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党报品牌建设研究
11446400000007

第7章 党报品牌概念解析(6)

(一)把握住方向要素

信息传播的方向是影响所要施加的对象。也就是通常所讲的受众定位问题。就目前党报整体来看,其读者定位省级以上党报基本是定位于高端读者,地市级党报基本上是高端读者和大众读者两者兼顾。如大众报业集团总编辑傅绍万认为,提高党报竞争力的努力方向,就是影响最有影响力的人群。确定这样一种理念,是党报的现实选择。党报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各级党政干部、管理人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这个群体,是社会的中坚阶层,他们的数量不是最多,但影响极大,是一个有社会影响力的人群。一个市、县委书记,他们的一项决策,可能影响一个市、县的走向;一个最基层的村支部书记的意志,对一个村的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产生出一大批私营企业主,一大批高学历的自主创业人员。他们虽然不像党政干部那样,决定一个区域、一个单位的大政方针,但是,他们在经济领域有话语权,在生活领域引领时尚,他们也应被列入有影响力的人群中,列入党报关注的重点对象。这样,党报的读者基础才能不断巩固和扩大。

而《广州日报》则对读者定位有自己的思考。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薛晓峰谈到:广州日报自费订阅率高达87%,不同于以前‘官办、官订、官看’的党报,广州日报是全靠市场吃饭,因此广州日报一天不‘三贴近’,一天就在市场上站不住脚,发展壮大更无从谈起。自发地探索党报性质和都市报功能的结合点,寻求思想性和可读性的结合点,拓展新闻服务领域,想方设法让读者愿读、爱读、喜欢读,已成为广州日报的生存之道。“《广州日报》的定位,当然是平常我们讲的‘党委机关报’,这是从报纸的性质或从管理的角度来讲的。但从读者角度或从市场的角度看,我觉得它既是市民化的精英报纸,同时又是精英化的市民报纸。这种模糊定位不仅切合了读者阅读口味的实际,而且也给它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可以说,上述的两种定位都具有各自存在的理由,也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笔者认为,在目前的环境下,省级和地市级党报按照上面两家党报的读者定位去运作,还是可行的。实践证明,定位是党报品牌建设中最基础性的工作。只有把握住方向,确立好定位,党报品牌才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把握住内容要素

传播方向决定了传播内容,读者定位决定了功能定位。“内容”是“影响”得以产生的基础,没有适合于媒体自身读者要求的内容,“影响”则不可能产生。同样,党报品牌不同的读者定位决定了具有不同的内容定位。《大众日报》认为,影响最有影响力的人群,就要做好重大新闻事件、重要政策、法规报道;要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具体说就是党委政府重大部署报道;还要注意研究读者关注的变化,满足其多层次的阅读需求。而如果从《广州日报》的内容来看定位的话,它是比较模糊的,既看不出明显的市民报纸,又不见得是纯粹的精英报纸,从其新闻层面来看,它只是在“思想性”的引领下,走通俗路子,走“三贴近“的路子,做精英人士和普通市民都关注的主流新闻。从其副刊的定位看,“每日闲情”、“每日保健”是旗舰,每日一版,似乎是市民报纸的选择,但“珠江”专版和小说连载专版,还有“白领周刊”、“新客家人”等等,又似乎是精英报纸之所为。可见,《广州日报》这种没有明确定位的定位,体现了它在“思想性”引领下的通俗化和大众化,从而体现出它的“卖点”所在。至少在现阶段,在《广州日报》那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大众文化的活力和精英文化的希望,同时也看到了市场化的巨大能量。在“内容为王”的信息传播时代,党报的读者定位可以不同,内容定位也可以有所区别,但满足读者的口味,投其所好地给予丰富的内容的要求则是一致的。只有信息传播的有效性,才有影响力的有效性。

(三)把握住时间要素

这个要素主要体现在及时性和连续性上。先于其它媒体迅速及时地发布信息,肯定会先声夺人地产生影响力的。新闻是“易碎品”,时效是其生命。媒体拼抢的不光的内容,还有时效。如果版面被“近来”、“日前”等含糊其辞的“旧”闻充斥,读者的关注度和兴奋点就会大大降低。面对电视、广播、网络和其他报纸“争分夺秒”的挑战,党报在“深下去”的同时,还必须“快起来”。从“软件”上,完善采编机制,提高捕捉新闻的敏锐性和快速反应能力,保证在第一时间将第一现场的新闻报道给读者。从硬件上,加强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提高出版和印刷时效,从时空上缩短与读者的别具匠心。

影响力的发生并不是一次完成的。受众对于媒体“只有持续不断地接触(即保持),才能使传媒的影响力因时间的延续而价值‘丰厚’起来”。这样就要求媒体能以不间断的诱人的信息产品吸引受众,使他们对媒体既有行为忠诚度(接触的频率和接触的稳定性等),又有情感忠诚度(对传媒的心理依赖程度、满意与满足程度、传媒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份量等)。《张家口日报》虽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但地理位置紧靠京津,外埠媒体竭力渗透,有8家新闻单位在该市设站。面对激烈竞争,该报通过新闻热线不断线,扩大新闻线人队伍,挂钩外埠媒体提高新闻利用率等手段,每天都保证有几条叫板或收座的“鲜活独家菜”上桌,很受读者欢迎,在社会中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力。

(四)把握住规模要素。

媒介传播的“规模”决定着影响力的范围和边界,适当地发展规模常常是报纸占领市场的一个重要条件。“厚报”时代的到来恰恰就是用“规模”扩大影响力的结果。中国新闻研究中心在2003年对中国内地的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计划单列城市的综合类(不包括党报,《广州日报》除外)大众报刊进行了调查,其影响力最大日报《广州日报》,其指数为88,与天津市的《今晚报》指数相同。该报为对开版面,最大的特点就是版面多,平均全国版每天有32个版,珠三角版每天有48——52个版,广州地区每天有高达70——80多个版,在特殊时期版面更多。版面增加的结果,是信息量的增加。信息量的多少是决定报纸质量和品牌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扩大信息量可以提高报纸的质量,提升报纸的品牌,满足受众全方位的信息需求,进而使发行量和自觉购阅率提升,吸引广告客户的广告投放,报纸的市场竞争力自然得到增强。扩版是信息量竞争的直接反映。《广州日报》根据读者的不同分类成ABC叠,除了开设众多新闻版块外,还根据受众和市场的需求,分门别类地提供量身订做的内容,增强必读性。如“每日闲情”、“IT”、“旅游”、“房地产”、“财经”、“白领周刊”、“汽车周刊”、“健康周刊”、“老照片故事”、“小说连载”、“读书”等,可以使读者各取所需。“假如没有扩版,没有量的保证,新闻很难体现它的需求,也就很难形成强大的市场冲击力”。事实说明,“在同一市场上,那些具有规模优势的传媒,在定位相同、内容同质的情况下,总是要比没有规模优势的传媒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在等质等效的同类竞争中,传媒比拼的是各自的规模(以报纸为例就是其在有效发行地区的发行密度以及其报纸篇幅的厚度)”。“规模”不仅仅体现上版面多,信息多上,同时也应体现在以某一事实报道的扩大规模,形成“集团式冲锋”的强大影响上。如在对香港回归报道上,不少报纸都在回归日的前后,持续不断地报道,尤其是在回归日那天,几乎是集中所有版面,进行全方位报道。这自然会产生强大的影响力。还有专题报道,以其聚焦式切入、全景化涵盖、多维度视角为特征进行传播,势必也会由“规模聚合”而产生轰动效应。当然,报纸加厚并非无极限,应综合考虑其它因素确定。已有人撰文呼吁:对“厚报”现象要冷思考,批评一些厚报有新闻泡沫化倾向、新闻纸的特色缺失、无序化竞争等负面效果。也有人认为,在有些城市出现“一城多报”激烈竞争中,低价厚报的发展模式在广告大幅下滑、读者消费心理发生变化、新兴媒体抢占市场份额的情况下,是否合适,值得商榷。看来,确定报纸版数规模,一定要科学适度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而且,版数规模竞争的背后,还有质量竞争在起决定性作用。“2000年以来,中央和省级党报已稳定在对开12版、平均期印数40——45万份的水平,这一态势表明,党报地位的巩固和影响力的提升,已不再取决于党报版数和发行量的进一步扩大,以质量取代数量作为巩固党报龙头地位、加强党的宣传舆论阵地成为各级党报的普遍共识。2002年以来,党报改革的频率和力度明显加大。通过新闻改革,党报的影响力明显增强”。

(五)把握住效果因素

“所谓的传播效果,是指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后,在思想、感情、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受到的影响与所发生的变化”。追求最佳的新闻传播效果,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出发点和目的,是新闻传播者和受众的共同愿望。

对新闻传播效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传播渠道的角度分类,可分为传而通、传而不畅和传而不通;从新闻信息被受众接受的角度分类,可分为全部接受、选择接受和拒绝接受;从效果显示的状态与特性的角度分类,可分为显性效果与隐性效果、短时效果与长久效果、即时效果与延缓效果、正面效果与负面效果。

新闻传播从一开始启动,就期待着传播过程的有效完成,收到传播畅通,受众认同并接受的传播效果。为此,就需要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之间能够互相配合、协作,共同去实现理想的传播效果。党报作为传播主体,其工作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传播效果。从总体要求上看,应注意下面几个重点问题:

一是要真正符合受众的“角色期待”要求。“角色期待”是社会心理学的专用术语。意思是指每个社会成员都担任一定的社会角色。社会公众对这个角色都有一定的要求、期望和评价。党报,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直接关系到党和人民是福还是祸。因此,社会公众对她有着更高的要求、更多的期望,更严格的评价标准。这样就需要党报必须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亲民思想,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社会公众对她的“角色期待”。

二是要保证报系内的各种媒介的各种传播活动协调一致。党报是引导影响社会舆论的“旗舰”,有着很强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尽管如此,要想使理想的传播效果进入最大化的程度,也必须避免太多的噪音的干扰。尤其是当下媒介数量激增的情况下。当然,各种传播媒体服务的对象不同,负担的具体传播任务不同,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也有所不同。但是在方向上,基调上应是协调一致,互为补充的,而不是互相抵销,甚至是背道而驰的。然而,在“党报管导向,子报闯市场”观念的左右下,有些党报集团内就出现了母报和子报在宣传基调上协调不好的问题,甚至在母报自身上的新闻版和广告版的传播效果上也出现了不够一致的问题,这样就使新闻宣传的正确方向受到干扰和冲击,没有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内容出现杂音、噪音,使各种传播活动都围绕着中心协调一致地进行,保证传播效果的最大程度的优化。

三是要建立信息循环反馈机制。传播是传播者和受众互相交换和分享信息的双向传递的过程。在其过程中,传播者把信息传递给受众,受众则会把接收后的反应的信息传递给传播者。有了反馈的传播才是完整的传播。因此,党报在新闻传播中,必须十分注重和利用反馈来了解受众对新闻传播的要求、反应、评价、态度等,及时调节和改善新闻传播相关要素,以不断地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不断地提升理想传播效果的高度,保证党报品牌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影响力。为了保证反馈的信息更为准确,更为全面,更为及时,就应当建立健全反馈机制,开通受传者反馈网络系统,适时地在受传者群体中进行抽样调查、统计分析,取得真情,为有针对性地优化传播活动提出对策,保证传播效果保持在最佳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张报纸,其影响力的产生除了在报纸上传播信息这条主渠道外,其它一些行为同样可以产生影响力。如好多党报开展的公益活动、广告活动、营销活动、采写活动等,都是吸引注意力,扩大影响力的有效途经。“如何吸引更多的受众来关注媒体,更多地凝聚社会注意力,还需要通过一些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活动才能贴近受众市场,影响受众”。关于这方面内容下章中会有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