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小学一年级,老师告诉父母的100件事
12517100000002

第2章 幼小衔接的6个注意点(1)

小学一年级究竟学些什么?孩子入学前到底要做哪些准备?孩子能适应小学的生活吗?每年九月,一年级新生的家长们就开始被各种担忧所困扰,甚至出现“新生家长症候群”。家长朋友们如果能从幼小衔接的作息时间、学习内容和要求、师生关系的变化、知识准备和自理能力等方面提前做一些了解和准备,这样的担心或许可以消除。

孩子不适应幼小作息时间的不同

家有宝贝一年级

新学期刚开学三天,一年级的小陈老师忙得团团转,上课、下课,几乎没有一分钟能闲下来。上午第三节课,刚上一半,小陈老师正在讲课,丽丽一边从座位上站起来,一边报告:“陈老师、陈老师,你看我的同桌乐乐睡着了!”陈老师一看,果不其然,乐乐小嘴巴张着,腮帮子贴在桌面上,口水都流出来了,同学们纷纷围过来看热闹,她都没醒,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利用中午短暂的午餐时间,陈老师决定去向经验丰富、带过几轮一年级新生的汪老师请教一些好的方法。

教师分析课

听了小陈老师诉苦之后,汪老师笑呵呵地说:“这不能完全怪乐乐。小学和幼儿园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教育机构,存在比较大的差别。刚刚入学,乐乐还不适应,是很正常的。”那么,小学和幼儿园有哪些不同呢?

小学的作息时间与幼儿园有很大的不同。孩子在幼儿园三年养成了一套生物钟。到小学,要形成一个新的生物钟。如果没有很好地衔接的话,孩子上小学会出现体弱、多病,其实就是孩子不适应的结果。小学的作息时间是以课为单位来安排的,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是以活动为单位来安排的。

小学生每天早晨8点左右入校,下午4点左右离校。在这段时间里,学校要为学生安排6~7节课,一般每节课40分钟,每节课后有10分钟的休息时间。一年级每周的总课时数一般为30节。幼儿园孩子的入园时间一般为早晨7点30分到8点30分之间,离校时间在下午5点左右,家长如有需要可提前或延后。幼儿园大班集体学习活动的次数,每周为5~10次,每次约为30分钟。

小学的教学时间安排以学科学习为主,幼儿园的活动时间安排则兼顾四类活动,即生活活动、运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包括个别学习)。小学生的身体机能发育逐渐接近成熟,小学没有设置专门的午睡时间。幼儿园大班则设有午睡时间,一般为1.5~2个小时。另外,幼儿园每天有1个小时的游戏活动时间,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其中包含1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这就导致孩子对小学的作息时间不适应。孩子习惯了幼儿园每节课30分钟,现在小学每节课40分钟,中午也没有午睡,因而一些孩子会出现后半节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有的孩子一过中午就犯困,甚至在课堂上睡着了。因此,在入学前的假期里,父母就要为孩子相应地调整生物钟,让孩子早睡早起,中午尽量让孩子少睡午觉。

小学传授知识的方式与幼儿园有很大不同。幼儿园是“玩中学”,可以玩教具、做游戏。小学可不是玩的,叫“做中学”,老师传授知识,学生必须要接受和理解。现在突然一下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会造成很多孩子不习惯。在小学的课堂上,每节课老师都有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这些都要比幼儿园更严格。尤其是在书写方面,有的孩子书写慢,或不愿书写。因此,父母要提醒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适当培养孩子的书写速度和工整书写的习惯,培养其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互·动·论·坛

父母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呢?

1调整作息时间

父母要帮助孩子调整到一个小学生的作息时间表中。几点起床、吃饭、上学,什么时间开始写作业,晚上几点睡觉,这些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提前让孩子适应,否则孩子上学后一下子就这样规定起来,他会非常不适应,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

2培养良好的习惯

要让孩子养成独立收拾书包、文具的习惯,逐渐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的过程中,还要培养孩子和周围同学的和睦关系,要和同学们互帮互助、互敬互爱。

3多沟通、多交流

多与孩子交流,多观察、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最好是让孩子把每天在学校里学到的新知识、发生的一些事情都和你说说。这样,孩子不但通过回忆再现、复习了知识,而且你也能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可以培养孩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孩子分不清幼小学习内容和要求的不同

家有宝贝一年级

“我不去,我不去!”已经开学一个多月了,乐乐还是像开学第一天那样死活不愿意上学。上小学对于他而言,仿佛是一件痛苦得让人难以忍受的事情。

“这孩子怎么了?以前上幼儿园的时候,他不是很高兴的吗?”妈妈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那么不想上学,他横着脖子说:“我不喜欢小学!”

妈妈哄着:“小学多好啊,有好多同学可以陪你玩,还能学到好多知识和本领。”

乐乐依然横着脖子:“小学才没有幼儿园好呢。”

爸爸呵斥道:“那你能一辈子不长大?不想上也得上,能由着你吗?”

小小的乐乐自然敌不过爸爸妈妈,还是一百个不情愿地去上学了。

教师分析课

乐乐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应呢?主要是因为小学和幼儿园在学习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幼小学习内容有所不同。幼儿教育是以智能开发为主的,注重身体、生理、心理及各方面能力的训练。这个时期,无论教材,还是学习内容都是丰富多彩的、趣味性极强的,很容易学,孩子也爱学。到了小学,大量的文字、数字和符号代替了图片,学习内容难度加大,不时还有不同形式的测试。由于孩子个性和能力的差异,有一些孩子辨别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的能力差,有的孩子精细动作的协调能力差,有的孩子视觉、听觉的协调能力差。这些都会导致在听课、做作业、书写等方面遇到困难,这些困难使孩子在新的群体中不被认可,在新的环境中产生受挫心理,从而对小学学习生活产生不适应。

幼小教学活动有所不同。小学的教学活动不再以游戏为主,而是以学习为主,要求自然也不一样。小学强调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听、说、读、写、计算、应用等基本技能的训练,需要孩子具有一定的刻苦精神。最重要的是孩子要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要完成一定的作业。有的孩子可能会有点惰性,有的孩子可能动作慢一点,有的孩子可能基础差一些,有的孩子可能自控能力比较弱。这些都有可能使孩子感到孤立无助、害怕学习,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幼小行为习惯有所不同。孩子上了小学后,学校对其行为习惯要求与幼儿园是大大不同的。首先从作息时间上讲就有很大的区别,另外,对孩子的听课、作业、书写等习惯也有不同的要求。如果说幼儿园的孩子是在不断地释放个性、增强创造力,那么小学时,孩子就要学会过集体生活、增强集体意识,学会妥协与合作,学会听懂老师、同学的语言,这些要求与幼儿园也是不同的。

小学生的评价体系与幼儿园有很大的不同。幼儿园的孩子不横着比,而是纵着比,你今天不比昨天差就行了。幼儿园评价一个孩子只要不差就可以了。上小学突然有一个小学生守则,从各个方面对孩子提出了一个底线要求。孩子可能一时间适应不了。评价体系变成了一个孩子和另外一个孩子之间比。很多孩子突然一下就不适应了。

互·动·论·坛

只有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使孩子尽早地适应幼小衔接这个阶段。

1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进入小学学习的重要前提。在幼儿园大班起,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在平时活动中,及时提醒孩子坐的姿势要端正,引导孩子上课认真听教师讲述,积极思考,大声地回答教师的提问,不做小动作。父母逐渐帮助孩子改正一些不良的习惯,朝着建立良好学习习惯的轨道发展。

2加强学习兴趣,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

从孩子的个性、兴趣出发,让孩子了解自我、增强自信心,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为孩子进入小学奠定精神基础。在平时的活动中,父母可以加强孩子的听、说能力。例如,在语言活动中引导孩子听故事、唱儿歌、看图书,引导孩子对内容大胆提出质疑,激发孩子积极动脑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让孩子学着书写,进一步引发孩子对汉字和写字的兴趣。父母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可供资源,吸引孩子一起数数,并练习编题和列计算题。

3注意孩子学习情绪的培养

父母要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例如让孩子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绘画、剪纸、书写等活动,主要是使孩子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以利于孩子以后能适应上课的时间要求。又如,多给孩子讲一些故事、童话、诗歌等文学作品,养成静坐、倾听的习惯,为入学后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配合教师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为顺利适应小学学习做好准备。

4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由父母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入小学后,许多事情不能由父母代办,而且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学习、劳动等任务。父母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家长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让他们自己叠衣服、穿衣服,自己吃饭,帮助家长整理生活用品等。

重视幼小学习方式和方法的不同

家有宝贝一年级

开学半个多月了,阳阳放学回家的路上总是磨磨蹭蹭,还东张西望。写作业的时候,阳阳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总是定不心来。有时,语文还没做完,她又做起了数学,过一会儿又读起了英语。结果,等课程全部复习完都快十点钟了。

爸爸见此情形,决定到学校找老师了解一下情况。班主任李老师也反映阳阳最近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喜欢东张西望,学习成绩不稳定。李老师还提到,阳阳好像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上小学了,每天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在学什么。阳阳爸爸又拜访了几个要好的同事,他们的孩子也多少有阳阳身上出现的问题。这可怎么办呢?

教师分析课

阳阳身上存在的问题,在很多刚刚入学的孩子身上都会出现。主要原因是幼儿园和小学在学习方式方法上有一定的差异,刚刚入学的孩子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幼小学习方式方法的不同,是造成许多孩子一开始不适应一年级生活的主要原因。那么,幼小的学习方式方法为什么会有许多不同之处呢?

学习的目的不同。学习的目的决定了学习方式方法的不同。幼儿园主要是一些常识和身体技能的训练,所以多以活动、游戏为主进行教学;而小学开始系统地、分门别类地接受各种知识的学习,所以常常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学习更加细化,更加具体。

身心发育的情况不同。判断孩子是否能够上小学的依据主要有两条——智力发展和社会行为能力。孩子六岁之前处于智力发展和社会行为能力的完善和发展期,这个阶段的孩子与上小学后的孩子是有差别的,正是这种身心发育上的区别,导致幼小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也有诸多的不同。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幼儿逐渐熟悉小学的学习方式和方法,非常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互·动·论·坛

父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1加强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消除孩子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父母应该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习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让孩子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做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适应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上、作息时间上、学习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习负担重的反应,每项学习任务都能轻松、愉快地完成。孩子入学后,也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