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卡耐基成功处世艺术
1047300000014

第14章 语言的艺术魅力 (2)

比如,甲在交谈中夸耀自己的孩子:“我儿子这次数学考试又得了满分!哎,你女儿怎么样?”

乙的女儿数学较差,如果他不愿意谈这个话题,就可以说:“哦,满分?你的儿子真聪明,语文一定考得不错吧?”

听到人家夸奖自己的儿子,甲喜不自胜,又开始介绍儿子的语文成绩,一个交谈中的“暗礁”就这样被乙躲过了。

d适时反问

反问,即反过来问,答者变成问者。在交谈中,巧用反问,可以平中出奇,一语中的,入木三分。

常见的反问类型有下面几种:

①机智型反问。根据交谈情境和对象,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问对方,机智巧妙地表达反问者的观点、态度和倾向。

萧伯纳的戏剧《武器和人》首次公演,获得成功。结束时,萧伯纳走上舞台向观众致意,一个人喊道:“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谁要看?收回去,停演吧!”萧伯纳彬彬有礼地回答说:“朋友,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但遗憾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那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我们能禁止这本剧的演出吗?”萧伯纳的反问,引起全场观众的笑声和掌声。

②幽默型反问。有一位妈妈和儿子对话。妈妈:“你要哪个苹果?”儿子:“我要大的。”“你应该懂礼貌,要小的。”“妈妈,懂礼貌就得撒谎吗?”儿子在反问中,把礼貌与扯谎这两类不同性质的事情扯在一起,既令人发笑,又令人有所领悟。

③讽刺型反问。有这样一则故事:老板在半夜催学徒说:“天亮了,还不起来干活?”学徒说:“等我捉了虱子再去。”老板说:“天这么黑,能看见虱子吗?”学徒说:“天这么黑,干活能看见吗?”学徒的反问,迫使对手处于自打耳光的窘境。

④肯定型反问。反问者以反问的语句直接明确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种反问比正面回答更有力。

⑤悬念型反问。这种反问,是为了引发提问者的疑问和好奇心。

例如,甲问乙:“丙最近好吗?”乙说:“你问他?他出事了你不知道?”甲急切地问:“出了什么事?”

⑥引语型反问。引语的性质可分为引经与稽古两类。引经,就是引用权威性的或有说服力的话来证明;稽古,就是引用前人的事迹或历史故事来说明。

例如,一个新战士入伍后,练了一个月的射击,技术水平仍然不高,他问班长:“我为什么打不中靶心?”班长说:“你知道一句俗语吗?‘要想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战士立刻明白了。

⑦层递型反问。层递型反问从层层递进的语气中使人加深对所叙事物的认识和印象,步步深入,可收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之效。《追求》杂志的内容介绍:“人人都有追求,人人都追求幸福!但是,幸福在何处?真善美在哪里?怎么追求到?《追求》杂志将为您导航。”

◎?"以自责式语言消除隔阂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了过错、失误,是痛痛快快地承认与自责,还是讳莫如深、遮遮掩掩呢?

卡耐基认为,发自内心的自责,能有效地减少失误造成的危害,消除由此带来的人际隔阂、怨恨。

在事业受到挫折、群众情绪低落时,负有一定领导责任的人引咎自责,能产生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除了那些只宜于小范围内私下进行的以外,自责要敢于亮丑,不怕失面子,尽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公开进行。

不言而喻,一点失误且由客观原因造成,当事人却立即进行公开的自我批评,这自然会得到群众的称赞。

自责如果能与在场人相结合,将显得客观公允,令人折服。

当然,自责的前提是真诚,否则,自责云云,不过是言不由衷的做戏罢了。

◎?"以示弱式语言抵消嫉妒

在事业和竞争中为了取胜,当然不可以示弱,但在特定情况下公开承认自己的短处,有意暴露自己某些方面的弱点,往往是一种有益的处世之道。

示弱可以减少乃至消除不满或嫉妒。事业上的成功者、生活中的幸运儿,被人嫉妒是客观存在的。在一时还无法消除这种社会心理之前,用适当的示弱方式可以将其消极作用减少到最低限度。示弱还能使处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理平衡,有利于团结周围的人们。

要使示弱产生积极作用,必须善于选择示弱的内容。

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面前,不妨表示自己学历不高、经验有限、知识能力有所不足、有过种种曲折难堪的经历,表明自己实在是个平凡的人。

成功者应多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失败的纪录、现实的烦恼,给人以“成功不易”、“成功者并非万事大吉”的感觉。

某些专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最好宣布自己对其他领域一窍不通,讲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闹过笑话、受过窘等。至于那些完全因客观条件或偶然机遇获得名利的人,则可直言承认自己是“瞎猫碰到死老鼠”。

示弱可以是个别接触时推心置腹的长谈、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有意以己之短、补人之长。

卡耐基说:“示弱有时不仅表现在语言上,还要表现在行动上。”

自己在事业上已处于有利地位,获得了一定成功,在小的方面,即使完全有条件和别人竞争,也要尽量回避退让。也就是说,事业之外,平时对小名小利应淡薄疏远些。因为你的成功已经成了某些人嫉妒的目标,不可再为一点微利惹火烧身,应当分出一部分名利给那些暂时的弱者。

示弱是强者在感情上体贴暂时在某些方面处于劣势的弱者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它能使你身边的“弱者’”有所慰藉,心理上得到平衡。

◎?"以自嘲式语言维护自尊

自嘲,即自我嘲弄。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上是嘲弄自己,而潜台词却另有韵味。因此,自嘲在交谈中具有特殊的表达功能和使用价值。

别人有事求你,而你想拒绝。明言拒绝,会让人难堪;而运用自嘲,委婉拒绝,既表达了自己的拒绝意图,又使对方乐于接受。

有一次,林肯在某个报纸编辑大会上发言,指出自己不是一个编辑,所以他出席这次会议,是很不相称的。为了说明他最好不出席这次会议的理由,他给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我在森林中遇到了一个骑马的妇女,我停下来让路,可是她也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面孔看。”

“她说:‘我现在才相信你是我见到过的最丑的人。’”

“我说:‘你大概讲对了,但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她说:‘当然你天生就这副丑相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你还是可以呆在家里不要出来嘛!’”

大家为林肯幽默的自嘲而哑然失笑。

在交谈中,当对方有意无意地触犯了你,把你置于尴尬境地时,借助自嘲摆脱窘境,是一种恰当的选择。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总统杜鲁门会见十分傲慢的麦克阿瑟将军。会见中,麦克阿瑟拿出烟斗,装上烟丝,把烟斗叼在嘴里,取下火柴。当他准备划燃火柴时,才停下来,对杜鲁门说:“我抽烟,你不会介意吧?”

显然,这不是真心征求意见,在他已经做好抽烟准备的情况下,如果对方说他介意,那就会显得粗鲁和霸道。

这种缺少礼貌的傲慢言行使杜鲁门有些难堪。然而,他看了麦克阿瑟一眼,自嘲道:“抽吧,将军。别人喷到我脸上的烟雾,要比喷在任何一个美国人脸上的烟雾都多。”

由此可见,当令人难堪的事实已经发生,运用自嘲,能使你的自尊心通过自我排解的方式受到保护,并且,还能体现出说者的大度胸怀。

人们在有些时候因某事不近人意而烦恼和苦闷,说出去必会惹人笑话。运用自嘲,既可宽慰自己,又能避免别人笑话,可谓一举两得。运用自嘲感叹人生,还能收到深切动人的语言效果。

在一些场合,运用自嘲,可以增添情趣、融洽气氛。

一位丈夫要出国深造,妻子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你到那个花花世界,说不定会看上别的女人呢!”

丈夫笑了,调皮地说:“你瞧瞧我这副尊容,瓦刀脸、罗圈腿、大眼泡、招风耳,站在路上怕是人家连眼角都不看呢。”

说得妻子扑哧一笑。丈夫的自嘲,隐含让妻子放心的意思。这比一本正经地发誓,更富有诗意和情趣。

英国作家杰斯塔东是个大胖子,大概行动起来,是“路也走不动,山也不能够爬”。但他不以矮和胖为耻。

有次他对朋友自嘲说:“我是个比别人亲切三倍的男人,每当我在车上让座给妇人时,我的一个座位足可以让三个妇人坐下。”

自嘲运用得好,可以使交谈平添许多风采。如果用不好,会使对方反感,造成交谈障碍。

自嘲要审时度势、相机而用,不宜到处乱用。比如,对话答题、座谈讨论、调查访问等,就不宜使用自嘲。

此外,自嘲要避免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具有积极意义的自嘲,包含着自嘲者强烈的自尊、自爱。自嘲不过是他采取的一种貌似消极、实为积极的促使交谈向好的方向转化的手段而已。

◎?"以欺骗式语言抚慰他人

人生的道路不平坦,逆境常多于顺境。身处逆境,面对不幸,当事者不仅本人需要坚强,也迫切需要别人的劝慰。

安慰如雪中送炭,能给不幸者以温暖、光明和力量。给予不幸者以安慰,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美德。当亲朋好友遭受不幸时,及时送上真诚的安慰,更是你应尽的责任。

探望身患重病的不幸者,不必过多谈论病情,你应该多谈谈病人关心、感兴趣的事,以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减轻其精神负担。

对于因生理缺陷的不幸者,应多讲些有类似情况的名人的成功事例,鼓励对方不向命运屈服,抵制宿命论的思想影响。

安慰丧亲的不幸者,不要急于劝阻对方的恸哭。让其宣泄、释放出来,反而有利于较快恢复心理平衡和平静的状态。你应当注意倾听对方的回忆、哭诉,并多谈谈死者生前的优点、贡献等。

一个人遭受挫折时,十分需要人们的同情。比如孩子高考失利,有的家长是一味责怪,有的则是同情安慰,积极开导:“这次是题目不对路吧?没关系的,爸爸年轻时考试也失利过。好好总结经验,明年再考。或者边工作边学习,自学也能成才嘛。”显然,这种态度利于孩子从高考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

有时,欺骗不一定全是坏话。

对于身患绝症的病人,只能把病情如实告诉其家属,而对本人,仍应重病轻说。如果谎言唤起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增强了他对病魔斗争的意志,就有可能使生命延续得更长久,甚至战胜死神。

善良的欺骗,其用心当然也是善良的,即为了减轻不幸者的精神痛苦,帮助其重振生活的勇气。此人以后明白了真相,只会感激,不会埋怨。即使当时半信半疑,甚至明知是谎话,通情达理者仍感到温暖、宽慰。明知会加重对方的精神痛苦,仍要实言相告,如不算坏话,也该算蠢话。

安慰他人,有时可交换立场,使自己成为被安慰者。

某厂有位中年干部,因和厂领导闹意见,厂领导很武断地决定将他调离岗位。此事对这位干部来说,当然是十分难过的。

这样一来,任何言语的安慰,恐怕都无济于事。这时,一位同事知道后便对他说:“要不是您的帮助,我哪能有今天的成绩,现在您要走了,今后我该怎么办呢?”

这位中年干部原是眉头深锁,郁郁寡欢,听了同事的话,立刻收起自己难过的心情,对他说:“不,你已经能独当一面了,厂领导调我,是工作的需要,今后希望你能好好地发挥所长……”由于这位同事的机智,无形中缓和了沉闷的气氛,安慰了真正的苦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