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生态道德意识淡薄
向往绿色、保护环境、造福未来,是每个国家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为了更快地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的实现,科学发展观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既能满足当代人的发展要求,又能满足后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使社会获得持续、永久性发展。近些年来,由于我国部分中小学校在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时,对环保知识进行了宣传,青少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是总体水平还不高,而且在知与行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他们对环保的关注主要停留在观念层次上,对环保的认识也主要源于对自己个人利益的关心和维护。比如,有些青少年购买商品时,只考虑其外壳的美观,很少考虑其耐用性、回收性、无害性、可循环利用性等;有些青少年一边高呼环保,一边践踏草坪、折断花木、乱扔塑料袋、乱扔纸屑、随地吐痰:有些青少年盲目进行攀比消费和炫耀性消费,给有限的自然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等,“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旧观念已经在青少年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根本没有意识到我国“人均资源有限”的现状,没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思想,没有树立崇尚自然、热爱生命的道德意识,没有将生态道德意识贯穿在自己日常的言行当中。这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不仅不利于青少年全面素质的提高,而且已经影响到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整体提高。青少年的生态道德意识不容乐观。
二、青少年陷入以上种种消费误区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消费教育内容落后、家庭消费引导失当、社会上不良消费行为的影响等诸多因素。
1.学校消费教育内容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内容落后,重智轻德的状况普遍存在。尽管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好几年了,但全国大部分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还是没有落实到实处,还是一味地、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忽视了对学生日常生活能力的培养,尤其对生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消费能力的培养欠缺。比如,学校德育目标中尽管明确提出对青少年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培养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只是通过传统意义上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内容进行教育,内容陈旧、方法单一,并未根据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何况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内容又是多抽象理论,少现实生活;多概念原理,少实际操作。所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很显然,这种消费教育对青少年学生没有说服力,对青少年健康消费观的培养和行为引导效果并不大。
2.家庭消费引导失当
一般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都会给予一些关于消费方面的引导,但给予引导不意味着适当。主要是由这些原因造成的:一是父母将物质鼓励作为刺激孩子学业上进的手段。在我国,大多数父母十分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并努力为孩子提供一切可能提供的条件,这本无可厚非。但一些家长在物质生活上竭力满足孩子的要求,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不惜用金钱鼓励和刺激,忽视了此举在孩子心目中造成的负面影响。正是由于父母这种仅凭感性、缺乏理性的教养方式,造成了青少年消费心理的畸形发展,使他们形成了互棚攀比、爱慕虚荣的不良习气,在同学中造成恶劣影响。二是家长的错爱。现在的青少年几乎清一色是独生子女,是家罩人人宠爱的“小皇帝”,他们几乎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家长宁可苦了自己也不苦孩子。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大多数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家庭中的开支都以孩子的吃穿用为中心,孩子的总消费量几乎占家庭收入的二分之一多,而且家长提供给孩予的零花钱数额不小,有的甚至一月高达600元。正是父母这种难以释怀的舐犊之情和在物质上的“纵容”和“慷慨”,使孩子们养成了购物不考虑价格、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习惯,助长了孩子的不良消费之风。同时这种长期单向流动的关爱,使很多青少年在家电说一不二,在消费的时候很少体谅父母的辛劳、关注亲人的处境。造成这样的结果,却很少有家长想过那样一直百依百顺地“爱”孩子是不是错误的。三是家长消费观念的错位。或是家长落后于孩子的消费观念,或是家长本身就有一些不良的消费倾向等等。
3.社会上不良消费行为的影响
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西方消费主义的野火正通过各种媒体向我国蔓延。所谓消费主义(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是指把无节制的消费、无度的物质享受和无止境的消遗当作人生最大的意义和幸福,把消费水平当作衡量人的尊严、贵贱、荣辱的尺度。在这种消费观念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逐渐成为消费主义思潮肆虐的温床,各类新闻媒体狂轰滥炸的广告也为人们设下了一个个疯狂消费的陷阱,在整个社会形成了不良的消费大气候。而好奇心强、模仿性强、攀比心盛的青少年,很容易被诱惑和腐蚀。于是,穿名牌、吃高档、玩潇洒等各种不良消费行为在青少年中逐渐蔓延丌来,由此引发其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更多地呈现出一些不健康的态势。此外,富裕阶层的产生和贫富悬殊的拉大也给消费领域带来了负面影响,正如有学者所说:“将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消费品呈现出相对过剩的状态,社会和政府对人们的消费控制力越来越弱,一些人完全有能力进行炫耀性消费,而那些进行炫耀性消费的人又始终站在社会的浪尖,所有这一切都影响着青少年的消费观。”。当今社会,我国社会消费的大气候在经济发展加快、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前提下日渐活跃,同时也存在着滑向消费主义泥潭的危险倾向,这些都给青少年消费观的形成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
§§§第四节 培养健康的消费观
由于学校消费教育内容落后、家庭消费引导失当和社会上不良消费行为的影响,造成青少年的种种消费误区。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必须从学校、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齐心协力地采取措施,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引导青少年树立健康的消费观。
一、学校要加大对青少年健康消费观的宣传力度
面对当代青少年不容乐观的消费现状及社会上各种不良消费思潮的诱惑,学校的消费教育越来越凸现出其重要性。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青少年健康消费观的宣传已势在必行。
1.学校要及时更新消费教育课程的内容
青少年健康消费观和良好消费行为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起主导作用的无疑是学校教育。如何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消费教育,是学校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学校除了进行教育部规定的正规的课程教育外,还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消费教育,包括消费观、消费知识、商品知识、市场经济知识以及生态环境的教育,要逐步建立消费教育体系,把消费教育纳入各级学校教育之中,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还有学者认为:“中国青少年理财教育应包括三个基本方面:一是理财价值观的教育,涉及对金钱、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认同;二是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包括经济金融常识和个人家庭理财的方式;三是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包括理财情景教育、实际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因此,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从短期来看,是养成孩子不乱花钱的消费习惯;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孩子及早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学校在开设消费教育课程时,内容一定要结合青少年实际,提倡形式灵活多样、切实可行,并且青少年容易接受;坚决反对空架子和应付式地在表面上做文章。可喜的是,我国有部分地区已经把消费教育逐步纳入各级学校教育之中,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消费教育是社会主义经济为学校提出的新课题、新任务,学校必须迅速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消费教育内容。由于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家庭的消费方式对青少年的消费行为起着极大的作用,在消费教育过程中,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如:要求家长有计划地给孩子零花钱、少带孩子去一些高档消费场所、鼓励孩子把钱用到有用的地方等;要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培养他们健康的消费观,提高他们适应市场经济的生存、竞争和发展能力。
2.学校要多组织一些消费知识讲座
有人认为,青少年手中的零用钱多了,就意味着他们的消费能力提高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消费能力是指对所需消费品的选购能力和货币支付能力,青少年手头的零用钱多了,只能说明他们有了一定的货币支付能力,而提高消费能力更多的是提高选购能力,使青少年能够用同样数目的钱买到最称心、最满意,也是最符合自己需要的商品。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进行消费,主要在于提高自身的消费能力,培养消费意识,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结构。这就要求学校除了在课堂上对青少年讲解有关基本的消费教育知识外,还应该在课外及时组织一些比较实用的消费知识讲座。比如科学理财的基本技能、如何计划着花钱、如何合理地选购商品、如何使自己的钱花得值、如何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如何树立经济独立意识等。通过听取消费知识讲座,让青少年能够结合自身的消费实际,解决消费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思想误区和行为误区,从而有利于健康消费观的培养。
具体来讲,在消费知识讲座中,我们应该引导青少年进行科学的理财。制定一个消费计划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消费计划的制定要切合实际,与自身需要和经济状况相适应。必要时,可分别制订出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使自己的每一分钱都能够发挥它的最大作用与价值,避免乱花钱的盲目消费行为。科学理财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巧。青少年对此应有一个正确认识,这对其自身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进步都是十分重要的。学会科学理财,将会使广大青少年受益终身。青少年手头的钱都是父母给的,一分一厘来之不易,要学会合理选购商品,花适当的钱买到自己最满意的商品,做到物尽其用。另外,在消费知识讲座中,还要侧重强化青少年的经济独立意识,允许青少年选择自己喜欢的东两,但必须通过合法的、独立的劳动去获得。让自我的消费与劳动相匹配,决不能仰仪别人的施舍,更不能坐等“奇迹”的出现。这才是体现现代文明的、健康的消费观。
3.学校要对青少年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始终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内动力。实践证明,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永远都不会过时。一个具备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美德的民族,才能在经济上获得长远的发展:一个具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美德的人,才能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和良好的道德观。但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青少年不仅受价值取向和文化思想多元化的影响,而且受物质文化高消费的诱惑,使其价值观发生偏差。学校必须对青少年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