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在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时,就引进了旁观者。当时,收购已经基本确定,“主战派”马雪征在准备搭乘航班前往美国时被临时召回,柳传志告诉马雪征:“在收购IBM这件事情上,我跟你的利益不完全一致。”为了确保收购万无一失,柳传志最终引进了GA(美国泛大西洋投资集团)以及高盛,在两家专业投资机构都支持收购、GA还提供了风险投资时,柳传志才最终确定了收购方案。面对联想收购这种大的战略决策,柳传志真正做到了运筹帷幄,仔细权衡了各种得失。
收购成功之后,原来担任IBM个人系统事业部高级副总裁的沃德成为新联想的CEO,他从旁观者的角度,感到联想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他的依据当然有很多,这里仅举一个细节。收购完成之后,联想的工作语言从汉语变成英语,可想而知,这对员工的挑战有多大,沃德说:“你要知道这有多么不容易,联想来自中国,大多数员工也都是中国人,会说第二语言与用第二语言工作可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意味着你每天要有十六七个小时都在使用第二语言。令人佩服的是,所有员工的英语都越来越好。”
企业不但是利润的创造者,还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10)》,通过考察国企、民企、在华外企中的前100强,对之综合评分,他们发现:公众对企业和企业家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期待也越来越高了。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典型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指数平均分值才202。
上海中原物业代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谭百强认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应该有一个内在的“旁观者”,能阻止企业“作恶”或揭发企业的不良行为。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般来说,企业经理和高管并不缺乏正确的‘价值观’,他们之所以不按自己的价值观行事,是因为他们觉得应对道德与伦理的困境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一旦有这种认识,他们常常会选择逃避,甚至撒谎。”故此,引进旁观者就非常有必要了。
现在,很多企业都非常重视培训,视之为教育员工的法宝、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不少企业在花费了很多精力、财力之后,却发现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于是就大谈“培训无用论”。
果真如此吗?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就很清楚了。国内某知名培训师曾经总结了时下企业的培训有两大特点,一是只培训员工,不培训老板;二是只培不训,停留在口头上,讲师送走了,培训也就“寿终正寝”了。他还举了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一家自称‘很重视培训’的企业邀请我给他们的员工做了一场职业心态的培训。上课那天,公司一二把手亲自出席,全体员工参加。我讲完之后,领导做总结,说:‘今天参加培训的人很多,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你听那个掌声就知道了,达到了预期效果。’我心里感觉有点失落。掌声就算再热烈,人来得再多,不一定就表示培训成功了。
“我实在放心不下,想做些跟进辅导,又去了这家企业一次。几乎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这次只来了几个员工,完全按照参观流程接待我。面对我的质疑,他们的回答是:‘除了专门抽出的培训,实在抽不出时间来。再说,您培训的时候,他们都做了笔记啊。’一句话,让我哭笑不得。”
以上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对企业的管理、决策、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等方面做了一个简单的扫描。一家公司如果在这些方面不能自省乃至借鉴外脑加以审视,是很难发现自己工作不到位的,也很难真正做大、做强。
无间道:临界状态下的雪崩事件
前面已经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了工作不到位的种种情况,证明工作打折不但消解了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等于没有做,而且会适得其反,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美国理论物理学博士马克·布查纳有一本非常严谨的科普著作《临界:为什么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要简单》。在这本书中,他介绍了一条科学家新近发现的大自然法则:不管在哪方面,世界好像都是在一块简单的模板上成型并像陡峭的沙堆一样处于雪崩边缘。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处于临界状态,一件个人小事的重要性不亚于一件历史大事。这个秘密具有普遍性,它隐藏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几乎遍布了所有领域——从森林火灾到物种灭绝、从地震分布到股市涨跌、从战争爆发到交通拥堵。
同样,这一法则也适用于工作的完成、公司的兴衰。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最先是工作的某个局部或细节没有得到认真执行,但它对整件事几乎没有任何影响;接着又有一项工作打折扣了,同样不会造成很大的麻烦;然后更多的工作打折了,看上去竟然还是没有导致什么恶果。随着日积月累,无数被打折的工作累积到一起,将整体工作推向了临界状态。这时,只要再出现一个细小的失误,就像陡峭的沙堆难以承受最后一粒沙子而雪崩了一样,整个工作刹那间毁于一旦,难以收拾。
1995年2月26日,英国银行业的泰斗巴林银行因进行巨额金融期货投机交易,造成近10亿英镑的巨额亏损而被迫宣布破产。
巴林银行创立于1762年,是伦敦金融中心位居前列的集团化证券商,被誉为“女皇的银行”。巴林银行1993年资产达59亿英镑,1994年税前利润高达15亿英镑。但这一切都毁于该银行新加坡巴林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交易员尼克·里森之手。导致雪崩的“沙粒”是尼克·里森设立的一个代码“88888”的错误账号。
原来,当尼克·里森1992年负责该银行在新加坡的期货交易时,已经有一个账号为“99905”的“错误账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差错。同年夏天,伦敦总部为减少麻烦,要求里森开设一个新的“错误账号”并自行处理。这个新“错误账号”的代码即是“88888”。我们看到,总部为雪崩事件投下了第一颗“沙粒”。
过了不久,伦敦总部换了一套新电脑系统,决定重新启用原账号“99905”记录差错并向总部汇报。但是,里森并未将“88888”弃之不用,而是作为自己造假的掩盖工具。而这件事,总部并不知晓。这是第二颗“沙粒”。
1992年7月17日,里森将下属的一个大约2万英镑损失的差错放入“88888”账号,这是第三颗“沙粒”。
此后,里森便一发不可收拾,亏损一度达到600万英镑。所幸到了1993年7月,竟然由于自营获利而转亏为盈。里森大喜,但他没有收手反而变本加厉,沙粒越来越大、越来越重了。到了1994年7月,亏损已达5000万英镑。里森决定铤而走险,1995年1月26日他动用了270亿美元投机日经指数期货。同年2月23日,日经指数收盘报收17885点,损失激增到86亿英镑。大势已去,里森入狱,巴林倒闭。
2001年年底,拥有上千亿资产的安然公司在短短数周之内即雪崩瓦解,举世震惊。受到这次雪崩事件冲击的,不仅有安达信、美林,甚至连美洲银行、花旗集团、德意志银行等金融大鳄都被送上了被告席。
它让公众意识到,不仅仅是一些见诸媒体被曝光的企业存在雪崩事件,很多看来形象非常卓越的公司也不同程度存在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只不过是在局部或尚未爆发而已。
即便是伟大的微软也未能幸免。2002年6月3日,微软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达成一项“同意今后不再违反会计制度”的协议。原来,微软在1994年7月到1998年6月期间存在虚报公司收入的不良行为。
雪崩事件不管有多大,最初投下小沙粒的却都是置身其中甚至身居高位的个体人员。毫无疑问,这也为身在职场的人士敲响了警钟。对个人而言,职场生涯中真正的发展机会并不多,也许只有一次。开明的老板可能会允许员工犯一些比较小的错误,雪崩事件却是坚决不允许发生的,同时,小过错、小失误并不意味着允许你在工作上打折扣。我们所做的绝大部分工作可能都是一些简单、细小事务的重复,不需要什么技巧和能力。这些事情做好了是本分,是分内之职,做不好就可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连累自己和其他人的工作。杰克·韦尔奇说:“一旦你产生了一个简单而坚定的想法,只要你不停地重复它,终会使之变成现实。”做事做到位,离成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