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
11448000000006

第6章 媒体实务(6)

2.工作式采访

工作式采访指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对采访对象进行的采访。这种采访是在不打断被采访者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的。对于记者来说,进行工作式采访时一方面要熟悉被采访人的工作,以便在采访时进一步挖掘新闻深意;另一方面要熟悉被采访人的工作环境,以便更好地实现场面调度,对突发情况能有良好的应对准备。因此,在工作式采访中,记者要把握好被采访人的工作时机和具体环境。在工作时机上要适合采访,在具体环境上要适合于拍摄。在工作式采访中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采访妨碍被采访者工作。

三、提问方式

提问在新闻采访中扮演着中心角色,实质上,提问是运用谈话的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常用的提问方式包括直截了当式提问、启发引导式提问、正面激发式提问三种。

1.直截了当式提问

直截了当式提问一般适合于两类采访对象:一是采访者所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较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学者、干部等。前者因为熟悉,情感交流早已建立,过于客套、寒暄反而显得见外;后者具备一定的社交经验和社会经历,适应性比较强,容易领会记者的意图。这种提问方式的难度一般不大,只要注意提问切题、到位就可以了。但是这类提问的效果往往缺乏生动性和深刻性,这就需要记者事先准备采访提纲时要周密、具体。另外,谈话时还要有意识地按步骤引导和深入挖掘。比如在大兴电视台系列报道《大兴六十年》中采访商业部门的领导,记者准备的采访提纲就是:(1)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兴的商业模式;(2)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兴的商业运作模式;(3)市场经济给大兴商业带来的好处。因为准备得当,被采访者不仅领会了其中含义,而且还列举了很多时代的例证使采访内容更加丰富、生动,达到记者预期的采访效果。

2.启发引导式提问

对于相对不太熟悉的采访对象,则要采取启发引导式提问。人的性格千差万别,情绪千变万化。有的善谈,有的不善言辞,还有的顾虑重重、推托不讲。在这类采访中,记者要特别注意采访对象的性格特征,有的放矢地提问。当受访者比较健谈,收不住话匣子时,采访者要适时打断对方,将采访引向正确方向;遇到不善言辞的被采访者时,采访者要循循善诱,积极启发,避免冷场,遇到怕说错话、推托不讲的受访者时,采访者就要讲明采访目的,解除对方的后顾之忧。当一些采访对象面对记者的提问表现得茫然不知所措,记者应该摆出一个内紧外松的态势,即思想、心理活动仍积极进行,外部神态自然轻松,并适时闲聊调动受访者的谈话热情,抓住机会,一举突破。

3.正面激问式提问

正面激问式提问则更需技巧。这种提问方式适用于对采访有顾虑的采访对象。这类采访对象或者由于谦虚不想谈,或者有心理顾虑怕谈,或者自恃地位高而不屑谈等。面对这类对象,记者要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提问,促使采访对象打消顾虑,愿意倾谈。

四、提问技巧

1.简洁易懂

记者对每个问题,事先在其用语的长短上应当精心设计和推敲,宜短勿长,宜通俗勿艰涩。人的记忆能力有限,提问不当,采访对象难以理解,容易前记后忘,以致常常出现被采访者记不清提问问题,或者无法理解记者提问问题或意图的情况,这样不仅延误采访,甚至影响采访质量。

2.提问具体

任何事物都是错综复杂的,且有形成、发展、结束的过程,记者如果笼统、抽象地提问题,就很难采集到充分素材,回来写稿时,就会深感材料欠缺。因此,记者在前期案头准备时,应做好充分准备,将问题细化、具体化,避免重复工作,影响报道进度。

3.注重主线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是访问的引导者,掌握分寸、把控主线。新闻采访的目的性强,由于时间和环境的制约,采访者和采访对象之间不可能长时间地共同生活、工作,所以采访时一定要抓住关键问题,一旦采访对象的谈话偏离主题,一定要及时将其拉回到主线上来,切勿跑题。同上。

4.提问要有顺序

提问应言之有序,逻辑性强,循序渐进。提问一般以时间或逻辑顺序为序,由易而难,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此及彼。总的来说,提问顺序要有利于对方回答,有利于自己获得素材,理清事件头绪,有利于准确传达信息。

5.善于即兴提问

提问在采访中最见功力。事先准备的问题与实际情况不相关或者实际情况超出想象在采访中时有出现。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采访者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即兴提问。记者提出好的问题,能激起受访者的谈兴,使他妙语连珠。当对方对所谈的问题缺乏热情时,应该另选话题。即兴提问要问他最熟悉、最想说、最了解和自己最关心、最想知道且非问不可的问题,要问只有他才能回答、才能陈述自己观点的问题。同上。即兴提问考验记者的职业素质,这种素质包括临场发挥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采访思路是否清晰。

6.提问要“口”“眼”并用

“口”、“眼”并用强调观察得深、观察得细,力求生动、逼真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当然,用眼睛采访是配合用“口”提问的,不然,如果只用眼睛就能窥探到采访对象的全部,采访艺术也就不存在了。

7.提问结束要回顾

采访进入收尾阶段时,常常容易松懈,匆忙结束。其实在结束提问时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向采访对象复核材料,力保准确无误;回头看看,是否有遗漏的问题;并征求采访对象的意见等等。同上。

总之,新闻记者的职业特点和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决定了记者必须具备过硬的新闻采访能力和较强的应变能力,这些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技巧训练和实践磨炼才能逐步提高。

电视栏目剧的特点及创作原则

郏丰宁、焦文婷

2010年初春,北京大兴电视台推出新栏目《我行我秀栏目剧》,每天两集,每集20分钟,每集一个故事。栏目播出后,在观众中取得了热烈反响,每天节目播出后,剧组都会接到很多观众的电话,有评述故事情节和演技的,有提供故事线索的,还有报名想在剧里“秀”一把的。

本文立足于《我行我秀栏目剧》的节目实践,试对栏目剧的本土化特点及其相关创作原则进行探讨。

一、电视栏目剧的概念

我国电视栏目剧的创始人当属重庆卫视的制片人马及人。马及人于1994年创办了国内第一个电视栏目剧——《雾都夜话》。《雾都夜话》刚开播收视率就很高,一举成为重庆卫视的品牌栏目。它的一炮而红使电视栏目剧在全国各地风生水起,各地电视台纷纷创办栏目剧。到2006年,创作呈现一个高峰,各家栏目剧在当地收视市场均有上佳表现,因此这一年被业界人士称为“栏目剧年”。至今,电视栏目剧在全国各地收视率依然居高不下,创作热度不减,在2009年12月召开的第四届全国电视栏目剧评优暨研讨会上,共有60多家电视媒体参会,参评作品100多部。

然而,究竟什么是栏目剧?面对这一仍处于发育过程的节目样式,无论业界还是学界都还没有一个清晰、统一的解释和界定。笔者认为,电视栏目剧,顾名思义,就是把电视栏目与影视剧结合起来,在电视栏目里演戏,用演戏的形式做栏目,它是兼具电视节目和影视剧双重特性的一种节目样式,但又具备区别于电视栏目和影视剧艺术形式的自身特征。

二、栏目剧的本土特色

马及人在他的《雾都夜话》开篇中谈道:“这不是电视剧,这是真人真事,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自己演自己的故事。”一语揭示出栏目剧的基本特征。起源于地方电视台的栏目剧,讲究“地缘儿”,突出本土化。剧中摄取的素材都是发生在当地的真人真事,“升斗小民”扮演剧中所有角色,故事以“戏”的艺术形式搬上荧屏。基于此,大兴电视台《我行我秀栏目剧》从筹划阶段就明确定位“演大兴百姓事,说大兴百姓话,抒大兴百姓情,用艺术的手法再现大兴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1.内容本土化

栏目剧成功的基础在于剧本,剧本创作是栏目剧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难的环节。从全国各地电视台栏目剧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在火爆的形势下剧本“危机”隐现。由于播出量加大,创作者常饱受素材供应紧张、剧本匮乏的困扰,无奈之下,有些编导不得不杜撰剧情,栏目剧变成了微型电视剧;还有的主创者不得不从异地“拿来”以解自己燃眉之急,甚至有的编剧同时跨地区担负几家栏目剧的创作任务,不可避免地造成题材雷同、内容相似。有些栏目剧不能保证质量,被观众称为“烂剧”,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失去了栏目剧固有的本土化特点,如同无本之木。

大兴电视台《我行我秀栏目剧》沿着别人踏出的路一路走来,所以有经验可循,以规避矛盾、拓展思路。主创人员多渠道解决“一本”难求问题,一是激励当地老百姓自己说、自己写,编导在此基础上对剧本进行修改和加工。二是鼓励编导深入到百姓中间去挖掘生动的素材,回来自己整合剧本。三是借用本台其他栏目的现有资源,如大兴电视台做得较为成熟的民生新闻类节目《女子别动队》,剧组便从中挑选一些新、奇、特的故事作为栏目剧的素材。四是选取本地区各行业里积极上进的代表性人物及典型事件,编成故事,拍摄系列剧,以弘扬楷模之正气。五是与区公安、司法部门合作,寻找发生在本地区的案件以及与法制相关的故事。这些“招数”颇为奏效,《我行我秀栏目剧》开播到现在,虽时间不长,但已相继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故事线索100多条、剧本70多个。

2.演员本土化

根据每期的主题及内容,编导面向社会招募不同类型的演员,这些演员大多为当地有些表演特长的普通百姓。因为电视栏目剧剧情大多来源于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所以选用本地群众演员出演剧中角色,比专业明星更真实亲切。为满足剧中各类型角色的需求,招募演员的标准很宽泛,年龄不限,体型不限,相貌不限。另外,为防止观众审美疲劳,也为让更多的人在剧中过把“明星”瘾,剧组不定期、频繁地招募演员,让栏目剧中不断出现新面孔,一方面观众的眼球不厌倦,另一方面也激发越来越多的观众的参与热情。《我行我秀栏目剧》从2010年春节期间开播至今,通过各种渠道报名应聘的群众演员已有500多人。

3.外景拍摄本土化

作为地方电视台,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和本地百姓走得更近。为此,《我行我秀栏目剧》剧组在拍摄时尽量选取大兴百姓身边的、大家所熟悉的场景,让观众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发生在自家门前的故事,有时剧中一个场景能引发一条街甚至周边几个小区观众的兴趣。

三、栏目剧的创作原则

在本土化的基础上,怎样才能把栏目剧拍得好看,吸引到更多的观众呢?我们认为,主要的创作原则应该涵盖三点:其一,故事真实;其二,情节戏剧化;其三,立场鲜明。

1.故事真实

电视栏目剧是以全真纪实的拍摄手法将百姓身边的真实故事搬上荧屏,再现原生态的现实生活。要拍好栏目剧,真实是第一法则。栏目剧内容涉及情感伦理故事、警世奇案、传奇事件、生活百态等种种发人深省、曲折动人的社会现象,关注时代改革大潮中普通人的情感和心理变化。将这些故事通过生动的电视声像符号演绎出来,旨在引领观众目睹同阶层中的人物生活、情感风波等,感受“草根”们的无奈与尊严,以及属于他们的那份慰藉与快乐,当然也学习剧中楷模的品质与价值观,感悟、探寻人生的意义及“活法儿”。真实使栏目剧充满生机和活力,只要有生活,戏就好看。比如《我行我秀栏目剧》根据生活原型创作的栏目剧《爱情公寓》,剧情虽不离奇却吸引观众的眼球。一幢不奢华的公寓,两间普通的套房里住着7个不同背景、不同身份、拥有不同理想的青年男女,在这里,每天都发生着看似平常却乐趣十足的幽默故事,时而搞笑,时而浪漫,时而感人,他们用嬉笑怒骂表达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他们妙语连珠擦出令人捧腹不已的精彩笑料和智慧火花,原生态地演绎了新生代的故事,成为极受欢迎的一部剧。因此,栏目剧只要真实地反映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甚至一条街道的真实生活,让百姓在里面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那么,栏目就能有“人缘儿”。

当然,电视栏目剧也会涉及一些人性冲突的题材,在表象的情感故事里,蕴涵着深层道义,最终给出某种合理的结局或有效劝谕,让观众在收看节目时爱恨分明。《我行我秀栏目剧》根据当地法院一个真实案例摄制的短剧《桃花劫》,讲述的是一个游手好闲的无业游民,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接连骗取几个女青年财色的故事。该剧一经播出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甚至有很多观众打电话询问剧中受害人的情况。这就是栏目剧真实性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