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长的革命
1005300000004

第4章 被社会拒绝的孩子:家庭教育不能作茧自缚 (3)

第一章 被社会拒绝的孩子:家庭教育不能作茧自缚 (3)

对啊,谁都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明天,于是,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家长就负责起孩子的所有事情。孩子逐渐长大后,为了让他专心学习,又剥夺了他的很多权利和自由,包括被教育的权利和自由,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认为家长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对父母尚且如此,更别提对社会了。孩子没有感恩心,到底又是谁的问题呢?

家长要做的就是,教育的时候不要舍本逐末,学习虽重要,但丧失了最基本的教育,也就造成了最恐怖的后果!现如今,频繁跳槽的孩子们也需要家长来劝导。这个社会不会看你高兴不高兴,人人身上都有责任,责任来自别人的信任,是需要担当和感恩的。

养不教,父之过,我们家长还是回家写检讨书吧!

哈佛女孩远没有哈佛精神病患者多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没有止尽的,小时候期望他能快点长大懂事,上了中学期望他将来考个好大学,上了大学又期望他找份体面的工作,步入社会又期望他能在大城市落户、建立一个美满的家庭……其实,把家长的心愿中最核心的部分提出来,就是希望孩子能好好地活着。哈佛女孩的出现对全世界的家庭产生了无比巨大的冲击力,但还有很多很多的“哈佛女孩”不被人熟知,一旦了解,相信其掀起的波澜绝不亚于哈佛女孩。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哈佛大学的一位辅导员在自己的博客中说:“我快覆没了。”在他分管的舍区内,有20个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一个学生因为严重焦虑而无法完成学期作业;另一个学生因为精神崩溃而错过三门考试……舍区主管把这封信转给了哈佛校长,显然,这个舍区的问题并不是特例,而是一种常态。

“大多数哈佛学生还没意识到,即使那些表面看来很积极、很棒的学生,也很有可能正在被心理疾病折磨着,即使你是他最要好的朋友,也未必意识到他有心理问题。”这是一位曾患严重焦虑和情绪紊乱的哈佛毕业生的“经验之谈”。

在哈佛,精神崩溃已经成为学校当前最棘手的问题。时常有孩子不明缘由地哭泣,总要把自己关起来才能睡觉。心理医生不够用,药物不能解决问题。“我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哈佛精神病患者。”有人这样描述自己。

据说,有个名叫玛丽亚的哈佛女生,年仅19岁,在宿舍内自杀了。她的室友回忆说,就在她自杀前一晚,她和班里同学谈论天气时,还表现得十分开心的样子。“她看起来很好。她在听音乐,调子好像还很欢快。”

……

我能感觉到,自杀是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国际预防自杀协会主席布莱恩·米沙拉说:“全世界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超过了100万人,比死于战争、恐怖袭击及谋杀这三者的总数还多。也就是说,自杀者多于他杀者。”

哈佛已经是求学的最高点了,但是,高处不胜寒,他们并不快乐。做大明星,每天面对聚光灯,多少孩子为他们疯狂,可是这些天生的尤物,也宁愿以自杀结束。我也曾面对一些痛哭流涕的家长,他们的孩子想要自杀,无奈之下想让我帮忙劝解;也有的家庭是父母选择了轻生,留下一个残缺的家庭,需要我这种外人的修补。自杀给家庭造成的伤害是无法计量的,尤其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更让我们的社会多了一些没有欢笑、也恐怕将来没有依靠的人!

据统计,在我国自杀已成为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身亡,200万人自杀未遂。这些数据的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他们有家庭、有亲人,每一天都有人要面对亲人自杀的巨大悲痛。

想一想前些天看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炮灰团里跑来一个小书虫,他上蹿下跳,像一个小丑,喊着“我敬佩你们”,他说他们全校的同学都为中国的远征军流泪,他年纪轻轻,却一定要上战场,最终死在了日军的炮火下,死得壮烈。那时候的年轻人,他们放弃读书的机会,要奔赴战场,不是为了牺牲,而是为了更多的生命能够得到幸福安宁。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呢,吃穿不愁,又能读书,却会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选择自杀。也许当他们到了我的年纪,就会想:“当时实在太傻了,多小的事情啊!”可他们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感慨归感慨,孩子的问题还是要慎重解决,我们必须反省他们自杀背后真正的原因,而这些原因又暗示了什么?作为父母应该担负起什么?

当今,很多孩子因为成绩、早恋、家庭暴力等问题最后选择自杀。他们觉得压力很大,他们觉得不被理解。他们需要的不是家长提供的物质满足,而是家长从未关注过的心灵渴望。他们内心深处,渴望得到鼓励、赞美、表扬和确认,可他们得到的又是什么?当他们觉得这个世界上连自己最亲最爱的人都不能够理解自己,那么,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更何况,他们本身对生命的理解就很浅薄。

作为父母,我们是不是有责任为孩子的心灵成长负责,为孩子解释生命的意义?如此,才可以让孩子去理解生命、珍惜生命。孩子缺少的这些课程,家长应该准备准备,给孩子补补课了,否则,这些孩子谁知道还能折腾出什么事情来!

抱着女儿跳楼:当了爸爸却还没长大

两个大孩子,一个小孩子,组成了一个家庭。小孩子哭,大孩子也哭,并说着:“我自己还是孩子呢!你哭我也哭!”瞧瞧这都是什么事!还有更糟糕的,爸爸和妈妈吵了架,生气了,爸爸抱起两岁的女儿就要跳楼。这哪是一个爸爸,分明就是一个大孩子!你着急?生气?无奈?没用!教育出了问题,就只能教育出这样抱孩子跳楼的小爸爸!

2009年7月7日上午,在重庆一环路建设路口新东方小区,30岁的胡滨军和妻子争吵后,于早上5点多抱着两岁半的女儿坐在8楼窗台上欲跳楼。10点15分,消防官兵第一次解救失败后,他突然跳进窗里,然后把孩子倒悬在窗外。孩子嫩嫩的大腿就在窗棂上摩擦,两只小手在空中焦急地挥舞着,楼下一位围观的女士当即吓哭。

最后,孩子被救了下来。在看守所里,胡滨军最后解释说他太爱女儿:“我走了的话,她就要在世上受苦,我要带她一起走。”

孩子遇到这样的父亲,差点命丧黄泉,不能不说这个孩子太可怜!这个做父亲的实际上更加可怜!孩子幼小,只要正确地加以引导,日后再进行正确的教育,她的未来依然美好。可是父亲所经受的教育基本完成,当然,结果并不理想:他的身体俨然是成人,可心灵发育不健全,或者说精神成长不成熟,这该如何弥补?

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个极端的案例,不用那么大惊小怪,而且,这是因为夫妻吵架,情绪失控做出荒唐的事完全可以理解!

我的观点是,这样的想法更加荒唐!首先,作为成人,就应该具备作为一个成人所应该具备的能力,比如说自我管理能力。吵架了,想发泄也得找个合适的方式啊!就算你拿孩子出气,也不能拿孩子的性命来发泄情绪!这不是玩笑,这是人命关天!其次,作为父亲,就应该让孩子快乐地成长,而不是视孩子的生命为草芥,你没有权力处理孩子的生命。

这样的人,没有资格被称为父亲,同样,他也是可悲的。我想,这绝不是家庭教育愿意看到的结果吧。我们能期待这样的大孩子去教育好小孩子吗?

扯远了!再回来,为什么社会上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大孩子呢?他们为什么那么任性冲动?为什么那么不懂得自我调整和约束?他们又为什么那么自私和不负责任,只想着自己的感受,而忽略或不顾别人?

追根溯源,还是教育出了问题。

想想看,我们所看到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的孩子将来做了父母如何照顾自己的孩子?现在的孩子还任性霸道,决定的事情谁也拦不住,最后家长只能妥协,后果就是孩子一旦什么念头出来了,就等着别人向他妥协吧!家长可以妥协,出了家门,谁妥协?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又如何能有一个成功的职场生涯?还有的孩子自以为是,目中无人;还有的孩子自私,不负责任,做事极不成熟稳重……

他们的心灵成长还没有完成,这样的孩子即使实现了父母抱孙子的美好愿望,对下一代的教育也是危机重重。

不要觉得这是小题大做,这恰恰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折射!它提醒了现在的家长:一定要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精神成长的教育。建议家长朋友们,多思考、多用心,多关注我们的孩子,多关注我们的教育。

脏、乱、差——有钱也没有生命质量

很多人追逐金钱,可最后有了钱还是觉得不快乐,这其实就是生命质量出了问题。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总是让孩子好好读书,最后教育出来的孩子并不快乐,生命质量得不到保障,教育又有何意义?

“生命质量”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了!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恩最早提出了人的生命质量这个概念。但是,当时仅仅是从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活质量的角度进行阐述,随着时代的发展,生命质量已经不再局限于从医学领域去定义,它的范围更加广博,又拓展到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领域,成为一个多层面的概念。

社会学家把生命质量定义为“生命幸福的总体感觉”。(我较为赞成这个观点!听着顺耳,舒服!)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定义是“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主观体验”。(这个定义太中规中矩,看着费神,难理解。)

先从现实出发,分析分析这个生命质量的问题。

现代社会有一种现象,那就是很多人有了钱,却觉得不快乐,其实,这就是生命质量出了问题。

生活中,我们很容易为了追求金钱而疲于奔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忘记了追求金钱的最终目的。我们的忽略其实就是对幸福追求时的舍本逐末,这样的生活,生命质量如何体现?

教育同理!

什么才是幸福?很多家长认为钱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于是,孩子全部的精力要放在学习上,城市的孩子只有上了好学校,将来才有希望做官挣大钱,农村的孩子只有用功学习才能跳出农门,有个好工作,过上好日子。这些就是孩子幸福快乐的明天。家长们忽略了,是幸福快乐的基础绝不应该仅仅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学习再重要,也抵不上孩子们玩上半天时内心真正的喜悦,一个连自己都无法照顾的人,一个没有兴趣爱好、没有知心朋友的人,他是真正快乐的吗?他的生命质量又体现在哪里?

经常看到有的孩子早上到学校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可到了放学的时候就灰头土脸,衣服也邋遢不堪;有的孩子卧室乱得像猪窝,东西扔得到处都是;有的孩子父母一给钱就钻进电脑的世界里,拔也拔不出来;还有的孩子消极低沉,郁郁寡欢,他一点也不快乐……

教育孩子,我们要懂得为了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而教育,这才是最负责任的教育,最充满爱心和远见的教育!这样的孩子也才会是真正幸福和快乐的孩子,这不正是我们家长最希望看到的吗?

但是现在的家长,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把孩子正拿在手里的幸福夺走,强行塞给他们自己认为的幸福。但这幸福,孩子尝起来一点也不甜,甚至每天愁眉苦脸。这种一相情愿的“幸福津贴”迟早会让孩子对你失望、忤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