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延安女兵(第一卷)
9860500000039

第39章 回忆和感悟

黎青

一、我的家乡

我出生在豫东平原的淮阳城,从记事起,古老的庙会给我印象最深。每年二月二到三月三,我总是跟随母亲走五里路去赶会,向人祖爷太昊伏羲氏陵墓烧香磕头;向民族英雄岳飞朝拜纪念;对跪在地上的奸臣秦桧踢上几脚并唾其面。这时母亲总是讲说忠臣和奸臣,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忠臣修庙供奉,奸臣万人唾骂。

庙会场地,坐落在淮阳城北金碧辉煌的太昊伏羲陵建筑群前广场上。站在伏羲陵向南眺望,万亩城湖抱城环绕,阳春三月,荷花含苞待放,芦苇早已葱郁一片,鹭凫翔集,鱼跃鸥飞,游船上欢声笑语,穿梭于湖中。每到会期,老老少少倾城而出,印象至今铭记在心。

我家在县城里是个温饱家庭。父亲为人正直,一生不沾烟酒,对子女管教很严。他开过酒馆,干过油盐行、缫丝,转运黄花菜、蚕丝等土特产品,经常外出湖北、安徽、江苏等地。30年代初把我送进了洋学堂,要求子女用心念书,长大后自立于社会。初中毕业后,我考入开封第一女师,那时恰逢“一二·九”学生运动,继之发生西安事变,使我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对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贪污腐败,民怨沸腾,对蒋介石政府不抗日,对内压制群众专制独裁万分痛恨。

七七事变后,虽然国内实现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两条道路摆在全国青年面前。一条路去大后方重庆投靠国民党,另一条路是坚决抗日救国救民找八路军去。日军疯狂进攻,战火即烧到家乡,父母为自身安危焦虑,为儿女前途忧心忡忡,他们反复考虑又与哥姐商量,下定决心让我离家外出。1938年初,一个寒冬的夜晚,父母把哥姐我叫到面前,在油灯边上说日本快打到我家门口了,让我哥外出找八路军,叫我去豫西镇平上学(开封女师已迁镇平),等待哥的消息。父亲说:“你只有出去另谋生路了,不能在家当亡国奴。”母亲边落泪边说:“女孩子在乱世道外出我不放心,可在家我更不放心。孩子你还是出去吧!好在还有你哥照顾,妈带上你姐和两个小弟到乡下亲戚家躲一躲。”就这样,1938年1月,我离开了家乡。

镇平是豫西山区小城,青年学生云集,人心惶惶,各思出路。学校里实行军事管制,连信件也要检查。1938年7月,由于传达室老大爷的帮助,我收到了哥的来信。信中全是说他做生意的情况,末尾一行小字告诉我速到西安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报考学校。我如鱼得水,即刻写信叫堂哥到镇平,我俩以暑假探亲为由,找到西安七贤庄,经过考试分配到延安抗大学习。编队后,我们随队开始了八百里步行,这是我生平第一次“长征”,8月中,到达了久已向往的革命圣地延安。

二、在延安成长的七年

到延安,我被分配在抗大八大队(女生队)学习。大队长是红军女将张琴秋,分队长是长征干部陶万荣,还有赵磊、吴竞、冯晓峰。班长郭淑华十分精干,具体管理全班人的学习和生活。开始我打不好背包和绑腿,夜间放哨害怕,特别是紧急集合手忙脚乱不能按时列队,夜间行军常落在后面,睡热炕也不习惯。但在革命大熔炉中,在来自四面八方亲如姐妹的战友帮助下,全身心地在革命的摇篮中成长。

每每列队听大课或参加群众大会时,会前总是欢歌笑语,互相拉歌,气氛热烈,激动人心。要是大会的单位多,有青干校、党校、马列学院等,广场上人海一片,歌声此起彼落,洋溢回荡着:“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团结就是力量”,“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要我们自己来担承……”

抗大的政治学习和军事生活,对我来说是脱胎换骨的磨炼和改造。使我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救中国人民,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世界大同,解放全人类。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经过漫长的革命斗争,要几代人几十代人的奋斗牺牲才能完成。我永远铭记清凉山下石洞中宣誓入党的庄严情景。宣誓表明我已从一个爱国主义者升华为共产主义者,就是从抗日救国的思想上升为确立共产主义信念,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宣誓表明按条件我从组织上成为党员,我享有党员的权利同时应尽党员的义务,并遵守党的铁的纪律,也是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重塑自我改造自我的开始。

经过抗大训练,1938年12月,我被分配到党校妇女训练班学习。1939年9月在毛主席倡导下,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延安中国女子大学成立,我从党校转入女大开始为期两年的学习,后经考试,编入高一班。除学习中国革命史、党史、政治经济学、马列主义原著、毛主席著作外,还开设了俄语课,期间参加陕甘宁边区选举工作,妇女生活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女大的两年,我真正读了点书,对马列主义基础和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新民主主义论,在认识上理解上打下了一定基础。

1941年秋,因形势发展需要,女大结业,我被分配到中央妇委工作,直接接触到蔡畅、张琴秋、区梦觉几位老一辈革命家,还有在妇委部门工作的罗琼、苏华、林纳、王云、吕英等领导同志。

在妇委,我的工作是会议记录(速记)刻蜡版印刷,也抄写传送文件。大姐们和部门领导对我关心爱护,她们把我看成小鬼、小妹妹和晚辈。有几件事我铭记不忘。

蔡畅同志平易近人,对同志政治上关心爱护,工作上严格要求。对于她,我崇敬但又拘谨。当我第一次走到她面前时,她的眼神和气质,磁石般吸引人心,慈母般温暖如春,我跟别人一样叫她“蔡大姐”,她亲热地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她说:“小鬼,蔡妈妈好不好?”她指着李富春同志说,“他就是你李伯伯。”从那以后,在延安我就有了蔡妈妈。

她工作一丝不苟,并告诫我:“做记录,刻印文件,一定要认真细心,不出差错。在记录和文件上,一字之差就会谬之千里,就能得出相反的结论。”又说:“‘认真’二字要做到很不容易。首先是对工作要极端地负责任,要有责任心。工作上要细心、严谨、周密。”休息日我常去看蔡妈妈,在她家,见到过朱总司令和康克清大姐、危拱之大姐,见到过任弼时和陈琮英同志。总司令在我心目中就是慈祥的爷爷,感觉不到他是统领百万大军南征北战的威严老帅。他住的王家坪,是那时延安盛行的交谊舞场地之一。星期六妇委和杨家岭中央机关的同志常去跳舞。在那里有时能看到毛主席、周总理和其他将军统帅。

1942年秋,延安整风运动深入开展。开始,我是运动中的积极分子。当时目标集中审查在白区工作的曾淡如同志,蔡大姐事先找我个别谈话,严肃交代:“小黎,党交给你一项政治任务,主要是保护曾大姐审查期间的人身安全,你要值班守护她。室内的危险品如绳子、剪子、刀子要收藏好,白天陪她外出,夜间把门关好,有动静放机警点。同时你还要劝解她安慰她,有什么问题向党说清楚就好。曾大姐什么时候找我谈话,你就马上告诉我。”最后又加重语气说:“这事要你用党籍担保去做好。”当时我心中十分紧张,感到任务压头。同时对曾大姐瘦弱的身体、沉重的心情,内心又很同情。那时天气已是寒冬,室内很冷。在一个风雪的夜晚,曾大姐已经安睡,我检查室内后,关好门睡下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夜里,呼喊声、脚步声把我惊醒,曾大姐不见了!等我战抖着穿上衣服,许多同志带上手电在院内院外四处寻找,直到天亮也未见踪影。

形势发展,我也被审查。据说国民党在河南用“红旗政策”收买青年学生打入延安搞破坏。在我填的履历表上,一个叔叔当过县教育局长,是国民党员,另一个叔叔当过小学校长也是国民党员,这就是被审查的线索。我吃不下睡不好,心情十分沉重,又不敢找蔡妈妈谈。不久中央发现扩大化错误,及时纠正。对被审查人员逐个开始甄别工作,作出结论。妇委由蔡畅同志在全体人员大会上当众宣布结论,恢复名誉。对我的结论九个字:“历史清白,政治无问题。”大会后蔡妈妈单独找我谈心,她紧握着我的手说:“小鬼,你现在思想上没有包袱了吧!告诉我。”我当时激动地流出眼泪说,蔡妈妈宣布了结论,我放下了包袱,但交给我保护曾大姐安全的政治任务,我没有完成,要求组织上给我处分。蔡妈妈说:“错不在你,党相信你,你还是我的好女儿。”这时我精神豁然开朗,压在心头上的石头才真正放下,身心得到了解放。

经过八年艰苦抗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解放全中国,延安机关干部组织工作队,向东北、华北挺进,收复失地,开辟工作。中央工青妇干部组成一个队,目标是进军热河承德察热辽分局工作。这支队伍由蒋南翔、董昕、赵石带队,配九匹骡子驮行李和小孩。临行前开动员会宣布行军纪律和注意事项。路上不但要跋山涉水,还要过几道封锁线,也可能遇到战斗,比之当年由西安步行到延安还要艰苦复杂得多。打前站的提前出发,安排好餐食和宿营地。途中负责警戒联络的人已排定,总之要求大家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克服困难,保证全体队员和孩子安全到达目的地。

出发前蔡妈妈谆谆教导嘱咐,送我一只怀表,表达亲情和纪念。区梦觉大姐送我一支小巧的座镜留念,并说她要回广东去,后会有期。

我带着长辈的嘱托,带着人民的期望,离开抚育我成长的革命圣地延安。当我回头向宝塔告别时,从心底涌出了呼喊声:再见吧!解放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朱总司令、敬爱的周副主席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再见吧!最贴近我的心、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怀我、给我以母爱的蔡妈妈!

三、延安精神永远放光辉

北平和平解放,我带着四口之家进入北京,亲身经历了开国大典,亲眼目睹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为解放全中国,干部队伍又越过中原大地,渡黄河,过长江,直到天涯海角……其间我留在湖南工作了十几年,于“文化大革命”前夕调到太原,直到离休。

是延安精神鼓舞鞭策我,在任何情况下,要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为人民服务,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和工作。

我年近八十,壮心未减。离休后,一直坚持在省老年大学学习,书法绘画已成为我的所为所乐,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身体。

在1999世界老人年来临之际,愿与老战友老姐妹共勉;我们老夫妇的目标是:携手进入21世纪,喜看祖国山河大改观,跨入世界强国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