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隋炀帝艳史
972100000035

第35章 耿纯臣奏天子 气萧怀静献开河谋 (1)

第十八回耿纯臣奏天子 气萧怀静献开河谋 (1)

诗曰:

为德浑无象,昏迷便有形;色心如野马,欲念似风萍。鳌足撑难起,雷声唤不醒;只余歌与舞,相对眼偏青。

又曰:

国家谁最毒,独有小人臣;行险惟求利,贪功不顾民。是非三寸舌,黑白一张唇;天下已枯骨,犹思问水滨。

话说炀帝与萧后要思想水路游幸广陵,再无计策,在木兰庭上饮了半晚酒方散。次日起来,正要聚集群臣商议,忽一个小黄门来奏道:“司天监台官耿纯臣,口称有机密事要面奏万岁。”炀帝笑道:“最是这些台官,专会轻事重报。有甚么机密事,要他来奏?”萧后道:“陛下一见便知。”炀帝遂起身上辇,竟坐了便殿,宣耿纯臣进见。耿纯臣到了殿前,望见炀帝,先行过那五拜三叩头的大礼,然后俯伏在地奏道:“微臣职司占验,连见天象有异,不敢不奏闻陛下。”炀帝道:“天象有何变异?赐卿平身,慢慢的奏上。”耿纯臣道:“臣观得睢阳地方,不时有王气隐隐吐出,直上冲於房心之间。或结成龙纹,或散作凤彩,此名为天子之气。事关国家运数,臣不敢不奏闻。”炀帝道:“朕闻山川皆能吐气,况气乃虚无缥缈之象,如何便定得吉凶?”耿纯臣道:“气虽虚无缥缈,其实有凶有吉,种种不同。

”炀帝道:“你就说有那几种不同?”耿纯臣道:“有一种似烟非烟、似云非云,郁郁纷纷,观红黄二色,状若龙形,这叫做瑞气;瑞气见,则人君当有祥瑞之事。有一种白若练絮,晦昧不明,乍有乍无,其状类狗,这叫做妖气;妖气见,则天下不有大丧,即有兵变;有一种中赤外黄,有丝有缕,若欲随风飞舞之状,这叫做喜气;喜气见,则朝廷有非常之喜。有一种状若长虹,冲天直上,中吐赤光润泽者,叫做胜气;胜气见,则天子威加四海。有一种状若人形,而白色蓬蓬不动者,叫做尸气;尸气见,则其分野之下,民当有流离丧亡之灾。有一种赤文飞舞,团团曲曲,有如冠缨之状,或如笔锋牙笏之状,皆叫做宰相气;所见之方,当出贤相。有一种如虎如豹、如熊如罴,精光四射若火者,叫做将军气;所见之方,当出名将。惟此团团若盖、青、黄、赤、白、黑五色皆备,或现龙纹,或结凤彩,方叫做天子气。其余还有金银之气、珠玉之气、剑气、蜃气,种种不同。臣故敢冒死上奏。

”炀帝道:“这些气,从古来也曾有人应验过否?”耿纯臣道:“历历皆验,如何没有?昔周昭王时,有五色云气贯入紫微,其年昭王南狩,不意被楚人诈献胶舟,遂溺死於汉阴,此一验也。汉高祖未发时,隐於芒砀山泽中,常被吕后寻著,避到一处,又被吕后寻著。高祖惊问其故,吕后道:‘但是到处,皆有五色云气罩在上面,故能寻者。’后范增劝项羽杀高祖,亦说道:‘吾使人望其气,皆成龙纹五色,此天子气也,急击之勿失。’后高祖果然成了帝业。此又一验也。梁承圣四年,庾秀才讨梁主说道:‘去年八月太阴犯心中星,今年又有赤气贯於北斗,恐有大兵入江陵。’不久后魏遣宇文护,竟灭了魏国,杀了梁主,此又一验也。还有张华丰城的剑气、卞和荆山的玉气,此皆载在史书、斑斑可考,非妄诞之言也。望陛下审察。

”炀帝道:“古来帝王称贤称圣,未有过於伏羲、神农、尧、舜、禹、汤、文武者,何不闻有天子气见?偏是后世这些中主,到有许多祥异?”耿纯臣道:“古来圣帝明王,皆有祥瑞,但不定是天子气耳。故伏羲时,有龙马负图於河;大禹时,有神龟献书於洛;尧舜时,萱荚生於阶下;文武时,凤凰鸣於岐山。种种都是上天垂象,再没个无祥瑞的圣君。”炀帝道:“既是睢阳有天子气,则睢阳地方当出天子。卿既能望气,必能识人,朕就差卿到睢阳地方去,察访一察访何如?”耿纯臣道:“气虽先见,其人尚未生也。

叫臣何处去访?”炀帝道:“几时方生?”耿纯臣道:“自古明良之兴,皆以五百为期,以此度之,五百年后,当有真人生於其地,愿陛下早早修德禳之。”炀帝听了,忍不住大笑道:“卿忒过虑了些,五百年后的事情,便这般著急。”耿纯臣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臣职司占验,见有此气,不敢不奏。”炀帝笑道:“卿但能观天文,却不料理人事。人生宇宙间,一岁之中,也不知多少变迁,况五百年后之事,如何能预期明算?或者朕后世子孙,徙都於此,也未可知?卿且退去,安心做官受用,不要替古人担忧,朕还有别事商量。”因看著左右近侍,嘻嘻哂笑,羞得个耿纯臣面颊都红,唯唯的退出朝去。正是:

忠臣虑国在千年,荒主图身只眼前;莫怪说来全不听,祚长祚短实由天。

又云:

谈天论理争嗤腐,虑本图根尽笑迂;试吊兴亡千古上,蓍龟四体几曾诬?

炀帝见耿纯臣退出,随宣丞相宇文达、翰林学士虞世基、内史舍人封德彝、司农卿宇文弼、朝散大夫高德儒诸大臣便殿议事。不多时,都宣到殿前。朝贺毕,炀帝便开言说道:“朕有一事,要诸卿来商议,不期被耿纯臣这个腐儒缠了半日,只管说睢阳有天子气,要朕修德禳他。及朕细细询问,原来却说的是五百年后之事,岂不好笑?”宇文达奏道:“腐儒不达世务,往往捕风捉影,当为实事,大言不惭。若不是圣上宽恩,此时已不保首领矣。”炀帝道:“朕念他是先朝旧臣,又且老迈,故不加罚。”宇文达奏道:“陛下宣诏臣等,不知有何旨意?”炀帝道:“语云:‘登泰山而小天下’,朕自游江都之后,觉天下的山川花柳皆无颜色。故芜城一片土,往往劳人梦想。朕昨日在木兰庭上饮酒,偶见一幅广陵图,忽然想起旧游,情兴勃勃,故宣卿等来商议。

”虞世基奏道:“陛下思忆广陵,只消发车驾再一游幸,何必要费圣心筹算?”炀帝道:“游幸固是易事,只是朕从来受不得寂寞,欲尽将宫中妃妾带去,以为长游之计。却嫌这一条旱路劳攘辛苦,不便往来,若得一条水路,多造些龙舟,一路上逍遥游览而去,便大快朕心。卿等可细细商量,看有什么河道通得广陵?”众臣答道:“自东京至於广陵,千有余里,皆是旱路,并不闻有河道相通。陛下要尽带宫妃,也只销多发人夫,便可前去。况一路上有离宫别馆,尽可停舆驻跸。以臣等愚见,还是旱路为便。”炀帝道:“这些宫馆,朕已厌游,若依旧往旱路去,何消与卿等商量。卿等还须再三筹策,必另得一条河道方妙。”众臣闻说,俱各面面相觑,无言回答。大家捱了一会,只得奏道:“臣等愚昧,一时不能通变,伏望陛下宽限,容臣等退出,会同该部与各地方官,细细查明回旨。”炀帝依奏,随传旨散朝。先起身退入后宫不题。

却说众臣出得朝门,不敢散去,都一齐到会议堂来商量此事。随又知会各部,不多时,大小官员都会集在一堂。宇文达先说道:“圣上欲游幸广陵,不喜经由旱路,要寻一条河道泛舟而去,故命学生会集列位先生商议,不知有何妙策?”众官一齐说道:“别事还可参得智谋,这河道之事,千有余里,明明白白,有便有,无便无,非人谋所能添设。只消烦工部河道衙门先生,将地理志书查一查便见端的。”当下有工部河道官出位说道:“有便有一条水路,只是道途迂远,风波凶险,圣驾如何去得?”宇文达忙问道:“莫管迂远凶险,且说这一条路由何处而去?”河道官说:“再无别路,除非从洛水转入黄河,再从黄河转入大海,由海中东入於淮河,方能到得广陵。算起程途,将有一万余里,又且孟津一带水势紧急,沧海中波浪拍天,如何敢蹈引圣驾,出此不测之渊!”宇文达道:“虽然险远,必不可往,但只是圣意谆谆,有此一条路儿,明日大家便好塞责回旨。”众官都说道:“老大人见教极当。”遂齐打一恭,各各散出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