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缺失的心理课
12954200000006

第6章 认知课——不识庐山真面目(2)

当一个人能够坦然地接纳自己的阴暗面,真诚地对待自己的缺点时,就会发现缺点的另一面。其实,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一个健谈的人在某些人看来就是过于聒噪,一个坚持自我原则、不愿从众的人也可能被认为不够平易近人。

外在的评论会左右一个人一时的思想,内在的审查才会将内心逼向边缘。就像是电影审查制度一样,某个机构的审查不可怕,创造者对自己的审查才是最可怕的。一个人如果如同审查机关一样,一会儿想要做个淑女,就压抑自己开怀的笑声;一会儿想要坚持自我风格,开始否定刻板的自己,这样几个来回之后,整个人定会陷入了自我矛盾之中,找不到可以依从的价值观,更找不到恒定的判断标准。

如果一个人的完美主义情结过重,更会在完美与不完美的问题上把自己逼入死角。坚持完美主义的人,对工作、生活,对自己、他人都严格要求,刻意追求完整的人生,想要生活中的每件事都能够完美无瑕地进行,一旦出现纰漏,不仅对他人求全责备,对自己也是百般苛责。结果往往是消极与积极无法调和,要求和现实无法相容,内心痛苦,无以解忧。

从前有一个牧羊人,他是一个极端的完美主义者。牧羊人养了一百只羊,他在内心规划着,羊养肥了可以卖钱,卖钱之后可以买更多的羊,然后他就会变成有钱人,过幸福的生活。带着心中的美好蓝图,他每天将羊群赶到水草丰美的地方放养,期待羊羔快些长大。

一天,从草原的远处来了一只老狼。饥饿难耐的老狼趁牧羊人不在的时候,吃掉了一只羊。到了晚上,牧羊人清点数目的时候,发现本来有一百只的羊群变成了九十九只。一番搜寻后,他在河堤下发现了羊的尸体。

牧羊人悲痛欲绝,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他心想,现在已经少了一只羊,他的幸福生活也变成了泡影。那么,剩下的羊留着有什么用呢,干脆都不要了。于是,牧羊人将羊群赶到了悬崖边,全部推下悬崖,统统摔死了。

看过这个故事,一定有人说牧羊人是傻瓜。那么,是不是那些不考虑现实因素,一味地追求完美世界、完美自我的人都是傻瓜呢?

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都在痛恨世界的黑暗,因为现实世界和他头脑中的美好世界与美好未来相悖。当人到了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就不再为了内心理想和现实的不一致而痛苦了。因为他发现,世界永远都是美好和丑恶共存的,一个人也必将有崇高的一面,有阴暗的一面,美好与丑恶共存。

坦诚地告诉自己,这就是一个非常不完美的世界,你就是一个非常不完美的个体,这比想当然地规划心中的蓝图要重要得多。承认和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是人生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也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一段人生旅程。其实,人生的完整不在于每个方面都很完美,而在于积极和消极彼此调和,在磨合和妥协中形成新的完整。

季羡林的儿子季承在写回忆父亲的文章时,将一代国学大师写成了一个对妻子、儿女不近人情,将全部心力放在书籍和猫身上的怪老头。文章发表后,引起了许多人的批评,其中有人说,季承的描写破坏了季羡林在人们心中的完美形象,为此,季承解释说:“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一个真实完整的季羡林。”

或许,当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纳不完美的他人时,一个人就真的成熟了。

潜意识的障眼法——梦境不仅仅是梦境

三天前,美静做了一个非常恐怖的梦,过了好几天,她依然心有余悸。梦中是片段式的场景,像电影闪回一般,一段一段地出现。一开始,美静来到了一个花园。花园里站着一个长发飘逸的女子,美静对她的背影很熟悉,可是又看不见她的脸。

走近后,美静发现长发女子杀了人,并且在肢解尸体。美静一阵眩晕和呕吐,她感到非常害怕,于是赶快逃走。她跑啊跑,跑啊跑,可是双腿好像就是跑不快。跑了很久之后,她又回到了长发女子面前。

这次她同样看到女子在肢解尸体,不过没有之前那么害怕了。

场景转换之后,长发女子开始喂美静吃食物。美静知道食物里藏着一只“杀人的手”,于是拼命地躲藏,可是长发美女一直逼她,样子看起来很疯狂。美静正要逃开时,遇见了一个男孩。她向男孩求助,希望他能解救被疯女人追赶着的自己。男孩欣然答应了,可是,他转眼之间就变成了长发女子的帮手,两个人合起伙来抓美静。美静再次选择了逃跑,她跑啊跑,跑啊跑,用了很大的力气,却好像只跑了几十米的样子。在她马上被抓住的时候,美静从梦中惊醒了。

在分析美静的梦境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她做梦前的现实情况。美静今年上大学一年级,她和最要好的闺蜜甜甜爱上了同一位学长李涛。

两个人都在偷偷暗恋的时候,甜甜先向李涛表白了,因此他们变成了男女朋友。

美静虽然一再隐藏内心的情感,最后还是因为一件小事和甜甜发生了争执。从此之后,两人的友谊受到了影响,美静的生活也出了问题。她开始失眠、头晕,睡觉的时候经常做噩梦,学习情绪也不高了。

在吵架后的第二天晚上,美静做了这样的梦。

所谓“白日有所思,夜晚有所梦”,从这个梦境的表面来看,美静将心中的愤怒和矛盾在梦里表达了出来。那个披着长发的杀人女子就成为闺蜜甜甜的化身,当美静向一个突然出现的男孩求助时,男孩瞬间变成了甜甜的帮手,也就意味着,她喜欢的学长和甜甜在一起,而不是选择和她在一起。无论美静怎样奔跑,总是跑不动,跑不远,也意味着她在现实中彻底失败了。

当然,如果按照精神分析的方法来看,美静看见的是长发女子的背部而不是面部,代表了她潜意识中一种“拒绝”的态度,比如拒绝面对内心的情感,为了维持友谊,拒绝向喜欢的男生表达心迹。此外,杀人是一种摆脱外来影响的手段,而被杀则象征做梦者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美静在梦中是被害者,意味着她性格中软弱的一面,在追求男朋友方面不如对方,发生争执后,她的内心受到的震荡比较强烈。

当做梦者梦见杀人这种极端暴力的手段时,常常意味着潜意识的能量正在积聚,将成为做梦者对暴力追求的一种暗示。因此,美静需要尽快地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勇敢地面对内心压抑的欲望和情感,否则的话,对身心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生活中,很多人强调说,“我从来没有做过梦”,或者“我从来记不住梦到了什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没有人是不做梦的,之所以有人会不记得做过梦,或者不记得梦见了什么,是因为他们醒来的时间不是在睡眠阶段中的“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人在睡眠时,一旦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人的心脏频率、眼动速度和肌肉的活动强度都和觉醒状态时差不多,人就在这一阶段进入梦境。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一书中强调了梦境的来源:一是深藏在潜意识中的童年期创伤事件;一是内心愿望的实现;一是由现实情况引发的一系列联想。当然,弗洛伊德在书中强调了潜意识的作用,认为人的大多数梦境都和童年期的心理创伤有关。比如,一个经常梦见被蛇攻击的女子可能在童年期遭遇过性侵犯;一个小时候被父母虐待的男子经常会梦见被人追杀,或者真的被杀害。

随着人类对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弗洛伊德的经典分析正在慢慢被推翻。2008年,美国的一份对人类梦境的最新研究表示,梦境中的素材更多来自过去一周发生的事情,而不是产生于童年时期的心理创伤。和遥远的童年期的经历相比,日常的记忆、生活中的小事会对梦境产生更重要的影响。比如,和朋友的一次争执、一部精彩的电影,或者和朋友聊天时的重要话题。

很多人都做过被人追赶,但是又不能动弹,或者跑也跑不动、跑不远的梦。这种梦境是大脑对自然情况的一种反应。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做梦者的身体常常麻痹,因此,潜意识将这种身体的麻痹转化为心理上的无助感,人就会在梦中努力逃脱追捕,却又好像马上就要被抓到。

此外,飞翔的梦境也是人们经常遇见的梦境之一。来自进化心理学的解释认为,飞翔表现了人类的“遗传记忆”。达尔文曾经认为,人类的祖先是由鸟进化而来,因此,飞翔的梦是一种遗传记忆的表现。

同时,这种梦境也表达了做梦者希望摆脱困境,获得希望的心理期待。

心有千千结——了解自己的情结

小雅的初恋发生在19岁,对象是她的大学老师。在一起的原因很简单,他人很帅,一肚子学问,是个文艺青年。因此,小雅不在乎这个男人大她15岁。当然,他是有家庭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了。

他们的约会很简单,为了避免流言蜚语,他们都是晚上出门,去24小时营业的咖啡店聊天,看午夜场电影,然后就是酒店过夜。小雅非常享受他的疼爱,站在他身边就觉得心里踏实。

小雅从来没想过和他结婚,可是,他的家庭还是给他们的爱情带来了麻烦。周末约会,他总是要安顿好妻子和孩子,才能匆匆忙忙地见她一面,说不上几句话,再匆匆离去。断断续续两年后,小雅面临毕业,他们的爱情也在争吵和猜忌中告一段落。

分手后,小雅离开了生活20多年的城市,去了外地。她本以为能够告别内心的伤痛,却发现离他越远越伤心。那段时间里,小雅什么都吃不下,吃什么吐什么,体重一度下降到了40公斤。就在她内心痛苦,孤独寂寞的时候,明远出现了。

他是分公司的经理,一个月在总部待两星期,回分公司待两星期。

上班第一天,小雅就见到了明远。可惜,明远当时赶着回分公司,没有说话的机会。两个星期后,两人才真正开始联系,并很快同居。他同样有家庭,比小雅大19岁。

明远非常宠爱小雅,他很有修养,说话很温柔,常常为她安排意想不到的惊喜。即使他回到分公司,依然每天给小雅打电话,问她睡得好不好,有没有按时吃饭。这一次,小雅认真了。她觉得,这就是她要找的男人,她想和他一起生活,想为他生个孩子。

可是,明远明确提出,他不可能离婚,即使和妻子没了感情,他也不会扔下女儿不管。实际上,常常令小雅吃醋的不是他的妻子,而是他的女儿。每次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明远肯定会讲一堆关于女儿的事。因为他的女儿,他们的约会经常一推再推,他甚至会因为女儿在睡觉,而挂断了她的电话。到最后,小雅失去了耐心,申请了出国留学,彻底放弃了这段关系。

过去了好几年,小雅身边的追求者依然是年长她很多的人,即使她并非有意破坏别人的家庭。不可思议的是,小雅对同龄人一点感觉都没有,总觉得他们还是小朋友,还没长大。她有一点意识,她之所以这样,或许是因为从小和母亲一起生活,缺乏父爱,才会如此。她并不想30岁之后的生活也是一个人孤孤单单地过日子,也不想作为某个男人的情人躲藏在见不得光的地方,可是,她又不知道如何改变?

从小雅的感情经历分析,她是一个有恋父情结的女子。一般情况下,父女相依为命的家庭,或者父女感情好,而母女关系冷淡的家庭容易发生女儿过分依恋父亲的现象;另外,童年期过早失去父爱,或者出生在单亲家庭的女孩会将对父亲的感情转移到其他人的身上,产生对印象中或想象中的父亲形象的依恋。小雅则属于后者。

小雅的交往对象都是年长她很多的男性,有的甚至到了她父亲的年纪,很明显,她将这些人当成了父亲的替代品,享受那种父亲对女儿的宠爱。不过,这些已婚男子并不能给予她“完整的父爱”,反而加重了她内心对父亲的依赖。因此,即使和一个对象分手,她依旧会在人群中寻觅父亲式的恋人,从而弥补成长中的内心缺失。

如果小雅一直带着这种情结生活的话,即使她有一天走入了婚姻,也可能无法全心投入,无法将对父爱的寻求转移到丈夫身上,最后导致婚姻的不幸。因为,她在寻找的永远都是心中那个父亲的影子,当她发现一个人比较符合内心的标准时,就会与之开展恋情。但是,世界上根本没有人会完全符合她的标准,导致她所有的寻找都成了虚妄。

实际上,每个家庭中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恋父情结或者恋母情结,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并不是见不得人的事。不同的是,正常发展的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会将对父亲或母亲的依恋转移到同龄的异性身上,发展伙伴关系、谈恋爱,从而进入人格发展的新阶段。

然而,那些对父亲或母亲依恋时间更长、程度更深的孩子,容易在青春期发生情感固着,无法转移心理上的依赖,严重的话,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摆脱这种情结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