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核心,促核农──农学院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直属党支部巡礼
■文/叶盛珺
不知道在大家的印象里,核是一种怎样的物质?二战期间的原子弹投放给日本带去的致命一击,让我们看到的是核能的巨大威力;中国荒漠上的核弹爆破成功,在广漠无垠中盛开的蘑菇云给国人带来的是振奋和自豪;一座座核电厂的兴建和投入使用,大大为人们缓解了能源危机,让人们意识到核能的利用价值;日本3.11大地震后引起的核辐射污染又引发了人们“谈核色变”的恐惧和不安。随着科技的进步,核似乎越来越多地在生活中被提及。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在浙江大学的实验室里,就有一群人,天天与核打交道,不断思考、实验、研究,想着把核与现代农业科学联系在一起,为我国解决农业领域某些主题中的某些科学与生产难题,推动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他们就是农学院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教师们,而研究所直属党支部就是将所有研究者们聚集一心、发挥最大力量的源泉。
打造怎样的核心?
当人们谈核色变的时候,他们在实验室中继续着自己的科研项目。核的开发利用,一个看上去极富危险性的工作。就是这样一个研究主题,浙大核农人已经为之奋斗了数十年,其中有曲折坎坷,有艰难关卡,但在不断的坚持中,如今的核农所硕果累累:较高水平科研成果累计7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6项、部省级50余项,并曾于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奖;1979年获浙江省科技大会奖并被授予红旗;1996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八五”期间“科技进步重大贡献”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核农所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为方针,紧紧围绕农业科学和产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与关键技术,开展现代核素示踪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放射生态和农产品辐射安全、作物种质资源创制与新品种选育、极端辐射生境资源创制开发及应用、高效节能农产品物理加工的工程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搞科学,就是为了民生,如果单单是为了科学研究而做科学研究,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了。”核农所的教授这样形容他们所从事的科研项目。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目前的重大课题之一,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发展效益农业、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因此,研究发展以功能营养为特征的功能型农业成为生物育种的新方向,在服务传统种源农业的基础上,发展面向食品、医药和化工的新型生物产业,实现“以用促种”,把发展粮食生产与促进农民增收有机结合,保障促进稳定发展粮食长效机制的形成。通过深入研究,反复培育实验,适合糖尿病人的宜糖米、有保健功效的螺旋藻制剂被逐步推向市场,走入人们的生活,为人们的生活保健带来便利。
在核农所,什么是他们的研究核心?百姓的生活,大众的利益,是他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如何打造核心?
打开核农所党支部书记舒庆尧的个人主页,第一眼映入眼帘的就是“我们一起同行”的主页标题。我们,是指核农所中一起同舟共济,为了共同理想和目标不断奋斗的支部党员、战友们;同行,则是大家一起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开拓,互相扶持鼓励,勇攀科研高峰。
核农学的研究,需要先进的技术、丰富的阅历、海量的知识,核农人深深知道这一点。出国深造,掌握更尖端的科技,与世界水平看齐。在核农所担任科研任务的教授们基本上都有出国学习的经历,但是,无论是远赴美国、日本,他们最终都选择了回到祖国,为祖国的核农事业献出青春。是什么深深地吸引着他们,让他们身在海外却日夜思念着祖国的发展?
核农所目前具有一支朝气蓬勃(中青年为主体)、知识结构合理、队伍精干、凝聚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梯队。在队伍建设中,核农所注重以人为本,特别重视提高凝聚力、提高整体积极性、发挥个人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和强调个人成长的主动性。
核农所非常注意打造研究所的团结氛围,形成了“团结、求新、务实、图强”的风气和传统。在人员外出学习期间,所内不断与之保持联络,邀请他回校做报告,进行学术交流,不仅仅把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及时带回国内,也在交流中增进感情,让远在海外的同事感受到来自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日常的交流中,即使身在远方,也不会有脱离集体的感觉,依然能体会到家的温暖。
核农所的人才年龄配置非常均衡,老科学家们依然奋斗在科研的岗位上,同时,年轻人也在不断成长,逐渐担当起更重要的责任。核农所十分注意年轻人才的培养,在进行科研项目时,总是向年轻人倾斜,给他们更多锻炼的机会。这也是核农所能够不断吸引海外年轻人才的原因之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发挥核心力量。2006年以来,核农所引进了实验室固定人员丁兴成副教授(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孔祥礼博士(香港大学)以及博士后出站人员汪海燕副教授、王梁燕博士、赵海军博士和徐虹博士等,坚持以老带新,核农学领域中的一批新人不断成长,更多优秀人才融入这个先进的集体,一股核心力量不断凝聚。
发挥核心力量
自1958年核农所成立以来,在陈子元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历经几代人艰苦创业,核农所先后被批准为生物物理学(理学)和核技术及应用(工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并发展成为国家生物物理学重点学科点、浙江省高等学校生物物理学重点学科点、博士后流动站学科点、农业部核农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浙江省核农学重点研究实验室、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亚太地区核农学培训示范中心以及“IAEA-浙江大学植物诱变种质创新与利用研究合作中心”的依托单位。
有这样的骄人成绩,核心的领导力量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核农所由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大学核农所所长、共产党员华跃进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华教授是极端辐射生境资源创制开发及应用方向学术带头人、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生物物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农业部暨浙江省核农学重点研究实验室主任。丰富的海外留学经历,常年工作研究的经验,在学科研究方面他无疑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了自己搞科研,华教授在教学工作方面也丝毫没有怠慢。从事核农业的基础研究,让他有更多的机会与本科生、研究生进行教学交流。他承担的教学任务同样繁重,有针对本科生的生物物理学科导论、硕士生的生物物理专题、博士生的蛋白质组学等各门课程。年轻人在与老学者的交流中能收获更多宝贵的经验,更有利于自己今后独立进行科学研究。
核农所的其他教授也多多少少担任着教学任务。教书育人,传授知识,培养年轻人走上科研道路,是比自己做科研更加重要的责任。发挥研究所里老同志的核心力量,带动更多年轻人的学习,融入团队的合作,是让组织增加凝聚力的秘诀。
2008年核农所迎来了成立50周年华诞。半个世纪以来,核农所几代人秉承“以核为本,多科结合;为农服务,开拓创新;有所作为,持续发展”的宗旨,为促进我国农业的转型升级、保障农产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等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如今,他们进一步凝聚核心力量,正在为我国核农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快评
无穷的核心力量
每一个优秀的团队都不能缺少一股核心的力量,这是一股能把整个团队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力量,这是一股能促使团队不断向上进步的力量。有时,它是一种无形的信念和理想,如同核农所直属党支部每位党员为农业发展、为国家兴旺、为百姓造福的目标;有时,它是一种无声的沟通,联系你我,让组织里的每一个成员,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有时,它又是一个有形的领导团队,就像核农所里那批指导年轻人、为年轻人创造更多机会的那些老教授,老学者们。
创造一股核心的力量,让每一个人牢牢地被集体的力量所吸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党支部的力量,是基层党建的重中之重。凝聚核心力量,促进核农发展,核心力量永无穷!
(本文编辑陆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