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恰到好处,办事水到渠成
10806000000006

第6章 出言婉如青风,万事皆顺利(5)

似是而非好解脱

说话本应准确、清楚。但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许多话是具有模糊性的。因为现实生活中有些话不必要、也不便于说得太实太死。

面对别人的刁难,面对两难问题,不必去苦思冥想,只要使点“心眼”,反其之道治其身,用似是而非的语言去解脱,让对手去承受自己设计的圈套。

王元泽是宋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儿子,在他刚几岁时,有一个客人把一头獐和一头鹿放在一个笼子里,问王元泽哪一头是獐,哪一头是鹿。王元泽回答说:“獐旁边的那头是鹿,鹿旁边的那头是獐。”王元泽的回答固然没有错。但是,王的回答是含糊其辞的,因为他没有确切地指明哪头是獐,哪头是鹿。然而妙也就妙在这“含糊其辞”上,王元泽如果老老实实地回答“不知道”,那就显示不出他的聪颖和机智,也不可能引起客人对他的才华的赞赏了。

一个财主晚年得子,不胜高兴。生日那天,大家都来祝贺。财主问客人说:“这孩子将来怎么样?”客人甲说:“这孩子将来能当大官!”财主大喜,给了赏钱。财主又问第二个客人说:“这个孩子将来怎么样?”客人乙说:“这个孩子将来要发大财!”财主又赏了钱。财主又问第三个客人说:“这个孩子将来怎么样?”客人丙说:“这个孩子将来要死的。”财主气极了,把他打了一顿。说假话的得钱,说真话的挨打。既不愿说假话,又不愿挨打,怎么办?只好说:“啊呀,哈哈,啊哈,这孩子,哈哈……”

法国著名的革命家、空想共产主义者弗朗斯瓦·诺埃尔·巴回夫,1797年在凡多姆高等法院法庭上受审时辩护说:“当我第一次受审时,我曾隆重地提出保证,我要伟大地、庄严地来维护我们的事业,这样,我才对得起法国的真诚朋友,我才对得起自己。我一定会遵守我的诺言……”

“自由的精神,我是多么感激你!因为你使我处于比所有其他的人更为自由的地位。我所以是更为自由,正是因为我身上背着铁链。我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多么美好!我所维护的事业是多么崇高!它只许我说出真理——这也正是我要的。即使我的内心感觉没有对我指点出真理,这项事业会迫使我说纯粹的真理。正是因为我身上背着铁链,我在无数被压迫者和受难者之前有发表自由意见的优先权……”

“我们虽然关在人笼里,并受残酷的折磨,但只要我们还能得到那崇高的事业的支持,我们便有责任公开宣布我们所热爱的真理……”

巴贝夫就这样在法庭宣扬了革命理想,这种充满战斗激情的语言,人人都知所讲内容,但也没有明说,不失雄辩的力量。

善意的“谎言”

那些实话实说忠直的人,有时让人觉得他太过锋芒毕露了。在特定的场合显示一下自己的锋芒,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太过,不仅会刺伤别人,也会损伤自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会对我们有所启示:

从前,有一个爱说大实话的人,什么事情他都照实说,所以,他不管到哪儿,总是被人赶走。这样,他变得一贫如洗,无处栖身。最后,他来到一座修道院,指望着能被收容进去,修道院长见过他问明了原因以后,认为应该尊重那些“热爱真理,说实话”的人。于是,把他留在修道院里安顿下来。

修道院里有几头牲畜,已经不中用了,修道院长想把它们卖掉,可是他不敢派手下的什么人到集市去,怕他们把卖牲口的钱私藏腰包。于是,他就叫这个人把两头驴和一头骡子牵到集市上去卖。

这人在买主面前只讲实话说:“尾巴斩了的追头驴很懒,喜欢躺在稀泥里,有一次,长工们想把它从泥里拽起来,一用劲,拽断了尾巴;这头秃驴特别倔,一步路也不想走,他们就抽它,因为抽得太多,毛都秃了;这头骡子呢,是又老又瘸。如果干得了活儿,修道院长干吗要把它们卖掉啊?”

结果买主们听了这些话就走了。这些话在集市上一传开,谁也不来买这些牲口了。于是,这人到晚上又把它们赶回了修道院。

院长问是怎么回事,这个人将他在集市上的话说了一遍。修道院长发着火对这人说:“朋友,那些把你赶走的人是对的。不应该留你这样的人!我虽然喜欢实话,可是,我却不喜欢那些跟我的腰包作对的实话!所以,老兄,你滚开吧!你爱上哪儿就上哪儿去吧!”

就这样,这人又从修道院里被赶走了。

其实,故事中的人的遭遇并不是偶然的,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类似的例子。

舞蹈家邓肯是19世纪最富传奇色彩的女性,热情浪漫外加叛逆的个性,使她成为反对传统婚姻和传统舞蹈的前卫人物。她小时候更是纯真,常坦率得令人发窘。

圣诞节,学校举行庆祝大会,老师一边分糖果、蛋糕,一边说:“看啊,小朋友们,圣诞老人替你们带来什么礼物?”邓肯马上站起来,严肃地说:“世界上根本没有圣诞老人。”

老师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压住心中的怒火,改口说:“相信圣诞老人的乖女孩才能得到糖果。”

邓肯回答:“我才不稀罕糖果。”

老师勃然大怒,处罚邓肯坐到前面的地板上。

人无论处在何种地位,也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都喜欢听好话,喜欢受到别人的赞扬。

的确,做工作很辛苦,能力虽然有大有小,毕竟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这也是人之常情。

一个善于说话的人,此时必然避其锋芒,即使觉得他干得不好,也不会直言相对。

怎样理解真话被肯定的现象呢?

换一个角度我们便会看到,个体行为的一个基本规律是趋利而避害。

可以设想,如果某甲对人总是以诚相待,直言不讳,人们因此认定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人,所以乐于与他深交,并在人前人后夸赞他,某甲也因此感到快乐和自豪。

也就是说,某甲的真诚为他赢得了报偿,带来了利处,那么他又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情况与此大相径庭,比如某甲认为同事小敏的衣服难看,便马上对她说:

“腿短而粗的人不适合穿这种裙子。”结果,小敏脸一沉,扭头便走,留下某甲发愣。

“你的稿子里错别字很多,以后要仔细些。”或者某甲当着处长的面指点小张说。

实话固然是实话,但不久后却隐约有人传言,某甲惯于在上级面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倘若如此,某甲恐怕会意识到自己的真诚并不那么受人欢迎,既然这样,又何苦呢?

一句幽默话,化开三九冰

越是棘手的事情,越是需要幽默。幽默不只是娱乐自己,同时也是娱乐别人,只要人们可以笑得出来,会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大事呢?

一些伟大的人物,如林肯、爱因斯坦、卓别林、萧伯纳等,他们之所以能成功,能够声名显赫,除了具有意志坚强、思维敏捷、机智灵活、自信敢为等心理品质之外,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心理品质——幽默感。

即使是应该庄重严肃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也是极富幽默感的人,他们并非是整天板着面孔的人。据说,马克思最喜欢看的小说是幽默小说,而恩格斯在1842年还写过专论幽默与政治关系的文章,列宁则利用了幽默才获得了理想的爱情,毛泽东讲话、写文章很多都诙谐幽默,邓小平善用平实朴素、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复杂的问题。

在人际交往中,大家普遍喜欢与幽默风趣的人接触,幽默风趣的人本身也快乐自在,少忧少虑,所以,培养幽默感对人对己都有好处。要培养幽默感,首先是欣赏优秀的幽默作品,在会心的笑的同时,应该去分析、总结幽默的技巧,探索幽默的心理基础。

生活不能缺少幽默,而幽默的人生则是生活的一种极致。尤其在现代社会中,无人不喜欢幽默、向往幽默和追求幽默。据说,欧美的女子选择爱人,条件可能多种多样,但不变的一条就是幽默。不管怎么说,和一个幽默的人生活在一起简直是无与伦比的幸福。

幽默不单单是引人发笑,而且带给人们心理上一种轻松和快慰。幽默是对他人一切过失的原谅,是对周围环境的喜剧式调侃,也是对自我困境的一种自嘲和解脱。幽默绝对是善意的,绝不夹杂半点恶意,相反,它是对恶意的一种消解和抹平。

幽默的基础是宽容和理解,宽容和理解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人,一切事,包括你自己,才能幽默,才有幽默。所以,幽默首先需要具备很高的修养和健康的心态。人要活得不低俗、不粗野、不偏激、不苛刻,幽默才能称得上幽默,否则就很容易走向讽刺。讽刺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它不是幽默。

幽默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情绪反应。婴儿在发现新奇的事物时,就会开心的笑。然而,孩子在成长中,如果没有得到适度的爱,没有被适当的引导,那么很可能就会失去天生的幽默感了。

有一篇写小丑的诗文,内容是这样的:

“当我在人生道路上艰难前行之际,要我制造更多的欢笑,而不是眼泪。永远别使我变得淡漠,以致看不到儿童眼中好奇之神色。永远别使我忘记我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振奋别人,让他们忘掉——至少暂时忘掉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毕竟,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在我生命的最后时刻,但愿我能听见上帝的声音:‘在你逗我的子民欢笑的同时,你也使我莞尔开颜。’”

一个人要培养幽默感,应该先要知道,人生本来就不是完美的。一个人只有在被关怀、支持的环境中成长,才能学习以幽默来面对挫折。

幽默也可以用来对抗焦虑,不论大人或小孩都用得到。例如在智力、性别、宗教、政治方面,有许多你无能为力却又存在的问题,就需要以幽默来化解。

在人生道路上,挫折和失败是常有的事,如果忍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得不到提高,则焦虑和紧张就会常常困扰我们的身心。假如你拥有幽默,也就具有了随环境变化不断加以调节自我心理的有力武器,即可利用幽默减轻生活中因失败带来的痛苦。

有位年轻人,一面查看那辆崭新摩托车被撞后的残骸,一面对周围的人说:“唉,我以前总说,有一天能有一辆摩托车就好了。现在我真有了一辆车,而且真的只有一天。”周围的人哈哈大笑起来。

对这个年轻人来说,车被撞已无可挽回,但他并没有看得很重,而是利用幽默的力量,既减轻了自身的痛苦和不愉快,又给围观的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幽默常会给人带来欢乐,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机智、自嘲、调侃、风趣等。确实,幽默有助于消除敌意,缓解摩擦,防止矛盾升级,还有人认为幽默还能激励士气,提高生产效率。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家公司通过调查证实,参加过幽默训练的中层主管,在9个月内生产量提高了15%,而病假次数则减少了一半。测验则证明了沉闷乏味的人和具有幽默感的人,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差异,而这些差异正是幽默感心理调节功能和作用所在。

1.经多次心理测验证实,幽默感测试成绩较高的人,往往智商测验成绩也较高,而缺少幽默感的人其测试成绩平平,有的甚至明显缺乏应变能力。

2.具有幽默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比较好的人缘,他可在短期内缩短人际交往的距离,赢得对方的好感和信赖。而缺乏幽默感的人,会在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交往,也会使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幽默面对,就是面对困境以幽默的态度处之。幽默可以调节紧张的神经,化干戈为玉帛,化解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幽默是生活中和艺术中各种喜剧形式的总称,包括一切能引导人开心的表情、体态、动作和心态。幽默是一种本能,人有了这种本能才能以快乐的态度来看待世界,处理事情,即使在失意的时候,也能自我安慰,一笑了之。幽默能引人发笑,使人思路敏捷,心胸开阔,防治心理疾病,增加心理健康。

3.在工作中善于运用幽默的人,总是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据统计,那些在工作中取得成就的人,并非都是最勤奋的人,而是善于理解他人和颇有幽默感的人。

4.幽默能使人在困难面前表现得更为乐观、豁达。所以,拥有幽默感的人即使面对困难也会轻松自如,利用幽默消除工作上带来的紧张和焦虑。而缺乏幽默感的人,只能默默承受痛苦,甚至难以解脱,这无疑增加了自己的心理负担。

显而易见,人们具有幽默感,有助于身心健康。因此,要善于培养幽默感,如有机会可参加专门的幽默训练,但更重要的还是,从自我心理修养和锻炼出发来提高自己,释放心襟,开阔心胸。不要对自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不要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学会善意地理解别人,正确地认识自我,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总是保持一种愉悦向上的好心情。

主动交际,缓解压力。交往是人的本能行为,主动扩大交际面,有利于缓解工作压力。在人际交往中,使自己交际方式大众化,与人为善,主动帮助他人,从中获得人生乐趣。

格森《笑论》说,一切可笑都起于灵活的事物变成呆板,生动的举止化作机械式。所以,重复单调的举动容易惹人发笑,像口吃、口头习惯、小孩子有意模仿大人。老头子常比少年人可笑,就因为老头子不如少年人灵变活动,只是一串僵化的习惯。幽默不能提倡这样一种“可笑”的论调,因为这样的所谓“幽默”只是把自然流露的弄成模仿的,变化不定的弄成刻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