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九型人格与血型密码
1006500000018

第18章 健康资讯:养成爱惜身体的良好习惯 (1)

第七章 健康资讯 养成爱惜身体的良好习惯 (1)

健康是生命之源,失去了健康,生命会变得黑暗与悲惨,会使你对一切都失去兴趣与热诚。能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但健康不是别人的施舍,健康是你对自己身体的珍爱。

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三种人格

现代人把一个“忙”字作为三句不离的口头禅。朝九晚五的白领们,四季恒温,一个格子间,一个显示器,一大堆文件,总有做不完的事情。由于工作紧张,人际关系淡漠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们的身心压力越来越大,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

领袖型人格最缺少睡眠

8号领导者(即领袖型人格)希望能够预测和控制自己的生活,但是一旦遇到挫折,自身的能力与智慧无用武之地,他们就会感到厌烦和枯燥。

有些人感到厌倦时,或约三五好友聚聚,或独自一人看场电影,或者出去旅行。然而,如果领导者感到厌烦,就会采用“夜生活”的方式打发无聊。例如,疯狂工作,直到疲劳过度;彻夜狂欢,直到曲终人散,依然不愿离去。

也许“精疲力竭”使他的生活充实,心中感到满足,但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大量的“透支”势必影响健康。真正关心自己的人,懂得“养精蓄锐”的道理。

德国哲学家康德活了80岁,在19世纪初算是长寿老人了。医生对康德做了极好的评述:“他的全部生活都按照最精确的天文钟做了估量、计算和比拟。他晚上10点上床睡觉,早上5点起床。接连30年,他一次也没有错过点。他7点整外出散步,哥尼斯堡的居民都按他来对钟表。”据说,康德生下来时身体虚弱,青少年时经常得病。后来他坚持有规律的生活,按时起床、就餐、锻炼、写作、午睡、喝水、大便,形成了“动力定势”,身体从弱变强。生理学家也认为,每天按时起居、作业,能使人精力充沛;每天定时进餐,届时消化腺会自动分泌消化液;每天定时大便,能防治便秘;甚至每天定时洗漱、洗澡等都可形成“动力定势”,从而使生物钟“准时”。谁若违背了这个生物钟,谁就要受到惩罚。

养生专家认为: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波动的,有高潮也有低潮。人体内有一个“预定时刻表”在支配着这些波动,养生专家称之为“生物钟”。人体血压、体温、脉搏、心跳、神经的兴奋抑制激素的分泌等100多种生理活动,是生物钟的指针,反映了生物钟的活动状态。人体各器官的机能是按“生物钟”来运转的,“生物钟”准点是健康的根本保证,若“错点”则是柔弱、疾病、早衰、夭折的祸根。

良好的作息规律,意味着要顺应人体的生物钟。按时作息,有劳有逸;按时就餐,不暴饮暴食;适应四季,顺应自然;戒除不良嗜好,不伤人体功能;尤其要保证足够的睡眠,保证每天有一定的体育锻炼时间。

有句话说得好:“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可以看见一个人未来的发展。”一个人要做点事,成就一番事业,没有好的习惯是不行的。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可以使我们在学习时集中精力,因而可以提高效率。因此,生活有规律对学习、工作和保护神经系统以及整个身心健康都很有益处。

谁都不可能真正地回到过去

“如果我能采取另一种方式……”

“如果我能再有一次机会,那就好了。”

浪漫主义者的脑袋里反复出现一个词:“如果,如果……”。他们总是在哀悼生活中失去的东西,他们的整个思想都被这种悲伤情绪笼罩,以至于很难去关注眼前更重要的事情。

淑娟是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她曾经沉浸在成为都市白领的喜悦中,但好景不长,刚开始工作两个月,她发现理想与现实相差很大。连续两次与同事闹别扭,工作业绩也不令人满意,她对自己失望透顶。

淑娟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坚强的女孩,很少有被吓倒的时候,但她没想到工作才两个月,自己就对职场生活失去了信心。她曾经安慰自己,也无数次地试着让自己抱以希望,但换来的却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于是她开始怀念以前在大学的日子。

大学期间,几乎所有老师都很喜欢她,她的学习很好,各门功课都不错,身边还有一群朋友,那时她感觉自己像个明星似的。但是工作后,一切都变了,人与人的隔阂是那样的明显,领导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也没有上大学时那样亲密。在休息时,同事们也很少交流,再加上身边也没有亲密的朋友,淑娟已经对职场生活彻底地失望了,她很想回到过去,回到大学的时候。

应该说,一个人适当怀旧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是一味地沉湎于过去而否定现在和将来,就会陷入病态。

患了这种“怀旧病”的人,会丧失追寻新生活的自信。我们常听到人们哀叹:要是如何如何就好了!这是一种明显的怀旧情绪,而且我们每个人都会不时地发出这种哀叹。实际上,这种沉重的情绪是徒劳无益的,它不但不能改变你有过的过去,反而会影响你现在所做的一切。

那么,怎样做才能让自己避免患上“怀旧病”呢?最主要的一种方法就是转变重点:用振奋的词句取代那些令人退缩的泄气话。例如,不要再用“如果,只要”,而用“下次”来代替。

因为“如果,只要”的态度只能使人迟钝而不能使人振奋,而“下次”却表示对时间积极的、勇敢的出击态度。排除“如果,只要”的观念,采取“下次”的看法,你就会有把事情做到最好的能力,而且不论什么挫折都不能够阻碍你的前进。

做完每一天的事,就让这一天过去吧!你已经尽了力。当然你会有一些错误的、荒诞的事,但是不要总是去想它们,要尽快地把这些事忘掉。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好好地、安详地,并且以不为过去无聊的事所阻碍的极高的精神来开始这一天,这新的一天才是最美好的一天。这一天带着希望和新的事物,真是太宝贵了,因此你连一刻都不可以浪费。

以前的事情或许是美好的,或许是悲哀的,但无论如何你都不能把它们放在心灵的主祭台上,因为你不可能走进历史。

放慢脚步,享受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3号实干者像一台永动机,不知疲倦,不知停歇,始终以高昂的情绪工作,所以工作狂的实干者最容易出现亚健康状态。

其实,人生就像是一趟没有回程的旅行,如果你的脚步太过匆忙,会错过很多美丽的风景。对于实用主义者来说,放慢脚步,学会享受生活是他们最需要学习的人生哲学。

一位得知自己不久于人世的老先生,在日记簿上记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如果一切可以重新开始,我会什么也不准备就上街,甚至连纸巾也不带一块,放纵地享受每一分、每一秒。如果可以重来,我会赤足走出户外,甚至彻夜不眠,用这个身体好好地感觉世界的美丽与和谐。还有,我会去游乐场多玩几圈木马,多看几次日出,和公园里的小朋友玩耍。

“可以的话,我会多去旅行,翻山涉水,再危险的地方也要去一去。以前不敢吃冰激凌,是怕健康有问题,此刻我是多么后悔!过去的日子,我实在活得太小心,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容有失,太过清醒明白,太过合情合理。

“我情愿多休息,随遇而安,处事糊涂一点,不对将要发生的事处心积虑地计算。其实,人世间有什么事情需要斤斤计较呢?

“如果我可以从头活一次,我要尝试更多的错误,我不会再事事追求完美。

“只要人生可以从头开始,但我知道,不可能了。”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人生的目的除了享受人生外,还有什么呢?”

林语堂也持同样的看法,他说:“我总以为生活的目的即是生活的真享受……是一种人生的自然态度。”

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工作、学习、赚钱、求名外,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享受:可口的饭菜,温馨的家庭生活,蓝天白云,花红草绿,飞溅的瀑布,浩瀚的大海,雪山与草原,大自然的形形色色,包括遥远的星系,久远的化石……此外,还有诗歌,音乐,沉思,友情,谈天,读书,体育运动,喜庆的节日……

我们说享受生活,不是说要去花天酒地,也不是要去过懒汉的生活,吃了睡,睡了吃。如果这样“享受生活”,那叫糟蹋生活。享受生活,是要努力去丰富生活的内容,努力去提升生活的质量。愉快地工作,也愉快地休闲。散步,登山,滑雪,垂钓,或是坐在草地或海滩上晒太阳。在做这一切时,使杂务中断,使烦忧消散,使灵性回归,使亲伦重现。用乔治·吉辛的话说,是过一种“灵魂修养的生活”。

我们会工作,会学习,但还不会真正享受生活,这是人生的一大遗憾。学会享受生活吧,真正去领会生活的诗意、生活的无穷乐趣,这样,我们工作起来,学习起来,也就会感到更有意义。不要太多计较生活的得失,也不要总是让自己那么辛苦和劳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除了应该努力创造以外,还要学会休息与享受。这一点,3号确实应该向7号物质享受主义者取经,互补优势,不要让自己的神经绷得太紧,放轻松体会生命的美妙与生活的悠闲。

【私家秘语】

什么样的身体才是健康的身体?这里有几条健康的标准。

1.拥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材匀称;站立时,头、肩、臀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根颜色正常,无出血症状。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

以上10条,体现了健康所包含的躯体、心理的完好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的内容。

在这些标准中,前4条包含了精神健康,后6条包含了身体健康,在身体健康方面,也包含有形体美的要求。看了上面的几条标准,你是不是意识到自己的健康问题?其实,很多人因为刚刚进入社会,工作有压力,多半处于亚健康状态。

揭秘两种人格减压秘诀

在生活和学习中,自己觉得不堪重负的时候,应当学会做一下“减法”,减去一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有时候简单一点,人生反而会更踏实、更快乐一些。

享受独处乐趣的观察者

“一个人静静地待着,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理智和逍遥,让疲劳的身体暂且安歇,得到片刻小憩,更是让疲惫的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此时,轻放一曲柔和的音乐,独饮一杯香茗,周围的宁静让心里没有那些所谓的烦琐之事,有的只是轻柔美妙的音乐和淡淡的茶香。”

这就是5号观察者的减压秘诀:独处。

观察者认为,生活在这纷扰喧嚣的世界,人人都需要有自己独处的空间。随时放飞自己的心灵,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独处时,可以回忆过去、憧憬未来;可以构思一篇作品,品读一本书;或躺在高背椅上,闭上眼睛,置身自己的世界里;或听着优美的音乐,吃着喜欢的零食;或一杯淡淡的清茶,任舒缓轻柔的旋律漫过心田……全身心地放松,才能使自己充满活力。

然而,独处往往会被人们视为孤独内向。其实不然,独处本身也是一种美,它不同于孤独寂寞,忧郁哀怨,它是一种轻松,一种淡淡的、静静的美。

学会独处,并非要求某人待在一个地方做沉思状,追求形式上的“独处”,而是懂得与心灵展开对话。这样,即使身处闹市,亲朋围坐,一样会享受到独处的乐趣。

哲学家马卡斯·奥里欧斯说:“人们为自己寻找退避之所:乡间、海边、山上的房子,你们也一定非常希望得到这些房子。殊不知,这是一种平凡人的做法,因为无论何时你想退避独处时,力量都在你自己手里。一个人想退到更安静、更能免于困扰的地方,莫过于退入自己的灵魂里面,特别是沉潜在平静无比的思绪里。我敢肯定地说,除了宁静是心里的最好状态外,别无他物。那么,马上退避,重整你自己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前几天,有人说杜鲁门总统比以前任何一位总统更能负荷总统职务的压力与紧张。认为职务并没有使他“衰老”或吞噬他的活力,认为这是很不简单的事,特别是身为战时总统必须遭遇许多难题。杜鲁门的回答是:“我的心里有个掩蔽的散兵坑。”他又说,像一位战士退进散兵坑以求掩蔽、休息、静养一样,他也定时地退入自己的心理散兵坑,不让任何事情打扰他。

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需要有一间恬静的房子,像是海洋深处不受侵扰的安静中心,无视海面兴起的惊涛骇浪。

内心的恬静房子,是用想象力建造而成的,它的功用就像消除心理压力的一间厢房一样。它消除你的张力、忧虑、压力、迫力与拉力,使你清新焕发,并回到你平常日子的世界里,而能准备充分地应付第二天。

相信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处恬静的中心,从不受外扰移动,像轮轴的数学中心一般,永远保持固定不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去发掘这个内心安静的中心,并且定期地退到里面去休息、静养、重整活力。

用好人生的加减法

3号实干者非常认可美国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他们表现出来的形象总是乐观向上、幸福安康的,好像从来不会遭受痛苦。事实上,每个人的生活总会遇到挫折,只是实干者更加关注事物积极的方面,不理会消极负面的信息。也许,这种态度就是他们生活中幸福中的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