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台湾只有当局设立的3家无线电视台,即“中国”电视台(“中视”)、台湾电视台(台视)与“中华”电视台(“华视”)。这三家电视台虽然宣称自己为民营电视台,但是从股权判断,应是台湾当局、国民党、台湾防务主管部门三家控制,“军营”、“党营”、公营三分天下。2006年4月,国民党在“党政军”退出媒体的政策要求下,将“中广”、“中视”及“中天”三大党营媒体事业股权出售给《“中国”时报》董事长余建新所设立之荣立投资公司,这一事件成为台湾电视商业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在电子媒体领域,有线电视媒体占有极重要的地位。1993年,台湾地区所谓的“《有线电视法》”通过,一改国民党当局垄断电视媒体的格局,开始了公民营电视并行的体制。除上述三家无线电视台外,1995年,由民进党建立的“民间全民电视公司”(“民视”)发展迅速,成为民进党重要的电视媒体与宣传喉舌。由台湾新闻主管部门主导、被台湾当局列入重大文化建设的公共电视,共投资53.48亿台币,于1997年7月1日正式开播,公共电视节目注重妇女、儿童、台湾少数民族等特殊需求,创办了“部落面对面”、“客家新闻杂志”等节目。到2001年底,台湾有37家有线电视台,另有63家获得全区营运许可证的有线电视系统台,从而打破了无线电视台对电视市场的垄断局面。
台湾地区有线电视的主要经营集团或企业包括力霸—东森、和信、太平洋、象山、纬来、博新、联意、民视、环球、年代等。据台湾新闻主管部门统计,台湾一度有156家有线电视经营者取得筹设许可证,后因部分企业经营不善,经市场淘汰,目前有77家具备筹设资格,其中有50家取得营运许可证。除了少数大企业外,多数有线电视公司的用户平均规模只有20多万户。
东森媒体集团是目前台湾最大的电子媒体集团。该集团是台湾力霸集团下属的次集团。力霸集团是台湾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之一,在媒体领域也有很大发展。
旗下媒体事业除《民众日报》这一平面媒体外,经多年投资与发展,已形成一个全新的东森媒体集团,经营范围涉及电视系统、频道节目自制与代理、平面媒体、广告、电视购物、有线宽频应用、卫星直播等,集团总裁为王令麟。
东森媒体集团的相关媒体企业包括东森媒体科技公司、东森华荣传播公司、东丰卫星网路公司、力霸文化传播公司、东森得易购公司与远森网路科技公司等,其中东森媒体科技、东森华荣传播与东森得易购为三大核心企业,三家公司资本额合计达145亿元新台币,2002年营业收入210亿元新台币。其中东森媒体科技公司主要经营有线电视系统与宽频网络加值服务,主控13家有线电视系统台,公司资本额超过100亿元新台币,2002年营业收入达97亿元新台币,到2007年年营业收入约达160多亿元新台币。东森媒体科技公司的股权结构为力霸—东森集团占23%,外资占近30%,太平洋集团等其他势力占47%。2003年6月,东森媒体科技公司进行董事改组,力霸—东森集团取得七席董事,太平洋集团取得三席董事,外资及其他取得其他席次。其中,王令麟主动让贤,任名誉董事长,由新加坡汇亚基金集团总裁梁家铿任董事长。东森华荣传播公司主要经营电视频道制作与经营、网络新闻、广播等,资本额为40亿元新台币,2002年营业收入达42亿元新台币,在《天下》杂志2002年台湾“媒体娱乐业”排名中居第2位,仅次于同属东森媒体集团的东森媒体科技公司;东森得易购公司主要经营电视购物、网络购物与休闲娱乐等,资本额为5亿元新台币,2002年营业收入72亿元新台币(台湾《工商时报》,2003年6月4日)。到2007年,东森媒体集团营业收入达到770多亿元新台币。
目前,东森华荣传播公司下属的东森电视台有8个基本频道(东森国际台、东森新闻台、东森综合台、东森新闻S频道、东森电影台、东森幼幼台、台森洋片台与ETJACKY),东森频道全球入网户近300万户,落地市场包括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及菲律宾、印尼、新西兰、澳大利亚,2003年又正式落地北美地区。
辜振甫家族的和信集团是台湾十大企业集团之一,而且也是台湾最具影响的电子媒体集团之一。目前旗下拥有和信超媒体、和信电信、和允卫星通讯、和宇宽频网路等媒体及相关企业。其中,和信超媒体公司负责人为辜振甫之子辜启允。
该公司有5个自制频道,4个代理频道,收视户达90万户。同时,和信超媒体公司积极发展宽频网站,并与台视、民视、CNN新闻网合作,未来发展重点是有线电视和互动电视,并与电信事业进行合作。另外,辜氏家族的中信集团也有庞大的传播媒体事业,旗下相关企业包括联广、联众、联旭国际、联太国际、纬来与行健育乐文化等公司。其中纬来公司拥有纬来体育、纬来电影、纬来综合与纬来日本等四个电视频道。
太平洋集团包括太平洋建设与太平洋电线电缆两大企业集团,其中太平洋电线电缆集团也在电子媒体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太平洋集团于1995年投资设立观下天有线电视公司,由汤玉明任董事长,进入有线电视系统经营领域。1998年,太平洋电线电缆公司与多家企业合资再设立卜乐视国际媒体公司,由仝清筠任董事长,主要经营卫星电视频道与有线电视频道经营。到目前,太平洋集团先后投资60多亿元新台币,收购独立有线电视系统台,已建立有60万户收视规模的太平洋联网公司,成为台湾有线电视系统经营者中仅次于东森与和信的第三大势力。
以经营房地产起家的象山集团,近年来迅速向媒体产业进军。该集团所属的木乔传播公司代理10多个有线电视频道。1999年,该集团逆势而为,创办平面媒体《劲报》;2000年11月,买下一年亏损8亿元的中天电视公司。短短数年间,该集团已拥有电视、网络、电台与报纸等诸多媒体事业。2002年底,象山集团将中天电视公司出售给“中国”时报集团。不过,旗下仍有劲道数位电视公司与劲报电视台等媒体事业。另外,联意制作公司拥有TVBS、TVBS-G、TVBS-N等三个电视频道;三立电视公司有三立台湾台、三立都会台与SETN三个电视频道。
(三)台湾网络媒体
近几年网络媒体的急剧兴起,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中影响广泛,成为台湾传媒业的一大特点。据统计,截至2005年,台湾地区共有130多万个网站服务器,900多万名网民,网络受众群达到40%。目前台湾网民点击率排在前五位的网站为雅虎奇摩、蕃薯藤、PC.HOME、“中时电子报”、联合新闻网与东森ETTODAY等。
台湾第一家上网的媒体是《“中国”时报》。1995年9月11日《“中国”时报》上网,网站命名为“中国时报系全球信息网”,1997年才改为“中时电子报”(news.chinatimes.com)。《“中国”时报》的上网标志着台湾的网络媒体正式开始启动,台湾的媒体形态进入了新的时代。岛内的另外一份重要报纸——《联合报》也于1999年9月14日在互联网上建站,同年10月23日正式开通,后来发展成为“联合新闻网”(udn.com/NEWS/)。台湾的其他传统媒体如“华视”、民视、台视等也开始纷纷触网。
2000年5月15日,东森电视台的《东森新闻报》(ETtoday.com)正式上线,并定位为全球第一份华文即时视频网络报,东森网利用其新闻优势,进行热点新闻的民意调查,及时调整报道要点,始终保持对上网族的吸引力。它整合了东森新闻台的8个电视频道,以及《民众日报》等不同媒体的资源,有丰富的文字、影音、图片,每分钟都要更新新闻,是目前岛内发稿速度最快、点击率最高的网络媒体。
近年来台湾网络媒体发展迅速,2000年台湾第一个网络原生报《明日报》宣告诞生,一度造成轰动,但在开办一年后却因财务困难宣告倒闭。但这并不影响网络媒体的持续发展,涌现出许多各式各样的网站,网络和媒体业界都在积极寻求适合网络发展的经营模式,免费的网络午餐开始向收费进发。电子游戏、电子商务和宽带将网络带入一个新的时代。2002年刊登新闻的门户类网站新浪网第四季度出现150万美元的净利,雅虎奇摩2002年营业收入增长57%,岛内著名的搜索引擎番薯藤网站和Pchome都已出现赢利,其他专业类网站也业绩良好。开发无线业务,与GSM和GPRS手机系统业者合作,推出短信服务,是新闻网站赢利的另外一个方法。联合新闻网推出egolife行动短信,而“中时”也提供短信发送和图片铃声下载服务;东森目前是提供免费新闻快递服务,让会员阅读最及时的新闻。订阅和出版分类电子报使得报系和电视台、电台本身的采集资源不至于浪费,现在已经成为网络媒体的一个新的收入渠道,也符合了分众化、小众化的趋势。目前成立了自身网站的媒体多已推出订阅电子报的服务,报纸和电视台自不必说,广播类的“中广”和POWER新闻989也在2001年推出了电子报。
另外还有一种非营利性的社区电子报,它们以人文社群为服务对象,网站内容以人文关怀为主,关心的是社会互动、社区运动、弱势群体的主题,定位为提供弱势和社会及改革团体发声管道的角色。其中1995年成立的“南方电子报”(sccid@south.nsysu.edu.tw)是岛内最早也是最大的人文性质社区电子报,目前已经衍生出9份人文性质的mailinglist,是台湾网上最主要的人文信息来源。
在台湾,网络不仅是媒体形式,更成为社会政治的组成部分,比如蕃薯藤公司董事长陈正然曾是民进党文宣重要智囊。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在台湾选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台湾传媒的特质。以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竞选为例,蓝绿两个阵营的候选人都设计了专门的网站,以宣传个人形象和所属政党的政见,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全方位即时发布相关竞选新闻。除了发挥网络新闻这种“广播模式”的特性外,还通过留言板实现候选人与选民的互动,当然其中不乏预先安排好的支持者。一系列精心设计和组织的网络宣传,为最后胜出的马英九加分不少,但网络信息本身的把关缺失,难免出现不实和夸张报道,有业界专家对此也持质疑态度。
目前,台湾尚没有专门的网络相关规定,自岛内1988年媒体“解严”、1999年所谓的“出版法”废除之后,对媒介主要依靠其他一些规定的相关条款进行约束。
由于网络媒体在台湾拥有与报纸、广播、电视台同样的权利和义务,适用于传统媒体的相关规定同样适用于网络媒体。网络媒体拥有自身的采访编辑发布权利,只要不散布或贩卖色情猥亵文字图画,不以刊登广告的方式引诱暗示人为性交易,不公然煽动诱惑他人犯罪或违背有关规定、命令,也没有妨碍到地区安全和社会安宁,网络媒体的一切相关新闻活动和经营活动都不受约束。
但是,很多的专业网络和网站自身订立了行业需要遵守的规则,比如台湾的学术网络(TANet)有所谓“《学术网路使用规范及相关法令规章》”,包括了学术网络的使用规范、BBS站管理使用公约、学术网络的管理原则和学术网络与连线单位配合防治网络犯罪处理要点等内容,是整个学术网络的使用者、建设管理监督者需要遵守的共同规则。
三、台湾传媒业的管理体制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党禁”解除,台湾新闻自由的基本权利得到确认,政治民主与新闻自由进入新的发展轨道。台湾传媒业以西方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为旗帜,建立起以市场为主导的管理体制。商业化趋势的发展,给台湾的传媒带来了全方位的深远影响:从宏观的管理体制到媒体内部的机制创新,都为适应媒体市场竞争而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之间的融合加剧。
媒体在市场基础上日渐形成良性运作与较为成熟的自律体系的同时,当局的硬性管制让位于市场,其角色日渐向辅助规范者转变;历经自由市场理论成为主导而导致媒体管理放任的第二阶段后,社会价值理论与自由市场理论协调运用的现实必要性催生了传播方面有关规定的修订与当局功能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