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报人成舍我研究
9650800000060

第60章 成舍我先生年表(2)

1935年——37岁,上海。

9月20日,南京《民生报》被永久停刊后,成舍我与友人合资,在上海创办了上海《立报》。参加投资者有肖同兹、成舍我、胡朴安、田丹佛、钱沧硕、管际安、章先梅、吴中一等人,共集资10万元。成舍我占有认股数的十分之三,被推为总经理兼发行人。总编辑先后由严谔声、张友鸾、萨空了、诸保衡等人担任。经理初为田丹佛,后为萨空了。不愈半年,报纸发行量超过10万份。

1936年——38岁,上海、北平。

9月10日,北平《世界日报》发行副刊《新闻学周刊》,发表新闻方面的信息与评述。

11月23日,上海《立报》以头版右下方加黑边短讯方式,最早登出了“七君子案”。

12月18日,北平《世界日报》出版《消毒专刊》,宣传禁毒。

1937年——39岁,北平,上海。

“七七事变”爆发,《世界日报》不断跟踪报道,宣传全国抗战。

8月8日日军侵占北平,《世界日报》自行停刊,成舍我离开北平南下。日军将《世界日报》等报强行占据后合并改组为《华北新报》,为侵略者服务。

上海“三一八事变”后淞沪之战爆发,战争期间(1937年)《立报》发行量达到20万份以上,创下旧中国有日报以来最高的发行纪录。

11月13日上海弃守,坚持到最后一刻的上海《立报》于11月25日自动停刊。

1938年——40岁,香港、重庆。

4月1日,《立报》在香港复刊,日出四开报纸两张,成舍我为社长兼总编辑,秉承“立场坚定、打到汉奸、革新政治”的宗旨,继承上海《立报》副刊多、专栏多、小品文多的“三多”特色。

同年4月,民国政府设立“国民参政会”,成舍我以社会贤达身份膺任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往返于重庆与香港两地。

7月21日,国民党第5届中央委员会第86次会议通过了《战时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办法》和《修正抗战期间图书杂志审查标准》。

1939年——41岁,香港、重庆。

1月28日,国民参政会在重庆开会,由参政员74人提出《撤销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办法,以保障出版自由案》,获得通过。国民党中宣部虽然没有完全采纳这个提案,但不得不根据参政会的大部分意见将审查标准及办法重加修改。

1940年——42岁,重庆、香港。

2月,任第二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经常往返于重庆与香港之间。

1941年——43岁,重庆。

11月15日自香港赴重庆参加国民参政会会议。

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香港《立报》停刊。成舍我家眷由香港搬迁至桂林,成由渝至桂林。

1942年——44岁,桂林。

该年春,经广西教育厅核准立案,成舍我在桂林创办了“私立北平新闻专科学校桂林分校”(又称“桂林世界新闻专科学校”,简称“桂林世新”),任校长,借用原广西省政府干训班校址与校舍。该校学制仍沿用“北平新专”旧制,分初级班、高级班、本科班三种,学员以流亡学生为主。

7月,担任第三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1943年——45岁,桂林。

1944年——46岁,桂林、重庆。

夏,日军进攻衡阳,“桂林世新”在大撤退中被迫停办,成舍我协眷至重庆。

1945年——47岁,重庆、南京、上海、北平。

5月1日,重庆版《世界日报》招股出版复刊,日出对开一张,程沧波为主笔,赵敏恒为总编辑,成舍我为社长。

筹备组织成立“中国新闻公司”。该公司组织庞大,董事长为钱新之,成舍我为总经理兼业务主任,陈训畲任协理兼总务主任,范争波任业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程沧波任言论委员会主任委员兼言论主任,赵敏恒任新闻主任,马星野任资料主任。

8月15日抗战胜利,9月成舍我从重庆飞回南京,以记者身份参加了受降典礼仪式,旋到上海,接收《立报》资产。

10月1日上海《立报》副刊,发行人为严服周,社长为陆京士,此时的《立报》实际上已成为国民党CC系潘公展的报纸,非成舍我所有了。成将《立报》转让给潘公展。

11月20日,回到北平,在国民党接收人员张明炜的支持下,终于收回原本隶属于成氏世界日报社的房屋资产及相关印刷器材纸张,《世界日报》顺利复刊。成舍我发表长文《我们这一时代的报人》。

12月2日,重返重庆并发表声明《世界日报》立场的文章,阐释其基本报业立场和精神。

1946年——48岁。北平。

元月1日,开始恢复撰写日记。

2月10日,重庆发生“较场口事件”,第二天包括重庆《世界日报》在内的八种日报都广泛地报道了这一事件。

9月8日,北平记者97人举行第一次理监事联席会议,选举结果成舍我当选为三人常务监事之一,另外两人为李诚毅、马在天。

9月11日举行了会议,拟定了职工待遇标准,拟提高20%-40%。

11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国民大会,成舍我以国民参政员及社会贤达身份当选为国大代表,参与制宪工作。

1947年——49岁,北平。

4月22日,重庆《世界日报》载文披露:近几个月以来各地先后有100种以上的报纸与杂志因为政府“登记未准”或“当未办竣登记手续”,遭到查禁或勒令停刊处罚。

9月1日“九一记者节”,北平广播电台乐清北平市新闻界举行记者集体广播,共40分钟。由“北平日报公会”理事长张明炜,北平《世界日报》社社长成舍我,《华北日报》总编辑詹辱生,《新民报》经理张恨水五人主讲,题目是“由纪念九一记者节谈到今日的记者”。

全国举行“行宪后第一届立法委员选举”,成舍我在北平当选为第一届立法委员。

1948年——50岁,北平、南京。

9月,南下南京,参加第一次立法会议。

12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平、津,两地之间交通断绝。

12月14日,从上海坐船到天津,原拟即日转乘火车回北平,因平津交通断绝,遂留滞天津。

12月18日,设法从天津搭乘飞机转往上海。

1949年——51岁,上海、香港。

1月21日,北平和平解放。

2月25日,中国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通令查封北平《世界日报》,报社资产旋被没收。

2月26日,中共广播电台播报了封闭北平《世界日报》的广播。

3月1日,成舍我在上海《申报》、《新闻报》等各大报上发表声明,反驳中共封闭北平《世界日报》的广播声明。

4月,携家眷抵达香港。

7月,成舍我仅主持了最初四个月,后来由陈云阁接办的重庆《世界日报》因发表指责国民党四川省主席王陵基和重庆市长杨森的文章,被国民党重庆市党部宣传处处长吴熙祖夺得该报,该报至此实际已被国民党重庆市党部接收,成为其机关报。

1950年——52岁,香港。

冬,在香港与王云五、卜少夫、程沧波、陈训畲、陶百川、左舜生、阮毅成、徐复观、刘百闵、雷啸岑、许孝炎等人人发起筹办《自由人》三日刊(半周刊)。

1951年——53岁,香港。

3月7日,《自由人》创刊,任社长兼总编辑,左舜生为董事长,卜少夫为总经理。后成舍我很快离开了香港,《自由人》于1959年9月13日因经济不支而停刊。

是年成立“台北市编辑人协会”,成舍我与唐际清、曾虚白三人任该协会监事。

1952年——54岁,台北。

冬,居家迁往台北市,因国民党政府实行“报禁”,成舍我本拟在台北复刊《世界日报》的计划被迫搁置。从此数年,成舍我“断绝了办报念头”,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兴办新闻学校,豪言要培养一万名新闻干部回大陆去。

1953年——55岁,台北。

5月23日,“中华民国新闻编辑人协会”召开第五届会员大会,成舍我主讲“如何办好一张报纸”。

1954年——56岁,台北。

1月,撰写《记者四十年》一文,由其两篇文章《我有三次值得追忆的“笑”》和《“机场”几乎变成了“坟场”》整合而成,发表于台湾《报学》半年刊上。

1955年——57岁,台北。

2至7月间,发起筹备“世界新闻职业学校”。该校发起人共为19人:于右任、王云五、肖同兹、林柏寿、成舍我、黄少谷、李中襄、端木恺、程沧波、陈训畲、阮毅成、张明炜、游弥坚、郭骥、谢然之、阎奉璋、辜振甫、叶明勋。

3月4日,以“立法委员”身份在台湾“立法院”第十五次会议上,以《人权保障与言论自由》为题,向当时的台湾“行政院”院长俞鸿钧提出质询:为当时失踪五年的报人龚德柏和被捕三年的马乘风鸣不平,质问为何对此二人“不审?不判?不杀?不放?”并发言质询“新办报纸杂志何以不许登记?”

1956年——58岁,台北。

“世界新闻职业学校”在台北木栅沟子口成立,仍以“北平新闻职业专科学校”校训“德智兼修、手脑并用”为校训,成舍我担任学校董事长兼校长。

1957年——59岁,台北。

在“世界新闻职业学校”内创办《小世界》周刊,许孝炎为发行人,专供学生校内实习,并对外开放征稿。

1958年——60岁,台北。

5月,筹备创办“世新广播电台”,专供学生实习所用。

9月1日,“世新广播电台”正式开播。

1959年——61岁,台北。

1960年——62岁,台北,美国。

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访美,同时对美国新闻事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和交流工作。

“世界新闻职业学校”改制为“私立世界新闻专科学校”,肖同兹任董事长,成舍我任校长。

1961年——63岁,台北。

1962年——64岁,台北。

1963年——65岁,台北。

1964年——66岁,台北。

1月11日,夫人肖宗让因病逝世于台北,终年60岁。成舍我“悲痛欲绝”,自挽长联追悼。

1965年——67岁,台北。

1月2日,《小世界》周刊改版出刊,并正式对外发行,仍由许孝炎任发行人。

“世新广播电视中心”大楼启用。

1966年——68岁,台北。

1967年——69岁,台北。

1968年——70岁,台北。

70寿辰,台湾新闻界以公宴方式予以祝贺。香港《新闻天地》1021特辟祝寿专栏,刊登卜少夫《只对工作有兴趣的人》,肖同兹《老兵不老的成舍我先生》,邓俊《我所认识的成舍我先生》,台北“世界新专”学生集体记述《师门沐恩记——我们敬记成舍我先生的训诲》等纪念文章。

1969年——71岁,台北。

3月29日,与台北中兴大学教授韩镜良女士结婚。

11月,在台湾《传记文学》上发表“《林白水传》序”一文,纪念林白水先生。

1970年——72岁,台北。

1971年——73岁,台北。

1972年——74岁,台北。

1973年——75岁,台北。

11月11日,老友肖同兹病逝,成舍我暂行代理世新学校董事长。

1974年——76岁,台北。

1975年——77岁,台北。

因肖同兹逝世,董事会正式改选成舍我为世新学校董事长。同时因台湾《私立学校法》有关条文之规定,成舍我辞去校长一职,另聘洪为溥为校长。

1976年——78岁,台北。

1977年——79岁,台北。

6月,在台湾《传记文学》第30卷第6期发表《我所接触的季鸾先生》一文,纪念张季鸾先生。

1978年——80岁,台北。

8月26日80诞辰,为躲避门生故旧为其做寿,免于铺张,提前偕夫人韩镜良女士访美探亲游历,离台避寿,并作《八十自寿》诗一首赠故旧友好。诗云:“八十到头终强项,敢持庭训报先亲。生逢战乱伤离别,老盼菁英致太平。壮志未随双髻白,孤忠永共万山青。隔洋此日梦垂念,顽健差堪告故人!”

1983年——85岁,台北。

7月,在《传记文学》第43卷第1期上发表《如何塑造一个独立记者的典型——从〈沧波文存〉中可获得三项珍贵启示》一文,纪念程沧波先生。

1986年——88岁,台北。

10月,“世界新专”举行30年校庆,出版《世新三十年》纪念册一本,内重载成舍我先生《我如何创办世新》一文。

1988年——90岁,台北。

台湾“报禁”开放,成舍我先生以90高龄再次创办《台湾立报》,并在7月13日《台湾立报》撰写发刊辞《何以要创办〈台湾立报〉?》

1989年——91岁,台北。

右腿骨折,换人工关节一个月后即返校继续工作。

1990年——92岁,台北。

2月,因绞肠症入院治疗,切除部分大肠,后感染肺炎,医院一度报危。后渐渐康复,逾3个月后又出院返校继续工作,督导《台湾立报》的出版与编辑事务。

1991年——93岁,台北。

2月18日,再度病发入院,经诊断为肺癌及多种并发症。

4月1日凌晨,心脏衰竭,与世长辞。

台湾“教育部”批准世新学校改制为“世界新闻传播学院”,后在成舍我三女成嘉玲女士任校长期内升格为台湾“世新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