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金志国管理日志
10734500000001

第1章 一月:成为最受尊敬的企业(1)

1月1日

企业做大是责任的做大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是在做大和做强两个维度上拓展。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露出水面的“冰山”是生产规模、市场规模在扩大,实际上是责任在扩大,责任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做强的是境界,有多高的境界,就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摘自2010年10月金志国在稻盛和夫论坛上的发言

背景分析

在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第一轮竞争中,中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创造了发展奇迹。但是,中国企业的平均生命却只有三到五年,众多中国企业中具有百年历史、能够基业长青的企业少之又少,在快速成长起来的企业中也难见真正的世界500强。这些现象引发我们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靠的是什么、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解决了这些问题,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如何突破成长瓶颈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为什么中国企业平均的寿命是三到五年?为什么中国企业在成长当中都会不断遭遇成长的压力和瓶颈又难以突破?为什么中国品牌做大的时候,往往就是走向死亡的时候?这一切的为什么,让青岛啤酒公司(以下简称青啤)反思,难道仅仅是在经营之“术”上有问题吗?通过研究金志国和他率领的青啤团队,我们发现,如果没有很好的经营之“道”来支撑,就看不见企业成长的空间,也找不到成长的方法。

在责任维度上,生存阶段,企业能够做到利己不损人;成长阶段,企业就要利己利人,不但考虑到利己,还要利人。当企业走向成熟的时候,就要先利人后利己。想办法让我们所有供应链上的伙伴都能够成长,都能够赚钱,企业再去赚钱、成长。

这是一种境界,从一个个人的价值观,到一个团队的价值观,再到一个组织的价值观,甚至到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是逐步升级的。但是如果企业家在创建企业的时候,不创造这样一个空间去追求,走到哪一步算哪一步,企业永远到不了永续、健康那一步。责任也是如此,企业做大的过程,不是资本的放大,完全是责任的放大。

行动指南

企业做大,是责任的做大。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合作伙伴的责任、对整个社会的责任,这是推动企业持续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1月2日

伟大企业的“三维商道”乐途

企业,同样也经过这样一个三维的立体空间,在这个三维立体空间里,理念境界是高度,责任胸怀是宽度,而能力是强度。高度和宽度这两个维度,决定了你的心性,就是要修心。强度这个维度,是提高我们的能力,就要修身。如果把国学和商道结合起来,我认为企业家在打造商业帝国的时候,要经过修心和修身这样一个艰苦的过程,才能够实现我们的梦想。

——摘自2010年10月金志国在稻盛和夫论坛上的发言

背景分析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忽视社会资本、自然资本对企业成长的贡献,仅仅追求所谓的股东利益、股东价值最大化,追求对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的回报,而忽略了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的贡献,甚至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自己的短期利益。这一现代社会企业界常有的通病,必须根治。

在金志国的“三维商道”模型中,我们发现:

横向责任扩张和纵向境界提升分为四个过程。伴随企业的成长过程,企业家也被赋予了不同的使命,从一个利己不损人的个体户到最终“修炼”成“商佛”。当然,过程中要经历艰苦磨炼乃至凤凰涅槃般的重生。

在生存阶段,做事情是要对自己负责,但同时不能损害别人的利益,即要把握“利己不损人”的原则,这种境界叫做自爱。在成长阶段,做事情要靠团队,大家像兄弟姐妹一样亲爱,依靠团队的力量共同推动事业前进,这时要把握的原则是“利己利人”。也就是说在利己的同时,还要想到能为别人做些什么,能给别人带来什么回报。在成熟阶段,责任扩张到对整个公司、对全体员工的负责,境界提升到友爱,此时的原则是“利人利己”,即先支持和鼓励别人成功,再来换取自己的成功。在成功阶段,需将境界提升到大爱,责任也就相应扩张到社会责任,这时做事的原则是“利人”,释放大爱而不求回报,此时的企业家也由原来的商业企业家提升为社会企业家或者说是“商佛”,成为商业文明和信仰的化身。

行动指南

“成长之痛”是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只要在“三维商道”的立体空间里修心、修身,就一定能够突破成长瓶颈,提高心性、拓展经营、实现商业理想。

1月3日

共盈、共赢、共荣

“客户至上”是一条永恒的商业原则,在青啤,我们已经将客户的内涵扩展至所有的“利益相关方”。我们所有的工作和追求就是要关心他们的诉求,并为实现他们的最大利益而努力。我认为,改善价值链的管理,就是要与包括员工、消费者、商业伙伴在内的“利益相关方”共盈、共赢、共荣。

——摘自金志国在《青岛啤酒2009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的致辞

背景分析

“‘共盈’就是一起赚钱,这要求我们应该有持续提高专业能力的动力,从而创造更大的赢利空间,盈在专业与合作。”

“‘共赢’就是持续成功,由自我负责到为团队负责、为供应链负责、到以社会责任为崇高使命和责任,赢在责任与胸怀。”

“‘共荣’就是在‘盈’的驱动和‘赢’的使命下,从自爱到亲爱、友爱,再到对陌生人的爱,一起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荣在境界与大爱。”金志国如此诠释“共盈、共赢、共荣”。

基于共同赢利的合作,基于长期互利的共赢,基于同创辉煌的共荣。在青啤看来,若想将一家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创造更大的赢利空间,需要企业家和其所属的企业建立富有境界和责任感的商道。青啤始终倡导与合作伙伴在供应链合作的利益共同体上,最终实现共荣共生。

“青啤要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充分考虑‘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其中包括消费者、投资者、员工、政府和监管机构、商业合作伙伴、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社区等。”金志国表示。

青啤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打造“共赢价值链模式”,该模式的目的是通过信息资源、环保理念的共享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效益,从而“共盈”,让所有利益相关者“共赢”。通过这种绿色发展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各自企业的GDP质量,最终达到“共荣”。

行动指南

正其义则利其在,明其道则功自在;成其利,致其义。“盈”是一种可量化的动态过程,而“赢”是一种无法量化的结果,最终使得利益相关方“共荣”。

1月4日

新商道

青啤信奉:你能让多少人成功,就有多少人能让你成功;你能让多少人赚钱,就有多少人能让你赚钱;你能尊重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尊重你;你能对多少人负责,就有多少人对你负责……这是企业发展的“新商道”。

——摘自金志国在《青岛啤酒2009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的致辞

背景分析

对于身处惨烈甚至冷酷竞争“商界”的企业而言,如果单纯以利润取向为唯一标准,其所强调的竞争就是非此即彼,企业会尽显趋利轻义的本性,完全暴露其资本获利最大化的劣根性。

而现代商业文明、新商道强调价值链的共赢,自我的获利,必先建立在他人获利的基础之上;在市场竞争的前提下,资本更趋于竞合共生。对此,青啤人该作出何种选择?

近年来,青啤一直在着力构建“和谐价值链”,其强调与利益相关方的共存共赢,用全新的方式处理与供应商、经销商的关系。比如青啤帮助酒花供货商改善烘焙技术,与供应酒瓶的企业共同技术攻关,与易拉罐生产企业联合试验,同时,还手把手地指导经销商如何经营管理。

多次的合作中,青啤成功地降低了供货商的生产成本,完全改变了供求双方纯粹的交易关系,以和谐共生为感情纽带,实现双赢多赢。

青啤所建立的以“客户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经营理念,从根本上解决了消费者与商家、供应商与生产商、经销商与制造商、大股东与小股东、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对立关系,随之形成一种“利益共同体”关系,即对立统一关系中强化了统一关系,实现了利益相关方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行动指南

利己不损人、利己同时利人、利人而后利己,是企业发展的三重境界。先人后己,推己及人,是为“仁”。

1月5日

经营之道的真善美

道,就是信仰,是人生的哲学。做人,从道家的思想来讲,无非是一个字:真。“真”的含义应为真实、真诚,“真”是做人之道的核心。我们能不能有一个求真的价值观,说真话、做真事的价值观?理,就是规则,是怎么做的问题。理也是一个字:善。做善事。你做人真了,做事才善,这就是价值观,追求、向往与信仰,和你做事的规则一致起来,所达成的这种和谐就是美。这就是我们经营哲学的真善美。

——摘自2010年10月金志国在稻盛和夫论坛上的发言

背景分析

近年来,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相悖的是“食品安全问题”频亮红灯,与“陈化粮”和“地沟油”相比,“苏丹红”、“奶粉碘超标”和“福寿螺”等事件更加让人触目惊心。涉及企业从以前的小商小贩发展到国际巨头,食品安全质量遭遇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老百姓在购买食品时如履薄冰,无所适从。

为什么会出现假奶、假酒、假大米?是因为我们的人不真,没有爱心,因此做的是恶事而不是善事。

先做人后做事,大家都懂得这个道理。先做人就是先要懂得人生的哲学,后做事要懂得商业的逻辑。“道”解决的是思维方式,“理”解决的是行为方式,当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匹配的时候就和谐,这种美是我们追求的。这是金志国对经营之道的“真善美”的朴素理解。

行动指南

构建商业文明的突破点在哪里?最根本的是找到核心的东西——经营哲学所蕴涵的真、善、美,这是做人之道,亦是经商之道。

1月8日

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双循环

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解决“平衡力”和“控制力”的问题,实现资源、人口、环境、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的平衡。社会发展与企业发展是相互依托、相互作用的,有什么样的宏观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微观行为,微观的行为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宏观环境。要使宏观的环境和微观的行为和谐、统一,就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摘自2005年3月金志国提交的全国“两会”议案

背景分析

企业与社会(指公众、政府或国家)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态平衡关系:社会是企业利益的来源,企业从社会汲取营养,反过来再回报给社会。双方只有形成和谐真诚的关系,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但在很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却忘记了对社会的回报和责任,变成了单独的经济利益体,甚至发生了危害社会的行为。这都不是一家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所为。

明白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就应该善待员工,回馈社会;社会应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公平竞争的环境,公正的法律环境,和平的国际环境。这样双方才会有良性的互动发展。

2005年2月16日,全球范围内唯一一个关于抑制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了。其时,金志国便坚定地表示:“作为中国啤酒业的领先企业,青啤要率先走出一条低碳发展之路。节约能源和尽量有效地使用能源以减少能源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

“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资源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产出,充分、综合利用能源。”始于2005年的“循环经济”成为影响世人的环保关键词。金志国表示:“要减少能源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一个主要的方法是节约能源和尽量有效地使用必需的能源。”

推进“循环经济”实践,着力建设“绿色”公司,金志国认为,企业应该建设自己的和谐文化,特别是注重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扩大就业、创造税收、注重环保、热心公益,都是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表现”。

行动指南

社会和谐发展,企业不仅是受益者,更重要的是践行者和推动者。同时,这种推动同样会给企业带来发展的先机。

1月9日

如何量化“和谐”

和谐是有许多可以量化的标准的。比如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企业最大和谐。自然和谐,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强化环保意识,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通过节能降耗形成循环经济。

——摘自2005年3月金志国接受张翼采访的谈话

背景分析

和谐的量化标准可以形成直观、形象的健康指数,金志国将之分解为内部健康指数和外部健康指数。“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像一个人一样必须耳聪目明、身心健康。哪里有毛病都会不舒服,这就是不和谐。企业的发展和人的成长是一个道理,不能光一个劲儿地向上猛长个头,营养和修养也要跟上,思维和能力也要健康和完善,确保身心健康、有机成长。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就是一种协调发展,这种协调和平衡本身就是一种和谐。”

和谐并非虚拟,在金志国看来,对员工、对消费者可以用满意度来衡量,对经销商、供应商,对社会、政府都可以建立一套可量化的评价体系。这个体系综合起来就是企业的健康指数,是企业是否和谐可持续的基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