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过头来看,很难想象普京怎么会忽略雅科夫列夫,即使他重点关注尤利的潜在威胁,也不应该犯下这样的错误。雅科夫列夫是普京以前亲密的同事,也是索布恰克团队的一员。他和普京、库德林?阿列克谢?列昂尼德维奇一起承担经济责任。他在市长选举中得到了一系列俄罗斯资深政要的支持。索布恰克曾于1995年12月议会选举中帮助过切尔诺梅尔金,作为回报,切尔诺梅尔金名义上支持索布恰克,但是莫斯科的其他权力精英们却反对他再次参选。前任克格勃军官,叶利钦的总统特勤部部长亚历山大?科尔扎科夫(Alexander Korzhakov),前任第一副总理,叶利钦再选团队的负责人奥列格?索斯科维茨(Oleg Soskovets),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米哈伊尔?巴尔苏科夫,这个克林姆宫三人组正在寻找总统继承人,以接替身体抱恙的叶利钦。选举来临时,他们需要地方政府支持他们推举的候选人,而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的状况至关重要。克里姆林宫三人组知道,索布恰克永远不会跟自己成为同盟。而且一旦索布恰克连任圣彼得堡市市长,他也将成为竞选总统的有力候选人。所以三人组将目光投向雅科夫列夫。除此之外,索布恰克还遭到了另一个人的反对—铁腕市长尤利。尤利有意参加总统竞选,因此全力针对索布恰克,反而把雅科夫列夫视为可以拉拢的伙伴。[45]
雅科夫列夫获得了莫斯科的资金和政治支持。而索布恰克的宣传资金链在选举开始前两个月出现了断裂。随着竞选活动的深入开展,普京变得越来越紧张。普京向他的恩师承诺,会迫使那些从城市土地私有化中获利的商人公开支持索布恰克。普京将这些商人召集到了市政办公大楼,要求他们为索布恰克的竞选活动出资,但是遭到了拒绝。未能寻求到圣彼得堡商界精英的帮助,普京转而将注意力转向了小商人。他组织了一场会议,向中小商人筹集资金。不过,这又是一次惨败,因为索布恰克忘记了时间,没有出席会议。
当他看到一个著名的黑手党成员邀请了所有的小商人,要求每人给“市长竞选基金”捐献2000美元,成功筹集到了资金时,普京感觉自己彻底被羞辱了。[46]这位真正的“彼得堡律师”胜过了克格勃竞选负责人以及市长助理。也许索布恰克的缺席令普京感到尴尬,使得他无力再以市长的名义筹备计划。但从这一切之中获得的经验教训,绝对深深地刻在了普京心里。再与企业家们汇聚一堂时,普京不会再让他们发善心支持自己,而会像那个黑手党一样,使用真正强大的手段,让他们无法拒绝,哪怕只是有拒绝的意图,也要承担后果。
冷面背后的柔情
在普京众多的“特工”方法中,最能体现其特点就是他一直通过电视转播与俄罗斯民众进行互动,包括新闻发布会和 “热线”,即年度电视采访。俄罗斯民众可以听到普京如何回复普通人提出的具体问题。[47]自2004年以来,普京和外国专家在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上的问答也开始通过电视转播向民众公开,克里姆林宫官网和俄新社网站上甚至会提供俄语和英语的问答词。
这些会议通过一种全新的角度重新定义了冯?贝根道夫(von Benckendorff)早期提出的“目标群体”这一概念。不同于菲德尔?卡斯特罗的风格,普京没有在众多民众前大篇幅地演讲独白,普京总统采取“特工”方法。他直接与个人进行对话,有时能长达几个小时。普京像亲手招募人员一样去接近每一个互动者。他认为个人是原始情报信息的来源,他们的问题就是信息,他们的心态和关注点表明了他们的洞察力。他的回答是为了解决人们提出的问题,并用自己的观点说服他们。正如2001年6月普京向《新闻周刊》的记者克里斯汀?卡里尔所说的,从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出关键元素,然后加以处理并运用,这样的工作令他感到非常自豪。[48]
事实上,在初任总统时,普京就已经很清楚这些互动的目的。2001年12月,在他第一次正式的热线节目上,他亲自将这种与俄罗斯人民进行互动的模式确定为“与人沟通”和“收集资料”的最佳途径。在2001年12月互动的过程中,一个打进热线的人褒扬了这种热线方式,并请普京做出评论。普京说:
事实上,国家领导人与人民之间的这种对话形式是前所未有的。但是,考虑到对话的需求,我相信人们能够接受这种形式,国家元首有义务与他的人民进行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即时做出反馈。我经常走访各个区域,我知道人们有这样的需要。我必须告诉你,这种模式不仅对咨询问题的人很重要,对我也很重要,因为我可以知道他们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情,了解他们的心态。而且我还要告诉你,我们分析了收录的信息,能看出民众优先考虑的事情正在不断变化:昨天或前天可能会有一系列优先考虑的事项,而今天可能会变成其他优先事项。当然,我不能回答所有问题,因为我们每天能收到50多万个问题。当活动开始时,每天会有30万人打进电话。不过,我要感谢所有参与其中的人,因为他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学基础,我们绝对会处理这些问题,并在我们的工作中考虑这些问题。[49]
普京向来电者承诺,他会“尽量确保这种热线模式不会就此而止”。自此以后,他每年都会举行这样的热线活动。普京强调说,每次活动尚未开始,电话就已经打爆了。克里姆林宫安排了大批的接待员及分析师来接听电话、记录问题,并进行提炼和分类,以确定人们都在想些什么。通过现场回答一些筛选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普京向他的人民确保他和国家不仅能够解决他们的个人问题,还将解决大范围的群体问题。隐含之意就是普京将高度重视所有问题。人们无需通过民间组织或上街抗议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只需致电普京,他将为你解决。
这种热线模式诠释了菲利普? 博布科夫在书中所讲的“与民众互动”的两面性。正如鲁布佐夫斯克市津帕克上校与每个人进行一对一的互动,正如博布科夫邀请梅德韦杰夫一起品茶。基于这种热线模式,普京能与来到演播室的广大观众进行互动,广大观众也能在那里见证并参与会话,还有更多的俄罗斯人能在家里或工作场所看到这种互动形式。普京一对一地回答民众的问题,而观众只需要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甚至喝着热腾腾的茶。
值得注意的是,正如普京的许多传记一样,菲利普?博布科夫讲的主要是一些趣闻轶事,甚至有可能是杜撰出来的故事。我们无法确定这些事情是否真的发生过,或者事实真的像博布科夫描述的那样。但身为克格勃第五局的领导,博布科夫一定会将这些理论讲给20世纪70年代加入克格勃的新兵们听,而像普京这样的年轻军官也必然会铭记于心。在普京的各种言论中,引用类似言论的情况比比皆是。博布科夫和普京还有一个共同点—一厢情愿。这些故事都在强调克格勃特工的沟通以及劝说技能。他们很明显地故意忽略了一个事实:若是对话的另一方(招募人员的目标)不存在,这些所谓的技能将毫无用武之地,因为他们知道克格勃的友好安排可能会让自己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待上很长一段时间—克格勃总部的地下室卢比扬卡(Lubyanka),Perm-36之类的克格勃监狱,或安德罗波夫最喜欢的精神病院。[50]
普京和博布科夫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基于他们无需使用威胁手段即可实现目标。成功地招募到新兵就是因为变相地传达了威胁。目标人物可能明确地理解了所传达的信息,但克格勃的情报人员应归功于自己完美的劝说。这就是“与人沟通”的本质。这种一对一方式的优势在于它适用于任何类别的目标人物,且适用于招募的任何阶段。它可以用于那些一开始就很友好的人、有价值的中立者、像罗伊?梅德韦杰夫一样的潜在敌人,以及双重间谍。根据这种类别划分,这一过程可长可短,手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