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
11448000000002

第2章 媒体实务(2)

3.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技术和电视人才的潜能

2008年5月12号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新华社于14点46分向全世界发布了消息;15点10分,凤凰卫视开始全程直播;15点45分,中央电视台中断正在播出的节目,直播“抗震救灾,众志成城”;随后,东方卫视、四川电视台等各大电视台陆续开始了突发事件直播……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媒体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人们通过电视直播关注灾情,向受难的同胞伸出援手。要了解最新情况再也不用像往常一样上CNN或BBC网站了,因为这次中国媒体第一时间将最新的信息向全世界发布,不仅为救援工作赢得宝贵时间,而且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与尊重。《直播是电视人永远的追求——汶川大地震电视直播的启示》,地震发生后,许多记者即刻赶往灾区,几乎与政府救援队伍同时到达,几十小时不眠不休,将现场见到的情形第一时间发回电视台,让全国人民及时看到灾区情况。当然除了现场的记者,后方演播室的主持人更加重要,因为他们不仅负责同前方记者连线,全程直播还对他们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总是一步步成长的,我们的电视媒体也不例外,在这次地震直播报道中,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等电视媒体的迅速应变能力得以凸显,做了很不错的地震报道,达到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纵观全国各级电视台在世纪之交的新闻报道,因为聚集了大量的新闻事件以及报道本身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各电视台都经过了精心策划,调集台内的精兵强将和精良设备,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的新闻节目播出大多以直播的形式实现。

4.电视新闻直播在信息传播中的优势

中央电视台对伊拉克战争的现场直播,充分发挥了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优势。伊拉克战争是北京时间2003年3月20日10点35分打响的。几分钟后中央电视台第一、四、九套节目分别现场直播,跟踪战争进程,其速度之快、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效果之好,都是空前的,在中国电视新闻传播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特别是CCTV-4中文国际频道实行24小时滚动播出新闻,其《关注伊拉克战争》特别报道更是全程跟踪并同步、全方位报道战争进展与相关事件,长达32天。由此我们看到,直播让事实的可信度提高。其次,直播的保真度最高,因为直播的时空是完整的,不是断裂的。从观众的角度看,没有经过过滤的原汁原味的信息传播远比经过剪辑的报道更为真实可信。

二、对电视新闻直播选题要素的理解

1.直播离不开事件的过程

我们知道,直播活动围绕着事件进行,是对事件进程的同步展现和报道,因此,事件的发生过程是直播不可或缺的。换言之,没有过程的事件(进程简短或者没有记录过程)不能构成直播活动。例如,2009年10月1号,中央电视台对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进行的直播。从庆典开始前的各项准备,例如准备放飞的气球的气体注入、安全与否,到演员如何控制气球等等,再到庆典前所有在座观众的表情都那么生动鲜活地呈现在观众眼前。直到庆典正式开始,我们看到国家领导人的出现,看到祖国6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心中的那份激动都是因为有了电视直播。因此,直播中离不开新闻事件的过程。

2.直播的信息量在于过程的不可确定性

在新闻传播中,信息量是最为关键的指标,它是判断传播作用和意义的重要尺度。直播依存于事件的过程,因此事件发展的过程具有多少信息量也就成为影响直播的主要因素。观众对直播是有期待的,当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让观众能同步看到、听到突发事件的最新情况,是电视人的责任也是挑战。突发事件、灾难性事件往往是这种电视现场直播的最佳素材。对突发性事件、灾难性事件的及时的现场直播,既反映出媒体的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体现着媒体的“观众本位”意识,也反映出媒体的应变能力。

某些突发性的现场直播由于其不可预见性而被称为“解渴”式的现场直播。这就要求电视人抓住新闻线索、跟踪新闻事件发展进程,尽早尽快做出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选择好介入的角度和时机,第一时间将观众带入新闻现场,充分满足人们先睹为快的收视心理。突发性现场直播需要冒一定风险,因事件突发、事态不明、无法预演、不可重复,所以没有人知道现场会发生什么,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最能检验媒体及记者的新闻敏感和快速反应能力,同时也更让人觉得值得期待。实际上,每一次电视现场直播对媒体来说都是一次“机遇”,是一次赢得观众、塑造自己品牌形象的机遇。同时也是我们新闻宣传报道的坚兵利器。就像世界杯中的每一场足球比赛,在90分钟的过程中,每一分钟都存在着难以预料的“悬念”,不确定的结果给观众以强烈的感受,也带来大量的信息。这种“足球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直播节目要有不确定性的悬念,这是选择直播题材的重要依据。

三、电视新闻直播选题的发展趋势

1.以点带面,贴近生活

在过去的新闻实践当中,现场直播似乎总是难逃“大型”之路。首先是题材重大,比如香港回归、申办奥运会、举办世博会等等;其次是规模大,直播所动用的人力财力物力等皆非一般日常节目所能比。所以“大型”似乎成了现场直播节目的代名词。但是,如果现场直播坚持“大型”原则的话则难以得到切实的发展,因此在具体操作上要更加灵活,逐步增加现场直播节目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比重。就选材而言,直播的现场不能仅限于重大新闻事件现场,而应该扩展到更广的社会层面,也就是要实现选材的多样化。现在每逢重大的天气变化,特别是出现灾害性天气,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各档新闻中都会安排对各地的连线直播,虽然许多直播只是简单的单机直播,场景比较固定,但这样从“小”处着眼的内容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就是所谓做“小”的好处。

2.突出现场性和故事性

人类天生的好奇心让观众对于充满故事性的事件有强烈的关注欲望。在做电视新闻直播的时候,一定要突出新闻事件中的悬念、冲突和戏剧性元素,从而激起观众强烈的收视期待。

3.扩大电视新闻直播的运用范围

往往许多现场直播的选题都偏“大”,一次直播需要对整个频道的节目播出进行调整,因此在常规的新闻节目中穿插现场直播内容就显得灵活了许多。齐鲁电视台的《森骥小组》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它在每天的节目中都有SNG小组来自新闻现场的直播,虽然有时候内容显得有些牵强,但这种直播的形式还是值得肯定的。这样的直播形式在社会的某个特定时期曾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月12日下午14∶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震动中国甚至震动亚洲。32分钟以后,中央电视台报道地震消息。52分钟以后,中央电视台开始“关注汶川大地震”电视直播。温家宝总理飞机降落灾区后10分钟,中央电视台直播总理现场讲话。四川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相继开始中国电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连续10天以上的全天电视直播。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视点,及时、全面、充分的直播报道使中国电视在这场可歌可泣的救灾活动中,得到了全国甚至全世界大多数民众和同行的尊敬。这些报道不仅起到了重大事件的“信息传达”功能,而且也起到了组织、动员、凝聚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战天斗地的作用。

4.突出未知性和悬念感

人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对于充满惊险刺激性的事件往往有强烈的关注欲望,因此富有未知性和悬念感的事件是直播的选材之一。对于受众来说,越符合预料的事件越引不起他们的收视兴趣,而充满未知性的新闻事件就非常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也容易造就高收视。2008年10月18日和2009年4月25日,湖南经视两次策划直播“赛买提张家界天门山高空走钢丝”。节目利用赛买提不采取任何保险措施,挑战世界上坡度最大的39度斜拉钢丝事件所具备的不确定性和悬念性,使节目吸引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挑战成功意味着人类挑战极限的新纪录诞生,但是挑战失败,赛买提则可能跌入深谷,付出生命的代价。据央视索福瑞公司公布的收视数据显示,2008年赛买提首次挑战天门山极限坡度的电视直播创造了湖南市场份额21.84%、长沙市场份额44.77%的收视奇迹,而2009年赛买提再战天门山的直播,则以长沙收视率5.3%、市场份额37.49%,湖南收视率6.1%、市场份额48.06%的超高收视,再度刷新收视纪录。

总之,电视新闻节目直播带来的种种好处和诱惑,吸引着大大小小的电视台趋之若鹜,争相仿效。但新闻直播不像体育比赛直播,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和场地里实现,新闻事件总是随时随地、无时无刻发生着,所以新闻直播受到时间、场地、设备、人员等诸多限制,在实施新闻直播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种种困难和疑惑。电视现场直播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它要求树立整体意识,这就需要培养一个强有力的直播队伍。要求对各种突发事件都能应付自如,建立起完善的处理突发事件的直播机制,提高现场直播的效率。如今,新闻大战日趋国际化,小小的地球村到处燃烧着世界级新闻媒体间拼杀抢夺的硝烟。有实力的电视新闻机构对于它看准的新闻事件,即认为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是不惜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的,因为高投入与高产出是成正比的。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后期编辑工作

王靓

一条新闻的传播过程要经过采访、制作、播出等各个环节。在这一过程当中,每一环节都需要记者编辑拥有认真的态度、创新的想法以及开放性的思维。新闻的后期编辑工作就是使新闻记者采访得到的素材能够更加完美地体现在观众面前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完整体现新闻意义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注意真实性

在新闻后期编辑工作中,首先要遵循的就是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失去了真实或者是片面的真实都会损害新闻的客观性。在后期编辑当中一定要尽全力去保证新闻素材的真实,要做到:首先,报道中的新闻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过程)必须真实准确;新闻背景的介绍,包括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必须真实;情节描写、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思想变化的介绍必须真实。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编辑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将被采访人的话一句一句地进行剪接。这样剪接之后,所表达的意思很可能与被采访人的原意大相径庭,这就违背了后期编辑的真实性原则,是非常不可取的。

新闻的真实性不仅要做到所报道的单个事件的真实、准确,还要注意和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件的真实性,做到局部真实和整体真实的统一,杜绝片面化和绝对化的报道,新闻解释要合乎客观事实本身的逻辑。这些都要求新闻在后期编辑的时候做到画面、语言、环境真实不虚,整体效果真实有效。

二、注意细节

在新闻的后期编辑中,要特别注意用细节来说话。细节对于新闻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好的后期编辑必须能够完美地体现记者的策划意图,将画面当中渲染主体的细节展现出来。新闻中的细节不仅指有冲击力的图像,还包括富于感染力的现场语言、播音、音响、屏幕文字等要素。细节的本质就是“放大”,对细节的刻画,可以将人物和事件的特点加以突出,从而愈加显示出形象的生动性和真实性。一些同主题有关的重点细节,可能在整个画面上并不是特别抢眼,也不一定处于画面构图的中心,往往不被观众所留意,但它可能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信息点,这就需要借助解说或者编辑的强调,将其放大、展开、凸显出来,吸引观众的关注,给新闻添彩。

三、注意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的制作是新闻后期编辑制作的关键环节,也是新闻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如今,电视新闻标题的重要作用也随着制作手段的进步、电视理论的日益完善而越来越明显。电视有三种信息传递的通道,那就是画面、声音和文字,这是优于广播和报纸的重要特征。画面、声音、文字三者和谐互补,构成了电视全息式的传播框架。而标题作为屏幕文字的有机组成部分,承载着传达某些特殊信息的提示、评价、吸引、感染等功能。经过字斟句酌,贴切蕴藉的好标题常常可以强化主题、评价事件、诠释内涵、激发共鸣,其蕴涵的比喻、象征、暗示、呼唤等意境是观众在接收信息的同时,获得新闻审美愉悦的重要源泉,这是画面和声音这些传播要素所无法代替的。好的标题是传播过程中的“信息酶”,有助于观众对新闻全方位地解读、消化和吸收。

把电视新闻作品的标题做得准确、鲜明、生动是编辑的重要工作。标题的选择对于编辑的个人素质要求很高,在电视新闻作品当中,新闻的标题要讲究语言凝练、精当和表现力强,能够多角度地达到传递信息的要求。因为鲜活的标题承载着丰富的表意信息,是点染、开掘、深化新闻文本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