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神奇传说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茶的记载,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关于神农氏发现茶叶的传说,在我国民间,可以说家喻户晓。除此之外,其他茶的传说,在民间也流传颇广,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故事。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远古时代,三皇之一的炎帝——神农氏,跋山涉水尝遍百草,试图寻找出能够治病解毒的药材,造福天下。
有一天,神农氏误尝了毒草,顿时感到口干舌麻、头晕目眩、四肢麻木、五内俱焚,只好坐在旁边一棵大树下闭目休息。这时,一阵风吹过,有几片绿油油的叶子落在神农氏的脸上,这些叶子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神农氏随手将叶子放在嘴里咀嚼了几下,马上舌底生津、精神振奋,身心倍感舒爽,刚才的不适一扫而空。神农氏对这种能解毒的树叶感到很好奇,于是从树上采下一些仔细观察,发现这种树叶的叶形、叶脉、叶缘都和一般的树木不同,神农氏认定这种树叶是治病的良药,于是采集了带回去研究,这就是后来的茶。
后来“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故事便被人们广为传诵,流传至今。
龙井茶的传说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村的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碧绿的茶树前采茶,来了兴致,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患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患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太后见皇帝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他带来了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手一摸,原来是杭州狮峰山上随手采到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发出来的。于是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泡好的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顿时感到舒适很多,喝完茶没多久,双眼红肿消了,胃也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村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村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18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给太后。至今,这18棵御茶还生长在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
铁观音的传说
铁观音原产于安溪县西坪镇,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在安溪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10年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他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成茶,其味甘醇鲜爽,能令精神为之一振。魏饮认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树挖回家栽种。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繁叶茂。因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称之为“铁观音”。
碧螺春的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东洞庭山上住着的一个名叫阿祥的小伙子,两人心里深深相爱着。有一年,太湖中出现一条凶恶残暴的恶龙,扬言要霸占碧螺姑娘,阿祥决定与恶龙决一死战。一天晚上,阿祥拿起渔叉,在西洞庭湖同恶龙搏斗,直斗了七天七夜,双方都筋疲力尽时,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为了报答阿祥的救命之恩,亲自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伤势还是在一天天恶化。一天,姑娘找草药时来到了阿祥与恶龙搏斗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树长得特别好,心想这可是阿祥与恶龙搏斗的见证,应该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后,小茶树长出了嫩绿的芽叶,碧螺采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给阿祥喝。说也奇怪,阿祥喝了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来了。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中沉重的石头也落了地。就在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时,碧螺过度劳累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她倒在阿祥怀里,再也没有睁开眼睛。阿祥悲痛欲绝,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树旁。从此,他努力培育茶树,采制名茶。“从来佳茗似佳人”,为了纪念碧螺姑娘,人们就把这种名贵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冻顶乌龙的传说
清道光十一年,中国台湾的林凤池在考取了举人后回家探亲。在经过武夷山时,他向当地茶农购买了36株乌龙茶苗,精心带土包好,带回家乡。
林凤池把带回的茶苗送给了乡亲们,大家推选出几位有经验的老农把这36株茶苗种植在附近最高的冻顶山上,并派专人精心管理。
中国台湾气候温和,不久茶苗都长出了绿油油的嫩芽。村里人采摘下芽叶,加工制成了乌龙茶。在山上采制此茶时,山下可闻到清香。
此茶后来便被称为“冻顶乌龙”。
大红袍的传说
古时候,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病方痊愈。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3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告诉他,去年状元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的。并且在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还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痛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3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3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3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贡茶。
君山银针的传说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产银针名茶,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几千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1次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3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向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整齐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的缘故。”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冲泡时,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
白毫银针的传说
福建省东北部的政和县盛产一种名茶,色白如银形如针,据说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这种茶就叫“白毫银针”。
传说很早以前的一年,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宫山上的一口龙井旁有几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刚、志诚和志玉,三人商定轮流去找仙草。一天,大哥来到洞宫山下,这时路旁走出一位老爷爷,告诉他仙草就在山上龙井旁,上山时只能向前不能回头,否则采不到仙草。志刚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只见满山乱石,阴森恐怖,但忽听一声大喊“你敢往上闯!”志刚大惊,一回头,立刻变成了这乱石岗上的一块新石头。志诚接着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时由于回头也变成了一块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终于落到了志玉的头上。她出发后,途中也遇见白发爷爷,同样告诉她千万不能回头等话,且送她一块烤糍粑,志玉谢后继续向前走,来到乱石岗,怪声四起,她用糍粑塞住耳朵,坚决不回头,终于爬上山顶来到龙井旁,采下仙草上的芽叶,并用井水浇灌仙草,仙草开花、结种子,志玉采下种子,立即下山,回乡后将种子种满山坡,这种仙草便是白毫银针茶树。
黄山毛峰的传说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着名的游览胜地,而且群山之中所产名茶“黄山毛峰”品质优异。谈起这种珍贵的茶叶,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明代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着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跟他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又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第二日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黄山毛峰冲泡了。太平知县见后,甚是惊喜,便要了些黄山毛峰的茶叶,后来专程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却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此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
熊知县取得黄山泉水后,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虽感慨万千,但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六安瓜片的传说
传说,在金寨麻埠镇有一个农民叫胡林,茶季结束后,胡林来到一处悬崖石壁前。那里古木纵横,人迹罕至。忽然,他在石壁间发现了几株奇异的茶树,枝繁叶茂,苍翠欲滴,芽叶上还密布着一层白色茸毛,银光闪闪,十分可爱。
胡林精于制茶之道,对于辨别茶树品种及优劣很内行,知道眼前的茶树是极为难得的名贵品种。他随即采下鲜叶,带在身上,便急着下山回家。
虽然赶路心急,但是回家路途遥远,于是胡林走进路旁的一家茶馆歇脚。因他身上没有什么银两,于是他将自己随身所带的山茶拿出来冲泡。只见开水一注入,茶杯中便浮起了一层白沫,恰似朵朵祥云飘动,又像莲花盛开。其异香满屋,经久不散,举座皆惊,不约而同赞道:“好茶!好香的茶!”大家纷纷过来向他讨茶。胡林是个慷慨的人,所带茶叶一会儿便分光了。
于是,胡林从茶馆出来又回到山中,去寻找他在悬崖石壁间所发现的那几株茶树。可是他找了很久却再也找不到了。
当地人听说此事后,都认为那几株茶树是“神茶”,不可多得。
再后来,有人在齐云山蝙蝠洞发现了几株茶树,这几株茶树和胡林当时所描述的茶树很相似,大家就很自然地称为“神茶”。据说,六安瓜片就是这种神茶繁衍而来的。
茶的悠久历史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加工制作茶叶和将茶制成饮料的国家,饮茶的历史非常悠久,茶文化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是从“荼”而来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荼”字,经考证是“茶”字的古体字之一,“荼”字有多种意义,其中一项就表示茶叶。在中唐以前,有关茶的史料中一般都用“荼”字。
不过,在汉代典籍中有些“荼”字已经减去一笔了,成为“茶”形的字,可见“茶”字早在汉代就从“荼”中简化出来了。
其实“茶”字读音的确立比“茶”字字形的确立还要早。在西汉,《汉书·地理志》就已经确定了“茶”的读音为:“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
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陆羽《茶经》使“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茶的发展史
启蒙期:三国以前
远古时,人们直接将茶树的鲜叶在嘴里含嚼汲取茶汁,在咀嚼中感受茶叶的清口和芬芳。后来,人们将生嚼茶叶的习惯又演变成了煎服,将茶树的鲜叶置于陶罐中加水煮熟,连汤带叶一起服用,风味和功效都比以前更佳。除了煎服,人们还将茶叶入菜,或煮作羹饮,和饭菜一起食用,这样不仅美味营养,还可预防食物中毒。
大约在秦汉时期,人们开始对茶叶进行简单的加工,将茶树的鲜叶用木棒捣成饼状,做成茶团,晒干或烘干后,方便存放。
西汉时期,茶算是一种高雅的消遣品,只有在宫廷和官宦人家才有。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茶陵”(现湖南茶陵)。
三国时期的饮茶之风逐渐发展,出现“以茶当酒”的习俗,人们开始注重茶的烹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