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肖凤文集(散文卷)
9650700000066

第66章 幸福家教(11)

令人感动的是,当时的北京教育学院院长温寒江先生,非常仔细地阅读了这些孩子们的文章,并为这本征文选撰写了《序言》。他称赞孩子们的文章是“一束绚丽多彩的鲜花”,使他“感到由衷的喜悦”。可惜的是,我至今都不认识这位长者,我猜想,他一定是位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孩子的人。

接到女生来信

获得“金钥匙”作文奖的那一年,儿子正上初中二年级,当时他十五岁。

颁奖典礼很正式,也很隆重,地点设在中山公园音乐堂。

我为他准备了一身新衣服,他就按照学校的通知,高高兴兴地到中山公园去了。

领奖回来后,他很高兴,详详细细地向我叙述了颁奖大会的情况。北京市教育界的哪位领导人讲话了,哪位特别棒的老师讲话了,哪位获奖学生讲话了,他自己怎样走到主席台上去领奖,他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等等,他都一五一十地讲给我听。

我认真地听着他的描述,不住地点头,分享着他的快乐,我的脸上也洋溢着笑容。这一天,我们家里,不停地响起笑声。

我本人是一个要强的人,儿子也要强,当然让我很高兴,但是我也明白,他现在还小,他的人生道路还很漫长,作文获奖当然是件很好的事,可是比起他要达到的目标来,却只能算是一件很小的事。我在高兴之余,没有忘记提醒他说:

“你真棒!你爸和我都为你感到高兴。你的地理知识非常丰富,作文也好,所以得了奖。你还记得我的同事是怎么考你,怎么夸你的吗?”

他说:“当然记得。”

我又说:“可是,人类的知识是非常广阔的,借用你的作文题目中的一个词汇来说,就是,人类的知识像一座极大的宝库,而地理知识只占其中的一角。所以,虽然你的作文得奖了,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你还要像过去一样地努力学习。况且,人类还有许多未知的知识,等待着你们这一代人去发现。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你看你爸和我,都四五十岁了,还天天看书。”

他说:“我知道。”

领奖之后的第二天,他的情绪就从兴奋恢复到正常,一如既往地上学去了。

大约半个月之后,一天放学回家,他对我说:

“妈,我接到了一封信。”

我觉得很奇怪,因为我们家的信件都是寄到家里的。我问他:

“是寄到二中去的吗?”

他说:“是。”

我一直很注意儿子都接触什么人,因为对男孩子说来,“交友”问题是很重要的问题。然而我的这种担心,从来没有在他的面前流露过。可是这次有点儿不同了,他已经开始发育了,我必须格外小心才是。

我小心翼翼地问他:

“你看过了吗?”

他很坦诚地告诉我:

“看了。这个写信的人我不认识,从名字看,是个女生。她在信里说,想和我通信,建立友谊。奇怪,她是别的学校的,我不认识那个学校的人,她怎么会认识我呢?”

我的儿子是“一根筋”,脑子很单纯,但是他又是一个很敏感的孩子,心地善良,所以我必须防范着,避免女孩子过早地接近他。

我仍然小心翼翼地问:

“让我看看这封信好吗?”

虽然我和儿子一向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可是这一次有点儿不一样了。这毕竟是他有生以来收到的第一封私人信件。他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尊严,用现在流行的语汇来说,他有自己的“隐私权”。那时候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还没有人认真地提出过“隐私权”的概念。我本人是懂得应该尊重儿子的人格尊严的,但是我更怕他过早地与女孩子“建立友谊”。我想,这种顾虑,恐怕是所有有儿子的母亲都会产生的。

过去,我问他什么话,他都会回答,可是这一次,他却假装没听见。而且他的表情告诉我,他不高兴。我顾不得许多,坚持要看这封信,反正我是铁了心,要知道此信的全部内容。不过,我要选择好自己的语言。我说:

“你年纪还小,最适合专心学习。学习最怕的是分心。你连同一个学校的同学还认识不全,哪还有精力去认识其他学校的同学。既然你不认识这个来信的人,让妈帮你分析分析,她为什么给你写信,好不好?”

我一边说着,一边就把自己的右手,伸向了他。

他不太情愿地从书包里拿出了这封信,伸长了胳膊,递给我,说:

“拿去!”

我知道儿子不喜欢我看他的私人信件,所以很柔和地询问他:

“你的小学同学里,有叫这个名字的吗?”

他想了想,很果断地回答说:“没有。”

我又明知故问:“这次得奖的学生里,有叫这个名字的吗?”

他很不耐烦地顶撞我说:“您不是看了那本书吗!那上面有吗?”

我假装低智商地说:“对,对,没有。不过,我觉得这位同学所以给你写信,一定与你的作文得奖有关系。你想想,那天在中山公园音乐堂,那么大的地方,坐了多少中学生啊。可是上台领奖的只是十几个人。《北京青年报》出的作文选,又是每个中学生都能买的,你不认识人家,人家可以认识你。可能是看了你的作文,觉得你写得好;也可能是你上台领奖时看见了你。总而言之,你接到这封信的原因,是你学习好。”

我指了指写信人的名字,接着说:“这个小孩要想学习好,不应该把精力放在写信上,而应该放在努力读书上。你说对不对?”

说完这段话,我把信纸整齐地叠好,放回信封,交还给他。然后假装不经意地问他:“是不是就不用回信了?”

他说:“行。”

对我看了他生平接到的第一封信这件事,他的心里一直有点儿不满意,几年后他还向我表示过这种不满。但是那是经过他同意后看的,所以他的不满不太强烈。

可是我对自己做的这件事很满意。因为不论是从生理学方面看,还是从心理学方面看,女孩子都比男孩子发育得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那样的社会氛围里,改革开放才刚刚开始,一个女孩子就能主动地给男孩子写信,说明这个女孩子既勇敢又早熟。我儿子当时混沌一片,可是如果有一个既早熟又勇敢的女孩子来影响他,处在这个敏感年龄段的男孩子,免疫力是很小的。一旦坠入早恋的深渊,后果将不堪设想,一切的希望就会化为泡影。所以我不管他高兴不高兴,我都要干预。当然要讲求方法。

他没有理睬这个来信的女生。生活仍像过去一样平静。他仍然努力学习。

中考时,悄悄地跟在他身后

初中毕业了,要考高中。他决定仍考本校,我们也都表示赞成。因为北京二中是北京市的市级重点中学,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校风很好,不仅儿子喜欢,我和丈夫也都很喜欢。

虽然儿子的学习成绩不错,但是他也要像所有的同年级同学一样,进行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中考”。

那一年,儿子已经十六岁。在我的眼睛里,他还是个孩子。可是在他自己的眼睛里,似乎他已经是个大人了。和父母一起出门时,走在大街上,他要和我们拉开一定的距离。坐在饭桌前,边吃边聊时,他会像成年人一样地发表意见。他的身材已经长得比我还高,如果我和他站着谈话,我需要仰视他,因此他的自我感觉良好。

但是母亲的心往往多虑。我与多位母亲交换过心得,她们有的是我的朋友,有的是我的同事,她们的心理都很健康,可是一旦孩子不在自己身边,就会担心,而此类担心又常常是往坏处想,怕孩子遇到不顺利的事情。这种心理大概是做母亲的通病。

我也一样。其实“中考”的考场,就在儿子就读的学校,他对路线很熟悉,我大可不必护送他。然而,母亲的心理很微妙,自己的事也许还能马马虎虎,孩子的事却要追求十全十美,万无一失。事后我也嘲笑自己顾虑太多,可是当时如果不那样做,心里过不去。

又考虑到,孩子自认为他已经长大,如果我向他提出,陪伴他去考场,保护他在路上的安全,他一定会反对。而如果为了这件事,母子之间发生争论或争执,就会影响他的情绪。一个准备充分的考生,最怕情绪发生波动,一旦情绪不稳定,就会影响他的考试成绩。

为了保证他在考场上能够正常发挥,同时又保证他在来往路途上的绝对安全,我决定在他离家去考场的路上,以及他走出考场返回家里的路上,悄悄地保护他。事前,我和丈夫订立了“攻守同盟”,此项任务由我完成,丈夫的责任是“保守秘密”。

考试的那两天,我很尽职。每天很早就起床,先为他准备好营养丰富的早点,再叫他起床。他吃好了早餐,做好了出发前的准备,我再提醒他检查一遍要带的文具。为了支持他考试,我特地去百货大楼,为他买了两支质量上乘的圆珠笔和橡皮等物。

他出发时,我对他说:

“注意细心。如果遇见了比较难做的题,先做容易的,解决了所有容易做的题,再回来做那道难做的。全做完了,再检查一遍,确定都对了,再交。祝你顺利,成功。”

之后,亲切地拍拍他的肩膀,与他告别。

他走出家门一小会儿,我也立刻出发。我骑着自行车,远远地跟在他后面,不让他离开我的视线,却又让他无法发现我。一直看着他走进学校大门,我才离开。我笑话自己像个跟踪的“特务”,回到家里和丈夫笑谈此事,也哈哈不止。可是因为正是如此做了,才觉得放心。

他考试结束之前,我早早地为他准备好午饭或晚饭,估计他快要走出校门了,我再骑车出发,躲在校门外他看不见的角落,一看见他走出来,立刻启动,仍然与他保持着让他发现不了的距离,直到他走进家门。我比他晚进家门几步,根据我与丈夫的“攻守同盟”,就会谎称,我买调味品或者买小菜去了。

可以这样说——他考试时,虽然他很辛苦,我比他更辛苦。

但是,我既保证了他的营养,又保证了他的安全,最重要的是,他在考试时发挥得很好,顺利地考上了他最喜欢上的高中。这一切,都让我觉得自己的付出很有意义,我的心里十分快乐。

上街与母亲拉开距离

一个普通的星期日的下午,我们一家三口走出家门,目的地是王府井的百货大楼,要为儿子和全家购买生活必需品。

我像往常一样,伸出我的右手去拉儿子的左手,过去我们上街,都是这样手拉着手走路的。

可是今天,儿子的反应,大大地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他看见我伸手过来,立刻全身往后退,拒绝与我拉手,还用一种责怪的眼神看着我。

我觉得困惑,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当然我也不能勉强他,于是继续走路。

可是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平常我们三个人一起出门,都是并排走着,手拉着手,有说有笑。但是今天,儿子不仅不跟我拉手,他还特意走在我和丈夫的后面,与我们拉开一定的距离。

儿子今天究竟是怎么了?我做了什么惹他生气的事了?还是说了什么惹他生气的话了?还是他在学校里遇到了什么让他烦心的事情了?不过,如果是在学校里遇到的问题,他不可能用责备的眼光望着我呀。

我一边纳闷着,一边想着,一边也就放慢了脚步,回过头来,等着他。

等他慢慢地走到了我的跟前,我就问他说:

“明明,你今天怎么啦?”

平常他与我之间是无话不谈的。他向我提出什么问题,我都如实回答;我向他提出什么问题,他也都如实地答复我。

可是现在,他对我向他提出的问题,听而不答。

他低着头,看着自己的鞋子,他的脚正在无聊地踢着一块小石头。

我再问他:“你生气了吗?有什么事让你不高兴吗?说出来让妈听听好吗?”

他仍然低着头,不理睬我。

我狐疑着,不知道再说什么话才合适。我们僵持了一小会儿,之后他说:

“你们俩在前头走吧,我跟着你们不就得了。”

这一天,我们三个人的队形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一条直线,变成了倒三角形。

不仅如此,儿子今天对我们的态度,也不如以往亲切了。

在路上,以及回到家里以后,我一直在想,儿子究竟是怎么了?

我不动声色,仔细地观察他。我又找出了生理卫生方面的书籍,认真地翻看。我还想起了一位老人曾经对我说过的一句话,这位老人告诉我:男孩子在“变声”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古怪的行为。

我觉得自己有点儿“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也就是现在有的心理学家所说的,孩子的叛逆期,开始了。

话说回来。当天晚上,儿子睡着了,我轻轻地走到他的床边,观察他的脖子。我看见在他脖子的正中央,已经出现了微微的隆起。他开始长喉结了!他的“变声期”开始了!

他将渐渐地从一个小男孩儿,变成一个男人。他的个性意识已经开始觉醒。虽然他现在还是一个孩子,但是他自己已经觉得他是一个大人了。他不再习惯,做父母的,尤其是做母亲的,仍然像对待孩子那样地对待他。

作为母亲,我必须懂得,现在,儿子在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都在经历着很大的变化。同时,我也必须懂得,我应该尽量地帮助他完成这个变化。

我尽家庭经济实力所能达到的,每天都给他买大量的水果和新鲜蔬菜,因为变声时期需要大量的维生素。我还注意时时嘱咐他,说话时声音要轻一点儿,不要喊,这个时期的喉咙最娇嫩,稍不留神就可能把嗓子喊坏。我更注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

我们互相配合,很顺利地度过了儿子的变声期。到现在为止,他一直有一副非常出色的浑厚的男中音。

每逢接到他打来的越洋电话,从听筒里传来浑厚而亲切的男中音,都是我最快乐的时候。

隐秘部位开始长出体毛

炎热的夏天,一个普通的星期日,儿子忽然神秘兮兮地对我说:

“妈,我是不是得了多毛症了?”

我觉得很奇怪,就反问他:“怎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