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长的革命
1005300000016

第16章 审判孩子,不如审判家长的教育观念 (4)

第四章 审判孩子,不如审判家长的教育观念 (4)

爸爸听完,脸色变得沉重起来,正色说道:“看看你这个态度,得了个全班第一,又不是全年级第一,更不是全市、全国第一,就高兴成这样,你怎么能这样容易满足呢?你们班也不是全年级最好的班啊。对了,第二名少你多少分?”

“7分”,女儿小声说,对爸爸的态度有点不满。

“才7分?人家也许就是涂错了一道答题卡。下回,考个全年级第一名回来,再向我邀功。”果然,女儿的“嚣张气焰”很快被打压下去了,她拿着成绩单悻悻地回了自己的屋,爸爸的脸上闪过一丝“奸笑”。

吃晚饭了,妈妈进门去叫女儿吃饭。

“不想吃,我又没考全年级第一,哪有资格吃饭?”她还在生爸爸的气呢,“不表扬我也就算了,还这样损我一顿。”

“爸爸这样说也是为了你好,他就是想严格要求你嘛。怕你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就给你敲个警钟,你就别生气了。妈妈为你高兴,真的。”就这样,女儿被哄出来吃饭了,然后回到自己的屋里继续“备战”。

这是一个家长绘声绘色给我讲的自己的育儿经。“孩子啊,就是不能让他太得意,我和她妈妈一个紧一点,一个松一点,这样才能让女儿有一个好心态。”说完,他等待我的评论。

“如果我打了你一耳光,然后再揉一揉你,你干吗?”我问这个父亲。

“当然不干啦。”

“这就对了。你现在和孩子的妈妈不就正在对孩子干这种事儿吗?”他被我噎得说不出话来。

“话不是这样说……”他赶紧解释。

“你不用解释,我知道你的理论。其实,像你这样的家长,在我们国家简直就是楷模,人人都觉得孩子应该这样一个红脸一个白脸给唱出来,爸爸就应该威严一点,母亲呢,就善解人意一些,这样也不至于让孩子太委屈。是吧?

“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一个家长的性格、魅力也是不同的,这样千篇一律地教育出来的孩子,像不像流水线上的产品?比如你,明明就有天生的幽默才华,却要在女儿面前‘道貌岸然’,别人都会因为和你相处而快乐,唯独你的女儿却因为和你相处而痛苦,多难受,多可惜?”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理念:教孩子的时候,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父亲就是权威的象征,母亲就是温暖的象征。其实人的性格是不同的,孩子将来接触到的人也是复杂的,让他们见到真实的父母,看到家长的本色,既是让孩子了解人这种复杂的存在,也让亲人之间的感情更加稳固、真实。刻意去唱什么脸,不仅让父母与子女之间缺少了很多快乐,也让我们的孩子失去了独特的成长空间。父母之间心照不宣的配合,在孩子的眼中却是他们相互不配合,父亲和母亲的立场不一致,让他们总以为妈妈更爱自己一些,爸爸是一个没有情感的人。

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女孩,非常文静,成绩也很好。我觉得这样的孩子不该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里,而应该是在学校的领奖台上。她的妈妈说,女儿从小就崇拜父亲,父亲在她心中就是威严、楷模。但是这几年她父亲的生意垮了,女儿知道这件事之后,渐渐改变了对父亲的看法,现在甚至开始对爸爸冷嘲热讽,一家人的日子简直过不下去了。

父亲,在孩子的心中树立的权威越大,倒下去的时候,产生的影响就越深。我和那个女孩子坦诚地交谈了,告诉她很多伟大的人物身上也有很多小毛病,每个人都有缺点,没有完美的人存在。当时她的表情很痛苦,哭了很久。我知道,这样的家庭伤口,需要很久才能愈合。

父母们,千万别再自以为聪明地唱着红脸白脸了,越是将自己脸谱化,越是在走向一条危险的路。

抱怨孩子,等于暴露自己无能

有人说没有有问题的孩子,只有有问题的父母。不同的家庭里,发生着同样的悲喜,善于面对的父母,总是找方法,而不是找抱怨的借口。

“崔老师,我们现在都在忙事业,实在没有时间管孩子……”

“难道,你生了他不应该养育他吗?难道你觉得把一个孩子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不是给我们伟大的祖国作贡献吗?难道教育孩子不是工作吗……”

正所谓失败者找借口,成功者找方法。真正有心要改变现实的人,是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抱怨上的。

有一个妈妈,她的孩子对外界的反应比别的孩子要迟钝很多,在学校经常受欺负,老师也经常和她沟通。“崔老师,我现在压力很大。其实我每次都在家里反复教他怎样算术,但是他一到学校,就什么都忘了,老师常说我不配合学校教育,有谁知道我的感受呢?”当我看到这位年轻的妈妈在我面前流泪的时候,我顿时恨自己天才的幽默一下子短路了。后来,她在平静中离开。

没过一个月的时间,我突然收到这个妈妈的短信:崔老师,感谢您的倾听,您一定很少遇到像我这样只知道抱怨的家长,现在,孩子告诉我凡事不要抱怨。

她有怎样的故事呢?请看后文。

有一段时间,我(这位妈妈)很忧郁,因为自己的孩子比较笨,长辈们也有意无意地影射说是我的问题。每次亲戚见面的时候,都会相互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但是他们都像是故意不问我,我也知道,问了也还是那个答案“不怎么样”。有时候我怀疑是上天在惩罚我,为什么孩子之间的差别这么大呢?

有一天,他又把自己的作业本交给我看,我一眼就看出几个低级的运算错误。当时我把他的作业本撕了,自己哭了一通。孩子的爸爸长年在外,我都开始怀疑是因为他不喜欢这个笨孩子了。一时间,婚姻、家庭、子女的多重失败感撞击着我,我一下子就晕倒了。

等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孩子就在我旁边,手上贴着创可贴,睡得正香。他发现我醒了,扑在我身上哭得好伤心。

“你的孩子真乖啊,是他打电话给120的,我们把你安顿好了,他还说要给你削苹果,结果把自己的手给弄伤了。”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别人表扬我的孩子,我看看他的手,他连忙说不要紧。

躺在病床上,看到自己身边趴着一个小男子汉,顿时觉得自己很幸福。想一想自己以前对他发脾气,他从来都没有吵闹过,也没有哭过,只是默默地走开,或者重新写作业。我买菜的时候,他总是帮我提篮子;我交电话费,他就让我坐着他去排队……其实他身上有很多的优点,可是我一直被学习成绩这一个缺陷挡住了眼睛,甚至抱怨自己命苦,真是太不应该了。

我从小也不喜欢读书,后来也没有成为天之骄子。但是我能在这个社会上有一份工作,有朋友,有家庭,并不比别人差很多。可是我却要求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好,学习上也不要我操心……真是太惭愧了。

这个妈妈的话让我感动了许久。路过书店,看到《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于是决定买来送给她。

如果你能做到21天不抱怨,你的人生就将上升一个境界。可是有的人每天都在抱怨,抱怨工作、抱怨家人、抱怨朋友、抱怨社会……也许,是因为这些人自己没有能力去重新认识自己,也没有能力去改变对现状的不满,只好做最没有意义的反抗——抱怨。

但是,这样的人生有什么乐趣呢?这样的生活有什么进步呢?

其实家长想要改变现在的生活,就要从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开始。如果你都不欣赏自己的孩子,又有什么能填补你的心呢?

家长不改变,别指望孩子能超越你多少

我这辈子是没有指望了,就等着看他们将来混出个什么名堂。别指望孩子们能超越你多少,我们得先改变。

搬家了,除了挪走那些家电,我还有很多书要搬。于是和搬家公司的人商量价钱。

“我还有一些书要搬,您说加多少钱?”

“带我看看吧。”于是我领着这个汗湿了衣裳的搬家工人进了书房,里面的书已经全部装好了,几十个箱子,让他愣了一下。

“你说你看这些玩意儿干啥!”一边说,他一边用脚踢我的箱子。我这爱书如命的人,只能忍受心爱的宝贝们被“践踏”了。

“那就加50吧!”也算是个痛快人。

搬了几箱,那人说:“不行,你给我们买水。”我下楼买了十来瓶水。

又搬了几箱,那人说:“不行,得给我们买烟。”我下楼又买了几包烟。

“哎呀,搬个家这么麻烦,这些书看了就扔了呗!”看来他对我的书很有意见。我得帮它们平反。

“敢问今年贵庚啊?”一问才知道,我们都是一年的。

“其实还要真感谢这些书啊。如果我不是读了这些玩意儿,可能今天就和你干一样的活儿了。”他一听,点头称是。“所以我让我儿子多读书啊,可是他就不爱。”

“你读书吗?”

“我一个搬家的大老粗,读啥书啊,还嫌力气不够使啊?”他笑呵呵地问我。

“你看你在家不读书,怎么又要求孩子多读书呢?你要是读书,孩子不跟着学吗?”

他想了想,问我:“你干啥的?”

“我呀,就是帮别人解决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的。”说完递给他一张名片。

“崔老师啊!原来是你。我还说报纸上那人和你像呢!那今天搬书的钱不要啦!算是我们家长的感谢吧!”他变得热情起来,我倒是没有料到自己的知名度已经普及到搬家公司了。心中暗暗好笑,顺手从书箱子里拿出几本书。

“钱肯定要给的,我俩同岁,今天大家帮忙,我就送给你几本书回去翻翻吧。”他一听更高兴了,乐呵呵地帮着我搬进了新居。

这个故事,一直放在我的心中。同样是48岁,境况却大不相同。当然我也知道,还有很多同龄人做得比我成功。

相同的岁数,不同的命运。我们的孩子们今天是在同一起跑线上,但十年二十年之后,他们之间的差距会有多大呢?

作为过来人,我们都知道差距是一点一滴慢慢积累的。所以我们敦促孩子们去努力,不能松懈,可他们似乎毫不放在心上。现在可以称为“差不多先生”的孩子不在少数,年纪轻轻,就虔诚地奉行着“中庸之道”,凡事只求个差不多就行了。

考试退步了,家长急着分析原因,可孩子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没选上班干部,家长还担心他自尊心受打击,结果人家完全无所谓;邻居的孩子学习好,家长拿着作比较,他装作没有听见……“差不多就行啦”,嘴里说着这样的话的孩子,是很难有明显的进步和成就的,因为他根本就不要求自己进步。

孩子的这种“中庸”,其实是家长的“杰作”,只是,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

你的孩子成绩很好,但偶尔出现一两次失误,得到的不是关心和安慰,而是责备,这种行为很容易导致孩子对学习和其他事情提不起兴趣。你满足于相对安逸的生活状态,虽然你苦口婆心地让他要勇争第一,可自己却不愿意与人竞争,有时间你不会去看书、学习,而是经常打打麻将、喝喝酒、钓钓鱼,这种言行很容易影响到孩子的人生观。这样的环境之下,孩子的“差不多”心理和行为也就出现了。

和孩子们一起谈理想、事业,用美丽的理想来鼓励孩子发展兴趣爱好,也以此来鼓励自己。家长们不用因为自己的职业不够体面而不好意思,你用双手养活了一家人,这是值得骄傲的事情。用这种自给自足的人生态度去影响孩子们,比任何说教和礼物都来得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