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
12544100000006

第6章 维吾尔族饮食文化(5)

2.米食类

抓饭

维吾尔族群众把抓饭叫“婆罗”,这也是他们的主要米食。主要原料有:大米、羊肉、胡萝卜、洋葱和清油(植物油)。刚做好的抓饭油亮生辉,香气四溢,味道可口,营养丰富,那香喷喷的气味,使人垂涎欲滴。逢年过节或是招待亲朋好友时,特别是遇到节庆或在婚丧嫁娶的日子里,维吾尔族群众一般都要做抓饭来招待客人。

人们根据新疆的特产及其营养成分不断改进创造,使抓饭的种类和花样越来越丰富,食疗效果更加显著。拿用油方面来说,除了清油(胡麻油、瓜子油、棉籽油、菜籽油、红花油、亚麻油)外,还用酥油、羊油来做抓饭。

抓饭受到维吾尔族群众的如此青睐,并不是没有原因的。相传在1000多年前,中亚有个学者,在他晚年的时候身体很虚弱,吃了许多药也无济于事,后来他发明了一种饭,进行食疗。他选用了胡萝卜、洋葱、大米、羊肉等来做饭。其中,黄萝卜是营养价值十分高的补品,有“地参”和“小人参”之称,具有补气生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妙用;洋葱则含有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钙、镁和铁等多种成分,此外,还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蒜辣素,也叫葱蒜杀菌素,只要把洋葱放在嘴里嚼三分钟,就可以把嘴里的细菌消灭干净。另外,大米和油也都是营养较丰富的食品。把这些食物混在一起加工,当然可以称作“十全大补饭”了。由于抓饭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怪不得那位学者吃了这种大补饭后,很快就复原了。

除了用羊肉、胡萝卜、洋葱、大米做的羊肉抓饭外,还有用鸡肉、鸭肉、牛肉、骆驼肉、牦牛肉做的抓饭,同时还有放酸奶、鸡蛋、砂糖、蔓菁、小白菜、豇豆、辣椒等新鲜蔬菜、或用新鲜酸杏、葡萄干、杏干等做的抓饭。其名称也不完全一样,如“柯德克婆罗”(酸奶抓饭)、“图洪婆罗”(鸡蛋抓饭)、“比耶婆罗”(榅桲抓饭)、“恰玛古婆罗”(蔓菁抓饭)、“嘎克婆罗”(杏干、葡萄干抓饭)、“菜婆罗”(菜抓饭)、“阿西曼塔”(包子抓饭)等等。更有趣的是由于地区的不同,生活习惯的差异,南疆和北疆的维吾尔族群众做抓饭的方法和花样也不完全一样。而且在不同的季节,人们做不同的抓饭。夏季,南疆的维吾尔族群众喜欢在抓饭上放一些做好的蔬菜,配上酸奶、水果一起吃。策勒的维吾尔族群众爱吃一种“恰玛古抓饭”。“恰玛古”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具有良好的润肺作用。策勒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沿,风沙大,常遭遇沙尘暴的袭击,经常吃这种“恰玛古抓饭”有益于养肺,增进健康。维吾尔族群众夏季吃的抓饭花样要多一些。南疆的维吾尔族群众喜欢在抓饭里放一种“比耶”(榅桲),有的干脆在抓饭上面放些用粉条、白菜、西红柿、辣子等炒的莱,称为“菜婆罗”,边吃抓饭边吃菜,别有风味。还有一种抓饭叫鸡蛋抓饭,其做法是等抓饭快熟时,把鸡蛋打在抓饭上,抓饭熟时鸡蛋四周沾满了米粒,吃起来味美爽口,香气扑鼻。不过,最讲究的要算“阿西曼塔”(包子抓饭),抓饭和薄皮包子都是维吾尔族的上等饭,把这两者合在一起,真是好上加好,锦上添花。只有来了贵宾和亲朋好友,主人才会做这种饭来招待客人。冬季,维吾尔群众喜欢吃“谢克尔婆罗”(甜抓饭)、“图洪婆罗”(鸡蛋抓饭)和肉抓饭等,再配上茯茶,这些都是热量较高的食品,有利于增加人体的热量,抵御寒冷的天气。还有一种甜抓饭虽然放肉,但也放糖,在炒胡萝卜时要加入半包方块糖,这种抓饭多在冬季食用,其中的糖可以增加人体的热量,提高御寒能力。

维吾尔族人为什么用手抓着吃饭?这是有道理的。饭前,首先要洗手,然后才能用手抓着吃。据了解,人的手指和手掌上有劳宫、中冲、商阳、少商、鱼际等十几个穴位,通过手掌和手指的活动以及热抓饭的刺激,可以起到消炎活血的作用,治疗手指麻木、头痛等疾病,用手吃抓饭不仅可以使人精神振奋,而且可增加食欲,使抓饭越吃越香,所以年纪较大的维吾尔族人都用手抓着吃抓饭。

吃完抓饭后,人们并不急于洗手,男人们会悄悄地用带抓饭油的手捋胡子、摸眉毛;妇女则用手指抹眉毛和眼睫毛,这些动作一般不易被人们所发现。据说,在干旱的地区,在毛发上抹上少量富有营养的抓饭油,可以促进毛发的生长,使其变得油亮,人们就会更加健康和漂亮。

“柯德克婆罗”

“柯德克婆罗”是酸奶抓饭的意思,做法和其他抓饭一样。抓饭做熟后,盛入碗中,再将酸奶倒在抓饭上,或把酸奶盛在另一个碗中,吃完抓饭再吃酸奶。这种抓饭多在夏季食用,具有消暑、助消化的作用。

“吐哈婆罗”

“吐哈婆罗”是鸡肉抓饭的意思,是把抓饭中的羊肉换成鸡肉,做法和其他抓饭一样。不过,所用的鸡有讲究,不是一般从市场上买来的鸡就可以做抓饭,而是要把鸡圈养一段时间,只喂玉米、小麦等粮食,目的是让鸡把肠内的脏东西排净,也是为了让鸡增肥。这样做的抓饭既干净,又有营养。除了可用鸡肉之外,还可用牛肉、牦牛肉、骆驼肉、鹅肉等做抓饭。这种抓饭多在冬季食用。

“图洪婆罗”

“图洪婆罗”是鸡蛋抓饭的意思,这种抓饭是用羊肉做的,但也放鸡蛋。做法很多,有的是等米将水吸干后,直接在抓饭里打入鸡蛋一起焖;有的是鸡蛋另煮,抓饭做好后,将鸡蛋切成瓣状,放在抓饭上,边吃抓饭,边吃鸡蛋,蛮有滋味,且富有营养。这种抓饭多在冬季食用。

“比耶婆罗”

“比耶婆罗”是榅桲抓饭的意思。榅桲是南疆的一种水果,含有多种维生素,维吾尔群众把这种水果称为“比耶”。做法和其他抓饭一样,做抓饭时,把洗净的榅桲放入抓饭中即可。这种抓饭多在夏季食用。

“恰玛古婆罗”

“恰玛古婆罗”是蔓菁抓饭的意思。“恰玛古”根茎和叶子都可食用,具有润肺的作用,把这种蔬菜放在抓饭里,还可以起到食疗的作用。在和田、策勒一带,在这种抓饭里还要放刚刚发黄的酸杏子,使抓饭不仅具备了白、黄、绿等多种色彩,而且味道更加独特。饭里既有大米、羊肉、洋葱、黄萝卜,还有新鲜蔬菜和水果,营养更加丰富。这种抓饭也多在每年的五、六月份食用。

“嘎克婆罗”

“嘎克婆罗”是杏干、葡萄干抓饭的意思。维吾尔群众把杏干叫做“嘎克”。做抓饭时将杏干、葡萄干放入抓饭中,不仅使抓饭增加水果的甜香味,而且增加了抓饭米粒的亮度,富有营养,别具一格。这种抓饭也被称为甜抓饭,但也有在羊肉抓饭中放杏干和葡萄干的,这样使羊肉抓饭更加好吃。这种抓饭在夏季和冬季都食用。

“菜婆罗”

“菜婆罗”是菜抓饭的意思。这种抓饭是将抓饭和菜分开做的。菜没有固定的内容,一般可用黄萝卜丝、萝卜丝、粉条拌成凉菜,放在抓饭上吃,或是分开吃;有的还专门用西红柿、辣椒、白菜、茄子、豇豆等蔬菜做的菜肴,放在抓饭上,边吃抓饭,边吃菜,不仅增加了营养,而且还做到了冷热平衡,增进人们的食欲。这种抓饭在夏季食用。

“肖尔古鲁西”

“肖尔古鲁西”是肉汤稀饭的意思。将羊肉切成丁,黄萝卜和洋葱也要切碎,用油炒过后,用水煮成肉汤,然后将洗净的大米放入锅内,再放少许盐,开始用大火煮开,然后用小火慢慢地煮,煮成粥状即可,一般约30多分钟即熟。也有直接在羊肉汤里放大米煮成粥。“肖尔古鲁西”主要是给老人、病人和儿童吃的,这种饭食容易消化,富有营养,对恢复健康有较好的作用。

“胡秀”

“胡秀”是一种甜稀饭,其主要原料有羊肉丁、核桃仁、葡萄干和大米。将这几种原料洗净后,放在锅里,按比例倒水,然后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慢慢地熬,煮成米粥即可。这种粥容易消化,富有营养,是老年人、病人和小孩子爱吃的佳肴。

“诺鲁孜”饭

“诺鲁孜”节是维吾尔族群众的盛大节日,但是由于地区的不同,过节的方法也有所区别。一般节日的第一天要吃用大米、玉米、豌豆、鸽肉或鸡肉、恰玛古、洋葱、胡萝卜等7种以上的食品做的“诺鲁孜”饭。疏附县的维吾尔族群众讲究食用羊肉、鸡肉、牛肉、牦牛肉、鸽肉、马肉、骆驼肉7种肉,恰玛古、胡萝卜、洋葱、苜蓿、青萝卜、芫荽、大葱7种蔬菜,玉米、小麦、大麦、水稻、豌豆、糜子、绿豆7种粮食原料做成的粥。但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定,尽量丰富,象征着丰盛,预示着丰收。“诺鲁孜”饭做好后,村里人都会来吃,不仅增进了邻居之间的团结,还预示着来年大家会有好运。

羊肠子

羊肠子是维吾尔族爱吃的杂碎之一。羊肠子的做法十分有趣,将肠子洗净后,将羊肝、羊心、羊肠油切碎,加胡椒粉、孜然粉、精盐与洗净的大米搅拌,并用开水拌成馅灌入羊小肠,两头用线绳扎紧,放入凉水中烧开,再兑凉水,反复几次,待半熟后,用细铁钎扎遍肠子,使肠中漏气,1小时后即熟。招待客人时,将羊肠和面筋切成小块,便于客人食用。羊杂碎的做法为维吾尔族所普及,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同时街上也有出售。

3.肉蛋类

烤全牛

说起新疆的烤全羊,可能无人不晓,这是一道驰名中外的名馔,不少到过新疆的游客可能都吃过,但是说起烤全牛,知道的人就不一定多了,吃过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据《历代西域诗钞》载,唐朝边塞诗人岑参(715-770)在《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的诗中,就提到了烤全牛,诗中说,“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三更醉后军中寝,无奈秦山归梦何”。诗中提到的“浑炙犁牛”,就是“烤全牛”。从岑参写诗到现在已有1000多年,这说明烤全牛在新疆至少也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西域民族“庐帐而居,逐水草,颇知田作。有牛、马、骆驼、羊畜,能弓矢,国出良马”。这说明早在2000年前,新疆的养牛业和其他家畜业已具有相当规模,这为烤全牛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

维吾尔族人把烤全牛叫“木扎依卡瓦甫”(牛犊烤肉)。宰杀小牛后,经剥皮、去蹄、去五脏、去头后,先用盐水、鸡蛋、面粉、孜然、盐、姜黄等搅成糊状抹遍小牛全身,然后,用细细的铁丝网,把小牛全身裹住,使其成为跪卧式,固定造型,等这些程序做完,放在炉里烤,要经过4个小时的烘烤,才能烤熟。

要烤的牛一般是当地健康的土种小公牛,公牛选好后进行圈养,添饲料喂养3个月左右,使其增膘,体重在150公斤到200公斤左右,这样牛膘好,烤出来的肉就嫩香好吃。

牛肉被认为是最有营养的肉类,脂肪含量不高,味香,特别是新疆的土种牛,这种乳肉兼用的牛更有诱人的味道,无论做汤、清炖、红烧味道都佳,要是烤出来,这种味道会浓缩,那口味可想而知。

烤全牛有一套完整的工艺,从牛犊的选择、加工、配置调料、烤炙以及炉膛的设计、柴火的选择和用量、烤制的时间等都是长期实践积累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维吾尔族群众在发展维吾尔族饮食文化上,表现出他们的卓越智慧和才能,这种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烤全羊

烤全羊是新疆的一大名馔,其风味可以和北京的烤鸭媲美,维吾尔语称“吐努尔喀瓦甫”。是选择羯羊(即阉割过的羊)或两岁以内的肥羔羊为主要原料烤制而成的。羯羊宰杀后,去其蹄及内脏,用精白面、盐水、鸡蛋、姜黄、胡椒粉和孜然粉等调成糊状,均匀地抹在羊全身,然后用钉有铁钉的木棍,从头穿到尾,放在特制的馕坑里,盖严坑口烤制,并要不断翻动观察。烤全羊一般在馕坑里烤约1小时左右即熟。现在一些大宾馆里,焖烤全羊已不用馕坑,而是采用电烤箱,同时可烤2~3只,效果更佳。如今在新疆各地举行的盛大宴会上,烤全羊成了举足轻重的菜肴,同时也受到中外客人的青睐。

维吾尔族群众在招待客人时,将羊放在餐车上,并在羊头系上红色头结,羊嘴含上芹菜或香菜,犹如一只活羊卧在那里吃草。那被烤得黄里透油的光泽,那香味扑鼻的诱惑以及动人的艺术造型,顿时会使人垂涎欲滴,食欲大增。食用时,可以自己动手用刀削下肉来吃,也可请服务人员切好后送上来吃。在南疆的巴扎上常有烤全羊出售,那里往往是生意最红火的地方。

新疆烤全羊之所以驰名中外,除了技术上的原因外,和新疆羊的品种有密切关系。新疆本地羊肉质鲜嫩无膻味。大家都说,新疆的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走的是黄金道,尿的太太口服液,拉的是六味地黄丸。”这种羊全身都是宝,其肉美味无比,是其他地方的羊比不了的。

烤羊肉串

新疆的烤羊肉串可以说是风靡全国的一种风味小吃,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

烤羊肉串,维吾尔语称之为“喀瓦甫”,是维吾尔族群众的一种传统小吃。其做法是把肉切成小薄片,用铁钎或红柳枝穿上,放在燃烧着的炭火上烤,然后撒上辣面、精盐和孜然,数分钟即成。其色焦黄油亮、味微辣、不腻不膻,香嫩可口。据说不愿吃羊肉的上海人吃了新疆的烤羊肉串,也都会伸出大拇指说:“蛮好切(吃)格。”

追溯人类历史,在发现火以后,人类就开始用火炙烤各种野兽吃,那时没有调料,也没有什么工具。据一些史料记载,古人有“炙”“燔”肉的嗜好。考古人员从西汉马王堆一号墓中,出土了有关饮食的典籍,其中就有“牛炙”“犬肋炙”“豕炙”“鹿炙”“鸡炙”等烤动物肉的资料。特别是山东诸城县凉台的东汉孙琮墓内出土的庖厨图中,其烤肉的工序、工具等与现在新疆维吾尔族群众的烤肉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