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最精彩的成长故事全集
1041600000017

第17章 每天进步一点点 (1)



大海是由一滴一滴水汇成的;房屋是由一砖一瓦砌成的;大力神杯是靠赢得一场又一场的比赛才获得的;每个重大的成就是由一系列的小成就累积而成的;成长中的进步也是一点一点构成的。

任何事情都是渐变的,只有持之以恒,只有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才能有助于最后的成功。

每天学习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是从小成功到大成功的日积月累,是自信心的聚少成多,是实现完美人生的最佳途径。

费利斯的父亲出生于贫苦农家,只读到五年级,家里就要他退学到工厂做工去了。

从此,社会便成了费利斯父亲的学校。他对什么都感兴趣,他阅读一切能够得到的书籍、杂志和报纸。他爱听镇上乡亲们的谈话,以了解人们世世代代居住的这个偏僻小山村以外的世界。费利斯父亲非常好学,他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他的这种强烈好奇心,不但随同他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后来还传给了他的家人。他决心要让他的每一个孩子都受到良好的教育。

费利斯的父亲认为,最不能容忍的是每天晚上上床时还像早上醒来时一样无知。他常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虽然我们出生时愚昧无知,但只有蠢人才永远这样下去。”

为了避免孩子们堕入自满的陷阱,费利斯的父亲要孩子们每天必须学一点新的东西,而晚餐时间似乎是他和孩子们交换新知识的最佳场合。

孩子们每人有一项“新知”之后,便可以去吃饭了。

适时,费利斯父亲的目光会停在孩子们当中一人身上。“费利斯,告诉我你今天学到了些什么。”

“我今天学到是尼泊尔的人口……”

餐桌上顿时鸦雀无声。

费利斯一向都觉得很奇怪,不论他所说的是什么东西,父亲都不会认为琐碎和乏味。

“尼泊尔的人口。嗯,好。”

接着,父亲看看坐在桌子的另一端的母亲。

“孩子的妈,他今天所说的东西你知道吗?”

母亲的回答总是会使严肃的气氛变得轻松、愉快起来。“尼泊尔?”她说,“我不但不知道尼泊尔的人口有多少,我连它在世界上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呢!”当然,这种回答正中父亲下怀。

“费利斯,”父亲又说,“把地图拿过来,让我们来告诉你妈妈尼泊尔在哪里。”于是,全家人开始在地图上找尼泊尔。

费利斯当时只是个孩子,一点也觉察不出这种教育有什么好处。他只是迫不及待地想跑出屋外,去跟小朋友们一起嬉戏。

如今回想起来,他才明白父亲给他的是一种多么生动有力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之中,他们全家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费利斯进大学后不久,便决定以教学为终身事业。在求学时期,他曾追随几位全国最著名的教育家学习。最后,他完成大学教育,具备了丰富的理论与技能,但令他感到非常有趣的,是发现那些教授教他的,正是父亲早就知道的东西——不断学习的价值,每天学习,每天进步。

【成长箴言】

生命有限,而学海无涯。我们能成为怎样的人,决定于我们所学到的东西,每天都努力学点新的东西,这一天才称得上是没有白费。

成功源于一点一滴的积累。每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从平凡走向卓越,就必须拥有对目标坚持不懈的恒心和强大的意志力。那些伟人们之所以能创造出伟大的事业,凭借的正是持之以恒的毅力。然而,这种持之以恒的毅力不是天生得来的,它需要在日积月累的坚持中慢慢磨炼而成,尤其是对于还不成熟的孩子们,持之以恒更需要在日常生活的许多细节中慢慢培养。要知道,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获得的,只有每天向前一步,每天学习一点点,才可以实现的。

法拉第的成长

一个人的成长进步主要靠自己的拼搏奋斗。

1791年,法拉第出生在伦敦市郊一个贫困铁匠的家里。他父亲收入菲薄,常生病,子女又多,所以法拉第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有时他一个星期只能吃到一个面包,当然更谈不上去上学了。

法拉第12岁的时候,就上街去卖报。一边卖报,一边从报上识字。到13岁的时候,法拉第进了一家印刷厂当图书装订学徒工,他一边装订书,一边学习。每当工余时间,他就翻阅装订的书籍。有时甚至在送货的路上,他也边走边看。经过几年的努力,法拉第终于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渐渐的,法拉第能够看懂的书越来越多。他开始阅读《大英百科全书》,并常常读到深夜。他特别喜欢电学和力学方面的书。法拉第没钱买书、买簿子,就利用印刷厂的废纸订成笔记本,摘录各种资料,有时还自己配上插图。

一个偶然的机会,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丹斯来到印刷厂校对他的著作,无意中发现法拉第的“手抄本”。当他知道这是一位装订学徒记的笔记时,大吃一惊。于是,丹斯送给法拉第皇家学院的听讲券。

法拉第以极为兴奋的心情,来到皇家学院旁听。作报告的正是当时赫赫有名的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法拉第瞪大眼睛,非常用心地听戴维讲课。回家后,他把听讲笔记整理成册,作为自学用的《化学课本》。

后来,法拉第把自己精心装订的《化学课本》寄给戴维教授,并附了一封信,表示:“极愿逃出商界而入于科学界,因为据我的想像,科学能使人高尚而可亲。”

收到信后,戴维深为感动。他非常欣赏法拉第的才干,决定把他招为助手。法拉第非常勤奋,很快掌握了实验技术,成为戴维的得力助手。

半年以后,戴维要到欧洲大陆作一次科学研究旅行,访问欧洲各国的著名科学家,参观各国的化学实验室。戴维决定带法拉第出国。就这样,法拉第跟着戴维在欧洲旅行了一年半,会见了安培等著名科学家,长了不少见识,还学会了法语。

回国以后,法拉第开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不久,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34年,他发现了电解定律,震动了科学界。这一定律,被命名为“法拉第电解定律”。

法拉第依靠刻苦自学,从一个连小学都没念过的装订图书学徒工,跨入了世界第一流科学家的行列。恩格斯曾称赞法拉第是“到现在为止最大的电学家”。

1867年8月25日,法拉第坐在他的书房里看书时逝世,终年76岁。由于他对电化学的巨大贡献,人们用他的姓——“法拉第”作为电量的单位;用他的姓的缩写——“法拉”作为电容的单位。

【成长箴言】

周边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处于一个恶劣、充满危险的环境中,青少年才会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在逆流中改善自己,以一份平静的心态去面对残酷的事实,再以痛心疾首的失败作为一种鞭策,促使自己努力、努力、再努力,不断地超越自己,做到最好!

青少年朋友,给自己一片坎坷的土地,给自己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你的路会更远更长,你的心会更加坚强,你的进步会超越自己的想像!

艰难中成长的诺贝尔

进步是积累,知识的大小也是要靠日积月累才形成。

诺贝尔1833年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他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机械师、发明家,但由于经营不善,屡受挫折。后来,一场大火又烧毁了全部家当,生活完全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要靠借债度日。父亲为躲避债主离家出走,到俄国谋生。诺贝尔的两个哥哥在街头巷尾卖火柴,以便赚钱维持生计。由于生活艰难,诺贝尔一出世就体弱多病,身体不好使他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活泼欢快,当别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时,他常常只能充当旁观者。童年生活的境遇,使他形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

诺贝尔的父亲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炸药,几乎是在轰隆轰隆的爆炸声中度过了童年。

诺贝尔到了8岁才上学,但只读了一年书,这也是他所受过的唯一的正规学校教育。到他10岁时,全家迁居到俄国的彼得堡。在俄国由于语言不通,诺贝尔和两个哥哥都进不了当地的学校,只好在当地请了一个瑞典的家庭教师,指导他们学习俄、英、法、德等语言。体质虚弱的诺贝尔学习特别勤奋,他好学的态度,不仅得到教师的赞扬,也赢得了父兄的喜爱。然而到了他15岁时,因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兄弟三人只好停止学业。诺贝尔来到了父亲开办的工厂当助手,他细心地观察,认真地思索,凡是他耳闻目睹的那些重要学问,都被他敏锐地吸收进去。

为了使他学到更多的东西,1850年,父亲让他出国考察学习。两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由于他善于观察、认真学习,知识迅速积累,很快成为一名精通多种语言的学者和有着科学训练的科学家。回国后,在工厂的实践训练中,他考察了许多生产流程,不仅增添了许多实用技术,还熟悉了工厂的生产和管理。

就这样,在历经了坎坷磨难之后,没有正式学历的诺贝尔,终于靠刻苦、持久的自学,逐步成长为一个科学家和发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