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好几位将领也相继发表了同样请战的要求, 说话的口气,不把捻子军放在眼里,更无视湘淮两军的存在与作用。
担任军谋的赵令旗是个身材瘦长而又不失精悍的中年人,他脸上透出冷峻和肃然之气,一双聪慧的眼睛闪烁出几许灵气,他面对群情激昂的场面, 冷静地说:“诸位将军的精神实在令人可敬。我们楚军打起仗来所向无敌,这是有目共睹的,在这方面湘淮二军是比不上的。但我们应该明白,太后为什么让三方军同时剿捻呢? 这就是太后的聪明之处。她让湘、淮、楚军抢头功,从而促进剿捻的任务早日完成。另外,她也想考查一下,看看到底谁家的征战能力强。”
他说到这里,有人插话说:“这还用说吗? 打太平军的事实,早就证明了我们的能耐比他们大。要不是左总督指挥有力,湘军总头儿早该自杀了。哪还有他们的今天。”
又有人接着说:“说得好。只要有左总督统帅大军,小小的捻子军只不过是小菜一碟,能经得住我们的打吗? ”
赵令旗看一眼左宗棠, 他从左宗棠的眼神中看出让他继续讲话的意思,于是,他又接着说:“有虎胆的军人才能打胜仗。我们具备了这一长处。但我们别忘了,再厉害的虎,也会掉进猎人的陷阱。现在的捻军据我所知已不比从前了,他们之中混入了不少败逃的太平军中的能人,非常狡猾,所以民间戏称他们是鬼狐军。像能征惯战的蒙亲王吴龙多最近也被捻子军击毙了。所以,我们千万不能轻敌。究竟如何打, 我想还是听从左总督的安排吧! ”
军谋赵令旗在军中很有威望,大家都称他是军中的活神仙。
他的这番话已经替左宗棠稳定了将领们的急躁情绪, 给左宗棠的决策创造了一个较好的开端。
左宗棠喝了一口茶,润润嗓子,然后冷静而有预见性地说:“听了大家的意见,对我的启发很大。诸位的勇气和信心使我敬佩,我为有大家的豪气和胆气而感到非常自豪,我同样充满了杀敌必胜的信念。不过,大家要牢记骄兵必败的道理。如今的捻军,仿佛是一头疯了的牛,湘、淮、楚三虎必争。然而,疯牛急了会用犄角抵死虎的,这道理大家会明白。依我之见,我们不争。”
刘松山疑惑不解地说:“请问左总督,这是为什么? ”
左宗棠直言不讳地说:“为了抢功争宠, 我想湘淮两军肯定会抢先出征的,而我们恰恰相反,暂不出征。”
众将领听后不由愕然,互相以眼神询问:这是为什么? 刘厚基沉不住地问:“左总督,这又是为什么? ”
左宗棠微微一笑,很明智地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料定他们为了抢头功,肯定小瞧捻子军,以他们现有的步兵攻打飞骑猛窜的捻子军,必然失利。另外,为了争功争宠,他们必然貌合神离,各怀鬼胎,保存自己的势力,牺牲对方的兵力,最终达不到肃清捻子军的目的。”
刘松山似有醒悟似地说:“我明白了,等他们吃了败仗,疯牛也伤得差不多快倒下了,我们再乘机出征,大获全胜。左总督实在高明。”
众将随声附和说:“好! 这主意不错。”
左宗棠对刘松山的看法既不肯定,也不否认,他依然严肃地说:“要想打败捻子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刘厚基茫然地问:“哪两个条件? ”
众人都关心地望着左宗棠,急切等待他的回答。
左宗棠提醒大家说:“第一, 我们必须要有赛过捻子军的骑兵队伍。第二,我们必须具备枪炮武器。有了这两样法宝,我们追歼捻子军,必胜无疑。”
赵令旗赞同地说:“高见,高见! ”
大家异口同声附和着说:“佩服,佩服! ”
左宗棠继续有理有节地说:“为此,我们不去争功,我们要抓紧时间操练驰骋沙场的马队,制造枪和炮,然后去剿捻子军。”
刘松山担忧地说:“太后愿意吗? ”
左宗棠果断地说:“太后方面,大家不要担心,我自有解决的办法。”
李鸿章率领淮军,推动洋炮,北上剿捻,追奔山西萌关县捻军的东股老巢。此时,曾国藩也率领部分湘军直奔此地,但他晚了一步,刚到山西境内,探马报告说淮军深入东捻老巢,准备炮轰。他心想这头功被李鸿章抢去了。
曾国藩停止前进, 采取观望态度。不料大批捻子军突围而出,要从山西跃里县逃往陕西。
李鸿章以600里加急快马报告慈禧火速命令曾国藩增援堵截,勿使捻军逃离山西。曾国藩得到慈禧的加急手谕,不得不赶往跃里县堵截。
由于李鸿章采取切断捻军出路尔后炮轰的办法, 使东捻的人马伤亡惨重。从炮火中奔逃的东捻为了活命,不顾一切地驰马疾窜,冲破李鸿章的步兵防守,逃向通往陕西的跃里县。
李鸿章的步兵和炮车从后面追击, 但哪能赶得上狂窜如飞的东捻马队,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曾国藩的堵截上。
曾国藩原打算采用长围圈击的打法,分步逼近,先打要害,后歼散敌,然后收网全歼东捻。而今他的战术被破坏,为此,他忌恨李鸿章不按他的部署进兵。所以,他对追歼逃兵心灰意冷。但迫于慈禧的催促,他勉强挥师堵截。由于他的追兵全是步兵,同样比不上东捻逃兵的飞骑快如风驰电掣, 等到他追到跃里县境时,东捻溃军早已逃出跃里县,他只好望捻兴叹了。
不管怎么说,李鸿章采纳盛宣环的战术,总算炮击成功了。
至于没有完全肃清,只能责怪曾国藩堵截不力。所以,他仍然心安理得地奏报慈禧,得到出师大捷的嘉奖。
当慈禧再次下旨要湘、淮两军同心协力追歼逃往陕西境内的捻军时,曾国藩心想陕西境内是西捻的老巢,势力很强,又有回民起义配合捻军,情况复杂,剿捻谈何容易? 此时他也看出李鸿章存有野心,不听他的摆布,难能同心协力共歼捻军。他觉得此时正是实现他当初与其弟商量好的计划的最好机会。于是,他称病无法指挥作战,推举李鸿章代他统帅全军剿灭捻子军。
慈禧也想借此抬高李鸿章的威望, 达到降低曾国藩身价的目的,当即下旨任命李鸿章为剿捻统帅。
李鸿章取代了曾国藩,自以为完全可以打败捻子军,便以慈禧的圣谕接管了曾国藩两支湘军的指挥权。这两支湘军并非曾国藩的主力湘军。对曾国藩他们尚且存有二心,何况李鸿章资历不深,他们更加不放在眼里。
李鸿章命令这两支湘军从跃里县出山西境内去追杀逃跑的东捻残余部队,然而,这两支湘军的将领经过一番密谋,认为李鸿章要牺牲他们的人马,便佯称追杀,而暗中却驻扎在离跃里县50里的沙河镇,按兵不动,休养生息。李鸿章率领大军追出跃里县,向陕西的方向迅速走去,企图追杀东捻败兵。当他的人马行至离跃里县大约60里的大乡镇时, 天色已晚, 他命部队扎营吃饭。
此时东捻的败兵并未进入陕西, 暂驻离大乡镇20里的山哇村整休。当东捻的首领赖文光和任柱从探马的嘴里得知李鸿章率军驻扎在大乡镇时,便商量出一个反攻复仇的计划来。
夜已经很深了,李鸿章的将士们由于行走疾快,浑身疲惫,除了少数放哨的哨兵外,全都沉沉入睡了。李鸿章认为败兵只有闻风而逃,哪里还敢趁机反扑呢! 所以,他也放心地让将士们睡个好觉,心想解除疲劳之后,赶天明继续追击败逃之敌。然而,在这风黑月高的深夜,有的哨兵也因为劳累而躺在地上睡着了,即使没有睡着的也处于似睡非睡的半昏迷之中。突然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李鸿章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天大的不幸降临在他的头上。在苍茫的夜色中突然奇迹般地出现了两支如飞的马队,大约有500多骑兵,分成两支马队从两旁闪电般杀向李鸿章的大营盘。
一支马队的骑士们一律手拿弓箭, 一边飞奔一边把火箭射向每一个帐篷和炮车,火箭的箭杆带着捻子引燃的油火弹,见火即爆炸,刹那间所有的帐篷和炮车全都燃成熊熊大火,睡死的将士全被烧死在燃烧的火海中。
李鸿章和他的谋士以及贴身护卫虽然没有因火受伤, 但他的一些奋勇杀敌的贴身护卫却被突袭而来的马队骑兵砍死了。
整个营盘燃烧成一个火光冲天的火海, 所有的帐篷和炮车全都被烧成灰烬。将士们死伤过半,惨状不忍目睹。
李鸿章面对如此凄惨的场景伤心地掉下了眼泪。他首次尝到了惨败的滋味,也看到了惨败的可怕景况。他在心中痛骂捻子贼寇实在可恶,恨不能将他们斩尽杀光,方解心头之恨。他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他的军谋盛宣环提醒他不可继续滞留此地,应当火速撤退,防止捻子军大兵来犯。
他从悲痛中清醒过来,无奈地叹口气说:“香荪,撤向何处? ”
盛宣环果断地说:“从原路退回山西跃里县,再做安排。”
李鸿章摇着头说:“那样一来,恰好证明我们失败了,如何向太后交待? ”
盛宣环毫不犹豫地说:“那都是后事, 目前最要紧的是赶快撤离此地。”
李鸿章怀着一丝希望说:“要不火速派人传令两支湘军快来增援,你看如何? ”
盛宣环明确地说:“大人, 那是靠不住的, 他们分明按兵不动,意在保存自己,你怎么还指望他们呢? ”
李鸿章失望地说:“看来只有退兵了? ”
盛宣环果决地说:“撤,连夜撤退。”
李鸿章当即下令,剩余的步兵连夜火速退兵。当他们退入山西境内的跃里县时,发觉那两支湘军早已退居此地了。
当李鸿章责问那两支湘军的首领为何不增援, 反而退居此地时,他们理直气壮地说如果不是他们撤得快,此时早已被捻军的伏兵以火战烧死了。他们还说当他们发觉捻军伏击的消息后,立即派探马报告李鸿章,但得不到李鸿章的消息,后来在撤退的途中发现他们的探马竟被捻子军杀害了。
李鸿章被他们的一番话说得哑口无言, 心想责罚他们按兵不动,贻误战机,但又没有实据,他们反而会说如果按我的部署,将中了捻子贼寇的伏击火阵,造成损兵折将的大错。他们将会以我的惨败为口实而上疏,诬告我指挥犯忌,几乎使他们丧命。不管怎么说,他们没有损兵折将,退兵保存实力,以图重新部署灭贼的战略战术, 又有什么不对的呢? 看来还不能跟他们反目为仇,等待时机再降罪于他们吧! 李鸿章想到这里暂时咽下了这口恶气,佯装什么也不知道,宽容了他们。这两位湘军首领自以为高人一筹,在暗中得意地耻笑李鸿章昏庸无能。
退兵后的李鸿章冷静下来, 考虑该如何向慈禧报告惨败的前因后果呢? 他想来想去,一方面暗中把责任推在那两位湘军首领不服从调遣的罪责上, 另外一方面又推在曾国藩假出兵真保存自己势力的恶劣行为上。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自己的心腹盛宣环, 盛宣环考虑了半天,摇头说:“大人不可再怪曾国藩。”
李鸿章盯住盛宣环,有些纳闷地说:“为什么? ”
“因为曾国藩因病不能带兵指挥战斗,得到慈禧的恩准。你责怪他岂不等于责怪慈禧吗? ”
“你是说我落个指桑骂槐的罪名? ”
“对! 在这个节骨眼上,不能惹恼了慈禧。”
“你的意思是不提曾国藩。”
“曾国藩毕竟在慈禧面前推举你代他统帅全军。这说明你是有能力的帅才啊! ”
“其实他是耍滑头,推我入火坑啊! ”
“只能意会,不可言明。尤其在慈禧面前更不能说他不是。”
“你的意思是大忠赤诚来自憨厚? ”
“对。其实曾国藩的移祸之计,你不说,慈禧也心知肚明,你又何必显得气量狭小呢? ”
“依你之见,该如何解释眼前的失败呢? ”
“就说两个湘军首领违犯军纪,不听指挥,按兵不动,贻误战机,纵敌反扑,造成失败。”
“如果他们反诬我决策不当呢? ”
“没有什么不当。如果他们依大人之部署,布兵在大乡镇之前的水哇村,使贼寇无立足之地,贼寇必然离村逃向陕西,哪有反扑偷袭的机会呢? ”
“对! 言之有理。”
“他们故意移兵于一旁的沙河镇,给贼寇腾出反扑偷袭的通道,既不阻敌又不援助,岂不等于纵敌反扑吗? ”
“好。你快写出这样的布兵方案,绘出布兵的战略地图,我立即写奏折上报。”
“如此一来,他二人必死无疑。”
“那两支湘军就归我所有了。”
“对。不过,大人再不能独当一面了。”
“捻子军并非我们想像的那样容易对付。”
“所以,大人必须设法激起慈禧对左宗棠的愤怒,降他个按兵不动,贻误战机的罪名,让他戴罪立功。”
“让他以罪臣的身份出征剿捻? ”
“他为了将功赎罪,自然会拼命剿捻。这样一来,我们不是坐享其成吗? ”
当李鸿章上疏奏明失败的原因后, 慈禧又看了李鸿章布兵的地图,确信不疑。慈禧早已看穿曾国藩的用意,为了削弱他的兵力,增强李鸿章的势力,她当即下旨将那两个湘军的将领押入京城斩首示众。把那两支湘军归入淮军,由李鸿章任命将领,亲自指挥。
李鸿章一计得逞之后,喜不自禁,决定将参奏左宗棠的折子呈交慈禧。慈禧此时正为左宗棠迟迟不出兵剿捻而发怒,早已派心腹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到左宗棠的驻地巡查情况, 看左宗棠究竟在做什么。
不料李鸿章的奏本正逢其时地呈上来。慈禧看后,认为李鸿章言之有理,当即采纳了李鸿章的意见,立刻派人带上她的旨谕去传左宗棠进京谈话。
左宗棠面见慈禧太后,跪在地上还未开口说话,慈禧就忍不住地大发雷霆, 指着俯首静跪的左宗棠大怒若狂地说:“你竟敢抗旨不从,拖延时日,按兵不动,是何道理? 你现在给我讲清楚,若有半句谎言,我立即处死你。”
她说完,死死地盯住左宗棠,脸上充满了杀意,看样子就要斩立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