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 如何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1)
我们的眼睛总是被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着,口袋里的钞票开始蠢蠢欲动。于是,消费的欲望在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支配下一发不可收拾。但是,我们的收入毕竟有限,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会理性消费,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消费前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消费前一定要清醒的头脑,先问自己几个问题,如果这几个问题都通过了,再掏钱你就会有理性了。
1.为什么要买(Why)
家庭消费好比三部曲:第一是生活必需品,吃穿即属于此类;第二是维持家庭生存的消费,如房租、水电费等;第三是供给家庭成员发展和时尚领域的消费,如教育投资、文化娱乐消费等。这三种消费对每个家庭而言都是合情合理的,但具体开支就要分清轻重缓急。一般说来,家庭的月收入首先要保证生活开支,而后才能考虑发展消费与享受消费。杜绝攀比跟风要贯彻始终,否则,以人之人量己之出,势必使消费结构偏离健康态势,导致捉襟见肘。
2.买什么(What)
合理的家庭消费结构必须根据收入情况来确定,总的原则是:量入为出,略有节余。
从生存性需求来看,柴米油盐等属于非买不可的物品;从享受性需求来看,美味可口的高档食品,做工考究的精美服饰要与自己的经济实力挂钩;从发展性需求来看,音响是否环绕立体声、彩电是否纯平大屏幕等,就不属于“必需”之列了。然而,家庭中年轻成员的教育开支应列入常备必要项。
3.什么时候去买(When)
购物时如果你能巧妙地利用时间差,同样会使你获益匪浅。如在换季大减价的时候购买时装,就有可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到较称心的衣服;在夏季的时候买冬季的东西,冬季时买夏季的东西,反季购买往往价格便宜又能从容地挑选。
4.到什么地方去买(Where)
稍微动点儿脑筋便能猜到:土特产品在原产地购买,不仅价格低廉,而且货真价实;进口货舶来品在沿海地区购买,往往比内地花费要少,即使在同一地方的不同商家,也有一个“货比三家不吃亏”的原则,只要不怕费鞋花时间。
5.让谁去买(Who)
有人把女性称为“消费的动物”,一项全国性的网上调查结果给这种说法提供了一定的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不管女性的社会地位如何,在家庭消费上,她们可谓绝对地当家做主。根据这项调查,女性除了自身的消费外,父母、子女、丈夫等家人的生活需求也大多由她们来安排满足,女性在购物时,首先考虑的是实用因素,其次为价格和品牌。但如此“一刀切”似乎也不合理,具体情况还需具体分析,买食品、服装和床上用品等,做妻子的往往比丈夫精明;而购买家电、家具等耐用消费品则做丈夫的比妻子内行些。
所谓“大富由天,小富由俭”,只要懂得精打细算,就不愁做不好家庭消费这本明细账,小日子也总有越过越红火的一天。看似平平淡淡的似水流年,在柴米油盐之间却颇能给人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成就感,就算是一个萝卜一把青菜,也能品尝出滋味无穷呢!
这些消费心理误区你是否也有
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对所需商品有不同的要求,会出现不同的心理活动。这种消费心理活动支配着人们的购买行为,其中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不健康的我们称之为消费心理误区。为了不过那种上半月富人、下半月穷人的尴尬生活,为了望着一时冲动买回来的无用物而兴叹的事少发生,我们要学会花钱,走出消费心理误区,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1.盲从心理
中国人喜欢盲从,购物上也一样,盲目跟风是很典型的消费心理误区。
很多人在购物认识和行为上有不由自主地趋向于同多数人相一致的购买行为。
盲目追随他人购买,表面上是得到了某种利益,事实却并非如此。很多人都曾受抢购风的影响而买回一大堆东西,事后懊悔不已。消费者的合理消费决策必须立足于自身的需要,多了解商品知识,掌握市场行情,才能有效地避免从众行为导致的错误购买。
2.求名心理
许多人在购物时都容易有求名心理。
名牌是生产者经过长期努力而获得的市场声誉,名牌代表高质量,代表较高的价格,代表着使用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如果消费者为了追求产品的质量保证,或者为了弥补自己商品知识不足而导致购物后的懊悔而选择名牌产品,那是明智的;但如果买名牌是为了炫耀阔绰或其他名牌带来的其他什么,以求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则是陷入了购买名牌的误区。
3.求廉心理
求廉心理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其中主要原因是经济收入不太充裕和勤俭持家的传统思想,用尽可能少的经济付出求得尽可能多的回报。
所谓物美价廉,这种想法是不错的,但它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后果。一方面,在观念上求廉心理引导着消费者低水平消费、吝啬消费;另一方面,有的消费者的求廉心理走向极端,购物时永远把价格便宜放在第一位,进而发展为只要是廉价商品,不管有用没用照买不误。所以有求廉心理的消费者在市场上寻求价廉商品的同时,必须考虑商品的实用性和一定的质量保证,否则会得不偿失的。
走出消费误区,你才能做到理智消费。
哪些是错误的消费习惯
想要有精明的理财方法,更想提高生活的品质,就需要有决心,毅力和制订有效的计划,不过欲速则不达,点点滴滴的累积只会成为未来可观的财富,在此我们要抛弃以前错误的消费习惯:
1.用循环信用购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越来越多人使用信用卡,但我们有时要避免用信用卡循环购物。大部分信用卡的循环利息介于14%到21%之间,所以信用是很昂贵的。如果一台4000元的电视机如果用利率15%的贷款,3年下来会值4900元,也就是说,总价会超过用现金买的约25%。如果一定要用信用卡,将消费的余额越快清偿越好。
2.买个方便
现在省时的速食代价不菲,譬如说,一个知名品牌的冷冻面条,要比同样分量的一般面条贵上二到五倍的价钱。另外,所谓便利商店的东西也是比较贵的,因为他们的货物加成费用也比超级市场里的加成高。如果经常在便利商店购物,一年下来,两者的消费金额相差会有千元以上之多。另外一个高成本的便利服务项目,就是很多旅馆饭店所提供的电话接线生的服务,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不如透过长途电话公司自动拨接的方式打电话来得省钱。
3.冲动的消费
你是不是一个冲动的消费者?如果是,必须先来算算这个习惯的成本。试想如果每一周都冲动的买个价值15元的东西,一年下来得花780元。当然,偶尔还是要慰劳一下自己,但也不要太过分。如果经常有别人陪着购物,并且还鼓励你去买超过预算的东西,那么,最好还是自己一个人去购物。
4.消费的时间不恰当
买刚刚才送到商店里的衣服或当季的货品,是很昂贵的。事实上不久后,价钱就会降下来,特别是在销售情形不佳的季节里。其实可以等到新产品(如计算机、电脑和电子设备等)上市后开始降价时再买,这样也可以替自己省下些钱。
5.买个身份地位
信用卡的使用方便,常会使人立即当场就购买商品或服务;有些人在和朋友或亲戚攀比物质生活时,会昏了头。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金钱和占有就等于成功。追求身份地位的人,会去买较贵、较好的东西来拥有,要靠家里衣柜的大小或者是衣服的品牌标签,来证明他们比别人更成功。这也是一种欠佳的表现。
6.安慰型消费
有些人则会以花钱作为代价,抒发自己的压力或沮丧的心情,譬如说,他们如果对另一半发脾气,就会跑到最近的购物中心去大肆消费,以作为一种惩罚,发泄心中的郁闷,这是相当愚蠢的。
7.买“错”了东西
货比三家可以省钱,如果你想要买家用器具时,可以参考一下“消费者导报”之类的刊物,其中有各种品牌、形式和等级的说明介绍。有些百货公司自营商品的品质,事实上和某些名牌是同质品,因为他们都是由同一家制造商所制造的。
以上是消费者经常会患的七个错误习惯,因此,我们要吸取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坚持将这些错误习惯抛得越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