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控制力
12954700000008

第8章 消除他人敌意,化解各方冲突(1)

如何化解别人的敌意,把对手变成朋友?不妨大大方方认个错,真诚的态度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耐心地听对方发发牢骚,将怨气宣泄出来,敌意也就随风而逝了;适当地出丑,可以让自己的形象变得更加可亲可爱……

第一节 面对错误,敢于承认

谈判专家保罗·林恩讲述了他几十年职业生涯中最为惊险的谈判。

当时,林恩对格雷戈里的谈判刚开始十分的顺利,也进入了格雷戈里的家。45岁的史丹·格雷戈里挟持着自己的妻子与两个孩子,要求美国政府赦免他将要杀妻的罪行,才能够放了这两个孩子。经过长达11个小时的谈判,林恩预感到胜利就在眼前了。

但是,意外总会出现,外边待命的警员,其中有一个人突然手枪走火,这让林恩有些措手不及,没想到自己已经渐渐掌控全局的形势陡然急转直下。格雷戈里用黑漆漆的枪筒指着林恩,脾气暴躁地喊道:“你这个骗子,我不应该信你,你是要杀死我,你个混蛋!”

这时的林恩凭着多年的谈判经验,迅速地冷静了下来,马上抬起头说道:“不好意思,对不起,对不起,这都是我的错。”这让格雷戈里有些错愕,他还以为林恩会辩解,没想到他直接承认错误了。格雷戈里环视了周围一圈,发现没有找到弹孔,玻璃也是完好的。

林恩看到他的表情和动作,趁机说道:“这是外面的警察手枪走火,让我问一下,好吗?”他慢慢地转身,对着窗外大声问是怎么回事,得到外边警察的回应,确实是一名警察手枪走火。格雷戈里也冷静了下来,这惊险的一幕终于得到平息。

保罗·林恩在他的回忆录里写道,当时,无论他怎样辩解,都会使格雷戈里情绪激动,并大开杀戒,只有主动承认错误,才能稳住他的情绪。所以无论何时、何地,进行狡辩都是很让人恼火的,只有坦白承担错误,才能赢得他人的好感。

即便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与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不是完人,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其实并不可怕,最怕的是不敢承认,还用各种理由为自己辩护。如果你犯错后,能勇于承认并加以改正,是很容易得到人们的谅解的。

我们来看一个很常见的发错薪水的故事:

新墨西哥州阿布库克市的一家公司,财务布鲁士·哈威在清算薪水账本的时候,发现他错误地给了一个请病假的员工全薪。他立即找到那名员工作了一番解释,并希望能纠正这个错误。可是,那名员工在下月削减工资后会出现经济危机,他提出要分期扣除多领的薪水,哈威说必须要得到上级的批准才行。

哈威找到老板说出了详情,并承认了自己的失误。老板很生气,当场大发雷霆,指责完人事部门和会计部门的疏忽后,又开始责怪办公室的其他同事。

哈威一直在反复解释是自己的错误,不关别人的事。老板最后说:“你的错误自己处理掉吧。”

之后,哈威将这件事处理得当,并没有给其他人带来麻烦,这让老板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自觉地更看重哈威了。

一个人在坦承错误的同时,也满足了犯错后内心的某种需要。既消除了内心的罪恶感和自我保护的紧张气氛,又有助于解决这个错误所造成的问题;还会让紧张的人际关系得到缓和,从而不会让别人对我们产生误会和敌意。

在商业活动中,勇于承担公司的错误,不仅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公众形象,还可以获取更大的商业利润。

我们一起看一个乳制品工厂的例子:

有一天,某乳制品厂接到一个客户的投诉,说奶粉中竟然发现了一只苍蝇,这位客户还夸大说:“这真是让人感到羞辱的事故!”

工厂回复对方说:“不好意思,如果因为我们的疏忽而出现了一只苍蝇,我们工厂的一切设备将会立即停止使用,进行一次必要的检查,以确保我们百分百的质量标准和服务态度,麻烦您告诉我们,打开奶粉罐后,当时的情形好吗?”

这样的回复,反而让投诉方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大多数人的心理反应都是这样的:他感到惊讶,是因为他的意见得到了对方超乎想象的重视,这不仅满足了他得到重视和尊重的心理需求,还让他原本气势汹汹地兴师问罪的劲头,一下子弱了下来。所以,只要抓住这个心理特点,在面对对方的指责和抱怨时,就按这个方法来处理,效果会更好。

不妨看一个画家是如何处理这种事的:

美国纽约曼哈顿有一名画师,名为德西·麦克。他时常给一些文艺杂志社供稿以获取报酬,但由于美术编辑催得急,时间太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错误。

文艺杂志社里的一名美术编辑总喜欢挑别人的错处,每次麦克面对他,都十分头疼,不是因为他的批评,而是那位美术编辑的批评方式。

果然,麦克两天前交给他的画稿中出现了错误,美术编辑立即给麦克打来电话,并把他叫到了办公室。

麦克知道他即将面对一场麻烦了,而那位美术编辑也是十分开心,终于又找到可以责备麦克的机会了。

这位美术编辑还没说话,麦克却首先开口说:“尊敬的先生,我的画出现了错误,这是不可原谅的。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为您提供画稿,对您的要求应该非常明白,这让我感到非常惭愧。”

麦克这样一说,这位美术编辑反而有些不知所措了,竟然开始为麦克辩解,说:“是的,可这不是很严重的问题,还是可以弥补的。”

麦克出声打断道:“犯了错误就要付出代价,这是很正常的。”

美术编辑正欲插嘴,麦克却没给他机会,继续说:“您给了我很多照顾,我应该做得让您满意才对,我想重新来过。”

“不,不!”美术编辑连连摆手,说:“我觉得您没必要那样做。”他开始讲述麦克作品的优点了,随后告诉麦克,只稍微改动一下就行,最后还安慰了他。

记得人际大师卡耐基说过:“当我们对了的时候,我们需要用温和而巧妙的方式使对方同意我们的看法;而当我们错了的时候,就要迅速而坦率地承认。”

我们在错误面前,能够做到迅速而坦率地承认,这不仅比我们试图强辩有用得多,或许还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二节 牢骚发出,误会尽消

“我再也不想坐公交车了!挤死了!被别人踩了好几脚!”“我们老板真不公平,怎么能这样对我!”“老师又给我布置了这么多作业,咋写完啊!”

这些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生活或工作有这样、那样的不满,这些不满情绪就必须找一个发泄渠道,发泄出来才能了事。

人会因为各种愿望没有达成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不满,而这些不满情绪千万不要压抑,要尽快地通过其他途径发泄出来,这对我们的身心发展和生活品质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在生活中,我们有了怨恨和不满,就会抱怨或发牢骚,倾诉的对象一般都是我们身边最亲的人,如我们的爱人、父母或好朋友。平时,我们都把这种不满情绪掩饰得很好,委屈再大,也不愿向我们的同事或上司诉说,只能向我们的家人抱怨或发火。

所以,你能够让对方说出他的不满,也就意味着能拉近你与他的距离。一旦对方愿意把委屈、不满、伤心都说给你听时,你就要表现出认真倾听的态度,这能够进一步增进你们的友谊或是感情。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开明的君主,对大臣的各种进谏常常欣然接受。但他也会在朝堂上受大臣们的气,谏臣魏征更是经常惹这位开明君主生气。李世民在后宫时常大发牢骚,扬言要将这个倔老头“砍头”,长孙皇后则在旁边劝诫他,帮他将这些不满宣泄掉,认真倾听他的抱怨。所以,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中,他对长孙皇后是最钟爱的,也是最敬重的。

很多人都不喜欢听别人发牢骚,认为别人的这些垃圾情绪,不仅听着很烦,还会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其实,听别人发牢骚,也就分担了别人的痛苦,算是一件与人为善的好事。

他们向你发牢骚,不是要你给他们出主意,而是想把这些不满情绪发泄出来。在这个时候,你不妨与对方一起,大声对招惹他的那个人大骂一通,然后再大笑一场,这样就能把这些不平之气宣泄出去了。经过这样一起“同仇敌忾”的发泄,就能够使你们的关系更加紧密。

这种发牢骚的方式,在公司管理上也常常被运用,请看一个例子:

美国的一些企业,制定了一条规定,名为“发泄日”,也就是在每个月中专门选定一天,将那天定为员工发泄不满情绪的日子。到那天,任何员工都可以向上司或领导提出意见、开玩笑或顶撞,这一切都是被允许的,而各级领导则不能因此迁怒于别人。正因为这样,才使员工平时积郁的不满情绪得到了很好的发泄,也让他们的工作压力得到了释放,从而提高了平时的工作效率。

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经常被一些人误解,造成各种不满。例如:在处理某事时,因为一些疏忽,必然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这样就会引发别人的敌意,甚至还会出现对方故意挑衅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敌意和挑衅等都是不满情绪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当遇见这种情况时,我们不应该责备对方或与对方对抗,而是应该想方设法地引导出对方的不满,鼓励对方发牢骚,直至这些牢骚发泄完为止。

不妨先看一则小故事,大家自然会明白:

某家农业技术研究院,派出一名销售人员小何去农村销售新型的玉米种子。没想到,这次推销过程困难重重。

小何来到了小康村,刚进村时,他对推销自己的玉米种子信心满满,却不料当地人当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小何秉持着“坚持,坚持,再坚持”的信念,挨家挨户地去推销,竟然连续一个月都没推销出去一粒玉米种子,他还要承受很多村民的白眼,这让他有些灰心丧气。

终于,在规定期限的最后三天里,小何决定再努力一次,如果还不行,就只能去下一个村庄了。等村民们聚集在村支书家里时,他听到村民们的一片抱怨声:“这就是一骗子,能致富?骗鬼吧。就说前几年,就是这些人给我们推销花生种子,我们也买了,也种了,收成也不错,就是没人收我们的花生,都烂在家里了。现在又推销玉米种子,屁!他再敢上门推销,我们就报警,打110。”

其实,在这一个月里,小何听到这样的牢骚不下几百次,他也很气愤,总觉得自己很委屈,可是今天,他却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些村民不是认为他的种子不好,他们也知道这是为他们好,他们怕的是自己的收获没有销路,就像原先的花生一样烂在地里。想通了这点,小何就向大家保证,会找到一条畅通的销路的。

两天里,小何跑了很多家的粮食加工厂,努力说服了一些厂家与这些村民先签订粮食收购合同。解决了这个后顾之忧,村民们自然欢天喜地地购买了他的玉米种子。

我们都明白:发牢骚不是提意见,不像后者那样温和,反而很尖锐、难听,让人很不舒服。但不可否认,发牢骚是真情实感的一种流露,尖酸的词语里包含着真感受、大实话。其实,有时这些尖酸的词语反而能提供一些我们需要的信息作为参考,有时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交际中遇见的困难。

我们都听说过古时的大禹治水,但很多人不知道大禹的父亲也治过水,但他采取的方式是堵,当然他治水的结果是东堵西决,历时九年,最终没有任何效用。而他的儿子大禹,则用相反的方法——疏导,最终将洪水引入了大海。其实,牢骚也是“堵与疏”的问题,让他人发泄出不满,才能够将潜在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引导对方通过一个出口进行发泄,才能够避免对方的不满情绪在某时、某地集中爆发,造成更大的矛盾。

我们看一家美国电讯公司是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的。

美国某家电讯公司,有一位客户拖欠了很多费用就是不交,即便电讯公司派去很多人与他交涉,也没有任何效果。公司最后派了一位比较沉默的员工来与这位客户商谈,这位员工自见了这位客户,只是微笑了一下,并没有再说任何话,非常有耐心地听这位客户发泄对电讯公司的愤懑。一连四五天,沉默的员工都是一脸认真地倾听这位客户的不满,终于,这位客户意识到自己有些无理取闹,最后将他拖欠的款项补齐了。

允许别人说出他的不满,他就能将内心的负面情绪宣泄了出来,这样有助于事情的解决。对方对你毫无理由地一顿发泄,往往在事后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此时,他会产生一种“歉疚心理”,所以,就会尽力补偿给你造成的伤害。

第三节 自曝其丑,博得喝彩

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形象一直在美国民众心目中堪称完美,然而由于他入侵古巴的决策出现了失误,犯下了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错误之一。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在一次民意检测中,他的个人声望竟然因此上涨了。

为什么呢?原因是:没有哪个人是十全十美的,当一个人表现得几乎完美无缺时,很多人会感到这个人不够真实,也难以接近。与这种人相处,很多人内心往往认为自己不如对方,便感到忐忑不安。那些杰出、优秀的人偶尔出现些小错误,这不但不影响他的人际吸引力,反而会增添他的人格魅力。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在报纸、电视或网络上看到很多名人、大人物,他们在生活上总是问题不断,像孩子一样常犯各种小错误,这样的人反而更容易受到民众的喜爱。例如: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因为不懂家务,常常遭到妻子和儿女的嘲笑,这些小错误非但没有使他的总统形象受损,反而让民众们觉得他更加亲切。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在他的寿宴上扮“鬼脸”,这顽皮的一面让大家觉得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于是,就更喜欢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