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辽西烽火
10591800000001

第1章 一、大梨树下

今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谨以此文纪念在抗日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的朝阳英烈们。向他们致敬,愿他们英灵永驻,浩气长存。

一、大梨树下

一九三一年孟秋,酷暑还没有退去,人们又不得不领教秋老虎的淫威,朝阳大地再一次被架到了火炉上。树叶枯黄,田野不见一丝生机。知了也销声匿迹,喑哑了往日的歌喉。

扣北村的一个小院里,大门紧关着。屋前的一棵大梨树下,放着一张八仙桌,桌子上摆着四个茶碗,四个人围在桌旁。有的人眼瞅着茶碗出神,有的眼望着天空想事,很长时间没人说一句话。

这几个人中,有一个穿着月白大布背心,兰市布裤衩,一脸络腮胡子,头顶微凸,小眼睛。在他琢磨问题的时候,眼睛就更小了,常眯成一条缝。这个人大约三十来岁,大家都叫他老李,是热河省委的特派员。老李的对面是一个年轻人,叫王大伟,一张娃娃脸,看去稚气未脱,却透出一股老成和英气。老李的左边是一个农民打扮的人,虽然给人的表象憨憨的,但内心却坚韧、倔强,只要他认定的事,再难也吓不住他,是个不到黄河不死心的主儿,因此人称“老倔头”。坐在老李右边的是一个教书先生,姓刘,常带着一幅花边眼镜,一看就是满肚子墨水、满脑子谋略,因此人送外号“智多星”。

此时,他们正因为一个重大问题,大家意见不一,所以才都闷着头,一声不响。

原来,党中央为了加强热(河)、察(哈尔)、绥(远)地区党的工作,于一九二九年建立了****内蒙特别委员会,来领导、筹划这一地区的农民运动。去年(一九三零年)内蒙特委根据当前形势曾向党中央汇报:“..。去年春在凌源县农民群众运动中,有人揭发匪首张大胡子,聚众千余人,枪三百余支,已成为当地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特委认为,如果能够改造为我用,则能为下一步的土改工作创造有利之条件。反之,也会给土改工作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党中央对此极为重视,经研究后当即批复:“稳妥行事,相机而动。”大家虽然都认为这“稳妥”是正确的,但是却在“相机行动”这一问题上意见不一。有人说:应该派人做张大胡子的工作,向他宣传党的政策,使他认识到农民运动的重要性,自然就为我们所用了。但是这个意见却“遭到”了“智多星”老刘的反对。他说:第一,我们根本接近不了张大胡子,听人说因为他的一个亲戚被“土改”了,为此他怀恨在心,正要找土改工作组算账呢,这时他能跟我们合作吗?第二,张大胡子手握这么大一支武装,他现在感觉天老大,地老二,他张大胡子就是老三,连皇上老子都不理,能搭理咱们吗!也有的人说:干脆向省委报告,派军队把他镇压了,一了百了。不用说,这个意见更行不通,大家给他掰手指头:第一,省委没有军队可派;第二,就是有军队,也不能派!根据当前的情势,思想工作是我们工作的优先方向,多发动群众,最大限度的提高民众的认识和觉悟,只要大家的认识和觉悟提高了,张大胡子的工作也就好做了。

在刚才的讨论中,特派员老李一直没吭声。千斤重担压在他的肩上,他必须顾全大局,谨慎从事,稍有疏忽就会酿成大错,甚至是流血牺牲。他要根据当前的形势,参考、综合大家的意见,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来。

见大家闷声不响,老李轻咳了一下,面向老刘问:”老刘,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没有没有,我还没有想好。”“智多星”一边摆手一边说。大家都知道,老刘号称”智多星“,想法不成熟是不会轻易“放炮”的。

“好,那我就说说我的想法,大家批评、补充。”老李顿了一下说:“我想我们应该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虽然知道他张大胡子对我们有意见,不好接近,但是为了当前土改工作能顺利进行,不拖其他县的后腿,再难我们也要做,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我想,由我去和张大胡子接触,相机做他的思想工作,还是有可能成功的。我分析了他的情况,有几个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往好了想,这次能成功,下一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往坏了想,也不至于把我扣下,我觉得他没有这个胆儿。”

“不成不成,你不能去。要去还是我去。”王大伟急了,站起来说:“你是省委派来的,要主持全面工作,你走了,谁来主持工作?万一发生点情况可咋办?再说了,你对他家的情况不如我熟。”

“对,老李不能去。”其他人也都附和。

“谢谢同志们!你们没听我把话说完。我刚才说到有几个有利条件:一是他只是反对土地改革,并没有公然*****;二是他过去也是苦出身,也是深受剥削压迫的,也有一肚子苦水;三是他虽然拉起了队伍,但是并没有打家劫舍,还是有别于其他土匪的。基于这几点,我觉得就有希望说服他,做通他的工作。”老李说完后用征询的眼光扫视一眼大家。见大家没有意见,“好了,方案就这样定了。”

其实,几天来他就一直想,如果直接和张大胡子见面,事情也可能不那么难办。

散会后,他觉得从没有过这样轻松愉快,几天来的沉重感一扫而光,这时才有时间出去走走,欣赏一下初秋朝阳的美景。

扣北村坐落在朝阳县城的北边,地势开阔平坦,大凌河水从东边逶迤流过,阵阵金风吹来,荡起片片涟漪,下午的太阳光经折射后,泛起颗颗银星;野鸭成群,起起落落。信步出村,徜徉在乡间小路上,偶一回头,正好看见夕阳辉照,晚霞满天,村中家家户户炊烟袅袅,牧人赶着牛群散满小路。啊!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乡村美景啊!他不由得想起王勃“老”先生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此情此景最好的写照。

他想待革命成功,我定要在这里结庐齐家,畅享人间美景。正在他陶醉的时候,村中跑来一个人,近了才看清,原来是王大伟。

“老李,老李,快回去,有急事!”王大伟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头上沁满汗珠,满脸通红。

“什么事,这么急?”

“回去再说。”

老李心想,看这架势,肯定不是小事。

确实不是小事,他不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向他们袭来。(待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