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孙王岑陬在大怒若狂的情态中就要传令武士们前去捉拿画师苍勒问罪,但被他的儿子翁归靡阻挡住了。
乌孙王感到很奇怪,问儿子为什么要阻止呢?
他儿子翁归靡平心静气地说:“父王应该冷静地想一想,这件事肯定和画师有关系,但我想画师绝不会有意传扬这件机密,肯定是我们内部的奸人,设法从画师哪里得到了画像的用意,然后又设计威逼川曲夫人谋害父王。”
岑陬听到这儿打断了儿子的话,他以质疑的口吻说:“那奸人会是谁?审问画师不就清楚了吗?”
翁归靡摇头说:“我想画师他也不会搞清楚幕后的奸人究竟是谁。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奸人暗中派人跟踪我们,注意我们的行动,才发觉了画师这个人出入汉宫的事,他们才有可能从画师身上打开缺口,探询真情。我们现在如果捉拿画师,肯定会打草惊蛇,惊动了奸人,使他们提高警惕,他们会更加隐蔽,对我们暗查奸人不利。”
“那么依你之见,该如何办?”
“依儿臣之见,用不着扣拿画师。我们装作什么也不知道,他们肯定会认为川曲夫人保守了秘密,便会大胆地活动,给我们以暗查的机会。到时候,人证物证俱全了,我们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铲除奸人,将其随从们一网打尽。”
“我儿想得周到,我毕竟老了,心机不够了。那么眼下又该如何办呢?”
“依儿臣的想法,暂不动画师,也不见他,以麻痹奸人。我们暗中派右大将军大录带领轻骑谒见汉朝的都护大人郑吉,表明父王求亲的态度,让他从中斡旋,奏明汉朝天子。得到汉朝天子的恩准后,我们再派出正式的使臣,带上厚礼,前往长安求亲,不知父王意下如何?”
“我儿想得很周全,按惯例也得这么办才行。如果奸人跟踪大录呢?”
“即使奸人跟踪也无济于事。大录的武功高强,奸人不敢动手。至于都护大人,那奸人更是畏之如虎,焉敢刺探机密?”
“我儿说得很对。胆敢跟踪的话,告诉大录当即活捉追击幕后。”
“父王说得很正确。如果奸人跟踪的话,趁机活捉跟踪者,从活口中查出幕后的奸人,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很好!我立刻传令大录,让他带上我的亲笔信面呈郑都护。”
翁归靡等他父亲派人走后,便替他的父亲磨墨展纸,伺候乌孙王提笔写出求亲的书信。
乌孙王传来右大将军大录,向他说明了向汉朝求亲的事,得到大录的支持。
他把求亲的书信交给大录,又向大录交待了应向郑吉说明心意的许多话,并提醒他有奸人可能跟踪的事,要他留神想法捉住活口查出内奸来。
大录一一牢记于心,表示一定照办不误。
大录率领五十名轻骑勇士,驮上贵重的礼物向汉朝都护府所在地疾驰而去。
他们都是能征惯战、锐不可挡的勇士,一路无阻,昼夜兼程,只几天的时间就赶到了汉朝都护府。
右大将军大录是郑吉的知己好友,他二人见面自然十分热情。
郑吉收下了大录带来的乌孙王的礼品,看过了乌孙王的求亲信,禁不住喜上眉间,表示大力支持,亲自到长安面呈皇上,从中搭桥,办好这件和亲联盟的大事。
安远侯郑吉款待了大录和他的50名勇士,询问了赤谷城的情况,大录作了详细的汇报。安远侯又亲笔给乌孙王写了一封信,表明自己即日亲自赴长安面奏皇上促成和亲的事。
郑吉很关心汉朝与乌孙联姻结盟的事,所以很快带领健壮的骑兵日夜兼程奔往长安面奏汉武帝。
汉武帝十分关心关于乌孙国王与汉朝和亲的问题。他认为与乌孙联姻结盟共同对付强悍的匈奴是至关重要的大事。他深有体会地感到今日西域的和平局面来之不易。自从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凿通了汉朝与西域的通道,才有了与西域各国互通贸易的今天。为此张骞历尽千辛万苦,出生入死,两次被匈奴扣押,几乎丧生。后来在博望侯张骞的引导下,大将军卫青和霍去病先后多次带兵出击匈奴,打得匈奴逃向漠北不敢来犯汉朝的边境。此后汉朝与西域各国建立了友谊关系,互通贸易,保障了西域各国的和平与安宁。
然而,匈奴野心很大,至今并不死心,还想伺机而动,卷土重来。为了防止匈奴再次来犯,必须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盟关系,特别是与乌孙国的联盟尤其重要。,因为在西域三十六国中乌孙国的兵力最强大,它有十五万精锐的骑兵足可抵御匈奴的进犯。
正当此时,安远侯郑吉面见汉武帝并呈上乌孙国王的联姻书信。汉武帝听完郑吉的面奏点头称是,又阅完岑陬的亲笔信,深感欣慰。
安远侯郑吉眼见和亲之事得到皇上的恩准,心里非常高兴,离开长安直奔乌孙赤谷向乌孙王传达皇上的旨意。
郑吉一行来到赤谷受到乌孙王隆重而热烈的欢迎。乌孙王以盛大的宴会招待了郑吉和他的随行人员。宴会后乌孙王和郑吉研究出如何去长安娶亲的具体事项。
经过长途跋涉,大录率领的迎亲队伍终于来到长安受到汉武帝的热情欢迎。大录和他的人马住在长安城外风景优美的上林苑。
当乌孙国的和亲队伍抵达长安后,汉武帝便传令和亲大臣娄敬进宫商议有关和亲的事宜。
当和亲实行后,所选择的出嫁公主俱都是皇室宗族中的女人。刘氏宗族中的女人可以冒充皇上的女儿,不但在血统上可以对外说得过去,而且也有理由解释这就是皇家的少女,不致引起外国的非议。
即使这样,汉高祖刘邦在建国初期遭到匈奴单于冒顿的抗议,认为刘邦以假冒的皇家公主来欺骗他。在开国初期的刘邦不甘心忍受匈奴的侵凌,亲自带兵三十万攻打匈奴,结果全军被匈奴诱入平城而几乎被困死在没有粮草的孤城。由于陈平的声东击西之计,才使刘邦得以逃出虎口而败退汉朝都城。
刘邦自群雄逐鹿中原以来还从未遭遇过如此狼狈如此险恶的失败,无可奈何他只好采取和亲的办法,以此求得安定边境。
尽管如此,匈奴还是和而不亲,翻脸不认人,随时随地想打就打想抢就抢,搞得汉朝边境兵祸不断,生灵涂炭。匈奴单于冒顿是个相当凶狠而险恶的野心家,他根本不把汉朝的和亲当作一件严肃的事。他的欲壑难填,曾向主政的女皇吕雉发去调戏的书信,公然要吕后嫁给他作妻子,言词十分傲慢无礼,气势汹汹,咄咄逼人。
一向以专横阴险而令属下畏惧的吕后看了冒顿的奚落之信虽然怒不可遏,但也无可奈何,只有委屈求全而继续以和亲的方式稳住匈奴,以求边境的稳固。
忍让和妥胁使匈奴的气焰十分嚣张。汉朝的国君为此十分忧虑。
屈辱的局面到了汉武帝刘彻继承皇位后才有根本的改变。
汉武帝远见卓识,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抵抗匈奴,不仅保障了西域各国的和平与安全,也维护了汉朝边境的和平与稳定,阻止了匈奴的骚扰与进犯。
此时与乌孙国王的和亲联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骨肉相亲和政治上的强大联盟,这对野心勃勃、凶狠残忍的匈奴来说无异于插入了一把致命的尖刀。而汉朝与乌孙的和亲联盟对西域三十六国来说却是天大的喜事。
而此时的娄敬不仅是和亲政策的倡导者也是积极的推行者。他的所作所为激起了刘氏宗族的暗中反对。在反对他的呼声中楚王刘戊最为强烈,有时当众攻击,有时暗下嘲讽。
汉武帝对娄敬提出乌孙王要求和亲的事,并说求亲的人马已经住在上林苑,要他即刻提供能够出嫁的宗族中的女子。
娄敬故作沉思地想了一会儿,便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刘戊的孙女解忧可以远嫁乌孙王。
汉武帝提出关于相貌年龄身体品性等一系列问题,娄敬一一作了详细的汇报,说他权衡的结果,唯有此女最为合适,而其他人家的女子不是年龄太小就是身体太弱抑或有病,不适合远嫁乌孙。
汉武帝听后点头称是,夸奖他做事细心,胸有成竹。对他事先掌握各家未嫁女子的做法深表赞成。
汉武帝被娄敬说服了,同意传旨刘戊,封他的孙女为公主远嫁乌孙王。
娄敬年约五十多岁,不轻易表露内心的隐秘,是个城府较深的朝中大臣。他很钦佩汉武帝的胆识和谋略,深谙汉武帝的果决作风,才敢于得罪刘戊,心想有皇上撑腰还怕你刘戊不成?
但他在具体做法上却又很注意策略。当汉武帝要他传达圣旨时,他很委婉地说刘戊向来倨功自傲,不把他放在眼里。
为了使圣旨能够顺利贯彻实施,他建议平日与刘戊关系密切的外事大臣李志相作为皇上的专使前往刘戊的王府传达圣旨比较合适。
汉武帝听他如此一说也考虑到这个主意不错,便采纳了他的意见。
娄敬为把这个明里得罪人的皮球踢给同僚李志相而欣喜若狂。
汉武帝自然不会摸透他心里的隐秘,还认为他考虑问题很仔细很周到,是一位不可缺少的和亲参谋。
娄敬为自己暗放冷箭的初步成功而志得意满。得意忘形时,忽然听到自己的管家传报说朝中主管外事的大臣登门求见。他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满身的喜气霎时间禁不住烟消云散,脸上立即涌现出一片不祥的阴云。
他猜想来人肯定是李志相,他来的这样突然这样急促一定不会对他有什么好处。他立时抓耳挠腮像丢了魂似的不知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