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最神奇的心理学定律
1042600000006

第6章 我们为何会不自觉地被权威牵引——权威效应

第一章 第五节 我们为何会不自觉地被权威牵引——权威效应

南朝的刘勰写出《文心雕龙》无人重视,他请当时的文学家沈约审阅,沈约不予理睬。后来他装扮成卖书人,将作品送给沈约。沈约阅后评价极高,于是《文心雕龙》成了中国文学评论的经典名著。我们在赞赏刘勰聪慧的同时,也不得不折服于心理学中强大的权威效应。

权威效应,指如果一个人地位高,有威信,受人尊敬,他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的重视,并相信其正确性。也就是说,人们对权威的信任要远远超过对常人的信任。

掀开“机长综合征”的心理学面纱

航空工业界里,有一个现象叫“机长综合征”,说的是在很多事故中,机长所犯的错误都十分明显,但副机长没有针对这个错误采取任何行动,最终导致飞机坠毁。下面这个故事就是“机长综合征”的一个典例。

一次,空军将领乌托尔·恩特要执行飞行任务,但他的副驾驶员在飞机起飞前生病了,于是总部临时给他派了一名副驾驶员做替补。和这位传奇的将军同飞,这名替补觉得非常荣幸。在起飞过程中,恩特哼起歌来,并把头一点一点地随着歌曲的节奏打拍子。副驾驶员以为恩特是要他把飞机升起来,虽然当时飞机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起飞的速度,他还是把操纵杆推了上去。结果飞机的腹部撞到了地上,螺旋桨的一个叶片飞入了恩特的背部,导致他终身截瘫。

事后有人问副驾驶员:“既然你知道飞机还不能起飞,为什么要把操纵杆推起来呢?”他的回答是:“我以为将军要我这么做。”

从心理学角度,这个故事反映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权威效应。也就是说,尽管我们每个人都对身边的人或者对社会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影响力的大小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权威人士容易对其他人产生更大的影响。

例如,某天你眼部不适,到医院就诊,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有一位眼科专家和一位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年轻大夫供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个呢?相信你一定会选择专家。还有,一篇医学论文是在权威杂志上发表,还是刊登在普通杂志上,这种反映医学成就的信息,其影响肯定是不同的。

权威对我们的影响力要超出常人。崇尚权威,迷信权威人士,成了社会大众的一个普遍特征。社会中大多数处于中下层地位的人,学识有限,对超出自身生活经验的问题不甚了解,不辨真伪,因而盲目相信所谓权威的意见。他们甚至不在乎“说什么”,而在乎说者本身的权威地位。古往今来的君主枭雄、宗教领袖,乃至市井中有号召力之人,他们的号召力正是来源于对大众心理的这种控制。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我们都要擦亮双眼,理智思考,不要让权威成为遮盖事实真相的心理面纱。

自信,突围负面权威效应的利器

不可否认,权威效应有它积极的一面,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上进的权威效应是值得提倡的。例如,树立权威人士做群众的好榜样,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请权威人士担任形象大使,负责环保、节能、关爱生命、如何急救等有意义的公益宣传,会在大众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从而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然而,权威效应也有其消极、颓废一面,就应该杜绝和制止。例如,很多消费者迷信权威人士的广告推荐,结果买到的却是具有质量问题的商品,不仅损失了金钱,还影响到产品的使用,甚至是健康。

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明白,其实权威也是人,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时代和自身条件的局限。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这一点,而是权威言听计从,我们就永远无法进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破除权威效应的消极影响呢?

洛德·卢瑟福是英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因对元素裂变的研究而获得19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断言:“由分裂原子而产生能量,是一种无意义的事情。任何企图从原子蜕变中获取能源的人,都是在空谈妄想。”几十年后,用于发电的核电站就问世了。

19世纪,当牛顿发现宇宙定律,伦琴发现X射线后,有科学家曾断言:科学的路已走到头了,以后科学家的任务就是尽量使实验做得更精确一些。但不久,爱因斯坦就提出相对论,为科学界开辟了一个新视野。

一位导师,每天晚饭后都要出去散步,在散步之前,他都要给他的一位学生留三道题,放在桌子上,等学生来解答。

这天,这位学生发现老师只给他留了两道题,他很快做完了,又在老师的书中发现了一个折着的小纸条,上面写着一道题,题目是:“如何用一支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尺子来画一个正十七边形?”他开始冥思苦想,到深夜,终于找到了答案。次日学生来见导师,导师看见答案后异常惊讶,因为那道夹在书里的题目是他打算花大力气解决的,是当时数学界的一道难题。这位学生就是数学家高斯。

试想,如果高斯知道那是一道当时数学界的难题时,也许就无法那么快找到答案了。

所以,我们看问题时不要被问题吓倒,更不要惧怕权威,也不能迷信权威。我们应该学会独立思考,以自信心作为突围那些权威名义下的种种圈套的利器。

心灵魔法屋:指挥家小泽征尔突破“权威陷阱”的故事

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一次世界级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按照评委会所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期间,他突然发现有不和谐的声音,本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便停下来重新演奏,可还是感觉不对。他认为是乐谱有问题,但是,在场的所有评委都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面对由一批音乐大师组成的权威评委,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谁料,就因为这句话,评委们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其实,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