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这样教孩子最有效
10182100000007

第7章 正直诚信是人生的基本品德(3)

其实,对自己的诚实并不复杂,只要你敢于摆脱既定的社会模式,避免陷入文化的陷阱,把追寻真实作为唯一的目标。能够真实地面对自己,我们就达到了真实的标准。我们的个性是真实的、可信赖的,所以值得信任。当我们相信自己的时候,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发展我们的本性了。以个人成长的眼光来看,真实是至高无上的。如果从来不认识真实的自己,我们怎么能超越原本的自己呢?我们要做的就是发掘出真实的自我,说出和表达出我们的真实感受,然后使我们的想法和行动统一起来——成为我们自己。

诚实的晏殊得到了皇帝的厚爱

晏殊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大家熟悉的范仲淹、欧阳修等宋代大诗人,都曾经当过他的学生。

晏殊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以博学多才出了名。后来,他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让他去面见皇上。

事情巧得很。当晏殊赶到京城时,正赶上科举会试。参加会试的都是各地选拔上来的名列前茅的才子。晏殊是作为“神童”选来见皇帝的,本可以不参加考试。但晏殊觉得只有经过考试,才能检验自己有没有真才实学。于是,他主动要求参加考试,并得到了皇帝的批准。

参加考试的有1000多人。有的是连考多年、两鬓斑白的老学者,有的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书生,年龄最小的就是晏殊,他还不满14岁。开始,他心里有点不踏实,可他马上又想到,自己年纪还小,如果考试成绩不好,说明自己的学问还不够,那就需要自己继续苦读,有什么可怕的呢?当考题发下来之后,晏殊认真一看,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考试题目自己曾经做过,当时写的这篇文章还受到好几位名师的称赞。

这时候,晏殊的心里很矛盾。按说,那篇文章的确是自己独立写成的,现在把它照抄下来,当然也能反映自己的水平,不应该算是作弊,再说主考官和考生谁都不知道。但是,他又想,那篇文章是自己在家里写成的,写作的条件比考场上要优越得多。如果在考场上写,就不一定能够写得那么好。晏殊又想起老师曾讲过的话:做学问必须老实,如果对自己放松,那只能害了自己。想到这里,他决定把实话讲出来,要求主考官给自己另出一个题目。可是,考场上的规矩太严了,晏殊几次想说话,都被监考人制止了。迫不得已,晏殊只好以那篇文章为基础,又做了些修改加工。写好之后,交了卷。

几天之后,十几位成绩最好的考生被召到皇宫大殿上,将接受皇上的复试。晏殊也是其中之一。在对晏殊复试时,皇上高兴地对他说:“你的文章,我亲自看过了,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有这样好的学问。”不料晏殊却跪下来,连忙自称有罪。接着,他把考试的经过讲了一遍,并且要求皇上另出一个题目,当堂重考。

晏殊说完后,大殿上鸦雀无声。人们被惊呆了,心想:这个少年真是傻到极点了,别人想找这样的好事都找不到;他自己却要求另换题目,再考一次!

过了片刻,皇上突然大笑起来,说道:“真看不出,你这孩子不仅学问好,还这样诚实。好吧,我就成全你吧。”

当下,皇上与大臣们一商议,就出了一个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晏殊克制着内心的紧张,集中全部精力,很快把文章写好交了上去。

大家一看,交口称赞。皇上十分高兴,对晏殊赞不绝口,并当场授予他一个相当进士的学位,还吩咐人给晏殊安排一个官职,先让他锻炼一下,希望他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晏殊做官之后,开始只在翰林院里担任一个小小的秘书职务,官位低,薪俸少,日子过得挺清苦。

当时,天下太平,京城里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朝廷官员几乎都是三日一宴,五日一游,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晏殊也喜欢饮酒赋诗,愿意同天下的文人们交往,可是他没有钱,无法参加这些活动。于是,他每日办完公事,就回到住地读书,或者和他在京城求学的兄弟们一起讨论古书中的问题。

过了些日子,朝廷要选拔协助太子处理公务的官员。条件是:学问高、品德好。负责选拔的大臣们非常慎重,反复筛选、考察,一直也定不下来。因为选不好,就要受到皇上的责备。

一天,忽然传来皇上的一道御旨,要选拔官们把晏殊算上一个候选人。

不少大臣都不知道晏殊是谁。一打听,才知道是翰林院的一个小秘书。大家都挺奇怪,皇上怎么就看上了他?

原来,皇上听说晏殊闭门读书,从不吃喝玩乐,又想起晏殊在考场上的表现,认为他是一位既有才气,又忠厚勤勉的人。选这样的人到太子身边,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所以,就亲自点了晏殊的名。

晏殊上任前,照例到皇上那里去谢恩。皇上勉励他一番之后,又夸他闭门读书,不参加游乐,是个好青年。

晏殊听完皇上的夸奖后却低下了头,并向皇上说:“臣并非不想和文人们宴饮游乐,只是因为自己家贫无钱而不能去,如果臣有钱,肯定也会去的。我有愧皇上的夸奖。”

皇上听后深为感动,一定要重用这样诚实的人!

从此以后,晏殊的官越做越大,名望也越来越高,可他一直保持着诚实、勤勉的作风,至死都没有改变。

一位著名的作家指出:“拥有诚实,人们的生活中就充满了阳光。”诚实的具体表现就是敢讲真话,不讲假话。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是每一个欲在事业上做出杰出成就的人应有的品德修养。周恩来总理曾深刻地指出:“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严格去实行自己许下的诺言

三国时代,吴国大夫鲁肃在诸葛孔明的如簧之舌煽动下,一时错乱,轻率地许诺作保把荆州借给了刘备。岂知这一许诺,使得东吴伤透了脑筋。围绕荆州,吴蜀你争我夺,东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气死了周瑜,为难了鲁肃。

轻诺别人,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不守信的声誉,更会招致许多麻烦,而且有时还会严重地伤害别人。

甘茂在秦国为相,秦王却偏爱公孙衍。秦王有一次曾经许诺公孙衍,将来必定有所提拔。他亲自对公孙衍说:“我准备让你做相国。”

甘茂手下的官吏在路上听到这个消息,就去告诉甘茂。甘茂因此进宫拜见秦王说:“大王得了贤相,斗胆给大王贺喜。”

秦王说:“我把国家托付给你,哪里又得到贤相呢?”

甘茂说:“大王将要立公孙衍为相。”

秦王问:“你从哪里听来的?”

甘茂回答说:“公孙衍告诉我的。”

秦王窘迫非常,于是就驱逐了公孙衍。

秦王轻诺公孙衍,事后又不兑现自己的诺言,结果成了失信于人之君主,同时也伤害了一直忠心耿耿的良臣甘茂。

要做到不轻诺,除了要有自知之明之外,还必须养成对客观情况做比较深入和细致了解的习惯。谨慎许诺!

一旦许诺,就要做到。这样才能成为守信、诚实、靠得住的人,否则,就容易在生活和事业中遭受失败。

公元前408年,魏文侯拜乐羊为大将,率领五万人去攻打中山国。当时乐羊的儿子乐舒在中山国做官,中山国国君姬窟利用此一父子关系,一再要求乐舒去请求宽延攻城时间。乐羊为了减少中山国百姓的灾难,一而再、再而三地答应了乐舒的要求。如此三次,三个月过去了,乐羊还未攻城。这时的西门豹沉不住气了,询问乐羊为何迟迟不攻城。乐羊说:“我再三拖延,不是为了顾及父子之情,而是为了取得民心,让老百姓知道他们的国君是怎样三番两次地失信于人。”果然,由于中山国国君的一再失信,失去了百姓的支持,结果一战即败。

反过来,一个信守诺言的人,则往往成功。

《左传》记载,晋文公时,晋军围攻原这个地方,在围攻之前,晋文公让军队准备三天的粮食,并宣布:“如果三天攻城不下,就要退兵。”

三天过去了,原的守军仍不投降,晋文公下命令撤退。这时,从城中逃出来的人说:“城里的人再过一天就要投降了。”

晋文公旁边的人也劝说道:“我们再坚持一天吧!”

晋文公说:“信义,是国家的财富,是保护百姓的法宝。得到了原而失去了信,我们以后还能向百姓承诺什么呢?我可不愿做这种得不偿失的蠢事。”

晋军退兵后,原的守军和百姓便纷纷议论道:“文公是这样讲究信义的人,我们为什么不投降呢?”于是大开城门,向晋军投降。

晋文公凭着信义,获得了不战而胜的战果。

三国时代,孔明在祁山布阵与魏军作战。长期的拉锯战,使士兵疲惫不堪,孔明为了休养兵力,每次把五分之一的士兵送返国内。

战争越来越激烈,一些将领为兵力不足而感到不安,便向孔明进言说:“魏军的兵力远远超过我们的估计,以现在的兵力来看,恐怕难以获胜,恳请将这次返乡的士兵延缓一个月遣送,以确保兵力。”孔明说:“我率军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凡是与部下约好的事情必定要遵守。”于是,依然如期遣返。士兵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自动返回战场,英勇作战,结果大败敌军。

在这次战争中,孔明凭着信义,唤起了士兵的勇气和斗志,取得了胜利。

在生活中,真正聪明的人一定是诚实守信的。做到诚实守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求没有把握的话绝对不要说,有把握的话,在不适当的对象面前也不要说。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千万不要轻易许下诺言,也就是“不轻诺”。“不轻诺”是人守信的基础。轻率许诺者,必是少有信义的人。与其最终成为失信的人,不如一开始就不对人许诺。

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商人临死前告诫自己的儿子:“你要想在生意上成功,一定要记住两点:守信和聪明。”

“那么什么叫守信呢?”焦急的儿子问道。

“如果你与别人签订了一份合同,而签字之后你才发现你将因为这份合同而倾家荡产,那么你也得照约履行。”

“那么什么叫聪明呢?”

“不要签订这份合同!”

这位商人指明的道理不仅仅适用于商业领域。既然你已经许下诺言,那么不管是什么样的事情,你都不能反悔。假如你已经做了某个承诺,尤其是关于人们的未来及前途方面的承诺,你就必须履行诺言而不能失信。你的话将被人们一字不差地牢记在心里,直至它被履行的那一天。

但是怎样才能做到不失信于人呢?“不要签订这份合同!”那位商人说。这是精明的商人留给儿子的第二份遗产!虽说为人是要言而有信,然而却并不是毫无原则的事事都答应,言出必行。一个老成持重的人对于别人总是很少许诺,这样,才能减少诺言难于兑现的机会。

不论在生活上或是工作上,一个人的信用越好,就愈能成功地打开局面,做好工作,你应对的客人愈多,你的事业就做得愈好。

所以,你必须重视你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生活总是照顾那些讲话算数的人,食言则是最不好的习惯,你必须改正自己的缺点,成功地推销你自己。

你无论对任何一件事许诺的时候,都必须慎重地掂量,无论对大人对小孩,对妻子对父母,对同事对朋友,对领导对下属,对名人对凡人,对老师对同学,对什么人都是这样。也无论大的许诺、小的许诺,眼前的许诺、将来的许诺,无论什么样的许诺都是这样。无论你的许诺在什么时候做出的也都是这样。你的许诺价值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