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肖凤文集(散文卷)
9650700000037

第37章 美国去来(1)

芝加哥学派

这里的所谓芝加哥学派,是指芝加哥市的建筑而言,这是美国建筑界与世界建筑界对芝加哥市建筑成就的赞美之词。

芝加哥市中心的建筑群的确无与伦比。无论是它们的颜色,还是它们的造型,都能够表现出建筑设计师们的才华横溢和匠心独具。这些建筑物大都是摩天大楼,它们的颜色丰富多彩,有白色的,有米色的,有棕色的,有橙色的,有黄色的,有绿色的,有灰色的,有黑色的,有黑白格子的,有黑白条子的,有米色与棕色格子的,有米色与黑色格子的,等等。它们的造型,也都别具一格,固然有常见的矩形建筑物,但也可见梯形的、菱形的、正方形的、尖塔形的、圆形的、半圆形的、三角形的,以及其他几何图形的等等。即使是最常见的长方形建筑物,也都附加上各种美丽的装饰物,如罗马式建筑物上的巨型圆柱与考究雕刻,住宅楼上面做工精致的阳台,都能给人以美仑美奂、美不胜收的感觉。如果你坐在汽车上从市中心穿过,马路两边的建筑物会吸引住你的目光,让你的头左右快速摇摆,那一座比一座气派、一座比一座更有风格的大厦,真令你目不暇接。如果你能登上西尔斯大厦第一百零三层的旋转式观赏台,鸟瞰芝加哥市的全景,就可看到在蓝色的密歇根湖岸边,展现开来的纵横交错的公路,以及公路两旁井然有序却又很有层次感并且五彩缤纷的庞大建筑群,那景象的确是极为壮观,是过去从来没有看见过的。

西尔斯大厦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地上110层,地下三层,楼高442米,比纽约市的孪生兄弟大楼世界贸易中心还要高出三十几米。在它的顶层上面,还装有两根又直又粗的天线,直插云天,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它们。西尔斯大厦已经成为芝加哥的象征。除了西尔斯大厦之外,100层的汉考克大厦、80层的标准石油大厦,也都是建筑在芝加哥市中心的摩天大楼,远远望去,三座大厦似乎形成了鼎足而立的架势。

在这些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和高楼大厦中间,有一座古典式的米黄色建筑物,它就是位于密歇根大道和芝加哥大道交会处的著名的芝加哥水塔。相传在1871年间,芝加哥市曾经发生过一次大火灾,全城烧成一片瓦砾,唯有这座水塔是幸存者。在20世纪初城市重建时,建造了新型水厂,把这座古老的水塔保留了下来,成为芝加哥市的古迹,和对那场灾难的纪念。这座水塔是尖塔形的建筑物,底座用又厚又重的大理石构成,上面还有凸起的花纹,塔身装饰着造型优美的圆柱,门窗上面都有精致的雕刻,它的西南角还有一座落地大钟,给极具现代化色彩的芝加哥市中心,增添了一道别有韵味的古色古香的风景。

芝加哥是仅次于纽约的美国第二大城市。它既是一座商业大都会,又是一座文化大都会。位于它北面20公里埃文斯顿市的西北大学,和位于它南面的芝加哥大学,都是美国的名牌大学。芝加哥市中心的艺术学院,大门就开在哥伦布大道旁,门口站着两座青铜巨狮雕像,艺术学院的后墙外面即是格兰特公园,公园东面即是湛蓝色的密歇根湖水。不远处,在市政大楼附近的市政中心广场,矗立着毕加索的巨形雕塑作品。著名的芝加哥艺术馆、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科学和工业博物馆、天文馆、水族馆等也都建设在密歇根湖的岸边,与市中心区的建筑群连成一片。格兰特公园是一大片绿茸茸的草地,它的中心有一座名为白金汉喷泉的巨大喷泉,喷出的水柱很艺术地互相交叉,整个造型既精巧又气派,据说这座白金汉喷泉比法国凡尔赛宫的喷泉还要大两倍。

芝加哥到处都是绿茸茸的草地,格兰特公园自不必说,在密歇根湖又长又宽阔的岸边,在没有建筑物的空地上,在楼群与楼群之间,在各个居住社区里,随处可见赏心悦目的大片大片的绿色,而在绿地上面又常见到儿童游戏场、成人运动场和高尔夫球场,这些设备都是为普通百姓预备的。

尤其浪漫的是,在市中心的高楼大厦群中间,还有一条芝加哥河潺潺流过,偶有游船在河中行驶,让旅游者尽情领略城市之美。河上架着一座又一座的铁桥,桥上奔驰着形形色色的汽车。在著名的海军码头旁边不远处,有一座很长的大桥,有巨轮通过时,大桥就会分成左右两半高高翘起,待巨轮通过后,它再慢慢恢复原状变成平坦的大道。这座桥的尽头连接着大道,大道的拐弯处有一个直角,传说因为这个角度太小曾经发生过车祸,为此这条道路的设计者就引咎自杀或者失踪,从此没有了音讯,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工程师的职业道德感。

来到芝加哥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到“当趟”(美国人这样称呼市中心)漫步,欣赏它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都是艺术杰作,它们是不流动的音乐,是固定了的绘画。芝加哥学派的智慧是超一流的,他们能用自己的建筑向人类展示“美”的本质。如果说,密歇根湖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特殊礼物;那么,由芝加哥学派在密歇根湖畔建设起来的庞大建筑群,则是这些人类精英贡献给全人类的最好礼物之一。

1998年8月于芝加哥

(原载《北京日报》1998年11月12日)

密歇根湖畔

用什么样的词汇才能形容密歇根湖水的颜色呢?——蔚蓝?天蓝?浅蓝?美丽的蓝?不曾被污染过的蓝?纯洁的蓝?湖蓝?

如果你不曾亲眼看见过它,你的确很难想象密歇根湖的湖水有多么美。它是那样地令人陶醉,陶醉得使人挪不动脚步,只能静静地紧盯住它,舍不得从它的身边走开。这样忘我的陶醉我多半生只经历过两次:第一次是年轻时走近杭州的西子湖畔;第二次就是今天走近密歇根湖时。

站在密歇根湖的岸边,一片纯净的湛蓝色呈现在眼前。蓝得透明,蓝得深邃,蓝得无边无际。很远的远处,湖水与天空连接在一起。芝加哥的晴空也是格外地明澈,湛蓝的湖水与湛蓝的晴空,让你简直分辨不出——哪里是天空,哪里是湖的尽头。

白色的游艇,有的漆着红色的顶,有的漆着绿色的顶,错落有致地停泊在湖岸,随着风儿在轻轻地摇曳。稍远处,时而有人驾着快艇飞速地划过,艇尾溅起白色的浪条。也有白色的风帆慢慢地驶过来,给本来就非常迷人的湖面又增添了些许古典美。

湖岸上面有一条窄窄的柏油路,路的上面就是草地。这草地向芝加哥市的市中心延伸,越过湖畔大道与著名的格兰特公园相连。因为湖岸线很长很长,所以草地也就很大很大。

坐在湖岸的草地上,那草又密又厚,让你的双脚和身体深陷其中,柔软得像地毯。草的颜色碧绿碧绿的,干净得一尘不染,可以随意地躺在上面,就像睡在卧床上一样,站起来时竟然没有一点灰尘。

岸边的游人各种肤色的都有。有几个家庭在草地上嬉戏。一个黑人家庭在草地上打球。一个白人家庭在草地上遛狗。一对白人青年坐在草地上拥抱亲吻。一对亚裔青年男女搂着腰在草地上漫步。柏油路上一男一女骑着一辆双人脚踏车游玩,中间还坐着一位老太太。我们全家都坐在湖边的草地上,面对着湖光水色,蓝天白云,遍地青翠,对话谈天。

还有幸坐着游船,在密歇根湖上徜徉。近看船舱下面的湖水,仿佛又改变了颜色。它不再是蓝色的,已经变成了绿色,但是这是一种特殊的绿色,既非浅绿,也非深绿,既非草绿,也非墨绿,这是一种特有的湖绿,一种只有在密歇根湖上才可以看得见的湖绿,因而我冒昧地将它命名为“密歇根绿”。它绿得悦目,涟漪像丝绸一样地柔软光滑。怪不得在快艇上游玩的人常常忍不住地跳下水去,让这丝绸般的湖水抚摸全身,在绿的波涛中露出赤裸的双臂,与湖水亲昵呢。

如果离开密歇根湖岸有一段距离,比如坐着汽车在湖畔大道上飞驰,放眼望去,那神秘的密歇根湖水似乎又恢复成为湛蓝湛蓝的颜色,不过那色彩比在岸边看时变得深浓了些,而且愈往远处望去,就愈发显得深浓,构成由浅入深很有层次的蓝色色系。这种蓝色之纯之美,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能够创造,任何画笔的描摹都会显得逊色,任何织物都难以把它再现出来。

坐在湖边草地上回头一望,透过格兰特公园巨大的喷水池,可以看到芝加哥市中心的高楼大厦群巍然屹立。白色的、米色的、棕色的、蓝色的、灰色的、粉色的、红色的、绿色的、各色高楼耸入云霄。它们的造型各领风骚,长方形的、方形的、圆形的、菱形的、应有尽有。古典的、现代的、罗马式的、塔楼式的,组合成了独特的芝加哥市中心建筑群。世界建筑界通称其为“芝加哥学派”。

不论他是哪一个国家的人,第一次见到芝加哥的密歇根湖和市中心的建筑群时,都会不约而同地衷心赞叹说:“芝加哥真美!”我听到过不少人如此地称颂。

芝加哥人爱自己的密歇根湖和自己的城市,有如北京人爱自己的北海和颐和园。每逢周末,一家一家的美国人会来到密歇根湖边,坐着,躺着,游戏,野餐。有的家庭会在草地上支起帐篷,一待就是一整天。有些青年男女,也把湖畔当做谈情说爱的理想地点。七月四日是美国的国庆日,这一天从早晨起,就有美国家庭陆续地自发地向密歇根湖岸边集结,到了傍晚,已是倾城出动,人山人海,等待着观看一年一度的湖上焰火晚会。这情景令我想起了北京天安门广场的节日狂欢。

我几次长时间地呆坐在密歇根湖岸的绿草地上,领略、欣赏它的秀色,久久不愿离去。我庆幸自己有机会接受大自然的这一恩赐,让我再一次感受大自然母亲对人类的博爱胸怀。

1998年8月于芝加哥

(原载《散文》月刊1999年1月号,又载《光明日报》2001年6月8日)

美国西北大学

在美国,西北大学是人人皆知的名牌大学。它创建于19世纪,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西北大学商学院,从1988年至1994年,六年蝉联美国各名牌大学商学院的排名第一位,是莘莘学子们争相报考的学院之一,它招收严格,只录取最优秀的人才入内深造。西北大学的其他学院和专业也都大名鼎鼎,1998年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就有两位是西北大学的。一位是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之一波普尔,他是西北大学的教授;另一位是诺贝尔医学奖的得主之一、八十二岁的罗伯特·弗奇戈特教授,他是西北大学的毕业生,在西北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现在是纽约州立大学和迈阿密大学的教授。

1998年7月,我有幸去美国西北大学参观。我从来没有看见过如此美丽的大学校园。从做大学生到做大学教师,我已在大学里生活了四十几年,不仅到过我国的不少所大学,也到过外国的若干所大学。可是像美国西北大学这样具有独特风格的美丽校园,我还是生平第一次看到。

美国的大学都是开放式的,没有围墙也没有校门,更没有警卫看守。有的校门只是象征性的,往往是100多年前建造的古老校门,现在仍然屹立在原址上,夹在众多的现代化教学大楼中间,充当一个纪念物。年轻的学子们把这样的校门当成古迹来看待,它唯一的用途似乎就是拍照留念时的背景物。

著名的美国西北大学座落在同样著名的密歇根湖畔,距离芝加哥市中心约20公里处。现在围绕着西北大学已经形成了一座小城市,名曰埃文斯顿市。

上面说美国的大学没有围墙,而美国西北大学的围墙就是碧蓝碧蓝的密歇根湖水。西北大学拥有自己的湖岸线,还拥有自己的沙滩。湖岸堆满形态各异的巨石,学生们可以随意地坐在巨石上面谈话、读书、讨论,欣赏湖光水色;也可以下到湖水里去游泳、嬉戏,划水板,驾游艇。我看见巨石上有学生们用英文刻下的箴言,还看见一块巨石上用中文繁体字刻下的“×××我爱你”的爱情誓言,旁边还刻着一颗被丘比特之箭射中了的心形。密歇根湖很大很大,湖岸线很长很长,碧蓝的湖水与蔚蓝的天空在遥远的天际合而为一,坐在岸边的人可以无限地展开想象的翅膀任意翱翔。

湖岸上面是大片大片的草地,很绿很密很厚很柔软,踏上去如地毯,埋住了双脚。绿地的后面有一条不宽的柏油路,供汽车、行人和骑自行车锻炼身体的人们使用。柏油路的后面又是大片大片的草地。草地的后面还有一个小湖泊。湖泊中间的喷泉正在喷射出白色的水柱,成双成对的鸳鸯和各色各样的鱼正在小湖里游弋。

沿着这个小湖泊的岸边草地和柏油小路走到小湖的后面去,才是西北大学各个学院的古老建筑物与现代建筑物。在每幢建筑物的周围,在大湖和小湖的岸边,在茵茵绿草地上,都种着郁郁葱葱的大树——橡树、枫树、松树、柏树、槐树、柳树、白杨树、红莓树,它们张开巨大的伞盖,显出勃勃的生机,形成了一小片又一小片的森林。树上的喜鹊正在吱喳吱喳地叫着,从这一株大树上飞到另一株大树上;间或,一只又一只活泼的小松鼠跷起毛茸茸的大尾巴,从这一棵树上跳下,又一蹦一跳地爬上另一棵树,它们都显得悠闲自在而又从容不迫。这样幽静而又深远的环境,哪里像是一所大学,简直就是一座庞大典雅高尚美丽的大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