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环境哲学
9654500000053

第53章 参考文献(2)

沈国舫主编:《中国森林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

曲格平:《2000年城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演讲稿。

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中国清洁生产网。

解振华:《走循环经济之路实现可持续生产与消费》,《环保产业》,2003年第2期。

刘思华主编:《可持续区域经济发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

李博:《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周起业、刘再兴等:《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版。

陈晨:《循环经济大有可为》,《经济日报》,2002年9月9日。

张凯:《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

张玉玲:《解读绿色GDP》,《光明日报》,2002年4月29日。

许宪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方法与实践》,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

王树林、李静江:《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大趋势》,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

高敏雪:《可持续的发展与“绿色GDP”核算》,《中国发展》,2000年第1期。

朱天福、陈颖珍:《时代呼唤绿色GDP核算》,《浙江统计》,2003年第7期。

王慧炯、甘师俊、李蕃同:《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结构》,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张玉林主编:《现代环境保护理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

霍根著,孙雍君等译:《科学的终结》,远方出版社1997年版。

波普尔:《科学知识进化论》,三联出版社1987年版。

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葛新权等:《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00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牛文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系统解析》,湖北科技出版社1998年版。

张再生:《人力资本投资: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生长点》,《人口学刊》,2000年第2期。

蒋正华:《面向新世纪的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第1期。

张维庆:《人口问题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人口研究》,2000年第1期。

赵国栋:《农业为主地区人口可持续发展》,《经济师》,2002年第10期。

葛新权:《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82年、1994年版。

牛文元:《持续发展导论》,科学出版社1994年5月版。

邬沧萍:《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最新人口问题》,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版。

曲格平等:《中国人口与环境》,中国环境出版社1992年5月版。

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蔡守秋:《环境政策法律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马骧聪:《苏联东欧国家环境保护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王曦:《美国环境法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程胜高、鱼红霞:《增强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探索》,《环境保护》,2002年第1期。

陈振金:《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实践》,《环境科学》,1996年第17期。

洪大用:《我国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调查与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年第7期。

李新民、李天威:《中西方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对比》,《环境科学》,1998年第19期(增刊)。

李艳芳:《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的思考》,《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7期。

马赛:《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困境分析》,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国家经贸委可再生能源发展经济激励政策研究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经济激励政策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2000~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点》。

厉以宁:《区域发展新思路》,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李峻峰:《中国可再生能源技术评价》,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何希吾、姚建华:《中国资源态势与开发方略》,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

陈甲斌:《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前景研究》,《可再生能源》,2003年第3期。

王庆一:《可再生能源现状、前景与政策》,《中国电力》,2002年第1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

朱剑红:《清洁生产发展清洁技术要跟上》,《中国环境报》,2003年2月13日。

班键、王娅:《依托清洁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民日报》,2004年1月14日。

吴涛、龚海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循环经济》,《污染防治技术》,2003年第2期。

厉以宁、章铮:《环境经济学》,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年版。

彭国富、张玲芝:《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控制》,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年版。

杨永杰:《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王守兰等:《清洁生产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商广生:《中国推行清洁生产探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5年第12期。

杨作精:《谈谈推行清洁生产的几个问题》,《中国环境管理》,1999年第5期。

温东辉、陈吕军:《污染预防与清洁生产原理》,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国际事务处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赵家荣:《清洁生产回顾与展望》,《节能与环保》,2003年第2期。

王旭、韩福荣:《我国实施清洁生产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质量》,2002年第3期。

郑晔:《浅议清洁生产》,《经济问题》,2000年第1期。

霍斯特·西伯特著,蒋敏元译:《环境经济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版。

艾伦·科雷特尔著,于炎痒译:《环境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阿兰·兰德尔著,施以正译:《资源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金瑞林主编:《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金瑞林、汪劲:《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综述》,北京大学出版社。

亚历山大·基斯:《国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韩德培、陈汉光:《环境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吕忠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61页。

赵国青:《外国环境法选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叶俊荣:《环境政策与法律》,台湾月旦出版社1993年版。

国家环保总局:《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摘要),1998年版。

李挚萍:《经济法的生态化——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法律机制探讨》,法律出版社。

沈清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城市规划的应》,《城市规划》,2004年第2期。

李艳芳:《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的思考》,《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7期。

李艳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薛瑛、万劫波、曾宇:《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影响微探》,《环境科学动态》,2002年第3期。

王曦、万劫波:《有关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的几点思考》,《法学评论》,2001年第1期。

洪阳、栾胜基:《中国环境影响评价(EIA)中的公众参与》,《重庆环境科学》,1999年第1期。

李天威、李新民、王暖春等:《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机制和方法探讨》,《环境科学研究》,1999年第2期。

陈复、李海生:《从“决策源头”控制环境污染损害——试析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的有效实施》,《中国环境报》,2001年1月22日。

王明远:《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中国环境报》,2001年8月9日。

喻永虹:《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影响分析及立法结构微探》,《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