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吃罢年夜饭,全中队新兵在会议室集合。支队大队以及中队领导先后露面,致词祝福,又很豪爽地喝下一大杯以可乐替代的酒,再说几句客套话就如赶场似的匆匆走了,因为其他中队还需要他们致同样的词祝同样的福喝同样的酒。
待干部们走尽,各班长也三三两两借故开溜了,最后只剩下单一的新兵围着电视机,观看那即便再乏创意与诚意也一样招全国人们喜爱的春晚。
由于现场失去班长干部的约束管理,部分顽性不改如蒋由者流的新兵一同自由放肆的闹腾起来。不多久,抽烟打牌的,聊闲天扯闲淡的,打闹过招的一股脑全出现了,顿时把整个会议室闹得乌烟瘴气嘈杂不安。
方原历来厌恶这些,干坐着也无聊。好在会议室后面有个书架,书架上陈列着好些老得掉牙却又无资格进博物馆展览的军事杂志与政治教育之类书籍。摆放得整整齐齐规规矩矩,可见翻看它们的人并不多。
方原漫无目的地翻了翻,很意外地寻到了一本纸张泛黄的法国小说《萌芽》,如获至宝,趁空闲打算拿回班去细看。
方原携书顺着楼道往班里走,路过洗手间时,隐约从内传出低沉压抑的哭泣声,方原一怔,随即犯疑,谁呀?大过年的,为什么哭呢?出于好奇,他随手挑开门帘往里看,一个矮小的新兵正望着窗外低低地哭泣,方原准确无误地认出乐乐来。
方原走过去关切地问:“咋啦?哭啥呀!莫非想你那还未出生的女朋友了?”方原故意打趣,以致气氛轻松些。乐乐回头见是方原,有些难为情,只推说没事,转面继续向外。然而他禁不住方原这个不通情理的再三追问,才圆着哭腔支支吾吾地说自己想家想父母想姐姐了,说罢,手背抹泪,竟哭出了声。
方原心里一愣,不免又有些心酸,“想家”这事好像跟自己没关系。漂泊异乡的游子之所以想家,很多时候想的是家里面的人而非那所古板的房子,情远多于景。
方原动情地望着眼前这个泪眼婆娑未满十六岁的少年,不禁伤感起来:十六岁,是个什么样的年纪呵!多少人在这个年纪还依偎在父母的身边坦然接受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有多少人还在天真烂漫地做着不切实际的梦。有多少人还在为表个性强说愁,为向自由硬叛逆。哪里会有这些经历与感受。
渐渐地,方原又羡慕起乐乐来,他曾荒唐地问乐乐,问他父母经常揍他吗?问得乐乐满脸疑惑,经常揍?怎么可能,乐乐说他父亲从没揍过他,母亲只揍过他两回,并不疼,但每次他母亲哭得比他还要伤心…….这让方原的心情又多了几分复杂。
两人眼角含泪各怀心事,静静地望着窗外……
窗外的世界寂静又热闹着,远处争艳的烟花正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向人类尽情地展示着绚烂的光华。毕毕剥剥的爆竹不惜以毁灭自身的代价为大年祝福欢唱。
全国人们陶醉在春节的欢乐喜庆之中,所有人都以各自的方式辞旧迎新守岁祈福……
在这个普天同庆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又有谁会知道,在同一片土地上,还有这么一群人正向着家的方向默默地流泪呢?
新年总是过得乐而且快。也许乐的日子原本就不耐过,即便不纵也逝。独有艰苦的岁月才让人感觉分秒难熬度日如年。而这两种日子新兵很快一脉相承地各过了一回。
大年后,新兵面临下连,训练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继而掀起了一阵阵练兵高潮,训练越发艰苦。好在新兵得到新年短暂休整,身体各方面恢复得还算不错。眼下他们玩命似的训练,就为新兵连不留遗憾,也为新兵连考核考出好成绩,从而下到一个稍好点的连队……
考核前几天,方原收到一封云燕的来信,在枯燥单调乏味的军旅生活中,收到女同学的来信,定是件让人高兴兴奋并引以为豪的事情。
云燕在信中说,据近几个月的月考成绩看,今年上本科线的问题不大,并说了些其他同学的近况。她问方原最近如何,对部队的生活是否适应,半玩笑似的问有没有想她(他)们云云。
方原真心为云燕感到高兴,回信鼓励她继续加油,一定可以考得更好,而后简单提及这几个月的生活及收获,并自以为是地把自己现在可以做多个标准俯卧撑,做多少个器械,五公里跑多少分钟等也一并写在信上。
迟钝的方原没有发现,他(她)们之间的共同话题已经慢慢减少了,共同语言也不再像先前那么多了。他(她)们不再为了答对了同一道题而感到高兴,不再为了同一个老师的啰啰嗦嗦而心生厌恶,不再为了同一次月考成绩而忧心忡忡,不再为了同一场高考的临近而焦急不安……方原还不知道,除了部队对他的训练成绩过分关心计较外,别人是没有多少兴趣的。
信末,云燕还文艺范十足地仿做了一首诗,取名为《家乡的桃花开了》:
家乡的桃花开了,
香甜甜,红艳艳,
一片又一片;
我愿化一只蜜蜂,
或者蝴蝶;
掠过高山,
漂过荒原,
来到你的身边;
轻轻地告诉你,
家乡的桃花开了。
方原将信反复端详,如高僧参禅般地参了数遍,也没能顿悟,他深怕诗中隐含着某种意思或者惊喜,然而他愚钝未开,又不敢妄自揣测胡乱定夺。他想起考试中的诗歌鉴赏,多少人歪曲诗人本意,却意外答对,反之竟答错了。
方原将这首诗反复咀嚼,细细品味,也未能体会出作者的良苦用心。最后只把它当成普通诗歌来回复,他套用《西江月》的格式,名目也不取,提笔就写:
万里冰封如银,
训练逐日渐紧;
兵营士气热腾腾,
岂有赏花闲情。
桃花岁岁开放,
年年固有一春;
春来漫山自青青,
云燕何须挂心。
写罢,后面又俏皮的附了一句:原本凌云燕,何必化蜂蝶。
方原写完信,复看一遍,自己还算满意,便不假思索地邮寄了出去。往后好长一段时间再没收到云燕的回信。方原不知是邮局出了错,还是自己出了错,还是自己压根就是一错再错。
后来又想:兴许云燕高考前学习繁忙,顾不得回信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