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集贤门的一场“佳话”,经过有心人的传播,迅速火遍国子监各馆师生;这些师生们大部分都是深有背景的人物,他们回到家中,茶余饭后聊聊天,就将这事又说了出来,于是很快京师的各级官场,也都知道了这一段佳话;再然后,大家总还是有朋友的,平日里公事完毕,少不得坐在一起聊聊,又还有宴会应酬、诗会文会,这“佳话”自然也是很好的谈资。
就这样没几天的功夫,上至朝堂后宫,下至黎民百姓,人人皆知李翰林家的神童公子来了京师,入了国子监,而且第一天就难倒了三位进士公:国子监司业大人以及两位堂堂博士。
一时之间,议论之声四起。路人甲说:“某公,最近可听说山东生员李之郎?此子……省略千字探讨……”这是上层官场客观评论此事的论调,当然,少不得要说一声皇帝圣明。
路人乙说:“了不得!我大明也出了个圣公一般的人物!这可是皇帝圣明,上有贤臣,下有神童,实乃千年盛世……”这是阿谀奉承,吹捧朝廷的下层官场人物的论调,他们自诩聪明,总是揣摩上意,也少不得要给上官、给朝廷抹一些脂粉。
路人丙说:“老张头,听说了没?翰林公家里可出了一个神童呢!听说是文曲星下凡,而且还是那个什么圣什么公转世来着?哎呀,也不知道这文曲星长啥样?要是俺这辈子能见一眼,啥都值了……”。这是黎民百姓农活之余,蹲在田间地头扯淡的论调。
而作为听众的老张头,这时少不得鄙视一眼路人丙,温吞吞地道:“那是圣公!听说比孔圣还牛来着?知道孔圣不?就是读书人的老祖宗,天天磕头跪拜的那个。人家说那孩子和圣公一样牛,不是什么圣公转世。文曲星下凡倒是有可能呢,你说这文曲星都下凡投胎了,还能轮到他圣公也去转世么?圣公再厉害,那也是人不是?文曲星可是神仙呐……”
于是路人丙恍然大悟,扣着脚丫子,不停地点头称是,脸上还露出崇敬的神色来,顿时满足了老张头的虚荣心,也不枉老张头狠心花费几文钱,在茶馆里偷听那些老爷们聊天了。
这场“佳话”甚至在京师的混混界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流氓们多少和一些官吏们有所勾结,且不说他们是否想洗白白好上岸,只说与那些官吏打交道,他们就不得不附庸一下风雅,假装一下文化。见到官老爷,很多事虽然大家心照不宣,但有时候不好贸然开口不是?于是乎,这佳话也就成了彼此话题的开端,就像李之郎前世的英国人,见了面,总要聊一聊今天的天气如何,然后谈着谈着,大家才好交心……哦,应该是交易……是的,只有大家说得惯了,才好进行下一步的交易不是?
还有那想洗白白好上岸的流氓头目,眼光多少有一些,野心更是有一些,在经历了罪恶的原始资本积累后,也想买些田地,安心做一个富家地主。毕竟流氓是个高风险职业,而且社会地位低下,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可总不能子子孙孙都操持这份高危职业吧?
能洗白谁不想洗白?能光耀门楣的,谁还愿意总让人瞧不起?所以,有那些存了心思的半流氓半地主们,回到家中又少不得训斥一番子孙,看人家李之郎!才七岁就高中秀才了!再看看你们,怎么就那么笨呢?平时让你们多读书,到头来还是啥都不会,书都读哪里去了?
有那大胆的子孙顶上几句嘴,道:再笨,还不是你生的?龙生龙,凤生凤,俺们之所以那么笨,之所以读书读不好,不还是因为有个不读书的爹吗?看看人家李神童,那是天资聪颖!知道啥叫天资不?不但天资聪颖,人家还家教好!为什么家教好?因为人家亲爹可是二甲进士!
于是,这些半流氓半地主们暴跳如雷,张开嘴就骂,扬起手就打,一时之间,整个家里狼哭鬼嚎,热闹非凡。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关键的有一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李之郎这几天的生活真得难以安生。在国子监,大家像看猴子一样整天围观自己。初时还有几个不服气的上来挑战,李之郎当时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风波,轻而易举地将他们击败,让国子监又多了几个和博士一样充做背景的人物,从此大家对他就是一副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
是啊,大家都是凡人,可这厮是文曲星下凡来着,是神仙投胎。仙凡殊途,咱不属于同一个世界,玩不到一块去。谁爱当背景谁当,谁爱做绿叶谁做,反正……俺是不做。
国子监的学员们天天围观,都知道这厮的厉害。可这些话传到外面去,外面的那些人没有天天见李之郎啊。正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不管是上门踢馆子也好,还是真心请教也罢,抑或只是怀揣一份好奇之心,反正很多人纷纷上门求见,还美其名曰学术探讨,人文交流。
探讨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刚开始还只是四书五经,后来又有人前来探讨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后来又多了许多冷门典籍,比如读者较少的西汉扬雄的《法言》等等。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李神童的博学似乎永无止境,便有那不信邪的人,拿着什么道家、法家、阴阳家、兵家、墨家等等文章典籍,前来进行学术探讨。李之郎照样是来者不拒,侃侃而谈,于是乎,大家的好奇之心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更浓了。许多人茶余饭后聊天的话题,也从李之郎的文曲星下凡,变成这厮到底脑子里还装了多少东西?
文曲星,那是神仙……神仙,可不就是全知全能么?难道这厮真的是文曲星下凡?走走走,大家同去,看看文曲星下凡后到底长啥样。
此时的李府,真的是门庭若市,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是内阁首辅的门第呢。李应庚见不是事,只得一边劝儿子收敛点,一边定下规矩:每天只接待一名学术探讨者。
之所以这样,其实是因为当爹的也很好奇,自己这个宝贝儿子,到底博学到什么程度?他不敢相信自己的儿子是什么文曲星下凡,只是脑子里想着:莫非这些知识,都是张三丰老神仙传授的吗?若果真如此,一定要好好拜谢张老神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