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上哈佛从娃娃抓起
9941600000008

第8章 自主学习——鼓励孩子主动地求知(3)

父母若想培养孩子质疑的习惯,就是要顺应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孩子探究未知事物的心理动力。实际上,爱好提问是孩子的天性。而且,孩子由于思维的不成熟或者知识的欠缺,提出的问题在成人看来往往是很可笑的。此时,父母千万不要嘲笑孩子的幼稚。高尔基曾经说过:“对孩子的问题,父母如果以孩子长大后自然会懂得为由拒绝回答,就会逐渐磨灭掉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能够提出问题,表明他对事物经过了认真的思考。北宋学者程颐说过,学者先要会疑,也就是说,学习首先要会提出问题。不管孩子提出的问题看起来是多么天真幼稚,多么不可思议,父母都要抱以鼓励的态度,保护孩子提出问题的精神。

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布朗说:“我的祖父总是让我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出原因。在我的整个童年时代,父母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从不强迫我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力求理解它。”

(2)父母要经常向孩子提出一些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孩子只有常常被提问,才会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也才会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

一位妈妈在飞机上与她的孩子一直在讨论一些有趣的问题。例如,飞机怎样起飞,飞机在飞的时候为什么“不会动”,飞机上的窗户为什么不能够打开,等等。对于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母亲总是耐心地回答。母亲尽管并不能回答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却仍然与孩子热烈地讨论着,孩子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3)父母应该区别对待孩子的问题。对于孩子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父母最好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可防止孩子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父母如果不知道问题的答案,要引导孩子进一步学习知识,让孩子自己去寻求答案。

(4)父母要善于向孩子提问。善于提问题的父母可以给孩子起到一种示范作用。孩子看到父母经常会提出一些问题,也会自然而然地多提问题。父母可以与孩子比赛提问,通过竞赛的形式,提高孩子提问的兴趣,养成提问的习惯。父母向孩子提出问题的内容,要考虑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范围,不能提得难度过于偏大,否则会挫伤孩子积极性。

教育幸家对父母的怒告

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说出与他人不一样的想法时,父母千万不要呵斥孩子,而娄鼓励孩子。即使孩子提出的想法不完全正确,父母也要充分肯定他的求异思维,鼓励孩子提出与他人不一样的想法。解决问题要善于思考家教案例

一次,拿破仑.希尔去见一个专门为人提供创意的教授,却被教授的秘书挡在门外。拿破仑·希尔觉得很奇怪,自己这样有名望的人来见一个教授,却被他挡在门外。

大约两个小时后,教授接见了希尔,并向他解释道:“我有一个特制的房间,里面漆黑一片,除了一张躺椅外没有什么东西。我每天都会准时在躺椅上默想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是我创造力最为旺盛的两个小时,很多创意都是在这个时候获得的,所以,在这个时间段我什么人都不见。”

听完教授的讲述,拿破仑.希尔突然意识到运用思考才是人生成功的要诀。因此,拿破仑.希尔写下了影响全世界的著作《思考致富》。拿破仑.希尔在这本书中深刻地揭示了如何运用思考去获得成功。任何人要想取得任何成功都离不开思考。

拿破仑·希尔说:“思考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事实正是如此,有思考力的人才会有创造力,才会掌握自己的命运。

学会思考比单纯获得知识更为重要。培养思考能力,应当优先于获得专业知识。孩子的聪明与否与孩子善于思考直接相关。

英国剑桥大学的迪.博诺教授曾说:“一个人智商很高,只能说明他有创造的潜力,并不说明他很会思考。智力与思考的关系,就好比拥有一辆汽车与拥有驾驶技术的关系。你可能拥有一辆性能很好的汽车,驾驶技术却不佳,仍然不能把车开好。反之,你即使拥有的是一辆旧车,驾驶技术却很高超,仍然能把车开好。”

孩子的思维发展趋势是逐步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的。年龄较小的孩子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动作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他们在听、看、玩的过程中进行思维。

例如,婴幼儿常常边玩边想,但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就停止了。大约3岁时,孩子的思维开始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他可以依靠头脑中的形象和具体事物的联想展开思维,能够不依据具体行动,运用已经见过的、听过的知识来思考问题。大约S岁时,孩子的形象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并初步出现抽象思维。孩子能够从理解事物个体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能够从依靠具体形象理解过渡到依靠语言理解;能够对事物进行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五六岁的孩子在看电视时,可以说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证明他的看法。

孩子学习有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基础知识,二是发展思维能力。

大多数父母和教师往往只注意前者而忽略了后者,造成孩子虽然看似知识渊博,却不知道如何思考问题。培养孩子拥有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发孩子的智力是不可或缺的。

孩子在遇到问题时,总喜欢向父母请教。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问题有问必答,虽然能够解决了孩子当时的问题,但也因此使孩子养成依赖父母的不良习惯。孩子遇到问题时不会独立思考,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对孩子的成长是没有益处的。

明智的父母在孩子提出问题时,会启发孩子去思考,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已有的经验,自己去获得答案。孩子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会得到提高。如果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问题,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请教他人、查阅资料或者反复思考,让孩子不仅获得了问题的答案,也提高了能力。

如果孩子经常遇到各种问题,思维就会比较活跃。父母要想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就要多向孩子发问。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曼的父亲就非常善于向费曼提问。为了引导费曼思考关于地球的问题,费曼的父亲让他设想自己遇见了火星人。火星人会问费曼许多关于地球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人要在夜晚睡觉?”“为什么地球会有引力?”费曼的父亲甚至把自己扮演成火星人,与费曼一起来讨论这些问题。

当费曼长大一些时,费曼的父亲就带他去博物馆参观,激起他对博物馆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费曼的父亲还让费曼阅读《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并向他提问,对于他没有理解的内容,再用浅显的语言耐心地解释。

父母向孩子发问,不要只提出非对即错的封闭式问题。父母要依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提出一些答案不是唯一的开放性问题。例如,茶杯有些什么用途?如果去郊游,你会选择哪里?

如果家庭中充满民主和平等的气息,孩子就会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思维比较活跃,分析问题也比较透彻。而如果家庭中充满专制和独断的气息,孩子就不敢畅所欲言,容易受家长的暗示而改变主意,在各种看法之间摇摆不定,没有自己的主见。

绘画神童小峰和爸爸一起去看一个个人山水画展。事先,爸爸没有告诉小峰这是一个个人画展。小峰转了一圈后对爸爸说:“这好像是一个人画的,每幅画都好。”爸爸有些奇怪地问小峰:“是吗?你觉得好在哪里呢?”小峰说:“布局合理,气魄宏大,用笔也优美。”

很多孩子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小峰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与爸爸平时的鼓励是分不开的。教育专家对父母的忠告

在学习和生活中,孩子经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孩子的问题,父母要与孩子一起讨论、共同找到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进行分析或者归纳,需要想出解决的方法与程序,这是非常有益于让孩子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