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丹尼尔·高曼说:“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将以有无创造性思维的力量来论成败。”在美国各大学心理学论坛上最为流行、常为专家学者津津乐道的例子是两位专家买猫的故事,这个例子形象、逼真地阐明了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意义所在。
美国有一位工程师和一位逻辑学家是无话不谈的好友。一次,两人相约赴埃及参观著名的金字塔。到埃及后,有一天,逻辑学家住进宾馆,仍然照常地写起自己的旅行日记,而工程师则独自徜徉在街头,忽然耳边传来一位老妇人的叫卖声:“卖猫啊,卖猫啊!”
工程师一看,在老妇人身旁放着一只黑色的玩具猫,标价500美元。这位妇人解释说,这只玩具猫是祖传宝物,因孙子病重,不得已才出卖以换取治疗费。工程师用手一举猫,发现猫身很重,看起来似乎是用黑铁铸就的。不过,那一对猫眼则是珍珠的。
于是,工程师就对那位老妇人说:“我给你300美元,只买下两只猫眼吧!”
老妇人一算,觉得行,就同意了。工程师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宾馆,对逻辑学家说:“我只花了300美元竟然买下两颗硕大的珍珠!”
逻辑学家一看这两颗大珍珠,少说也值上千美元,忙问朋友是怎么一回事。当工程师讲完缘由,逻辑学家忙问:“那位妇人是否还在原处?”
工程师回答说:“她还坐在那里。想卖掉那只没有眼珠的黑铁猫!”
逻辑学家听后,忙跑到街上,给了老妇人200美元,把猫买了回来。
工程师见后,嘲笑道:“你呀,花200美元买个没眼珠的铁猫!”
逻辑学家却不声不响地坐下来摆弄这只铁猫。突然,他灵机一动,用小刀刮铁猫的脚,当黑漆脱落后,露出的是黄灿灿的一道金色的印迹,他高兴地大叫起来:“正如我所想,这猫是纯金的!”
原来,当年铸造这只金猫的主人,怕金身暴露,便将猫身用黑漆漆过,俨然如一只铁猫。对此,工程师十分后悔。此时,逻辑学家转过来嘲笑他说:“你虽然知识很渊博,可就是缺乏一种思维的艺术,分析和判断事情不全面、深入。你应该好好想一想,猫的眼珠既然是珍珠做成,那猫的全身会是不值钱的黑铁所铸吗?”
创造型人才善于进行独创性的思维组合。那些卓越的科学人才进行的新颖组合,显然比那些仅仅称得上有才的人要多得多。他们就像玩积木的少年那样,在意识和潜意识中,对各种想法、形象和见解不断进行组合,将积木搭出千姿百态的图案来。
创造型人才思考问题都是多视角的。他们往往容易发现别人没有涉及过的新角度。科学家、艺术家达·芬奇认为,为了获得有关某个问题构成的知识,首先要学会如何从许多不同角度重新构建这个问题。当达·芬奇发现自己若对某一问题的观察首选的角度太偏向于以往的传统方式,他就会不断地转换视角,重新构建这一问题的思路。这样,每一次转换角度,都加深了对该问题的认识,导向了事物的深层和本质。
此外,创造型人才还有一种特殊的思维能力,即善于将不同对象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善于在似乎没有关联的事物间建立起联系,他们也发现了别人所看不到的东西。同时,他们还有很强的从对立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物理学家、哲学家戴维·博姆指出:天才之所以能够提出各种不同的见解,是因为他们可以容纳相对立的观点,或两种互不相容的观点。
启发多元思考,显然比只信奉一个答案更能开发人的创造力。法国哲学家埃米尔查特依尔有这样一句话:“仅有一种想法比任何事物都可怕。”
创新思维,创造财富
成大事者做事的办法是:抛弃盲目,学会创造。
巴顿、德斯汀和奥斯本等人建立了一个广告公司。奥斯本著的《你的创造力》和《应用想像力》鼓舞了成千上万的人去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同样重要的是,这些人已被激励去从事积极的、建设性的行为。
奥斯本像许多创造性的思想家一样,把一个本子和一支铅笔作为心爱的劳动工具。他每想到一个观点就把它记下来。他像其他有成就的伟人一样,能花费时间从事思考、计划和研究。
奥斯本道出一个真理,他说:“每个人都有一些创造力,但是大多数人没有学会去应用它。”
奥斯本记录突如其来的好主意的方法,在他的简明读本《应用想像力》中有所说明,在大学教室、工厂、商业办公室、教堂、俱乐部以及家庭里都在应用它。这是一种很简单的方法,用这种方法,两个或三个以上的人可以发挥他们的想像力,结合一个具体的难题,提出一些想法,从而解决一个问题。参加的人一有什么想法就立即把它记录下来。最后把所有记录下来的想法让大家传看和判别,从而做出决定性的判断,决定它们的实用性和价值。由创造者的经验得到证明,创造性的想法并不是有意识的思考,而是当意识不再想难题且在想其他事情的时候,像晴天霹雳般地自动产生。不过,开始时如果没有用意识思考难题,创造性的想法也不会自动降临。这些事实证明了一个结论:为了接受“灵感”或“预感”,一个人必须对这个特殊的问题给予关注,或对寻求这特殊问题的解答有极大的兴趣。他必须在意识上加以思考,在这个问题上尽力收集所有的资料,并考虑所有可能的行动。最重要的,他必须有解决问题的炽热欲望。但是,他在定义问题,想像需要的结果,并尽力收集资料与事实时,焦急、暴躁、忧虑都是无济于事的,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
爱迪生在找不出问题的答案时,总是躺下来小憩片刻。
达尔文写《物种起源》时,用意识思考几个月也想不出一个问题,最后,有一个直觉却突然闪进脑际。他说:“我还记得,当我坐着马车在路上走时,突然有一个令人兴奋的答案从脑海中闪现出来。”
罗素说:“我发现,如果我要写比较艰深的题目,最好的方法是努力地加以构思,尽我所能地用几个小时或几天来构思,最后再命令自己不去想它,任它在暗地里自行滋长。几个月后,当我再想到这个题目时,却发现文章的内容已经全部完成了。以前我没发现这个办法,老是因为没有进展而连续忧愁几个月。忧愁并不能解决问题,那几个月的忧愁等于白费。现在我可以将这几个月用在其他的消遣上了。”
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有一个错误的观点,认为只有作家、发明家与“创造者”才有创造的过程。事实上,不管是在厨房里忙碌的家庭主妇、学校里的教师或学生、售货员或企业家,都可以是创造者。我们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成功机器”,用以解决私人问题、经营事业、销售货物,就像作家的写作或发明家的发明一样。罗素建议读者采用他的方法来解决世间的私人问题。我们所称的“天才”只不过是一种过程,一种运用人类心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我们一直错误地认为:创新是一种在著书或作画中才有的过程。
与你的成功机器在制造“创造行为”或生产“创造意见”时,其动作情形并无两样。任何一种技巧,无论是运动、弹琴、谈话或售货,都不需要很费劲地去思索每一个要做的动作,只需要轻松地让事情做下去。创造性地做事,是自发的、自然的,没有自觉意识的。世界上技巧最好的钢琴家在弹奏时,如果思考指头应按在哪个琴键上,那么连最简单的曲子他也弹不出来;在平时学习时会有这样的苦思,但是等他练习到弹琴变成习惯后,就不必再那样思考了。当他能够无意识的习惯演奏时,他就成为一名技术熟练的演奏家了。
成大事者常常能突破人们的思维常规,反常用计,在“奇”字上下工夫,用出奇的经营招数,赢得出奇的效果。
亨利·兰德平日非常喜欢为女儿拍照,而每一次女儿都想立刻看到父亲为她拍摄的照片。于是有一次他就告诉女儿,照片必须全部拍完,等底片卷回,从照相机里拿下来后,再送到暗房用特殊的药品显影。而且,副片完成之后,还要照射强光使之映在别的像纸上面,同时必须再经过药品处理,一张照片才能完成。他向女儿做说明的同时,内心却问自己说:“难道没有可能制造出‘同时显影’的照相机吗?”对摄影稍有常识的人,听了他的想法后都异口同声地说:“哪儿会有可能。”并列举一打以上的理由说:“简直是一个异想天开的梦。”但他却没有因受此打击而退缩。最后,他终于不畏艰难地完成了“拍立得相机”。这种相机的功能完全依照女儿的希望设计出来。从此,兰德企业就此诞生了。
“拍立得”相机正式投产后,要如何宣传和推销这种新式相机呢?经过慎重考虑,兰德请来了当时美国颇有名望的推销专家——霍拉·布茨。布茨一见“拍立得”顿生好感,欣然受命担任专门负责营销的经理。
迈阿密海滨是美国的旅游胜地,每年来此度假的游客成千上万。精明的布茨认为这里是理想的推销场所。他专门雇佣了一些泳技高超、线条优美的妙龄女郎,让她们在海滨浴场游泳时假装不慎落水,然后再由特意安排的救生员将其救起,惊心动魄的场面引来了许多围观的游客。这时,“拍立得”相机立刻大显身手,眨眼工夫,一张张记录当时精彩场面的抢拍照片展现在人们面前,令游客惊讶不已,推销员便趁机推销这种相机。就这样,“拍立得”相机迅速由迈阿密走向全国,成了市场的热门商品,畅销不衰。公司因此生意兴隆,名声大振。
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要通过不断发明创造,改进技术和开发新产品等方法来竞争主动权。想别人所没想,做别人所未做的事。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似乎能想到的竞争招数都已出齐,然而,仍有人灵机一动,新招数不断出现。
美国有位叫米曼的女士发现她穿的长统丝袜老是往下掉,如果是逛公园或去公司上班,丝袜掉下来是多么尴尬的事,就算偷偷地拉也不雅观。她又想,这种困扰,其他妇女也一定会遇到,于是她灵机一动,开了一间袜子店,专门售卖不易滑落的袜子。袜子店不大,每位顾客平均可在1分半钟内完成现金交易。米曼目前分布在美、英、法三国的袜子店多达120多家。
碰到袜子往下掉的女士何止千千万万,但能够触发灵感而开一间袜子店,解决这小小的尴尬的人却寥寥无几。由此可见,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将会受益无穷。
灵感会使人们创造新意念、新发明。
200多年前,法国医生拉哀奈克一直希望制造一种器具,用来检查病人的胸腔是否健康。有一天,他陪女儿到公园玩跷跷板,偶然发现,用手在跷跷板的一端轻敲,在另一端贴耳倾听,竟清楚地听见敲击声。这位医生得到启发,回家用木料做成一个状似喇叭的听筒,把大的一头贴在病人的胸部,小的一头塞在自己耳朵里,居然能清晰地听到病人的胸腔发出的声音。这便是世界上第一部听诊器。
这些具有创造力的人无疑是聪明的,但并非天才。他们所面对的启示别人也能遇到,只不过他们的头脑迸发出了灵感的火花,而别人依旧茫然。这都是因为他们很敏感,联想丰富,很留心身边的一切事情,是个有心人。
在人类无限的心智和宇宙的无穷大智之间,创造性的想像力是直接的桥梁。所有宗教上所谓的启示和所有发明领域中的基本定律、新原理、新法则,都是借着创造性想像力才发现的。
思想观念闪现在脑海中,人们称之为“灵机一动”。而这些“一动”,则是起自于以下源头。
a无穷大智。
b储存每一种感官印象的潜意识,其中囤积了经由任一种五官知觉发派至脑部的思考动力。
c从另外某一个人心中,经由自觉的想法,释出的观念或图像。
d从另一个人的潜意识宝库里。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已知的源头,能发出“灵感”或“灵机一动”的思想观念。
脑部的活动受到刺激时,可以提升个人至平常思考水平以上极高的程度,使他可以用到平时他在致力解决工作上的例行公事和业务问题时,所没有的胸襟、气度和见地,去统揽全局。
人受到任何一种形式的脑力刺激时,状态有如登上飞机,可以看见平时受限于视野的地平线所看不见的东西。他就会像登山远眺的人,看到了去除山丘坑谷等视觉实质限制后的景致一样,置身于拨开日常琐事俗念之后的思想境界。
身处这种高度的思想水平时,心智的创造力被赋予行动自由。第六感发挥功能的路障已清除。在其他任何情况下原本无法触及的观念,都变成容易感应和接收得到。“第六感”正是区分天才和凡夫俗子之间的能力标准。
愈常运用创造力,创造力愈是对潜意识以外的原创因素有更敏锐的感受力和接受性;而且,愈常运用创造力的人,会愈仰赖创造力,也会要求创造力来发起思考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