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怪谈: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
9669900000039

第39章 妖怪文化在动漫作品中的体现(12)

据日本民俗学家柳田国男研究,日本人对狐狸的祭祀经过了三个阶段的演变:狐的神谕的祭祀——“狐施行”的祭祀——“逐狐”的祭祀。所谓“狐的神谕的祭祀”,是指狐狸作为农耕神的使者,向人类传达了神谕,人类为了表示感恩举行的祭祀。“狐施行”是指在粮食贫乏的冬天,人们在旷野上放上粮食给狐狸吃的习俗。这一习俗中既包含了人们对狐狸的感恩,也体现了对它的敬畏。因为如果狐狸不吃人们供给的食物,人们就会很担心是不是得罪了稻荷神。第三个阶段的“逐狐”祭祀,则与前两种祭祀大异其趣。狐狸从通灵的“善神”变成了“恶神”,各家各户都要敲锣打鼓驱赶狐狸。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天长日久,随着各种文化之间的互相影响,人们在狐狸的形象中增添了很多特性,狐狸的形象变得日渐复杂了。据说道行深厚的狐仙能救人于危难,替人消灾解厄;而走上邪道的狐妖则会施法迷惑人,结果往往是人狐两伤。

狐妖,在各国的民间传说中都不少见。在中国,早在《山海经》中就已经出现了九尾狐这种妖怪。《山海经·南山经》中记载:“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海外东经》中也说:“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这种啼声似婴儿的能吃人的妖兽,就是中国的九尾狐最初的模样了。然而狐在中国并不完全是一种对人有害的妖怪,而是亦正亦邪,具有很强的灵力。自古以来,中国人都相信狐狸的出现代表着某种征兆,或许是喜事盈门,或许是大难临头。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狐是“妖兽也,鬼所乘之”,但同样在汉代的画像石和画像砖上,又常常可以看到九尾狐作为祥瑞的象征,与白兔、蟾蜍、三足鸟等共同并列在西王母的宝座旁边。在东汉和西汉时期,关于九尾狐“食人”的说法已经开始渐渐减少,同时,认为九尾狐能给人们带来吉祥的说法渐渐多了起来。

《白虎通德论·封禅篇》中还说,九尾狐象征着子孙繁多,人丁兴旺。到了唐宋时期,民间很流行为狐建造庙宇并对它进行参拜。唐代的张鷟在《朝野佥载》中说:“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可见百姓对狐的尊崇和狐狸信仰在民间的普及。在很多地方,人们把狐狸看做是神仙,一看到狐狸出现就会双手合十向它表示敬意,并祈求狐仙保佑。在那些专门为狐建了庙宇的村庄里,如果有人所求之事得以实现,一定要到庙里去还愿,否则狐仙就会降罪于人,弄得全家鸡犬不宁。这就是民间所谓的“狐祟”或“狐邪”。而到了明清,狐的形象就更加丰富了。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关于狐妖的故事远远超过其他鬼魅仙妖的故事,其中的许多篇幅,都可以看做为狐妖立传的奇文。而在《西游记》、《阅微草堂笔记》等书中,狐仙、狐妖的故事也不胜枚举。

中国最著名的狐妖要数幻化成美女苏妲己的九尾狐了。这只出现在《封神演义》中的狐狸受命迷惑商纣王,把商朝稳如磐石的江山都给断送了。说起来,这只狐狸还真不简单,不仅在中国赫赫有名,就连印度和日本也有她的踪迹。日本有一个叫做“杀生石”的著名旅游景点,据说就是妲己遭到封印的地方。原来,这只九尾狐在来中国之前,先在印度呆了一段时间,印度国王在她的迷惑下,将大好河山治理得支离破碎。百姓们苦不堪言,同仇敌忾地追杀她,她仓皇逃到中国,却又幻化成美女妲己,故伎重演。中国的众神当然也不会轻易放过她,然而她身手不凡,又沿水路逃到了日本,混迹在皇宫里。当时,九尾狐还不知道自己在日本已经有了很高的知名度,皇上早已听说她在印度和中国的壮举,早就布置好了强大的兵力对付她。然而凡间的兵将对九尾狐的法术毫无招架之力,转瞬间兵力折损大半,却奈何她不得。正在这危急关头,皇宫里来了一位和尚,自报家门说是从印度而来,一路辗转,专为追杀九尾狐。皇上听了大喜过望,急忙让他施法除妖,他果真不负重托把九尾狐封印了起来。被封印的九尾狐化成了一块巨石,然而和尚付出的代价也无比昂贵——为了封印九尾狐,他把自己的性命都丢了。封印狐妖的石头后来被叫做“杀生石”,因为九尾狐虽然被封印,却还能够在石头里向外散发妖气,路过此地的人畜鸟兽无一生还。

在日本,这个故事中的九尾狐就是大名鼎鼎的狐妖——玉藻前。然而这种流窜作案、法力高强的狐妖,在狐狸一族中只是“凤毛麟角”。除了九尾狐之外,白狐也是很多传说中都提到过的法力较高的狐狸,但它的法力和九尾狐相比还是要逊色很多。在中国和日本的一些民间传说中,和人类结婚的美丽女子多为白狐所化,平安时代著名的阴阳师安倍晴明据说就是“白狐之子”。《葛叶物语》中记载,白狐葛叶与安倍晴明之父安倍益材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生下安倍晴明六年之后却不能再留在人间,只得不辞而别。这个凄美的故事,在日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根据《信太妻》中的记载,安倍晴明的父亲所娶的其实是一位地位卑下的卖艺女子,然而白狐葛叶的传说,对巩固安倍晴明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有极大的帮助。有什么比“白狐之子”的身份更让人感到神秘莫测、天赋灵异的呢?有了如此非凡的出身,不当阴阳师简直有点说不过去呢!这样的故事在中国也很常见,并被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新敷演。2007年在中国内地很流行的歌曲《白狐》,说的大致就是此类故事。

通常,人们认为白狐是“善狐”,不会给人带来厄运。但黑狐就不同了,它的出现常常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如果被它“附体”,人就会生奇怪的病。在日本的四国地方,一说到“变身”或者某人“被迷住了”,人们就会认为是狐狸在作怪。

在日本流行的另外一种说法是,狐狸分为“善狐”和“野狐”。“善狐”包括金狐、银狐、白狐、黑狐和天狐五种,金狐和银狐分别是太阳和月亮的化身;白狐是一种灵狐;黑狐是北方的神兽,也是北斗七星的化身;天狐则是法力高强、寿命长达千岁以上的狐仙。而“野狐”则是人们厌恶的狐妖,它通晓咒术,能给人带来灾害,有时还被人们看做是淫邪的化身。

在大多数故事中,狐狸的法术并不是很高。成精的狐妖最常见的法术是点“狐火”。当狐妖们以狐狸的形态出现时,“狐火”从尾巴发出,而以人的形态出现时,“狐火”就从指尖发出。另外,根据《北越雪谱》[40]的记载,狐狸会从嘴巴吐火。不过,仔细看则是狐狸呼出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这些所谓的“狐火”,可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些唬人的障眼法而已。《犬夜叉》中的七宝,是个可爱的小狐狸妖怪。他法力不高,浑身的孩子气,天真调皮得想让人把他从电视机里拉出来。可是他发出的“狐火”作用实在有限,只能相当于乌贼逃命时冒出的墨汁,或者在郊外野炊时点起的篝火。

在日本民间传说中,每到除夕之夜,日本各地的狐狸都会聚集到江户,于是就有无数游移着的“狐火”,分外壮观。然而在昼夜交接的时刻,这些“狐火”会引发火灾,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危害。这种说法,很可能与日本人对火灾的恐惧有关。日本传统的建筑多为木结构,一旦发生火灾,极易殃及临近的房屋,火势常常会绵延不绝,后果很严重。而除夕之夜香烛遍燃,又是容易发生火灾的时间。这个传说,很可能是提醒人们“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关于“狐火”的说法众说纷纭,各地都有自己的传闻。有人说,“狐火”是狐狸叼着马骨发出的火;美浓国当地的传说则是狐狸点燃马的趾甲发出了“狐火”。能想出这么奇怪的招数“作法”的,大概也只有古灵精怪的狐狸吧。狐狸们费了这么大半天劲儿点起火来,自然不是为了照明这么简单。据说,在晚上看见“狐火”的人,很容易走着走着就迷路了,或是遗失了随身携带的什么东西。更有甚者,有的人还会被法力变成狐狸,很难再变回人的形态。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其实又回到了“狐狸作祟迷惑人”的传统说法中,无论是用美色迷惑国王的九尾狐还是只能点火起哄的小狐妖,他们的法术有个共同的特点:让人们神志不清,丧失判断力。

在日本很多地方都流传着一种说法:太阳下山的时候,如果人穿上新的草鞋(或者木屐),就会变成狐狸。所以日本人习惯在早上穿新鞋,如果在傍晚不得不穿,一定要在鞋底涂上一层煤灰或墨汁。

到了现代,大名鼎鼎的狐妖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和电影中。日本有一本图画书,叫做《狐狸的神仙》。说的是一只小狐狸非常想玩跳绳,就求神仙赐给它一根。正巧,一个小姑娘在玩过跳绳之后把它忘到了树枝上,狐狸看到后还以为是自己的愿望实现了。小姑娘回去取跳绳时发现狐狸正玩得兴高采烈,于是他们一起玩了起来。游戏结束时,小姑娘想要回跳绳,可是小狐狸却坚信那条跳绳是自己的,因为跳绳上写着自己的名字。原来,小姑娘和狐狸同名,跳绳上的名字是她写上去的。小姑娘有点舍不得那根跳绳,可是她的弟弟说:“原来姐姐就是狐狸的神仙啊!”听了这句话,小姑娘如释重负,开心了起来。这个故事中的狐狸没有太多的“妖性”,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小孩。电影方面,黑泽明导演的电影《梦》里就有狐狸娶亲的场面;《百变狸猫》中的“百鬼夜行”,也是以狐狸娶亲拉开序幕。而专门讲述狐妖故事的动漫作品也不在少数,2008年上映的《我家有个狐仙大人》就是一部将狐妖等传统妖怪传说与现代中学生的生活结合在一起的新作。

高桥留美子的漫画《犬夜叉》里也出现了狐妖的身影——小狐狸七宝。活到现在的妖怪,大都经过了很多次“变身”,被“儿童化”也是现在妖怪们的一种遭遇。妖怪被“儿童化”似乎是难逃的宿命,因为不管怎么说,儿童的心里还是会为妖怪们保留更多的空间,让妖怪的形象更靠近儿童,也是创作者们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在《犬夜叉》中,高桥留美子把大部分的笔力放到了犬夜叉、戈薇、桔梗等人的身上,大家在看《犬夜叉》时也各有自己关注和喜欢的人物。七宝这个角色的作用多是点缀和调节气氛,他的出现常常能使气氛变得轻松一些。比如说在接连几集与奈落的打斗之中穿插一点“七宝轶事”,颇能缓解紧张的情绪,逗人发笑。七宝的法术不高,只会变一些类似于障眼法的戏法,性格像小孩子一样顽皮可爱,也有孩子们通常会有的小毛病,比如有点儿自私自利、贪吃、爱哭,爱说说小慌、耍耍小脾气。但在追击奈落的路途中,他和同行的所有人一样在关键时刻临危不惧,竭尽所能,毫不吝惜自己的力量。

其实,谈论《犬夜叉》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首先是因为它内容丰富,而且一直在连载之中,颇有遥遥无期的架势,令人无法观其全貌。其次,每个人的偏好不同,网络上的“戈薇派”和“桔梗派”之争就是证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都能从自己的角度谈出一点看法来。然而如果从妖怪文化的角度观察就不难发现,以妖怪为主角的《犬夜叉》中尽管穿插了不少现代元素,添加了一些少男少女漫画的色彩,传统妖怪文化还是在其中占据了很大分量的。比如说贯穿整部作品的“四魂之玉”,就包含了东方传统哲学中众生平等、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的观念:所谓“四魂”,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人类、动物、树木和石头都是由四个灵魂组成的。这四个灵魂分别为荒魂、和魂、奇魂、幸魂。其中荒魂掌管勇,和魂掌管亲,奇魂掌管智,幸魂掌管爱。四魂集为一灵,寄居在这些事物的躯体中,就形成了“心”。若四魂协调一致,这个灵魂就被称为正灵,能保人心正直。若做出恶行,灵魂就会被扭曲,被称为曲灵,令人误入歧途。所以,无论人类还是妖怪的灵魂,都是可变善也可变恶的。这样的观念,在日本传统妖怪文化中有很明显的体现。比如人们不仅会供奉能降福于人的神灵,对恶灵也会安抚、供奉,认为受到供奉的恶灵同样可以成为人们的保护神,善恶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分界。日本大名鼎鼎的天神素盏鸣尊,就是一个同时兼备大善与大恶的天神。他既曾手刃八岐大蛇,为民除害,也曾在天庭犯下罪过,搅得众神不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