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杰出青少年一生的行动计划
1040400000046

第46章 做永受欢迎的人—修炼交际能力 (3)

延缓采取行动,让双方有时间把问题考虑清楚。

你甚至可以置身事外,不参与辩论。有一次小吴跟几位同事谈到人事变动,那几位同事立场不同,辩论渐趋激烈。有同事转向小吴,问道:“你看应该由谁来当副总?”小吴不打算卷入他们那种没有结果的辩论,唯有高举双手微笑说:“这次就饶了我吧!”

不管什么情况,无谓的争执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只要能避免徒劳无功的争执,人人都是赢家。

敞开宽容之门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三国时期,官渡之战刚刚结束,一位官员抱着一捆信件急忙忙地来向曹操汇报:“这些书信是京城许都和曹营中的一些人暗中写给袁绍的。”曹操接过信,翻了一下,这些信写的大都是吹捧袁绍的,有的干脆表示要离开曹营,投奔袁绍。

曹操的亲信得知这些信的内容,异常生气地说:“吃里爬外,这还了得!应该把他们抓起来。”

曹操微微一笑,说:“把这些信统统烧了。”

这个命令使在场的人都愣了,“不查了?”有人轻声地问。

“是的,不查了。”曹操说。不查“内奸”,曹操这样做,使那些暗通袁绍的人心里的一块石头放下了。许多人都觉得曹操度量大,愿意在他麾下效力。

宽容,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能改写许多人生故事的结尾,能化敌为友。

林肯曾经在历史上写下了永垂不朽的一页:当林肯参选总统时,他的强敌斯坦顿为着某些原因而憎恨他;斯坦顿想尽办法在公众面前侮辱他,毫不保留地攻击他的外表,故意制造事端来为难他。尽管如此,当林肯当选美国总统时,须找几个人当他的内阁与他一同策划国家大事,其中必须选一位最重要的参谋总长,他不选别人,却选了斯坦顿。

当消息传出时,一片喧哗,人们议论纷纷。有人对林肯说:“恐怕您选错人了吧!您不知道他从前如何诽谤您吗?他一定会扯您的后腿,您要三思而后行啊!”林肯不为所动,他回答说:“我认识斯坦顿,我也知道他从前对我的批评,但为了国家前途,我认为他最适合这分职务。”果然,斯坦顿为国家以及林肯做了不少的事。

过了几年,当林肯被暗杀后,许多赞颂的话语都在形容这位伟人。然而,所有颂赞的话语中,要算斯坦顿的话最有分量了。他说:“林肯是世人中最值得敬佩的人,他的名字将留传万世。”

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大爱。

前苏联著名作家叶夫图申科在书中,写过这样一则十分感人的故事:

1944年的冬天,饱受战争创伤的莫斯科异常寒冷,两万德国战俘排成纵队,从莫斯科大街上依次穿过。

尽管天空中飘飞着大团大团的雪花,所有的马路两边依然挤满了围观的群众。大批苏军士兵和治安警察,在战俘和围观者之间,画出了一道警戒线,用以防止德军战俘遭到围观群众愤怒的袭击。

这些老少不等的围观者大部分是来自莫斯科及其周围乡村的妇女。她们之中每一个人的亲人,或是父亲,或是丈夫,或是兄弟,或是儿子,都在德军所发动的侵略战争中丧生。她们都是战争最直接的受害者,都对悍然入侵的德寇怀着满腔的仇恨。

当大队的德军俘虏出现在妇女们的眼前时,她们全都将双手攥成了愤怒的拳头。要不是有苏军士兵和警察在前面竭力阻拦,她们一定会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把这些杀害自己亲人的刽子手撕成碎片。

俘虏们都低垂着头,胆战心惊地从围观群众的面前缓缓走过。突然,一位上了年纪、穿着破旧的妇女走出了围观的人群。她平静地来到一位警察面前,请求警察允许她走进警戒线去好好看看这些俘虏。警察看她满脸慈祥,没有什么恶意,便答应了她的请求。于是,她来到了俘虏身边,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印花布包。打开,里面是一块黝黑的面包。她不好意思地将这块黝黑的面包,硬塞到了一个疲惫不堪、拄着双拐艰难挪动的年轻俘虏的衣袋里。年轻俘虏怔怔地看着面前的这位妇女,刹那间已泪流满面。他毅然扔掉了双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给面前这位善良的妇女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其他战俘受到感染,也接二连三地跪了下来,拼命地向围观的妇女磕头。于是,整个人群中愤怒的气氛一下子改变了。妇女们都被眼前的一幕所深深感动,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向俘虏,把面包、香烟等东西塞给这些曾经是敌人的战俘。

故事的结尾发人深省:“这位善良的妇女,刹那之间便用宽容化解了众人心中的仇恨,并把爱与和平播种进了所有人的心田。”

由此可见,宽容对赢得友情、消除仇恨,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父母、对恋人、对老人、对同学、对领导、对同事、对朋友……青少年都要有一颗宽容的爱心。宽容,它往往折射出待人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良好的涵养。学会宽容,需要自己吸取多方面的“营养”,需要自己时常把视线集中在完善自身的精神结构和心理素质上。

待人宽容,青少年就能为将来成就大事奠定良好的基础。一个人以敌视的眼光看人,就会对周围的人戒备森严,心胸窄小,处处提防,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伙伴和朋友,就会陷入孤独和无助中。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宽容待人,能主动替他人着想,肯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则讨人喜欢,被人接纳,受人尊重,具有魅力,因而能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有人说宽容是软弱的象征,其实不然,有软弱之嫌的宽容根本称不上真正的宽容。宽容是人生难得的佳境——一种需要操练、需要修行才能达到的境界。

当然,宽容绝不是无原则的宽大,而是建立在自信、助人和有益于社会基础上的适度宽大,必须遵循法制和道德规范。对于绝大多数可以教育好的人,宜采取宽恕和约束相结合的方法;而对那些蛮横无理和屡教不改的人,则不应手软。从这一意义上说“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乃是应取的态度。

处处宽容别人,绝不是软弱,绝不是面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在短暂的生命里程中,学会宽容,意味着你的人生更加快乐。

做一个交际高手

两个人在一起,不出半小时,会有一个显示出对另一个的优势。

——约翰逊

生活中,许多青少年不热衷与人交际,他们宁愿一个人待在自己的角落里。他们会说:“我又不打算在社交上大出风头,我只是脚踏实地,自己干自己的,我有什么必要去认识太多的朋友呀?”其实,一个人要想获得真正的友情、快乐,他就离不开交际。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也不是一个靠社交出风头的人,他的主要事业只是埋头写作,他只需要天才和更多的幽默感,然而,任何人都承认,马克·吐温是一个朋友最多,与朋友相处得最好的人。

他曾说过:“一个人,唯有可以和一个跟自己毫无利害关系的人都相处得十分有趣味,那才有真正的快乐。”

小郑以前是一个非常不擅长和别人交际的人,比如和某人相遇,其实从内心深处来讲,他是很想和他说一声“你好”的。虽然每一次都这么想,但却很少有说出口的时候,因为他总是在等待对方的主动。“他都没有和我打招呼,我为什么要和他打招呼呢?”于是彼此就擦肩而过了。

他的学生时代几乎全部是这样过来的,等到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几个好朋友依依惜别、恋恋不舍,只有他一个人孤孤单单。别人都以为他是一个怪异、清高、冷漠甚至没有人情的人,喜欢并且也习惯于独来独往,而对别人则都是俯视,瞧不起。可事实上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他渴望朋友、渴望友谊的心情甚至比任何人都强烈,可就是由于一味地等待,不会主动和别人打招呼,进行交往、交流,所以导致许多本该属于他的朋友悄悄地溜走了。

后来,他自己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努力改进,才发现其实和他人的交往是非常容易的,只要能迈开这一步。现在小郑已经有很多生活中的朋友和工作上的伙伴了,他们帮着办了很多他一个人无法办成的事,同时也为他提供了许多机会。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的社会,所有的活动、交易、成就,都要从人与人的接触中产生。别人供给你所需,你肯定也要贡献,甚至你存在的价值,都是建立在他人的认可之上的。所以,你认识的人越多,交际越广,公共关系越好,你成功的几率就越高。

其实,交际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困难。青少年朋友,只要你遵循以下原则,你与交际高手的距离就很近了。

1不要出言不善,不讲信用。在交往中,说能办的事情一定要办到,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即使碍于面子不宜马上拒绝,也要委婉地表明办不到的可能性。约定见面,一定要准时赴约。同时,初访时交谈不可过久。现在大家都很忙,办完事情,尽快告辞。

2不要打听自己不应该知道的事情。在交谈中,不可多嘴多舌,贸然打听别人的秘密或对方难以启齿的事情,使对方受窘;也忌有意无意揭穿他人的秘密。

3不要自以为“万事通”。对不知道的事不说,别人不了解的也不要牵强附会,东拉西扯,让对方反感,交往必然失败。

4不要花言巧语,虚伪客套。在交往中,态度要诚恳,实事求是,讲心里话,不用虚伪的客套话骗人。当然,讲话也要注意分寸。

5不要分等级待人。对来客一视同仁,不卑不亢,不论对方地位高低,资历深浅,条件优劣,自己都要热情谦虚,既不巴结讨好,也不傲慢自居。

6不要过分打扮。与人交往时,衣着要与身份相符,整洁大方,当然,也要考虑被交往方面的生活习惯。如不修边幅或过分修饰,难免使对方产生误解或给人一种浮华轻薄、华而不实的感觉。

7不要论人之非、发泄牢骚。在交往中,交谈不要议论第三者,不要攻击他人短处,甚至对自己不满的人和事,发泄不满情绪,不然,特别是初交的对方会误解为你有“影射”之意。

8不要随便误解对方。对别人谈论的事,要正确理解。如果是出于无心,就不要过于认真,想入非非,甚至造成误解,使人感到不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