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民小说大学
10455300000082

第82章 三足鼎力—生产力与号召力

第二十八章三足鼎力—生产力与号召力

5—42正青智者问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子之所慎,齐、战、疾。步石答:那如山的成见已经深入人心,那就是造成一个共识,儒家、孔子只是讲讲仁义道德,讲讲礼教,不知道战争、不讲生产、不关心疾病,无关痛痒什么的,这都是被程朱理学、封建礼教害的,实际是对儒家、儒学、孔子的污蔑。估计没有人怀疑孔子重视祭祀这个结论。祭祀是古代涉及神圣的制度与礼仪,但他被列入孔子所重视的三件事之一——祭祀、战争、疾病。祭祀被放在首位一点都不奇怪,因为那时它就是信仰的表达式,凝聚人心团结人民的方式。孔子慎重对待这三件事情,含义十分清楚。孔子的“慎”深刻地影响文化,对我们发挥正能量。对于信仰、战争和疾病一定要保持慎重的态度。不能有半点马虎的。否则就是幼稚、书呆子。

显然的,孔子政治思想的基本理念:信政合一,一个搞不好,两个全完蛋。道理很简单,因为大脑再好,必须手脚。主意再好,得不到贯彻执行,等于零。形成不了真正的国家力量,在国际竞争中终于落在下风。人民是有力量呢,但属于分散的力量,人民还需要训练而有素质,军队就是国家力量之一。而军队并不是或不应该是民众的临时集会。

关于疾病,并不是孔子如此重视,中华民族从来都十分重视,在古代瘟疫、流行病、生老病死早已得到慎重对待,所以有黄帝内经等丰富而体系化的中医学说与实践经验。

顺便讲的是中医我们现在仍然要慎重对待,比如不能势利眼对待它而在政策上厚西薄中。反而应该加大宣传与科研投入力度。

慎战——教民——教官。大家看到有联系吧。

值得指出的:

(1)“设教”的地方在论语有几处,可能朋友们比我更加清楚。孔子明确讲教民的是军事是战斗。而且要“善人”即教官教7年!否则你就等同于抛弃老百姓。多么强烈的国防意识!多么强烈的备战意识!多么强烈的爱民意识!

(2)孔子的“慎”中有“尽量少”的意思。但这绝对不是怕!比如他不怕祭祀活动,他是礼专家,他搞祭祀仪式非常自信,但并不主张多。

战争,不好战;不惧战、不打无准备的战斗;以和平方式代替战争或以战止战。主观愿望——最好不发生战争、没有疾病。——伦理:战争和疾病不应该属于人类。他的话语中的思想、理念和逻辑无形地影响着今天的我们。这是大家都能感觉到的。到了执政,那就是三件事情:足食、足兵、民信。

不同的人问政,孔子的回答是不同的,而他有“语上”和“语下”的论调。可以认为这里是“语上”的,但不是最上知,而是中等偏上。最上他原本是认为可以与颜回讲的,但后来他仍然不满意颜而且颜早死。按论语的意思孔子的思想他并没有全部讲出来。

孔子的话语受到问者问题的限制而只细谈了“去”而没有涉及“足”,而对“足”正确理解涉及对甲武海战失败原因的正确寻找。受到成见的制约,人们习惯地将时空意识局限在“去”上面,而切常常会接受“孔子主张和平方式”的意见。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大家都知道,我们在遭遇危险的时候都会双手护头,难道只有头重要?三件事情都重要,但是谁更重要、最重要呢?

孔子认为民之信最重要,食物去,被饿死;军事去,被打死;民之信是生命中的生命。对“去”论应该理解为三个都非常重要,但民之信最重要。

实际上,“足”论才是本章的关键。只有达到三足够,才算是足。——充足的生产能力;充足的储备;充足的现行资源。比如足兵,第一有足够的训练有素、配备齐全先进的现役军队;第二有充足的兵源和武器储备;第三有强大的临时生产能力。

胜于足,败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