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索罗斯传
11439700000007

第7章 早期投资,展现出金融大鳄的精明才干(2)

2.投资大师不再默默无闻

投资业界对索罗斯是这样评价的:“在工作上,索罗斯是个勤奋进取、对事物的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很强的人。他喜好凭直觉办事,因为股市投资本身靠的是直觉而不是逻辑判断和理性,所以他简直像是为这种职业而生。”

随着索罗斯基金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人们也渐渐熟知索罗斯的名字,但对于外界来说,他依然是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人们对于投资并不太关注,普通民众也不太感兴趣,甚至连华尔街的报纸上也很少提及投资者的消息。所以无论索罗斯在股票投资领域做得多么出色,外界也不会得知。而且当时在华尔街上的投资者们都不太愿意让媒体来采访自己,认为在公众面前曝光自己会对投资产生不利,甚至还有谣传说如果一个投资者的照片出现在《华尔街日报》的头版头条上,那么噩运就一定会降临在他的身上。一直身处在这样的环境的索罗斯,也渐渐受周围投资者的影响,开始回避采访,把自己的投资成败和悲喜隐藏起来。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索罗斯看到《华尔街日报》的头条上大幅刊登介绍自己的成功事迹后,他产生了一种无可比拟的荣耀感。经历了这样的事使得索罗斯从此对接受报道积极了起来,尽管每次进行报道前在准备素材时十分烦琐,访谈时总让他背疼发作,但他依然忍耐着,希望媒体能够真实记录下他的一点一滴。

以华尔街报社为起点,索罗斯开始逐渐成名,并频繁参加各种活动,有时也会耍一些小聪明。在一次评论会上,当索罗斯叙述完公司的业绩以后,用带有悲观的语调说:“虽然我们公司现在的运营状况还不错,但我很清楚每个公司到最后的结局都是解散,我只希望这个命运不会在今天下午就光临我的公司。”说完这些话,他就向股票报价器走去。索罗斯这样做就是为了吸引一些公司和银行信托部门,来关注他手里的一只房地产股票,因为他想要出售这家据预测可能会下跌的房地产股票。结果索罗斯刚一出手,就被投资者抢购一空,随后这家房地产商如预测的一样业绩开始缩水,这些盲目的投资者成了索罗斯的“替罪羊”。

在索罗斯和罗杰斯这对华尔街双子星座开始闪耀时,媒体更加频繁地关注他们。当时有一篇报道这样写道:“这对黄金组合在投资时表现出令人惊叹的一面,他们总能预言出哪一只股票会上涨,而哪一只又会下跌。”对此索罗斯解释道:“因为股市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所以我和罗杰斯在进行每一笔投资时都会从实际情况入手,而那些被大多数人所追捧的股票,我们认为那可能是个陷阱。因为一只股票如果能够让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可能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听信了一些所谓分析专家的话或者那些公司传出的谣言,但那些话其实并没有什么可信度。所以,我们一般都会去留心那些不被人注意但却有潜力的股票。”

在1973到1974这两年间,华尔街上的许多股票投资机构的损失都十分惨重,有些公司的资产甚至缩水了一半以上。而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索罗斯基金却在这两年分别增长了8.4%和17.5%之多,可以说索罗斯是市场真正的宠儿。在这一时期,索罗斯总是表现出他特别的一面。比如他可以轻松捕捉到别人忽略的事情。当别的投资者都认为一个行业形势大好时,他总能从一些蛛丝马迹上找到其中隐藏的危险;而当市场被危机笼罩时,他又总能够看到一线曙光并抓住它。

索罗斯在市场上有许多独特的投资技巧,但他最喜欢的招式便是“卖空”。这样做不但能给他的公司在短时间内赚来大笔的钱,还能够给他带来巨大的满足感。在他看来,通过精心策划,在股票中下注,然后卖空赚钱的经历是一种惊险、刺激的体验,让索罗斯欲罢不能。

索罗斯在考察美国奥莉瓦提公司时,打听到公司内部的员工和经营者都认为公司的股票上涨空间很大,这让索罗斯动了购买的心思,在买入大量奥莉瓦提公司的股票后,结果却不如人意,这让索罗斯懊恼了好一阵子。不只是国内,在外国的证券市场上,索罗斯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在某一时期,索罗斯认为半导体股票的价格会持续上升,于是购买了斯普拉格半导体电子公司的股票,结果因为判断失误导致75万美元的亏损。

尽管有过一些失误,但这小小的瑕疵完全无法掩盖索罗斯基金的成功运作。从1969年到1974年间,当其他公司还在困境中挣扎时,索罗斯基金的资产总值增长了三倍还多,并且还有继续增长的势头。1978年,索罗斯在其他同行不解的目光中开始大步迈入军工业的投资领域,在这个许多投资者都不愿涉足的领域,索罗斯却后悔自己没有再早一点买入。就在这一年,索罗斯基金的资产突破了一个亿,到1979年接近两个亿,这时候的索罗斯,开始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创造一个全新的基金。

但想法还没实施,各种各样的难题就开始出现并困扰着索罗斯。很多不怀好意的投资者开始散布索罗斯的决策已经凌驾于董事会之上的谣言,而且公司与证券委员会和汇兑委员会之间的矛盾也让索罗斯头疼不已。到最严重的时期,证券委员会和汇兑委员会联合把索罗斯告上法庭,指控他的罪名是恶意操纵股票市场和交易中带有欺诈等行为。为此,他们还专门找来了实例用于控告:在1977年的某次股票交易中,索罗斯压低了计算机科学股每股50美分,然后进行大量抛售,比例达到70%,使得计算机科学股在市场的交易价格大大降低,使其基金公司损失了近800万美元。面对这样的指控,索罗斯保持沉默的态度,并表示静候法院的判决。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加利福尼亚州的弗莱彻·琼斯基金公司也以索罗斯操纵股市致使股价下跌为由把索罗斯告上法庭。对于这些指控,索罗斯表现得不咸不淡。在他看来,这些人无非是不相信会有人能够像他一样把公司做得这么好。索罗斯把跟这些人打官司看做是在浪费时间,他不相信这些诉讼会对他的生意产生一点影响,所以索罗斯并未对这些事给予多少关注。

最终,这些事情都不了了之,而索罗斯的股票生意依然进行得如火如荼。不久,在索罗斯的推动下,诞生了一个新的传奇——量子基金。

3.所向披靡——索罗斯的量子时代

1979年,索罗斯基金在索罗斯和罗杰斯的共同运作下,已经进入了鼎盛时期。这时索罗斯决定将公司的名称改为量子基金。量子一词来自拉丁语,意为“多少”,代表“相当数量的某事”。在微观领域中,某些物理量的变化是以最小的单位跳跃式进行的,而不是连续的,这个最小的单位叫做量子。在物理学中常用到量子的概念,量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基本个体。物理世界中的量子是捉摸不定的,科学家们索性以无法测量来描述其运动轨迹。索罗斯以此来命名他的基金,暗示了他的市场哲学——市场每时每刻都处在波动的状态,没有人能确定它的走向。

索罗斯在为他的公司取名时,抛弃了以往的像老鹰、双鹰等这些明显带有帝国主义色彩的称呼,而是从物理学中选出量子这个名字。在索罗斯看来,在投资中任何事物都是不确定的,从投资者本身的判断正确与否,到股票市场的起伏波动都让投资变得迷雾重重。而量子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跳跃性,暗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能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在成立量子基金后,索罗斯在纽约设立了一个基金管理集团,帮助管理他的基金。在20世纪90年代,索罗斯利用他的基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大肆狙击,利用数百亿美元的巨资下注许多国家的股票市场、汇率市场和债券市场,从这些国家卷走了数千亿美元的资金。索罗斯的基金管理集团利用索罗斯的对冲基金在一些国家特别是刚兴起金融市场的国家兴风作浪,集团在收获巨额利益的同时,给身后的国家留下一片狼藉。仅在1995年,基金管理集团的配额基金回报率就达到了将近160%,可谓大发横财。

在20世纪70年代,索罗斯和罗杰斯为量子基金的出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其后的经营中,两位华尔街的最佳拍档又在基金成立的第一年创造出增长102%的好成绩,也是两人合作历史中最好的成绩。这一年量子基金的资产达到3.81亿美元,而索罗斯个人也成为了亿万富翁。就在这可喜的时刻,传来了罗杰斯要离开的消息。罗杰斯的离开,给华尔街最佳拍档的传奇画上了句号。但作为两人联合创建的量子基金,依靠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在将来不断地成长,成为庞然大物。

作为最庞大的对冲基金,量子基金具有独特的运作特点和结构形态。从基金内投资者的获利方式看,量子基金与一般基金相差很多。一般基金依靠吸引资金来扩大自己的规模,根据投资者在基金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来决定收益的多少。而量子基金则是依靠操作中得到利润所占的比例来分配给投资者,也就是说投资者的资金赚来的越多,得到的利润也就越多。

可以说量子基金与各个股东之间并不是信托的关系,而是相互合作的关系。这使得作为量子基金最大股东的索罗斯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公司的经理人,他可以完全依靠自己的喜好进行投资,而且任何类型的投资都可以进行。索罗斯可以大量融资,用借来的钱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有时能够撬动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经过索罗斯个人的灵活操作,可以使基金不断挑选有潜力的股票,基金本身的资金也可以参与到投资中。索罗斯甚至可以利用手头的证券进行抵押投资,转移本身的风险,这使得索罗斯逐渐建立了一个多维的大型投资组合,使基金达到扩大规模、趋利避害的目的。而且,作为对冲基金的量子基金在美国不受监管部门的管制,这也使得索罗斯更加放开手脚。

索罗斯利用量子基金的这些特点,大规模进入外汇期货市场,转战各地牟取暴利。在量子基金发展到顶峰时,资本达到84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索罗斯以量子基金转战世界各国金融市场,以其强大的财力和凶狠的作风对基础薄弱的货币发起攻击并屡屡得手。量子基金的身影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洲,在股市中掀起一阵阵腥风血雨。

在欧洲1992年的英镑危机中,当时为配合欧洲共同体内汇率的联系,英镑被人为抬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这引起了量子基金的注意。瞅准时机后,量子基金开始配合国际货币投机者大规模抛售英镑而购买马克。虽然当时的英格兰银行紧急采取抛出马克购买英镑的措施,但不敌量子基金的庞大财力,逐渐退守,被迫退出欧洲货币市场,自由浮动。短短一个月的狙击,英镑的汇率下跌了20%,而量子基金在此次英镑危机中获取了数亿美元的暴利。没过多久,欧洲的另一个倒霉鬼意大利也遭受了同样的打击,出手者依然是量子基金。

在美洲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中,索罗斯看到虽然墨西哥经济快速增长,但过分依赖中短期外汇贷款,国内通货膨胀严重。这时,墨西哥政府希望把比索的汇率提升,开始和美元挂钩,这样量子基金又一次看到了机会。索罗斯开始发动对比索的攻击。在很短的时间里,墨西哥的外汇储备就被量子基金消耗一空,墨西哥开始放弃与美元的挂钩,退出市场自由浮动,造成墨西哥国内股票市场的大规模崩盘,量子基金再次获得不菲的收益。

在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索罗斯同样发现许多东南亚国家同墨西哥一样依靠中短期的外汇贷款维持他们的国际收支平衡,这又让量子基金有了大好的狙击机会。从泰铢开始,几乎所有的实行自由货币兑换的东南亚国家都被这场风暴席卷了一遍,各国货币大幅缩水,造成整个地区的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崩溃。而量子基金又一次满载而归。

因为在狙击各国金融市场中获得一次次成功,索罗斯和量子基金的名号在金融界更加响亮,不少投资者都愿意把资金注入到量子基金中,这又让量子基金的融资变得更加容易。大量的融资不但可以使索罗斯拥有更多的投资资金,还能使基金本身降低投资的风险。

面对投资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索罗斯开始为量子基金增加投资的层面,分别把资金投入到股票、外汇、利率、商品和工业上,索罗斯用这种做法避开单一结构带来的风险。当某一部分投资失败时,可以确保基金在结构上保持稳定并依然具有购买能力,其他层面的股票可以作为投资资金来进行抵押。可以说索罗斯把这种过去经常使用的简单操作方法,应用到基金的管理和运作方面,而且得到有效的施行。对于那些所谓的数字统计和科学计量,索罗斯从来都是抱着怀疑的眼光来看待,他从不相信市场的运作规律能用科学的方法计算出来,这与他的“反馈”理论相矛盾。在索罗斯看来,市场的变动从来都是杂乱而无序的,用科学的方法来衡量风险,反而会带来风险。所以索罗斯在管理基金上所做的一直就是把复杂的事变成简单的事来处理,这样简化的处理方法,是索罗斯在领导量子基金时所独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