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别让细节和习惯毁了孩子
9915400000008

第8章 别让细节和习惯阻碍孩子的学习兴趣(2)

4.对孩子的每个小进步都热情鼓励。

对于孩子的学习兴趣,家长要表现出极大的支持和热情的鼓励,使孩子充满自信。父母要对他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了解,多多关注孩子的想法,适时地对孩子说:“有进步”、“坚持就是胜利”、“你做得还不坏呀,还需要时间,慢慢来”,家长这样的热情鼓励肯定对孩子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5.引导孩子制订学习计划,适当加以期许。

有的时候,孩子对某种学习没有强烈的兴趣,是因为孩子对自己信心不足,感觉目标遥不可及。这时候家长应该充分了解孩子的状况,和孩子一起制订学习计划。开始的时候制定的可行目标宽松一些,让孩子取得学习的成就感;而后当孩子学习达到一定的程度,目标应逐渐升级,并对孩子持有较高期望且让他们知道这一点,这样孩子的学习热情就会极大地调动起来,按部就班地学习。如果同时家长能细心地记录孩子的点滴进步,在孩子疲惫或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们看,会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并不断进取。

学习的热忱态度是很重要的,家长要让孩子确实感到学习的乐趣,这样他就会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家长还要和孩子多多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外,家长自己对生活也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言传身教,把自己的积极心态传染给孩子,让孩子在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将有益于孩子的一生。

智慧感悟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三字经》)逃课排斥学习,这样做不但对不起父母,而且也毁了自己的前途。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许多这样的人,不是到了白发苍苍时才来抱怨吗?学习,似乎是父母对你的逼迫。可你是否想过,学习,也是人生道路上的阶梯呢?努力学习吧,不为别人,为自己而学。

您孩子制订的学习计划适合自己吗

案例

我家丽丽学习总是没计划,有时候玩起来什么都不管,可一到快考试的时候就着急了,学到半夜也不睡觉,总是喜欢临时抱佛脚,学习一点儿计划也没有。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帮助她?

案例分析

对学生来说,有计划学习要比无计划学习好得多。

首先,学习的目标明确,实现目标也有保证。学习计划就是规定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方法步骤达到什么学习目标,短时间内达到一个小目标,长时间达到一个大目标。在长短计划指导下,使学习一步步地由小目标走向大目标。

其次,恰当安排各项学习任务,使学习有秩序地进行,有了计划就可以把自己的学习管理好。到一定时候对照计划检查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看看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优点发扬,缺点克服,使学习不断进步。

再其次,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有帮助。良好习惯养成以后,就能自然而然地按照一定的秩序去学习。有了计划,也有利于锻炼克服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无论碰到什么困难挫折也要坚持完成计划,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最后,提高计划观念和计划能力,会受益一生。这种计划观念和计划能力,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具备,这对一生都是有好处的。

有些学生学习毫无计划,“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这是很不好的。高尔基说:“不知明天该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有的学生认为,学校有教育计划,老师有教学计划,跟着老师走,按照学校要求办就行了,何必自己再订计划?这种想法不对。学校和老师的计划是针对全体学生的,每个学生还应该按照老师要求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制订具体的个人学习计划,特别是放学以后的自学部分,更要有自己的计划。

在整个小学阶段,每个学期都要开设几门课程,每周、每日学习的内容都不同,各主要学科都要布置课外练习,如果没有学习计划,就会手忙脚乱,杂乱无章,影响学习效果。老师和家长要让小学生明白制订学习计划的重要性,明确学习计划的内容,掌握制订学习计划的方法。

学习计划包括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两种。长期计划以一学期为宜,从总体上对各学科的学习情况作出全面的安排。短期计划以一周为宜,对本周内每天的学习内容、学习目的、保障措施和作息时间作出详细具体的安排。

学习计划要具体、明确、切实可行,同时又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以保证计划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执行中既要坚定不移,又要根据实际适当调整,目的在于使学习计划更加切合实际,更为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专家支招

学习如果没有计划,就会陷入一种茫然无绪的状态中,既浪费了时间,又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制订学习计划非常重要。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孩子,由于没有统筹把握自己学习过程的能力,做父母的应该指导他们制订学习计划并敦促他们完全执行。

1.父母应该指导孩子制订学习计划并敦促他们完全执行。

(1)计划要全面。

既然订的是学习计划,自然主要是安排学习时间,但还应当兼顾锻炼身体时间、集体活动时间、文化娱乐时间、帮助家长做家务时间等。

(2)安排好常规学习和自由学习的时间。

常规学习就是按照学校规定的学习时间学习,包括在校上课和在家做作业的时间,这部分时间应当根据学校规定和老师的要求去安排。自由学习时间,是指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所剩下的可由自己支配的时间。

(3)长计划和短安排。

长计划就是指一个学期要实现的一些大目标,而短安排就是一周乃至一天所要实现的小目标。

(4)合理安排各种学习内容。

孩子心情比较愉快,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间,家长可以安排他原本不太喜欢的科目;零星的、注意力难集中的时间,可以安排做习题或学习孩子最感兴趣的科目。还要注意穿插文体活动、家务劳动等,以此来调节孩子的大脑及四肢。

(5)注意效果,及时调整。

每个学习计划执行到一个阶段,就应该检查一下效果。如果效果不好,就需要查找原因,进行必要的调整。

2.家长帮助孩子订立学习计划,要避免走进误区。

首先,不要强行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希望。

父母对计划提出建议是必要的,但却往往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意愿,无形中给孩子造成压力,使其产生逆反心理,结果得不偿失。

其次,学习计划的内容不要安排得太紧。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没有好的休息就不可能有好的工作,学习安排得太紧,会让孩子喘不过气来,甚至产生厌烦感。

再其次,如果开始孩子无法依照计划行事,不要责难他。

孩子刚开始就失败而无法获得父母的理解,通常就再也提不起兴趣了。

3.孩子制订学习计划的具体内容。

怎样制订学习计划呢?一份好的学习计划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进行自我分析。

孩子们每天都在学习,可能有的孩子没有想过自己是怎样学习的这个问题,因此制订计划前首先要进行自我分析。

①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

可以让孩子仔细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学习特点。每个人的学习特点都不一样:有的记忆力强,学过知识不易忘记;有的理解力好,老师说一遍就能听懂;有的动作快但经常错;有的动作慢却很仔细。如在数学学习中,有的理解力强,应用题学得好;有的善于进行口算,算得比较快;有的记忆力好,公式定义记得比较牢;有的想像力丰富,善于在图形变换中找出规律,所以几何学习比较好……可以全面分析自己。

②分析自己的学习现状。一是和全班同学比,确定自己成绩在班级中的位置,用“好、较好、中、较差、差”来评价;二是和自己过去的情况比,看它的发展趋势,通常用“进步大、有进步、照常、有退步、退步大”来评价。

(2)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努力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没有学习目标,就像漫步在街头不知走向何处的流浪汉一样,是对学习时间的极大浪费。

①确定学习目标首先应体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其次要按照学校的教育要求,此外还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现状。当然还可考虑一些社会因素和家庭情况。

②学习目标要具有适当、明确、具体的特点。适当就是指目标不能定得过高或过低。过高了,最终无法实现,容易丧失信心,使计划成为一纸空文;过低了,无须努力就能达到,不利于进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经过努力就能够达到的目标。

③明确就是指学习目标要便于对照和检查。如:“今后要努力学习,争取更大进步”这一目标就不明确,怎样努力呢?哪些方面要有进步?如果改为:“数学课语文课都要认真预习。数学成绩要在班级达到中上水平。”这样就明确了,以后是否达到就可以检查了。

④具体就是目标要便于实现。如怎样才能达到“数学成绩中上水平”这一目标呢?可以具体化为:每天做10道计算题、5道应用题,每个数学公式都要准确无误地背出来,等等。

(3)科学安排时间。

确定了学习目标之后,就要通过科学的安排、使用时间来达到这些目标。要符合“全面、合理、高效”的要求。

全面是指在安排时间时,既要考虑学习,也要考虑休息和娱乐,既要考虑课内学习,还要考虑课外学习,同时还要考虑不同学科的时间搭配。

合理是要找出每天学习的最佳时间,如有的同学早晨头脑清醒,最适合于记忆和思考;有的则在晚上学习效果更好,要在最佳时间里完成较重要的学习任务。此外,还要注意文理交叉安排,如复习一会儿语文,就做几道算术题,然后再复习自然常识、外语等。

高效指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时间。一般来说,把重要的或困难的学习任务放在前面来完成,因为这时候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而把比较容易的放在稍后去做。此外,较小的任务可以放在零星时间去完成,以充分做到见缝插针。

一天中供自己安排的时间基本上分为四段:早上起床到上学,上午放学到下午放学,下午放学到吃晚饭前,吃晚饭后到睡觉。同学们主要应在这四段时间里统筹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内容。

(4)在进行时间安排时须注意的两点。

①要突出重点。

也就是说,要根据自我分析中提出的学习特点或比较薄弱的学科在时间上给予重点保证。

②要有机动时间,计划不要排太满太紧,贪心的计划是难以做到的。

订了计划,一定要施行,不按计划办事,计划也就没有用了。为了使计划不落空,要对计划的实行情况定期检查。可以制定一个计划检查表,把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进度,列成表格,完成一项,就打上“√”。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并修改计划,使计划越订越好,使自己制订计划的能力越来越强。

智慧感悟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要学的东西很多,而时间又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也就是保持高效率的学习。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最好的方法便是制订学习计划。做什么事都要想好了再干,要有计划,如果没有计划地瞎干一气,一定不会有成绩的。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多认真、努力地学习。具体什么才叫做“认真努力”,我们可能都会举出很多例子: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多做练习题,多读书,等等。然而,自己的孩子如何能够达到这种良好状态,具体根据什么来做练习,很多父母就不一定能说上来了。实际上,是否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指导孩子学习是否具有计划性,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孩子只有知道自己在各学科学习中的优势和弱势,知道自己每科在哪部分学得比较扎实、哪部分有差距,并根据实际情况确立学习目标,制订有效的学习计划,才能真正做到切实可行的“认真努力”,成绩也必然稳步提升。

计划订下来一定要坚持,首先家长要坚持,孩子才可能坚持。孩子执行计划的过程同时也是训练他们遵守规则、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有的计划是需要长期不懈坚持的。有的老师要求学生每天抽出一个时间做大声朗读的训练。这种训练可能持续两三个星期都不会看到十分明显的效果,但是坚持半年到一年甚至两三年,家长就会发现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文的语感和词汇量以及对文章的理解能力都会有惊人的提高。薇薇的母亲就是一位能帮孩子坚持完成计划的称职的母亲,她坚持带薇薇到亲戚家练习英语会话,从孩子四年级一直持续到小学毕业,孩子的英语就有了相当的水平,可以熟练地运用一些平常的英语对话。可见长期计划的坚持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学生在把握时间这方面,也要订在计划中,做到坚持,否则孩子很容易拖延时间。计划同时也起到限制约束的作用,让孩子从小养成抓紧时间、提高单位时间学习效率的好习惯。家长可以在和孩子一起制订学习计划后,让孩子准备一个本子,根据当天的计划把计划需要完成的时间写在上面,做完一项就在后面打一个钩。限定时间是完成计划的关键。按时完成计划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孩子进行鼓舞和奖励,计划不能按时完成或质量不好,也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有的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的作业情况规定:六点半之前,孩子必须完成作业,否则全家就都不吃饭,一起等着他。孩子因此有了责任感,学会自我约束,有了约束,也就自觉提高了学习效率,逐渐养成按时完成学习计划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