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吴帝国
9964700000001

第1章 登场人物

孙氏一门

孙坚:汉末名将,阵斩华雄(《三国演义》中把这一殊荣送给了关羽),为人勇猛善战但是个性急躁,在与刘表的冲突中中了埋伏,死于岘山。

孙策:孙坚之长子、孙权之兄,官渡之战前夕打算偷袭曹操,结果在丹徒遇刺身亡。遗留下一子、三女。性格与父亲孙坚极为相似,命运亦同病相怜。

孙权:孙坚之次子,兄长死后接管江东,后称帝,本书的第一主人公,历史上的谥号是“吴大帝”,性格像母亲吴氏,但是也曾梦想如父兄们笑傲沙场,结果是在逍遥津大败险些丧命,从此有自知之明。中年以后渐渐刚愎自用,显露出与父兄相似的急躁性格。治国理想上更倾向于韩非子的权、术、势学说,由此与主张儒、道治国的陆伯言发生冲突。

孙翊:孙坚之三子,性格又与孙坚、孙策如出一辙,勇猛、急躁的另一面是善良、单纯,一度遭到孙权的猜忌,后被部下杀害。

孙辅:孙权的堂哥,怀疑孙权的能力不足以保守江东,所以暗自勾结曹操,被孙权识破,死于幽禁。

孙尚香:孙坚之女、孙权的妹子,嫁给了刘备为妻,一心想做刘备的好妻子,然而却被刘备视为孙权派来的监视者。失败的政治联姻断送了她的幸福,《三国演义》虚构了夷陵之战中她投江而死的“殉夫”情节。

孙舒城:孙策之女,嫁给了陆伯言为妻,史书中无名,“舒城”一名为作者设计,在本书中,她是一个坚强、美丽的女子,生育并培养了一代名将陆抗。

孙大虎:孙权之女,大名鲁班,先后嫁给了周循、全琮为妻,“两宫之乱”的幕后策划者、“后孙权时代”的“隐形女王”,是一个野心勃勃、迷恋权力的武则天型女子。

孙小虎:孙权之女,大名鲁育,大虎的妹妹,嫁给了朱据为妻,继承了母亲步夫人的温柔善良,后来死于亲姐姐大虎之手。

孙登:孙权长子,在《东吴秘史》中,是陆伯言寄予厚望的“未来明君”,因为与陆逊走得太近遭到孙权斥责,后因不明原因去世。

孙和:孙权第三子,母亲王夫人曾与大虎之母步夫人争宠,结下冤仇。遭到大虎陷害,母亲忧郁而死,孙和本人也失去太子之位。

孙霸:孙和的弟弟,与哥哥孙和争夺太子之位,实际上只是大虎手中的一张牌,后来被孙权处死。

江东将相一众

张昭:来自江北彭城的流亡之士,孙策的得力助手。孙策死后一心辅佐孙权,曾是孙权最为依赖的师长,然而个性火爆、刚直敢言,又一直把孙权当小孩子来看待,动辄训斥,常常让孙权下不了台,以至于末年两人关系时好时坏,孙权称帝时坚决不用他做丞相。病死于嘉禾五年(236),有两个儿子,一个早死,一个牵扯入两宫之乱,被孙权杀害。《三国演义》将张昭描写成为一个贪生怕死、迂腐无知之人。

周瑜:来自江淮庐江舒县的流亡之士,孙策的好兄弟兼助手。帅哥、智将兼文艺达人,赤壁之战的真正主角,唯一的缺点是短命,死于西征益州途中。有两个儿子,一个娶了孙权那个强悍的女儿大虎,早死。另一个被孙权流放,病死。《三国演义》将周瑜描写成为一个心胸狭隘、妒贤嫉能之人。

鲁肃:来自江淮的流亡之士,孙刘联盟的一手促成者及维护者,比诸葛亮更早提出天下分治的蓝图,作为文官中的少壮派得到孙权的提拔。周瑜死后代替周瑜领兵,主持了“借荆州”等事宜,此后刘备一直赖着不还,直到鲁肃去世时荆州还在刘备手中。为人慷慨有远略,治军严整,缺点是爱说大话、思虑不严密,《三国演义》将其描写成为一个忠厚但总是被骗的老好人。

诸葛瑾:来自北方的流亡之士,诸葛亮的哥哥,擅于调解人际关系,得到孙权的赏识,与陆逊的关系也不错,一度是权、逊之间的沟通桥梁。

吕蒙:来自中原的流亡之士,从小将奋斗至一军之统帅,曾是一介武夫,后来勤奋好学,令鲁肃刮目相看。设计袭取荆州,病死。《三国演义》虚构了他被关羽索命而死的情节。

顾雍:江东本土士族,个性沉稳冷静、严肃而寡言少语,官至丞相,与陆逊组成东吴最辉煌时代的“文武搭档”,后来遭遇吕壹迫害,幸免于难。死后长孙顾谭一度代理丞相,“两宫之乱”中顾家受到最严厉的打击,两个孙子被杀,顾家几乎一蹶不振。

朱然:字义封,江东本土士族、孙权的老同学,吕蒙推荐他接替自己的职位,后来看穿世事,在两宫之乱中一语不发,躲过了灾难。病逝之时孙权很是痛心。

陆逊(陆议):字伯言,本书的次主角。出自江东大族,娶了孙策之女,在夷陵一战中火烧连营、击败了刘备,又在石亭之战中击溃了曹休,官至上大将军、丞相,在二宫之乱中愤愤而死。为人温和而倔强、内敛而有智慧,能忍辱负重,是韩信一类的人物。缺点是书生气较重,长于军事征战、短于权势之争。有两子,一子夭折,另一子陆抗,为东吴名将。《三国演义》虚构了陆逊在夷陵之战后受困八阵图、经诸葛亮岳父黄承彦点拨才得以脱身,慨叹:“孔明真卧龙也,吾不能及!”的情节。

全琮:东吴后起之秀,江东本土士族,“为人恭顺,善于承颜纳规,言辞未尝忤人之怒”,是一个颇懂处世之道的人物。后迎娶了孙大虎,从此卷入“两宫之乱”,与顾、陆对立,陆逊死后两年病死。

甘宁:来自巴蜀的流亡之士,水贼出身,先后为刘表、孙权效力,最大的功劳是帮助孙权歼灭了江夏的黄祖,报了父仇。《三国演义》虚构了他被沙摩柯射死的情节。

步骘:来自江淮的流亡之士,族女入宫为孙权的夫人,一度最为受宠,生下了大虎和小虎。步骘本人也是东吴重臣,为人宽宏大度、喜怒不形于色。卷入“两宫之乱”,与顾、陆对立,陆逊死后替代陆逊为相,两年后病死。《三国演义》虚构了诸葛亮舌战群儒、说得步骘哑口无言的情节。

凌统:江东本土士族,因父仇与甘宁水火不容。逍遥津一战中拼死捍卫孙权,力保不失。

朱桓:东吴后起之秀,江东本土士族,石亭之战中建议设伏夹石,未被采纳。个性暴躁冲动,并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朱据:东吴后起之秀,江东本土士族,文武全才,是孙权眼中的“未来之星”,娶了孙小虎为妻。然而遭遇吕壹的陷害,后来又卷入“两宫之乱”,被杀。

潘濬:东吴阵营中少有的荆州之士,与陆逊关系融洽,官至太常,屡次遭到吕壹迫害,是陆伯言的最佳搭档。两宫之乱前已经死去。

吕壹:出身不明,孙权的亲信兼打手,先后迫害过潘濬、顾雍、朱据并试图把矛头指向陆逊,朱据一案中失手,被孙权抛弃、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