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美国文化管窥
12944300000006

第6章 反思异国文化(4)

乘坐第一艘轮船“五月花”号到达美国的欧洲移民,看到了陆地,还没有下船,就先签订了协约,以保证今后的健康发展,即“五月花号公约”,组建民众自治团体,这是第二份政治性公约。他们认为,人有时是不可靠的,制度的约束是关键的,必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条例、宪章等。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的创始人花费了116天的时间,召开制宪会议,宪法为美国的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法律保障。

美国历史上很少有或者从来就没有这种现象:某某总统任期结束了,下一届班子开始追查他的问题,然后绳之以法,原因之一是他当权的时候没有人敢“动”他。美国的立法、司法、行政分立体系约束了权力的极大化,总统有问题,不用等下台就可以调查取证、弹劾甚至进入司法程序。不管谁当总统、州长或市长,体制的制约对任何人是一样的,宪法和法律的至上是毋庸置疑的,这种体系最大程度地减少和避免了“ー把手”权力的集中对国家造成的损害,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公民的权利,使他们敢想敢言,使他们真正感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对国家充满感激之情,并使他们坚信值得自己去捍卫国家利益。

美国人认为贫富的差距在于个人的努力与否,机遇是否青睐自己,而每个人的平等机会是政府的主要责任,历任总统和立法机构,通过各种法律保障了公平的机会,平等机会是至上的。经济问题是百姓关心的大事,公民享有免于匮乏的自由,如果做到这一点,那么政府就是经济保障。例如,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危机。1929年股市崩盘,800家银行破产,四分之一人失业,1929年国民生产总值1040亿美元,到了1932年,成了580亿美元。每到周日晚上,他通过广播与美国人进行了35次炉边谈话,鼓励美国人充满信心,抛弃恐惧,鼓励人们克服困患告诉他们政府会如何帮助他们,他在1933年的总统就职演讲上说:我们惟一应该恐惧的是恐惧本身。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意思是只要我们不害怕就没有什么问题了;通过了“银行法”;用国家的力量推动经济的发展,通过国内工程增加就业机会:修路,修建20多座大坝,修复5个大坝。

二、重视教育、持续发展

美国建有4000多所正规大学,另外还有1200多所社区学院,入学率高达70%;高中、初中、小学阶段实施免费教育。得州有143所大学(截止到2009年);大学历史悠久,全世界最好的大学中有70%~80%是美国的大学;有比美国历史还长的哈佛大学,100多年历史的大学比比皆是,比如得州农工大学建于1876年;德克萨斯大学主校区奥斯汀建于1883年;休斯敦的莱斯大学建于1892年,这些都保障了美国教育、科技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美国的大学精英汇聚、思想开放,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到美国学习和工作。大学与社区紧密相连,没有院墙,社区的人随时可以接受到大学的教育;高中学习就与职业密切相关,有各种职业培训,以便高中毕业后就业,而且与大学课程学分衔接,没入大学就可以提前修学分,既省钱又可提早完成大学学业。评价体系高不了学生做社会义工、帮助他人的部分。

美国的大学不鼓励院校办企业、经商等影响教学质量的行为;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教学方式非常灵活,师生在直截的沟通中交流、学习,老师使用实验、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各种生动有趣、实践性强的方式进行教学,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除了大学,美国的整个社会重视教育,比如美国宇航局让国际空间站和得州某高中部分学生进行视频交流;超市门口,大学校园,地铁口都有免费的报纸;各种团体的各种活动可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不论大小城市都有各种博物馆,以便人们了解历史、扩展知识面,国家公园也是很好的教育基地。

美国的教育以鼓励为主,贯穿与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之中,例如,妈妈在厨房,儿子在院子蹦蹦跳跳,问他“干什么?”,儿子说要跳到月球上去。妈妈说别忘了回家。这个男孩就是第一位登月的阿姆斯特朗。可以说,日本是美国的翻版,日本民族的特点是学习别人的长处,然后超过他。日本非常重视教育,大家都熟悉那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二战后,废墟上,一群孩子在读书,两个记者为此争论,一个说,日本完了,这个时候竟然还在读书,而不去重建家园。另一个说,日本肯定能腾飞,一定能发达,因为在这么艰苦的情况下仍然还坚持学习。数据表明,1965年,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25.5%;1975年,日本追上来,是美国的62.2%;1985年,日本已经逼近美国,为97.6%;1986年,按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日本超过了美国。

怎么算重视教育呢?关键是教育投入,这是保障。在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上,也就是教育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7%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9%左右,经济欠发达国家投入比例约为4%。全国人大2006年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定,“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目前这个目标还没有实现,2009年为3.59%,而以人均GDP来看,中国人均教育支出仅为人均GDP收入的0.82%,美国为6.10%,日本为4.28%。

美国义务教育的经费来自三个政府部门:联邦政府、州政府、郡或市政府。如明尼苏达州2005学年学校教育经费来源如下:联邦6.8%,地方政府9.1%,个人财产税14.6%(房地产税收),而州政府投入占69.5%。当前我国的教育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比如大量的农村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了;返回贫困线以下的农民,主要原因是教育的支出,占到一半;农村留守儿童大量增加,许多村庄是由小孩、老人和孤独的妇女组成的。

《刷盘子还是读书?——反思中日强国之路》一书阐明了劳力和脑力的差异。我记得在得州农工大学经济系的野餐活动时,美国学生在打沙滩排球、在闲聊,中国学生围坐教授讨论学习,有人问应该不应该打工,教授说不要打工,应该潜心学习。

三、勇于创新、保护发明

美国大学的教育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文科、理科、工科在低年级几乎没有大大的区别,许多课程是文、理、工专业学生都要必须学习的。在得州农工大学理工料的学生必须学习两门文学课;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必须在以下领域完成必修课,包括文化与思想;自然科学;科技与实用科学;文学与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宗教思想。除此之外,学生的写作和外语必须达到一定标准。

大学对教授的晋级和评价达到了细化和专业化的程度,有的教授是纯科研系列,主要是理工科的,被称作科学家,当然他们有资格上课$有的教授是纯教学系列,只要搞好教学就行了,不用搞科研,不用发表文章,也就没有必要东抄西拼地搞“创作”了。而且学术的自由及资源的查询体系完善,抄袭很容易被发现,一旦发现,一生就完了。多数教授和我们一样,教学和科研都要有。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潜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发明的经费有保障,美国的科研机构的经费来源非常广泛,保障了研究的持续性。同时,文化、制度保障了专利权,鼓励了发明创造。宪法第一条第八款对著作、发明给予保护,1802年成立专利局,林肯总统曾经说过,专利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这诸多保障促使了创造发明,在1865年至1900年期间,美国的专利有64万项,重大发明使美国在19世界末超越欧洲。

十九世纪中后期,欧美国家进行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雨后春笋般的新技术、新发明大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次工业本命的主要特点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造、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在这次革命让美国涌现出了大量的人才和发明,比如爱迪生和贝尔。爱迪生二生约有2000项发明。有人问爱迪生,你怎么看待电(lighting),他说美国总统在灯下看书,医院在做手术,几百万人在灯下读书、生活,我很自豪。从言谈中可以看出他快乐而平静的生活,这当然离不开专利的保护,新泽西州将他所在的城市命名为爱迪生市。

四、资源丰富、远离战争

战争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必定带来巨大的创伤,有战争的地方如何进行经济生产?美国独立后,惟一的一次战争是美国的内战,牺牲了60万人,除此以外,美国本土上没有战争,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远离主战场,另外,1941年3月至1945年12月美国作为民主阵营的“兵工厂”,向英、苏等国提供了约491亿美元的军用物资和粮食,这一方面支持了反法西斯战争,另二方面给美国带来了财富,刺激了美国的工业生产。反面的例子是德国,它一边考问世界,一边拷打世界,一战和二战让它衰退。

在我国,按照柏杨先生的统计,从周朝开国到二十世纪末,中国经历3131年,没有战争的时间不过214年,还有一种战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斗,隐形的争斗、想尽心思的勾心斗角,危害更大。

五、感恩怀旧、不忘历史

一个感恩的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在美国,人们时时处处纪念历史上做出贡献的人们。大学校园里的教学楼、实验楼使用捐赠者的名字命名,各地大量的博物馆林立,这不仅扩展了年轻人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仁爱之心,例如,得州农工大学建有布什总统图书馆,可以参观布什总统的功绩成就,另外总统经常举行报告会,邀请名人来演讲,如奥巴马总统、前国务卿赖斯、电影《阿甘正传》中丹中尉的扮演者Gary等等,这些公益活动增强了国民的参与意识和奉献精神;哈佛、MIT也有多个博物馆,波士顿市的艺术博物馆更是丰富多姿。弗吉尼亚州的威廉斯堡,保留着200年前的景象,教堂、酒吧、商店;普利茅斯有“五月花”号复制船,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1620。

目前,真正的美国到底是什么样子?

按照自己片面的了解、媒体局部的宣传而得出武断的定论,这是很可怕的。最近德国作家谈到自己对西藏的认识,他说,德国有个谚语叫“如果你手里有一把锤子,那么你眼睛看到的总是钉子’”,意思是说你心中对某事已经有了看法或成见,再看其它事情的时候总是参照这个成见。我们靠着某些媒体、电视剧或电影来了解美国是片面的,正如西方通过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等电影了解中国一样,是片面的。已经105岁(1906年生)的学者语言学家、2010年“中华文化人物”、“魅力人物”——周有光曾经留学日本并在美国工作,他是屈指可数的与爱因斯坦面谈过的中国人,当他被问及中国经济越来越强大,乐观的情绪蔓延时,他说:要从世界看中国,而不是从中国看世界。鲁迅先生也曾劝解年轻人说,多读外国的书,少读中国的书。

美国人喜欢寻找问题并放大问题或者说夸大问题的严重性,是“悲观”的态度,目的是给社会提醒,给政府施压,解决问题,改善民生。别看他们什么都说,敢向任何人发起挑战,他们核心的东西是一切为了更幸福的生活。我在得州A&M大学听过门课,是解析美国种族问题的,通过阅读纪实性小说,观看记录短片,讨论历史上发生的问题,目的是探讨如何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我们那些抱着大泡泡陶醉的人,那些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家丑不可外扬”的人,应该好好地学习人家。

如何看待中美关系?

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Jon Huntsman,2009年7月-2011年4月任大使,2011年3月9日总统奥巴马正式宣布提名现任骆家辉接替洪博培)说: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复杂也是最关键的。中美既有合作,也有分歧。比如,2009年4月初,美国贸易发展署向中国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飞行员搜索救援培训项目赠款。此次培训项目的开展,将是救助飞行队向国际一流搜救技能迈进的又一个新的起点,也是中美双方在人道主义救援领域深入合作的新标志。

我们要正确认识中美关系,历史给我们诸多教训,以史为鉴,会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30年来中美关系磕磕绊绊,大事没有,小事不断,中美是既有合作又有矛盾。我们既要看到好的方面,又要看到不利的地方,世界文化融合是大势,我们必须做到兼收和摈弃。

当前,美国离不开中国,遍布美国各地“中国造(Made in China)”的产品足以说明中国是美国的工厂,他们的衣食住行及日常生活离不开中国。特别是中国在美国经济危机时期的卓越表现,更是受到美国政府的赞誉,中国持有美国一万亿的国债,是中国的骄傲,保障了美国金融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