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会疼自己的女人最幸福
1006800000024

第24章 关心自己的灵魂,从来不会晚 (2)

第八章 关心自己的灵魂,从来不会晚 (2)

不再喜欢和人交流,活得越来越冷漠。除了父母,对任何包括兄弟姐妹的事情,都觉得无所谓,懒得关心询问,懒得逛街,甚至对女人最喜欢的购物都失去乐趣,已经有两年没去逛商场买衣物,偶尔上街一次,也只是去超市,买回足够的食物,然后回到家里继续宅着。

想笑的时候没有人听,也会感觉到孤独;深夜的时候看恐怖片,也会感觉到害怕;玩游戏的时候受到“战友”的关心和保护,也会感觉到心动……

尽管如此,可是仍在封闭着自己——其实封闭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我竟然是心甘情愿地封闭着自己!

新的一年开始,人人都在说着美好的祝语,我的前面却已经一览无余,今天这样过,今年是这样过,只怕……今生也是这样过了。

悲伤……”

相信看到这篇帖子的时候大多数人会心惊?如果看过这篇帖子的你也会心惊。因为,干物女,离你我并不遥远。很多平时打扮得光鲜夺目的OL(白领女人),很可能就是干物女。

2007年下半年,随着日剧《萤之光》的热播,干物女一词立即就被排在2007年的流行语录当中。凡事流行的东西,势必有着它深厚的群众基础。“干巴巴的女人”,“已经放弃恋爱,凡事都说"这样最轻松"的年轻女人”,“不爱给别人添麻烦,别人也别来麻烦我”,“不化妆、不打扮,在家喜欢穿宽松舒适的服装,不管搭配和款式”,“家里可以很乱也可以很整洁,反正没有人来串门”……这些关于“干物女”的形象素描,让众多城市女性频频点头:对,我就是这样子的!

如果说“电车男”是指那些沉迷于动漫产品、懒得打扮、不懂谈恋爱的年轻男子,那么“干物女”就是在下班之后谢绝应酬、不愿收拾自己也不愿整理家务、宁可躺在脏乱差如垃圾堆般的家里喝啤酒看电视的年轻女人。她们在假日里不洗脸,不化妆,穿着睡衣且不穿胸罩满屋子来回穿梭,站在厨房吃东西,觉得很多事情都是很麻烦的,比如恋爱。依赖网络,即使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也要挂在网上。懒得出门,不愿意与陌生人过多的交流,追求懒散闲适的生活。这种生活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都市生活压力逐渐增大的今天,很多女人在工作中已经将大部分的精力耗尽,下班后,就想找一个与世隔绝的港湾,逃避过多的频繁交往和精力透支,给与身心充分的补养和休息。

这种状态时间长了,就会把自己变成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孤岛,被外面的世界所抛弃。那种无声无息,只有在爬楼梯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心跳的感觉真的比恐怖片还恐怖。从喧嚣走向宁静是一种必然,从宁静走向热闹也是一种必要。人是群居的动物,离群索居太久了就会失去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如果你不幸正是这样的干物女,请试着走出自我封闭的空间吧。一个人的孤独会令人窒息。

有些弯路必不可少的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很害怕遗憾,特别是刻骨铭心的遗憾,总是极力地去避免。我们都知道钮子一步扣错步步错的道理,但却忘记了有些弯路是必不可少的。

张爱玲有一篇文章叫《非走不可的弯路》就说得十分的经典: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有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母亲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坐下来喘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条路走不得。”

她不信。

“我母亲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我也是。”

“既然你们都可以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同样的弯路。”

“但是我喜欢。”

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己,然后笑了:“一路小心。”

我很感激她,她让我发现自己不再年轻,已经开始扮演“过来人”的角色,同时患有“过来人”常患的“拦路癖”。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我们总是喜欢看别人的经验,看别人如何才能不走弯路。这是一个好习惯,同时也是迷茫的根源。为了不走弯路,我们阅览群书,结果却陷入了似乎什么都懂又似乎什么都不懂的迷茫境地。缺少了实践的基础,一切都好像是活在云里雾里的虚无缥缈中。看书的时候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可到了现实生活中却又不知道该先迈哪只脚了。

小学时学过的一篇叫《小马过河》的课文。小马要过河,妈妈不在身边,它问在河边吃草的老牛:“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好。它只好回去问妈妈。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呀!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到底是深还是浅?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小马跑到河边,试着往前蹚……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他顺利地过了河,把麦子送到了磨坊。

同一条河流,老牛觉得它是没不过膝盖的小溪,松鼠觉得它是深不可测的天险,而小马却觉得它不深不浅刚刚好。很多东西,别人说的也许是真理,但是不一定适合自己,非要自己试着尝试过了,才会知道水深水浅。很多的东西,非要亲自体验了,摔跟头了,才会刻骨铭心的记得,才会变得更聪明。长期呆在父母怀里长大的孩子,一般都会有些幼稚和晚熟。而那些离开父母保护的孩子,则会在孤独和不断的摔跤中迅速长大,并在各项素质上远远地超越于同龄人。

成长,其实就是一个走弯路的过程。非要经历阵痛,才能慢慢长大。正如陆游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个孩子,父母再怎么给他比试如何走路,可是如果他不亲自学着下地走路,不经过摔跤,又怎么能学会走路呢?别人的经验不经过实践始终都是大脑里虚无缥缈的概念,没有脚踏实地亲自验证的经验等于没有经验。人生中的一些弯路是必须的,因为它会不断的使人在亲身感受中获得真实的力量和进步。

假装快乐,就会真的快乐

卡耐基告诉我们:“假装快乐,你就会真的快乐。”想一想,的确如此。当我们尝到苦涩,笑不出来的时候,咧开嘴,给别人一个微笑,我们同样也会收到无数个微笑。当满世界都对着我们笑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

心理专家认为,假装快乐是一种快速调整情绪获得快乐的方法,虽然治标不治本,但的确有效。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身体和心理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整体。某种情绪会引发相应的肢体语言,比如愤怒时,会握紧拳头,呼吸急促。然而,肢体语言的改变同样也会导致情绪的变化。比如当我们强迫自己做微笑动作的时候,我们也会发现内心开始涌动欢喜,所以假装快乐,我们就会真地快乐起来,这就是身心互动原理。

暖兮是一个容易忧伤的女孩,她的气质也像大多数宋词一样,充满了忧郁。那些美丽的哀愁总是在她的脸上挥之不去。男友的几句无心之话会让她难受很久,领导稍稍变化的脸色她都能迅速捕捉到,几乎每一件不太愉快的事情,都会在她的心中盘踞很久。在长期的抑郁之中,连她自己都觉得喘不过气来,人也渐渐地憔悴下去。

有一天,她有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但是看着镜子里那张无精打采的萎靡表情,她拿自己没办法了。她打电话问朋友如何才能快乐一些,如何才能容光焕发一些?朋友告诉她:假装快乐!你就会很快乐。于是她照做了。在那个会议的谈判过程中,她谈笑风生,笑容可掬,成功地争取到了新的合同。

多年来,许多心理学家一致认为,通过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可以间接改变他的情绪状况。例如,我们常常逗眼泪汪汪的孩子说:“笑一笑呀。”结果孩子勉强地笑了笑之后,跟着就真的开心起来了。行为的改变会导致一个人情绪的变化。心理学家艾克曼的最新实验表明,一个人老是想象自己进入某种情境,感受某种情绪,结果这种情绪十有八九真会到来。一个故意装作愤怒的实验者,由于“角色”的影响,他的心搏率和体温会上升。心理研究的这个新发现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摆脱坏心情,其办法就是在行为上先让自己快乐起来。

汉斯·威辛吉教授认为:“你不能只坐在那里,等待快乐的感觉出现,反之,你应该站起来,开始学习快乐的人的动作和谈吐。假装快乐不能在30天中把一个内向的人变成一个开心的外向的人,但却是迈向正确方向的第一步。”

假作真时真亦假,装久了,假的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真的。当我们不快乐的时候,就装作很快乐吧。时不时跟自己玩一个“假装快乐”的游戏,生活也会变得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