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办公室文秘写作一本通
1040100000051

第51章 科技文书 (5)

蔡晓佳 一部小说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物形象塑造是否成功,是否能通过人物形象体现作品的主旨。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可称得上是成功的范例,因而被恩格斯誉为“最伟大的形象之一”。葛朗台这一专横冷酷、贪婪吝啬、虚伪奸诈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守财奴形象,之所以百余年来令无数读者啧啧称赞,乃是由于巴尔扎克这位艺术大师的妙笔生花,塑造出这一独具魅力的艺术形象。其中巧妙安排人称,随情境变化而变换称谓的手法,便是其妙笔之一。仅以3 000多字的节选片段《守财奴》为例,作者对葛朗台就变换了八次称谓,而每次恰如其分的称谓变化都巧妙地与彼情彼境相扣合,寓含着作者的感情,暗示了作品的主题。

首先,小说交代出葛朗台的年龄是76岁了。在“抢梳妆匣”这一情节中,冠之以“老头儿”、“老家伙”的称谓,充分地说明了葛朗台已进入晚年,按常理,应是坐享清福。但当他发现金子后做出的“纵”、“扑”、“摆”、“推”、“撬”一系列灵活动作,与其称谓“老头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读者看到的仿佛不是一位七旬老翁,而是一个勇悍的壮年角斗士。这种反差,正是巴尔扎克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在“金子面前”,简直是在玩命,他才不老呢!称他“老头儿”,“老家伙”与称他“葛朗台”的效果显然不同。这个称谓更显其本性,更具讽刺效果。

在写葛朗台对太太、女儿的行为时,他的称谓换成了“箍桶匠”, “老箍桶匠”。这一称谓如实反映出葛朗台的出身,揭了他的老底,含蓄地揭示出他不过是投机倒把、囤积居奇起家的资产阶级暴发户。更换这一称谓的作用,不仅表现出作者对葛朗台莫大的讽刺,而且向读者暗示了他成为守财奴的本质原因是由于他特有的阶级属性所然。他“吝啬”起家,“吝啬”发家,“吝啬”管家——连对妻子、爱女都如此——哪怕一个金路易。这一不起眼的称谓变化,并非作者信笔所致,而是别具匠心,耐人寻味的。

就大处看,作者对葛朗台的称呼是“因事而化”;就小处看,作者笔下的葛朗台在他人生的“逢场作戏”中,对别人的称谓也是“因事而化”,绝妙地表现其品性。如在葛朗台太太昏倒后,他金钱的“半壁河山”眼看将属欧也妮时,他狡诈厚颜的本性便在频繁的称谓变化中暴露无遗了。在此之前,仅以“你”相称。当为梳妆匣的争夺进入白热化,女儿以死相逼时,他直呼其名“欧也妮”。当太太昏死的意外发生后,女儿有可能继承母亲遗产时,吝啬的葛朗台便有了新花招,对妻子不停地叫“妈妈”、“小妈妈”、“好妈妈”、“可怜的太太”、“可怜的妈妈”。对女儿更是花样百出:“孩子”、“小乖乖”、“我的儿”……当妻子死后,为欺哄女儿,剥夺其继承权,又是一声接一声地唤: “好孩子”、“乖乖”、“有信用的姑娘”、“孝顺的姑娘”……这些精彩的片断可以说是对葛朗台形象的有力的完善,使读者感受到的葛朗台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清晰。这种表达效果也是得力于对葛朗台那一串虚伪无耻的称谓的安排,才使一个“没老没少”、“不伦不类”的形象跃然纸上。如果在这段戏剧性的情节中,仅以“女儿”、“太太”相称,显然逊色得多。

最后,作者终于以“守财奴”代称葛朗台。真是到了该画龙点睛,给葛朗台作结论的时候了,这正是又一绝笔。“守财奴”这一称谓不仅完善了形象塑造,而且深化了主题,进而将其“守财奴”的属性归结到了资产阶级本质上。试想,葛朗台至死守财,凭着龙钟病体,本能地硬支撑在密室前,此情此景下,还有什么比这更准确又惟妙惟肖的称呼呢?

尽管人物的称谓在作品中只是一个小小的局部,但在文学巨匠笔下,呼名唤姓也颇见功夫。恰到好处的种种称谓在文学大家笔下散发出了它独有的魅力。我们在欣赏名篇巨著时,不能不注意作家在对于人物的塑造上使用的众多称谓。若能深切地理解,那么对作品的时代特征、人物特征、作品旨意,都会有深一步的认识。由此,我联想到鲁迅笔下的“夏瑜”、“夏家的孩子”,赵树理笔下的“三仙姑”、“二诸葛”……在我们平时的写作练习中穿插一些恰当的人物称谓,想必会锦上添花。

四、书评

1书评的含义

图书评论是图书评介的简称。这是对图书特别是新书进行评价和概述的一种文章形式。书评的基本内容是提供相同主题图书的有关资料,还要有书评作者个人的见解与评价,所以它既是图书宣传的一种形式,但又不等同于图书宣传。

2书评的结构及写作方法

书评的写作比较灵活,没有固定的格式,可以根据所评书籍的特点及书评作者的个性来选择写作的手法。一般包括:

(1)标题。一般都有正副两个标题,正题概括书中的特点、精髓,副题写明是哪本书。

(2)前言。一般概括一下书的情况,如作者、出版社、书的内容梗概等。

(3)正文。书评的主干部分,阐述书评作者的观点,就是书评作者对所评之书进行具体的评价。虽不一定面面俱到,但必须有一定的特色或独到的见解。

【例文】

走向新型的管理

——《统筹学概念》评价

谭国玉 苏银成 刘天禄著的《统筹学概论》一书,在华罗庚逝世十周年纪念之际,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统筹方法是经过千百年的实践检验而形成的,具有优秀的传统的全局筹划方法。经过毛泽东同志等几代中央领导人的一再倡导,统筹学已深入人心。华罗庚提出并着力推广统筹方法,使统筹开始由难以掌握的经验形态向便于推广的科学形态转化。华老以其世界知名学者的洞察力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大统筹、理数据、建系统、策发展,使之发展成为一门学科——统筹学。

由于统筹一词多义性问题的长期困惑,特别是华老的突然去世,使统筹学术研究的深入进行显得异常艰难。但也激励有识之士为之奋斗。《统筹学概论》一书正是在此背景下著成出版的。

统筹学是走向新型的管理学科。管理是有目的的,跟其对象实践紧密联系着的,追求实效的一种活动。现实中制约管理对象的因素,并非全是可控的,因而管理对象的不甚严密或不甚精确,依然是现实中的一种普遍存在。面对内外环境的复杂多变,交叉影响日趋突出,在全局筹划中如有忽视,其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一些优化方案在实施中有时竟会成为失败方案,正源于此。统筹学正是为适应消除现在管理理论缺陷的需要而产生并走向成熟的。

《统筹学概论》一书阐明,统筹是管理实践全局筹划的重要因素,统筹方法是事业成功的筹划方法,统筹把由主体、客体和环境的对应部分组成一个统一体,作为自己的研究和处理对象,使之更贴近客观实际及其演变状况,统筹以维护和促进研究对象的统一性为己任,以确保研究对象能够以完整形态独立而又稳定地存在。该书把实现人和时空的统一、相容性和优化性的统一,分别定位为管理实践活动的条件、内在根据和价值标志,并以这种“三统一”的需要加以筛选和确立。该书强调,把制约实践活动效果的可控、可利用、可适应这三类基本关系加以分析筹划,实现实践活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完整统一。该书把统筹方法建筑在对管理对象深刻揭示的基础上,旨在促进管理对象各方面的利益调和、互补共进,确保事业成功的切实需要。该书明确统筹是由统筹研究、统筹规划、统筹安排依次展开的完整筹划过程,并提出了相应的展开模式。可以预料,统筹思想及其技术处理,必将成为管理实践的重要的理论依据。

五、影视评论

1影视评论的含义

影视评论就是对电视电影进行评价议论,即对具体的电视节目或影片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的文章。

2影视评论的结构及写作方法

(1)认真观看作品,充分占有材料。一篇文章能否写得成功,首先取决于作者掌握材料的多少和好坏。可以说,认真观看作品,充分占有材料是写影视评论的基础。对于所要评论的影视,不仅要多看几遍,看得准确、全面,最好还要把原作或剧本拿来读读,搜集作者、导演、摄影师、演员等在创作、导演、拍摄、演出中的有关情况,还要注意观众的反映以及报刊上的有关文章。

(2)选好角度,拟定文章论题。看了作品之后,要写评论文章,究竟评论什么?拟一个什么论题?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选题问题。对于同一部作品,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拟定不同的论题。应注意的是,初学写评论文,一般都在千字左右,选题应小一点,要选体会最深、材料掌握最多的来写。

(3)认真思考,善于分析。上面我们强调了材料和选题的重要,但是,从材料到观点,这中间有一个思考、分析的过程。没有对全部材料的严谨、细致、深入的分析,就没有准确的判断、合理的引申和正确的结论。可以说,分析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写影评的重要手段。

(4)影视评论的写作应实事求是,褒贬得当。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批评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才于作者有益。”这话讲得颇有道理。实际上,一篇作品应该说有优点也有缺点,有长处也有不足。我们进行评论,有多少好处就讲多少好处,该指出几分缺点就指出几分缺点。绝不能为了吹捧一个人,就对他的作品给予拔高,为了批评一个人,就对他无限上纲,一棍子打死。

【例文】

壮乡女儿的新追求

——评电视连续剧《边贸女人》

毕 胜 从题旨上看,广西电视台拍摄的8集电视连续剧《边贸女人》(编剧孙步康、李云林,导演张建民),着眼于改革开放以后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商品经济活动;着眼于壮乡年轻一代的女人们走出家庭、投身市场经济的海洋,不同于父辈们的选择,追求一种现代人的生活,寻找灿烂的人生价值的实现。这是应和着眼下文艺近距离地反映时代、反映生活的要求的。

曾经作为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雷区”,中越边境小镇西龙镇,20世纪80年代末,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边贸活动拉开了序幕。壮家姑娘韦英不甘于小镇的封闭、落后,带领小姐妹金娥、农燕、玉梅三人,率先冒险穿越雷区的“牛尾巴”小道,越境做起了以物易物的小生意,成为边贸经济活动的第一人。同时,中外合资的艾迪公司也来到西龙镇设立分公司开拓边贸业务。此时,韦英等人与艾迪公司展开了由小到大、愈演愈烈的贸易竞争。在一系列的竞争中,几个姐妹商海沉浮,各自选择了不同的生活道路……

商场如同战场,市场经济是无情的,充满着诱惑,也有风险。韦英勇敢地成为壮乡新一代的佼佼者,为了筹集资金,她们以房子做抵押,拿出给家人治病的钱,在艰难的拼搏中迈出了第一步,走出了西龙镇。她们以真情和女人的机敏,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成立了南方贸易公司。然而,商场上的无情竞争,致使南方公司在一桩钢材生意中受骗,法院查封了公司的财产。但是,韦英带领姐妹们并不气馁,在老镇长的帮助下,她们北赴上海,重新站了起来,联合几家企业成立南方集团。羽翼渐丰的她们,最后竞争“边贸新城”,为西龙镇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出壮家儿女的一片赤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