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带着责任心和使命感工作
12952300000002

第2章 责任是金——责任比技能更珍贵(1)

为什么责任永远比能力更关键?区别就在于“主动”。具有高度责任心的员工决不会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主动去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还能做什么,怎样精益求精,做到更好,并且用最大努力去完成它们。

100分的努力造就120分的利益

每个人在职场上,都有自己安身立命的资本,那就是你掌握的工作技能。拥有责任心的员工能够百分之百对手头工作负责,舍得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提升工作质量的各种机会和可能性,能将自己的全部汗水和智慧投入到工作中去。他追求的,不仅仅是完成工作而已,而是超越优秀,达到卓越。老板要求他做到100,他会主动做到120,这多出来的20,就是决定他的工作质量是否卓越的那部分,这一部分,就是责任心。

瑞士有一家历史非常悠久的手工钟表店,该店有位技艺高超的师傅,做出来的钟表是达官贵人们的抢手货,无数人从各地而来,慕名想拜他为师。经过精心挑选,师傅选择了一位品行优良、资质聪颖的年轻人作为他的弟子。

十年过去了,徒弟很刻苦,学习了所有制表的流程、工艺、要点,他自认为已经学到了师傅的所有本事,于是请求师傅让他独立开设钟表店。师傅答应了,可是,徒弟虽然是严格按照师傅的教授制作钟表,做出来的表也和师傅做的一模一样,却始终达不到和师傅同样的水准,所有的客人都一眼就看出哪块表是他师傅做的,哪块是他做的。

徒弟非常沮丧,一心认为师傅没有教授他全部的本领,师傅语重心长地对徒弟说:“你的所有手艺都是从我这里学来的,虽然你所做的完全符合流程,也尽力做到优秀,但仅仅只是做表而已,而没有把它当成你的事业,要想成为真正的优秀者,还必须在我所要求的这100分之上加上更多的努力,加上你的激情与责任心,达到120分,这样才能叫完美。”

对工作的持续激情和投入,这就是超出100分,达到120分的部分。不可小看这一部分,虽然在这之前,你自认为已经做到了100分,已经做到了优秀,但是在别人眼里,你还远远不够。要想征服别人,征服市场,还必须在这样的完美之上加上更多的努力和激情才能够胜出。

日本电器和汽车的质量之高,举世闻名,奇怪的是,日本的电器公司如果在海外设有工厂,即使是一样的工序、一样的流程、一样的原料,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质量都无法和日本本土的产品相比。究其原因,就在于承担工作的主体“人”身上。张瑞敏先生是海尔集团的总裁,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他曾这样说:“如果要求一个日本人每天擦6次桌子,那么他一定会坚持到底;但要是换成一个中国人去做,第一天他可能会擦6遍,但到了第3天,就可能会减少到3次,逐日递减,到后来,就不了了之。”

销售行业是目前国内公认的高收入行业,但也是收入差距非常大的一个行业,有些仅有中学学历销售员能够年薪几百万元,属于“金领”阶层,而更多的销售员却只能拿到微薄的底薪。事实上,他们在公司受到的专业培训,技能训练等,都是完全一样,而结果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差距呢?

有人力资源的专家曾经专门观察过:面对同一个客户时,讲的是同样的话,有的销售员是以机械的完成任务的口气说出来的,语气之平淡连自己都说服不了;而优秀的销售员则是精神饱满、充满激情,他们的话语能够将自己心中的激情传达给客户,他们的专业与热情能够深深地打动客户。就因为这点的不一样,使得他们能赢到大额的订单。

美国独立企业联盟主席杰克法里斯13岁时,开始在他父母的加油站工作。3个加油泵、2条修车地沟和1间打蜡房是该加油站的所有设施。他的父母把加油、洗车、打蜡等各种活计都教会给了他,让他独立接待顾客。

法里斯非常敬业,完全按照父母教他的工作流程做事。法里斯在汽车开进来时就已经站在车门前,然后检查车上所有的零件并且对车灯上的污渍进行擦洗。

大多数顾客对法里斯的服务都很满意,但是有一位严酷的老头,他开着一辆破旧的甲壳虫,每周都来清洗和打蜡,这位老头极难打交道,总是对法里斯的工作挑三拣四,法里斯自认他的工作完全符合最苛刻的检查,但每次老头都要批评他干得不到位。

法里斯到最后实在是忍受不了这样的工作了,他不愿意再“伺候”他了。法里斯回忆道,他的父亲曾经这样告诫他说:“孩子,记住,这是你的工作,也是你的职责所在!顾客不论说什么,你都要做好你的工作,客人对你不满意,不是因为你的工作,而是因为你的态度,只完成工作还不够,你还得再补上十二分的热情。”父亲的话让法里斯深受触动。

对老板而言,他们需要的绝不是那种每天完成规定任务、循规蹈矩,却缺乏主动和责任感,不够积极向上、自动自发的员工。富有责任感的员工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会不断地在他不熟悉的工作中摸索提高效率的方法,让自己一步一步地迈上新台阶,这样的员工,在老板眼里,比黄金还可贵。在现在的各种公司中,为了激励员工的责任心,对员工的要求已经由原来的公司规定怎么做,员工只要老老实实照做,变成了要求员工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自己完善自己的技能。这样的转变要求员工必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把工作做到最好,做到完美。

韩国现代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在谈到对员工的要求时是这样讲的:“我们认为对员工的最好的要求是,他们能够自己在内心中为自己树立一个标准,而这个标准应该符合他们所能够做到的最好的状态,并引领他们达到完美的状态。”

只要你身在职场,你就应该为自己所承担的责任感到骄傲,因为只要你比别人多想了一步,就已经向别人证明了你比别人更突出、更优秀。与此同时,你也将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由熟悉工作,到热爱工作,到对工作产生热情,进而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是一个熟悉并逐渐深入的过程。随着对工作的越来越了解,热情可以转化为激情。之所以能够跻身成功的行列,关键还在于你对工作的坚定责任心。当你与其他人的技能水平相差不远时,责任心就成了决定胜负的重要关键。

“愿意干”比“能干”更重要

工作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就是一种谋生的需要,只要能每个月能按时拿到工资,就万事大吉,如果还能在上班的时候少干点活,那更是额外的“奖赏”。在这种心态下,有许多人上班时总喜欢“忙里偷闲”,要么上班迟到、早退,要么趁老板不在时上QQ偷菜、看电影,要么借外出办事之际顺便办办自己的事……

这些人也许从来不会受到惩罚或批评,甚至压根就没有人指责一句。但是,在老板和同事的眼里,他们永远不是靠得住的员工,不是值得依赖的合作伙伴,即使有些人的工作能力十分优秀。如果你对工作只是尽到本分,或者唯唯诺诺,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对工作毫无质疑与想法,对公司的发展前景和生存危机漠不关心,即使你的工作完成得再好,谁愿意和你合作?谁敢让你承担重任呢?

在一个企业的内部,不同岗位的人拥有不同的岗位职责,这些经常背着老板偷闲的人不会想到,谁都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忙着自己的事情,但是我们的工作会因此而陷入被动,变得死气沉沉,只剩下无精打采的重复劳动。当我们每天的劳动都是被无意识的行为所支配的时候,我们的热情、智慧、创造力,很难说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了,这样的工作,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无效工作”,只不过是在“混日子”罢了。

某公司招聘采购主管,有这样3个人前去应聘。这3个人的学历、经验、背景等都不相上下,他们经过一次次测试后,在专业知识与经验上的表现实在是各有千秋,难分伯仲,对面试者来说,录用谁真是一个难以取舍的抉择。随后面试他们的是该公司的总经理,公司总经理提出了一个问题,题目如下:

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厂定制3 000张明信片,用作公司春节回访客户的贺年卡,你需要从公司带去多少钱?

几分钟的心算后,应试者都说出了各自的答案。最快回答的那个应聘者的答案是650元。

总经理问:“你是怎么得出这个数字的呢?”

“5000张明信片,成本是600元,还要加上来回的路费,大概50元就够了吧。”答者对答如流。但总经理只笑了笑。第二名应聘者稍微沉稳些,他的答案是610元。他解释道:“成本费是600元,我骑着自己的摩托车去联系再加上运货,10元的油费学够了。”

总经理对此答案同样没有发表看法。但当他拿第3个人的答卷,见上面写的答案是667元时,不觉有些惊异,立即问:“为什么你需要的钱最多?”

那名应试者盘算着指头说,“明信片的成本费可能就在600元左右,要去两次工厂,一次定制,一次取货,两趟乘汽车来回票价32元。两顿午餐费20元。从工厂到汽车站有一里路,请一辆三轮车搬信封,人力加上车费需用15元。这些还不算上意外产生的费用。”

总经理露出欣慰的表情,他已经知道该留下来的是谁了。

这三个面试者也许都很优秀,然而对总经理来说,他不需要最给他省钱的那个员工,也不需要反应最快、最敏捷的那个员工,他需要的是遇到问题时能为他多想一步、多做一步的那位员工,这样的员工,是每个公司都迫切需要的,富有责任心的、事事考虑周全的“靠谱”员工。

工作不需要你亦步亦趋的机械完成,而是需要你从心底里有这种意愿去做,愿意将自己的激情、智慧、心血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去。每个人都追求职场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我们专注什么,是因为成就了什么或获得了什么,我们才会投入那么多的精力,并在那个方面付出我们的全部心血。

究竟失败者和成功者的差距在哪里呢?就像一件小事情,能做出大学问的往往是那些有心人,那些漏洞百出的总会是那些无心之人。其实,人和人之间各方面的差距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很多事情,某个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就是因为一个人是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而去做,而另一个是为了完成工作拿到薪水而做。

许多公司的培训目标之一,就是努力把自己的员工培养成对待工作自动自发的人。这样的员工勇于负起自己的责任,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他们往往会发挥头脑的创意,超越期望地完成任务。员工如果不能自发地去工作,则墨守成规,害怕犯错误,做事就像机械运动一样。他们时时提醒自己,老板没有让我做的事,我又何必自己找事呢?反正也没有奖金!想法上的差异自然就会导致工作态度上的不同。

例如,针对“领导,感觉最近员工的积极性不足,这该如何是好”这道让公司老板都头痛的问题,来看看两位不同的行政助理,王丽和小红是如何向总经理请示的。

王丽不愧是勤学好问的员工,她经过精心的调查和思考,向老板提出了一大串问题:

“这个月价格促销的效果不明显,您看咱们是不是加大些力度?”

“我们部门想搞个激励活动刺激一下销售,您看能否给我们一些预算?”

“刚才接到客戶投诉,认为我们所投放的广告没效果,要求咱们退款,您看该怎么办?”

上司终于不耐烦地对她说:“这些工作,你自己应该首先考虑清楚,如果所有的事情都由我来决定,那公司招聘你来干吗?”王丽则马上反驳:“但是这个事情,你以前说过……而你现在又说让我处理,有问题了谁负责?”

上司终于明白了,王丽并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之所以要事事请教,无非是想表明态度:我的所做都是按你的指示做的。出了问题的话?都是你的错,我没有错。

而另一位行政助理小红也为着同样的问题伤脑筋,她和销售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又经过反复比对客户数据,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她是这样找老板反映的:

“李总,我感觉最近销售人员的热情不高,与客户之间的互动也不是很紧密,销售业绩也受到了影响。这两天,我跟销售员们作了交流,认为因为春节的临近,忙着业务拜年和要账是很多客户都要做的事情,所以他们没有精力跟我们谈业务,而我们的业务员也都想着买票回家过年,所以整个团队士气不高。我感觉春节前后的这段时间是公司每年的营业高峰期,我们必须抓住关键时间,力争业绩再上一个档次,我有两个方案,您看怎么样?

一是我们在团队内部办个“温暖回家”的活动,给公司里所有外省员工里两年没有回过家的解决火车票问题,今年春节不打算回家的员工则由公司出资,在四星级以上饭店包个团年宴,派送压岁钱。

二是提前给客户预备春节大礼包,抢在别的公司前给客户预备年货,年货全部从网上预订,天南地北的特产都要有,请客户来公司领取,这样既联系了感情,又会给客户留下良好印象。

您看这两个方案,花费都不会超过3万元预算,而增加的收入可能是50万元,您看选择哪个比较好?”

王丽和小红都是能干的员工,但这是两种形式的“能干”,王丽擅长对眼前资料作出汇总,得出目前迫切解决的问题所在之后再将问题拿给领导“定夺”,至于进一步的行动,如果没有领导的指示,她就不会继续深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