你的愤怒多半都是为了掩饰自己受了伤害,为了面子,你不得不用愤怒来维持自己的骄傲,但这样只能适得其反,你并不能从中获得安慰。因此,你要认识到,愤怒是源于你的需求和欲望没有得到满足,也是你缺乏安全感和不自信的一种表现,更是你在意和爱的表现。所以,愤怒只会加深你的痛苦,不要用愤怒去掩饰自己受了伤害的事实,学会处理愤怒的情绪,你才能进一步走出抑郁的阴影。

第二节 打破强迫症的枷锁

一、案例

小裴今年16岁,已经有一年的强迫症病史。他说,自己每天早上一起床,就会直奔厕所,然后关上门痛苦地闭上眼睛,在脑海里反复纠结要不要掀开马桶盖看一下,好像有两个辩论选手,一个说:“看一下!”另一个则命令说:“不许看!”在没有作出一个决定之前,小裴就一直处在痛苦的纠结状态之中。

这种情况已经持续有半年的时间了,后来,痛苦的小裴还是鼓足勇气告诉了母亲,母亲也发现,儿子写作业的速度很慢,每做完一道题之后总是会检查一遍又一遍,只要有一点不满意,就要重新写,有时候到了凌晨作业都写不完。但他们一直以为是儿子态度好,写作业认真,为此,父母都夸奖过他。

直到儿子告诉她关于每天上厕所的经历后,母亲这才开始惴惴不安起来。不久之后,母亲就带着儿子找到了心理医生,小裴说出了一些细节性的经历。原来,读了初二之后,小裴就每天被一种想法困扰:担心腰带会掉下来,害怕当众出丑,于是,每天出门前,他总是会将腰带扣上再打开,然后再扣上再打开,反反复复,因为他总是感觉腰带不紧,好像随时都会掉下来一样。

他说:“我总是能感觉到脑海里有一个很强大的意念在逼迫着我,让我去做那些我并不想做的事。”面对马桶时,小裴总是会在一番挣扎之后,掀开马桶盖,弯下身子,仔细地查看里面的角角落落,直到确定完全干净之后,才放心地坐上去,但坐上之后,他又开始担心起来:好像还有一个角落忘记查看了!如果是这样,我被感染上病菌怎么办?然后他又会想:已经很干净了,不用检查了。但是另外一个意念就是不服气:不信你再检查一遍!于是,小裴就站起来,再次检查起来……有时候一个早上要检查十几遍,如此反复的过程令小裴很痛苦。等到小裴确定马桶确实干净了之后,他才会安心坐上去。

起身洗手时,他的强迫症状就又来了。他打开水龙头,用大拇指和食指捏起肥皂的一角,担心肥皂上是否有细菌,因此要先把肥皂清洗干净后,才能放在手心里,这样一来,小裴洗手都要洗上半个小时。有时候碰上家里人在外面催,他虽然会早点出来,但出来之后,他还是会担心,在厕所外面来回徘徊,想再洗一遍手;但一看钟表,快迟到了!这才强忍着背上书包去上学。可没走几步,他就慌了神:这下怎么办,手都没洗干净,怎么上学?于是,他又走回来去厕所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