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存的竞争(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
10162600000005

第5章 实现自我的竞争方略(1)

珍视潜在的自我意识

所有的自我实现者都会投身于一项自我以外的事业之中,他们专心致志地从事某项工作,某项他们非常珍视的事业——按旧的说法即天命或天职。他们从事于命运以某种方式安排他们去做的事,他们做这件事也喜爱这件事。因此,工作与欢乐的分歧在他们身上已消失了。

一个人献身于法律,另一个人献身于正义,第三个人献身于美或真理。所有这些人都以某种方式献身于寻求我称之为“存在”价值的东西,那种固有的终极的价值,不能再还原到任何更终极的东西。这些存在价值大约有14种,包括古人的真、善、美,还有圆满、单纯、全面,等等。

这些存在价值的存在给自我实现的结论增添了一系列的复杂性。这些存在价值像需要一样在起作用。那种我称之为超越性需要的剥夺会酿成某些类型的病态,它们还没有得到适当的说明,我们可以称之为超越性病症——即灵魂病。例如,总是生活在尔虞我诈之中而形成不信赖任何人的病态。正如我们需要咨询专家帮助以解决因为某些需要未能满足而产生的一般病症一样,我们也需要超咨询家帮助治疗因为某些超越性需要未能满足而产生的灵魂病。

就某种可以说明和实证的方式说,人需要在美中而不是在丑中生活,正如他肚子饿了需要吃饭或疲乏了需要休息一样。说得更具体些,这些存在价值就是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意义,但许多人甚至不能认识到他们有这些超越性需要。咨询家的职责可能就在于使他们意识到他们自身中的这些需要,正如传统的心理分析家使患者意识到他们那些类似本能的基本需要一样。最终,某些专家或许会认为自己是哲学的或宗教的咨询家。

我们可以试着帮助那些因存在价值问题而来咨询的人向自我实现的方向运动和成长。实际上,许多年轻人本质上是非常好的人,尽管他们往往受搞恶作剧。不管怎样,我们认为(纵然有时有各种行为证据),他们就第一流的意义说也是理想的,他们是在寻求价值,他们很想有什么东西作为献身的目标,作为热忱的追求,作为崇拜、仰慕和热爱的对象。这些年轻人时刻都在进行选择:是前进还是后退?是离开还是趋向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意味着完全地、活跃地、忘我地体验生活,全神贯注,宠辱偕忘。它意味着不带有青春期自我意识的那种体验。在这一体验的时刻,个人完完全全地成为一个人。

实现自我的途径

当一个人趋向自我实现时,他是否会拼命凶狠地压榨他人?就实际的行为步骤看,自我实现意味着什么呢?个人趋向自我实现有八条途径。

第一,自我实现意味着完全地、活跃地、忘我地体验生活,全神贯注,宠辱偕忘,它意味着不带有青春期自我意识的那种体验。在这一体验的时刻,个人完完全全地成为一个人。这就是自我实现的时刻,这就是一个人在实现自我时的瞬间感受。

作为个人,我们都偶尔体验过这样的时刻。

作为咨询家,我们能帮助求诊者经常性地得到这样的体验。我们能鼓励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某一件事,而忘记他们的伪装、拘谨和畏缩,从而彻底献身于这件事。从局外角度看,我们能看出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时刻。在那些正在试图变成非常固执、世故和老练的青年人身上,我们能看到某些童年天真的恢复;当他们完全献身于某一时刻并充分体验着这一时刻时,他们的脸上能再现出纯洁无邪而又幸福的表情。这种体验最关键的是要达到“无我”,而大多数青年人的毛病正出在太少无我而太多自我意识和自我觉知。

第二,我们可以设想是一系列的、一个接着一个的选择构成了生活。每次选择都有前进与倒退之分,可能有趋向防御、趋向安全,趋向畏缩的运动;但在另一方面,也有成长的选择。做出成长的选择而不是畏缩的选择就是趋向自我实现的运动。自我实现是一个连续进行的过程。它意味着每一次都要在说谎或诚实之间、在偷窃或正义之间进行选择,意味着使每一次选择都成为成长的选择这就是趋向自我实现的运动。

第三,自我实现的含义就是设想可以实现一个人真实的自我或成功的自我。人不是一块白板,也不是一堆泥或代用粘土。人是某种已经存在的东西,至少是一种软骨的结构,至少是他的气质,标准的生物化学平衡,等等。这里有一个自我,马斯洛过去曾说过“要倾听内在冲动的呼唤”,意思就是要让自我显现出来。我们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这特别适用于儿童和青年)不是倾听我们自己的真情呼唤,而是倾听妈妈的、爸爸的教训,或教会的、长老的、权威的或传统的声音。

作为迈向自我实现的简单的第一步,当有人递给你一杯酒并问你味道如何时,你应该试着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作答。首先,你不要看酒瓶上的商标,不要想从商标上得到任何暗示再考虑应该说好或不好。然后,再闭上眼睛,“定一定神”。这时,你就可以面向自身内部,避开外界的嘈杂干扰,用自己的舌头品一品酒味,并诉诸自己身内的“最高法庭”。这时,只有这时,你才可以开始说“我喜欢它”,或“我不喜欢它”。

第四,要诚恳地表达出自己的怀疑而不要压抑和隐瞒。在各种场合都能碰到“有怀疑”这一短语,因此我们没有必要过多讨论有关交际手腕的问题。当我们产生怀疑时,往往不会诚实相告。来咨询的人往往是不诚实的,他们在做戏,在装模做样,他们并不是很容易就听从“诚实”的劝告的。在许多问题上反躬自问都意味着承担责任。这本身就是迈向自我实现的一大步。很少有人研究过这种责任问题,在我们的教科书中也没有这一问题的地位。谁能研究白鼠的责任呢?可是,在心理治疗中,这几乎是可以触摸到的一部分。在心理治疗中,你能看到它,感觉到它,能知道责任的分量。于是,就清楚地理解了责任的内涵,这是重要的步骤之一。每次承担责任就是一次自我的实现。

第五,我们所说的体验都是不带自我意识的,选择成长而不是畏惧、听凭于冲动,变成诚实的和承担责任的人。所有这些都是迈向自我实现的步骤,都确保着美好生活的选择,当每次选择时刻到来时能做到这些小事的人,将会发现这些经验合起来就能达到更好的选择,在素质上对他是正确的选择。他开始懂得他的命运是什么,选择什么样的妻子或丈夫,他一生的使命是什么。除非一个人敢于倾听自身的自我,而且时刻都如此,并镇静自若地说“不,我不喜欢如此这般”,否则他就不能为自己的一生做出聪明的抉择。

伟大的艺术世界被一小群舆论制造者和风尚操纵者把持着。但它对于这样的一些人似乎是十分公平的,因为他们自认为有资格说:“你们要喜欢我所喜欢的,不然你们就是傻瓜。”而我们却告诉人们要倾听自己的志趣爱好。多数人不是这样的。当站在画廊里看一幅费解的彩画时,你很少会听见有人说:“这幅画很费解。”

例如,有一年在布兰代斯大学举行圣诞舞会,放电子音乐、录音带,人们做一些“超现实的”和“颓废派”的事情。灯亮了,人人目瞪口呆,手足无措。在这种场合,大多数人会说几句俏皮话而不会说“我要想想这种事”。说老实话,则意味着敢于与众不同,宁愿不受欢迎,成为不随波逐流的人。假如咨询家不能告诉来咨询者真相,不论年长或年轻的,要准备自己不受人欢迎,这样的咨询家最好马上关门。要有勇气而不要怕这怕那,这是同一件事的另一种说法。

第六,自我实现是在任何时刻任何程度上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而绝非一种结局状态。例如,倘若你是一个聪明的人,自我实现就是通过学习变得更聪明,就是运用你的聪明才智。这并不等于说要做一些遥远而不可及的事,而是说要实现一个人的可能性往往需要经历勤奋的、付出精力的准备阶段,可以是钢琴键盘上的手指锻炼。自我实现可以是努力做好你想要做的事。只想成为一个二流的专家,那还不是一条通向自我实现的正确途径,你应该要求自己成为第一流的,或要求竭尽你自己的所能。

第七,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暂短时刻,这是一些心醉神迷的时刻。你只能像刘易斯所说的那样“喜出望外”。但你能设置条件,使高峰体验更有可能出现,或者架设条件弄得它较少可能出现。破除一个错觉,摆脱一个虚假的想法,知道自己不善于做什么,知道自己的潜能是什么,这也是构成发现你实际上是什么的一部分。

虽然人人都确实产生过高峰体验,但却并非每一个人都能意识到这些。有些人把这些小的神秘体验丢弃了。咨询家或超咨询家的任务之一是帮助人们在这些短暂入迷的时刻到来之时认识到它们。然而,一个人的心灵怎么可能在外部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作为交流手段的情况下,看到另一个人的隐秘心灵然后还要试着进行交流呢?我们不得不找出一种新的交流方式。这种类型的交流对于教育、咨询,对于帮助成年人竭尽所能地充分发展,也许要比我们看到教师利用黑板书写所进行的那种惯常的交流更为适合。假如有人喜爱贝多芬并在倾听他的一曲四重奏中受到感动,而你却无动于衷,那人们如何能使你去倾听呢?

音乐明显是客观存在的,但为什么别人可以投入地欣赏,而你却什么也听不出来呢?你听到的仅仅是一些音符而已,别人怎么能使你听出美来呢?这是教育中更重要的问题,比教你学ABC或在黑板上证明数学题或指点一只蛙的解剖更重要。后面提到的这一类事情对于两个人都是外部的,你有教鞭,两个人能同时看一个目的物。这种类型的教学比较容易,另一种教育要困难得多,但那是咨询家工作的一部分,也就是所谓的超咨询。

第八,看清楚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什么对于他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他正探索什么,以及他的使命是什么——向一个人自身展示他自己,这意味着揭露心理病理。这意味着对防御心理的识别和识别后找到勇气放弃这种防御。这样做是痛苦的,因为防御是针对某些不愉快的事树立的,但却是值得的。如果说心理分析文献没有教给我们任何别的东西,至少已使我们懂得压抑并不是解决问题的上策。

要能包容万物

心理学教科书中没有提到过这样一种防御机制,但这对于某些青年人来说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防御机制,这就是“去圣化”。这些青年人怀疑价值观念和美德的可能性。他们觉得生活中人们欺骗自己或压迫自己。他们大多数人的父母本身不是很高明,他们并不怎么尊敬他们的父母。这些父母自己的价值观念也是混乱的,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的行为仅仅是感到很吃惊,从来也不惩罚他们或阻止他们做坏事。

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这些年轻人把他们的长辈看得很卑鄙,而且通常有确切充分的理由。这样的年轻人已经由此得出一个广泛的结论:他们不愿意听从任何大人的劝告,假如这位长辈说的话和他们从伪善者的口中听到的一样就更不愿听从了。他们曾听到他们的父辈谈论要诚实或勇敢或大胆,而他们又看到他们父辈的行为却与此截然相反。

这些年轻人能够将人还原为具体的物,却不从人的象征价值或恒久意义看人,不去看人可能成为什么。例如,我们的青少年已经使性“去圣化”。性无所谓,它是一件自然的事情。他们已把它弄得那么自然,使它已经在很多场合失去了它的诗意,这意味着它实际上已经失去了一切。自我实现意味着放弃这一防御机制并学会再圣化。

再圣化的意思是,愿意再次从“永恒的方向”看一个人,像斯宾诺莎所说的那样,或在中世纪基督教的统一理解中看一个人。那就是说,能看到神圣的、永恒的、象征的意义。那就是以尊敬的态度看女性,以尊敬所包含的一切意义看待她,即使是看某一个毫不相干的妇女也一样。

另一个例子:一个人到医科学校去学解剖脑。如果这位医科学生没有敬畏之心而是缺乏统一理解,把脑仅仅看成一个具体的东西,那么肯定不会学得很全面。对再圣化开放,一个人就会把脑也看作一个神圣的东西,看到它的象征价值,把它看作一种修辞的用法,从它的诗意一面看它。

再圣化往往意味着一大堆会过时的谈论——“非常古板”,年轻的孩子们会这样说。然而,对于咨询家,特别是对老年人提供劝告的咨询家(由于人到老年这些关于宗教和生活意义的哲学问题开始出现),这就成为帮助人趋向自我实现的最重要途径。年轻人可能说这是古板,逻辑实证论者可能说这是无意义的,但对于在这样的过程中来寻求帮助的人,这显然是非常有意义而且非常重要的,我们最好是回答他,否则我们就是没有尽到责任。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自我实现不是某一伟大时刻的问题。并不是说在星期四下午四时,当号角吹响的时候,你就永远地、完完全全地步入万神殿了。自我实现是一个程度问题,是许多次微小进展的日积月累。然而往往可以见到,来咨询者倾向于等待某种灵感来临,使他们能够说:“在本星期四三时二十三分我成为自我实现的人了!”

能选为自我实现榜样的人,能符合自我实现标准的人,不过是从这些小路上走过来的:他们尊重自我;他们承担责任;他们是忠诚的;而且,他们工作勤奋。他们能正确估价自己,他们是什么,这不仅是依据他们一生的使命说的,而且也是依据他们日常的经验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