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外宣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工作,我们要从国家软实力的高度来认识文化外宣的重要性。我国的文化外宣应该积极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团结进取、平等友好、坦诚负责的良好国家形象,介绍中国优秀文化的深刻内涵,宣传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策主张,向世界说明中国昨天的灿烂文明、今天的发展进步和明天的和平愿景。为此,文化外宣需要发扬创新精神,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化的发展战略,承担好新时期的历史任务。
第一节 中国文化外宣的格局化目标
一、新时期中国文化外宣的国际环境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外宣对一个国家的繁荣发展乃至长治久安尤其重要。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文化外宣,以文化外宣为手段建构国家形象,强化本国的软实力。
让世界了解中国是一门大学问。多年来实践表明,文化外宣在宣传中国现状、增进国外对中国的了解、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进一步改革开放,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就需要不断推进文化外宣。文化外宣对我国是一项比较新的工作,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而真正发展起来。新世纪我国改革开放走向深入,国际地位上升,影响日益扩大。这些情况吸引着许多外国人要和中国交往,他们十分关心中国,但是又对中国很不了解。而且,在国际交往中,由于制度、政策、文化等的差异,必然出现很多问题。因此,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说明、解释以至必要的斗争。可以说,文化外宣永远是对外开放中的大问题。
进一步发展我国文化外宣、提升国家软实力,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任务艰巨。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2006年3月代表新闻出版界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指出:“和中国对外贸易‘出超’相比,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则是严重‘入超’……其根本原因是我们文化这个软实力本身,包括文化对外传播能力还不够强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上升,国际舆论环境趋于宽松,中国的国家形象有了改善。但是,舆论环境并不尽如人意。
西方“西化”、“分化”中国、改变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的图谋不会轻易放弃,在舆论上不断攻击中国。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西方舆论又过高估计中国经济的发展,大肆宣扬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说中国经济发展了就要扩大势力范围威胁邻国,挑拨我国同邻国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并且,说中国已经是一个“经济大国”,是发达国家,在国际贷款的最惠国待遇方面给中国设置障碍。
在这些情况下,要打破信息逆差,突破西方舆论垄断,中国文化外宣任重道远。
二、“大外宣”方针与我国文化外宣格局化发展
在新世纪,随着国际社会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视,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对外宣传中文化外宣的重要性越来越凸现。近年,党和国家提出了构建大外宣格局的方针。2005年全国外宣工作会议的主题非常鲜明,就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外宣格局。“大外宣”战略与文化外宣在内涵、外延上具有内在一致性。文化外宣具有长期性、内在性,必须通过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协调配合,才能取得成效。
“大外宣”方针为文化外宣指出了发展方向,即格局化。在格局化的目标下,文化外宣需要总体规划、系统推进。文化外宣涉及认知、观念领域的传播、接受活动,取得效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中国文化外宣,长期处于不利的外宣环境,零敲碎打更加无法达到良好的外宣效果。
文化外宣的发展需要充分地开发和整合文化软实力,在国际上使我国的文化得到充分发挥和有效运用。为此,我们必须要长期规划、总体把握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全面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因此,专家指出:过去那种把对外传播局限在发布一些消息、销售一些出版物、接待一些友好人士、开办一些展览的观念和作为,显然过于狭隘和初级。应该把对外传播放在一个事关综合国力的重要位置。文化外宣不只是外宣部门的事,而是与各部门、各地方上上下下都有关的事。各部门、各地方都要增强文化外宣的意识。
三、中国文化外宣的优势
中国文化外宣面临发达国家的强大竞争,处于不利的国际舆论环境,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外宣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和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全面分析中国文化外宣优势,力争实现新的突破。总体而言,中国文化外宣在国际社会中具有和平政治的优势、经济发展的优势以及文化资源的优势。
1.中国文化外宣具有和平政治的优势
中国的外交一直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与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关系,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关系也随着共识的扩大、对话的深入而走向良好。这为文化外宣奠立了坚实基础。
新时期中国提出和平发展战略,倡导建设和谐世界,更是适应世界发展潮流,为文化外宣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优势。“维护世界和平,建设和谐世界”是中国文化外宣的宗旨,也是中国文化外宣优势的根本所在。中国积极倡导多元文化,建构一种良性互动的现代文化生态环境和包容共识的文化价值体系。中国要通过对外传播为世界贡献一种新的和平主义文化,推进全球和国际事务决策民主化,倡导多边主义与多元主义的国际框架,以协商、谈判、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中国文化外宣是为了建设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国际舆论环境,更多是为宣传自己而非干涉他国。我国参与国际舆论斗争,也是为了捍卫自己而不是去颠覆他国。总体而言,我国文化外宣的目的在于促进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使得我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形象更为丰满。我国的文化外宣不同于文化渗透,我们主要是推广中国的价值观念、文化成就,与此同时十分尊重他国的文化。
政治优势是我国文化外宣的重要优势之一。正如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李丹同志指出:“比较BBC和美国之音,我们国际台的优势就在我们的宗旨,我们不是把意识形态强加于人,更不是干涉别国事务,我们的目的就是为国家广交朋友。”
2.中国文化外宣具有经济发展的优势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赢得世界赞誉。中国人口众多,需求巨大而广泛,体现出发达国家所不具备的经济活跃、繁荣。中国的持续发展,对世界的繁荣、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又进一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发展热潮。
经济发展的这种优势对文化外宣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的经济发展备受国际瞩目,对他国政府、民间有相当的吸引力。中国产品的出口,中国企业走向海外,都成为文化外宣的有益载体。
3.中国文化外宣具有文化资源的优势
文化外宣的主要内容是文化。在文化资源上,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独特优势。中国文化资源丰富,是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发展程度不一,历史文化各异,使得中国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而这些文化特点都成为我们进行文化外宣时可以充分加以利用的优势。
总之,中国文化外宣要善加利用和平政治优势、经济发展优势以及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将这些优势转化为外宣优势。
第二节 中国文化外宣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过去的文化外宣活动中,我国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与大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发展目标相比,我国文化外宣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文化外宣的时代任务十分重大。文化外宣格局化发展是我国文化外宣在新形势下的战略目标。构建文化外宣的新格局,既涉及战术层面又涉及战略层面,既需要一般各项事业的发展所需要的制度条件、人力资源条件、物质基础条件等,同时又需要宏观上的规划、布局。在新时期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国如何进一步提高外宣水平,促进我国文化外宣的战略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明确宗旨,以和平发展战略为指导
文化外宣中如何正确处理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具有根本性的问题。它决定着一国的文化传播内容、手段,决定着该国文化传播能否长远开展、发展。
我国的文化外宣要以和平发展战略为指导,明确宗旨,把握原则。
1.“和平发展”战略
现代国际社会普遍倡导平等发展、和平相处的文化共生原则。1992年成立的“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创造力的多样性》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国际文化传播秩序:我们的前后左右都是文化的多样性,我们必须学会不让它导致文化间的冲突,而要它导致富于成果的共存与文化的和睦。
中国积极响应国际社会对于文化多样的倡导,并在新世纪明确提出“维护世界和平,建设和谐世界”。200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六十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首次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中国倡导“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胡锦涛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地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当代世界的发展中,文化帝国主义、文化渗透仍然广泛存在。它们在短期内可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是从长期来看,却阻碍国际社会建设平等、和谐的秩序,对本国的国际交往也产生着消极影响。美国的强势文化输出模式由于有很多的文化霸权色彩,并没有受到良好效果。例如,美国之音动辄以“天下第一”自居,和美国的外交政策紧密捆绑在一起,把美国政府的一些霸权主义的观点传播出去,对发展中国家播出充斥着指责、污蔑,甚至颠覆性的内容,这样强行输出的价值观念很难被人们接受。不少发展中国家的媒体人士,也都对美国之音嗤之以鼻。近年来国际上学者、政治家包括美国国内人士对美国的文化渗透都提出了批评意见。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实行的和平发展战略对于文化的国际交流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和平发展作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从内容上看,它不仅包含经济、政治、军事的发展,而且也包含文化的发展。我国文化外宣要以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为依据,按照文化发展的内在特点确定自身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应该扮演的角色及其应担负的历史使命,发挥应有的作用。
2.文化外宣的“和”文化内涵
我国的文化外宣以和平发展战略为依据,从发展的方式和途径来看,中国文化的基本定位,也应当是一种“和”文化,而不是那种斗争哲学、军事对抗和侵略扩张的文化。
总体而言,中国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和”文化。这种“和”文化,决不意味着它是那种一味地求和、唯和是和的妥协文化,更不是奴性文化。当前,在文化不平等仍然存在的情况下,文化的冲突和对抗在所难免,因之,中国“和”文化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更不会一蹴而就。在一定的情况下,“和”文化必须要通过必要的斗争才能实现。
在“和谐世界”战略的指导下,中国文化外宣要坚持开放、平等以及文化多样的立场。贯彻这一宗旨,需要我们正确对待自身文化、正确对待他国文化。
以何种态度看待、处理不同文化,也是文化外宣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化有强、弱之分;但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不同文化。我国外宣专家指出:在这个问题上,容易出现两种误区。其一是“迎合”。迎合往往造成形象的歪曲。迎合西方,往往热衷于暴露所谓的阴暗面,把支流当成主流,歪曲形象。一些外国读者也表示,他们认为,要想全面而真实地了解中国,宣扬边缘、另类的媒体帮不了什么忙,他们需要的是全面、客观、平衡的主流媒体。另一个误区是“自大”。塑造中国形象,如果有迎合的心理、自大的心理,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必须要摆正心态,树立文化平等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形成我国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的特色。
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提炼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优秀价值观。深入总结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以及文化精神遗产,整理当代文化的理论与实践,并将这些思想文化成果整合成新文化的成果进行对外传播。要使世界认识到中国文化不是“中国威胁论”所宣扬的那种冲突性文化,而是一种有深刻历史感和人类文明互动的历史文化,是具有琴韵、茶艺、书神、画魂等艺术性很强的精神文化,是一种怀有“天下”观念和“和合”精神的博爱文化。总之,要向世界大力宣传中国文化中“和”文化的思想、理念,长期向世界表明中国的这一立场。
综上所述,中国文化外宣要紧紧围绕“和平发展”的战略,发扬中国的“和”文化,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在创新中求发展,贯彻维护世界和平、建设和谐世界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